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27章 过去和未来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27章 过去和未来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27章 过去和未来

王瑾接着说:“即便如此,我军还是不计前嫌,得知绥德发生了饥民抢米之后,赶来镇暴平乱。经查实,此次饥民抢米年,乃是由于米行东人宋茂德囤积居奇,劣绅赵百灵、欧阳青松,胥吏于虚、黄布腊,团头于予玉,奸商王富贵等人挑拨所致,现已将这些人全部正法。”王瑾的话也是半真半假,他说的这几个人除了宋茂德之外全都和抢米没什么关系,攻打绥德之前,田见秀、袁宗第拟了一个城内不法大户的名单,其中有的已经被饥民杀了,有的跑了,剩下这六个就做了替罪羊,至于有没有冤杀的,那就要看田见秀和袁宗第的人品了。王瑾还故意隐瞒了袁宗第的兵变刺激饥民这一段,不过袁宗第也确实没有故意去煽动饥民,王瑾也没打算和他计较,攻打城市的时候有人趁机抢掠,可以说是这个年代的自然规律,闯营总不能因为这个就不打仗了,只能尽力减小损害。

与会之人都很奇怪,这些流寇进了城,不要银子,不要粮食,不要女人,却扯这些闲蛋,不知要干什么。不料王瑾接下来的话更惊人:“昨晚绥德百姓很是受了一番苦,各家有人被杀的,房子被烧的,抚恤十两银子,被抢了财物的,受了伤的,也给五两。德善记门前已经清理出来了,正在发米,保甲们先散了吧,回去告诉百姓们来领米,每人只准领一次。”

此言一出,更是全场皆惊,流寇要发钱发粮?其实也没什么不好理解的,绥德是个州城,又在水路岔口,比米脂富庶得多,闯营昨晚抄了十几家大户,还有很多已经逃走的官员的宅院,缴获的财物不计其数,但是此时的闯军人数太少,他们的牲畜和车辆更是有限的,能带走的粮食当然也是有限的,多余的粮食不发给穷人,难道一把火烧了吗?经常有人用“饥则寇略,饱则弃余”来攻击农民军,却不动脑子想想,不弃余的话,难道要每人背着一百斤粮食去打仗吗?至于银钱,陕西遍地荒旱,带着那么多银子上路也买不到吃的,还不如发掉一部分收买人心。早晚有一天,陕北会成为闯军的大本营,做这种事不会有坏处。

钱粮的分发过程自然是混乱的,有冒领的,有排队时打架斗殴的,被抄大户的桌椅、锅灶等闯营不要的粗笨家什也被哄抢一空。闯营这样还是好的,一般的反王连多余的粮食都是随手抛弃,任由饥民哄抢。王瑾对剩下的绅商又宣讲了一番“闯军不杀人,不放火,不奸淫,不杀牛”,虽然知道这些老爷们肯定不信,但是该做的工作还要做。不过让他们一分钱不出也是不行的,太过宽仁反而会让人轻看了,王瑾让他们提供一批蔬菜和肉食,改善闯营今天的伙食,大户们见只花这么一点钱就可以过关,自然无有不允。有城门口悬挂的一排人头威慑,又有这一番装模作样的假客气,下次闯营再从绥德过,只要外表看上去不是毫无战斗力的溃军,城内的士绅大户就不太可能再选择抵抗,而是会更倾向于拿出一些钱粮酒肉犒军,花钱买平安。有的大户甚至觉得流寇还不错,若是官军来剿灭这些饥民,还不知要如何狮子大开口呢。

至于饥民们,他们中有很多在昨晚的暴动中表现得相当凶暴,不仅袭击那些欺压过他们的恶霸、劣绅,也无差别地抢掠甚至杀害和他们一样的穷人,不过现在也没法甄别了。李自成的意思是将所有愿意走的人全部收编,他不可能追究每个人在加入队伍之前都干过什么,那样就没有几个人来当兵了,只要将来接受纪律约束就是了。王瑾也不反对,他看这些饥民被驱赶着前进的样子,仿佛就像在另一个时空看过的丧尸电影一样,这些人已经几乎没有了自己的意识,完全是被生物的本能支配着行动。昨天晚上平定城内的时候,王瑾杀掉了一些不顾阻拦疯狂奔突的饥民,他没有感到怜悯,但是对于饥民杀人放火的行为,王瑾也并无仇恨。他也没兴趣追究每个人的过去,这是一个把人变成鬼的世界,如果他自己快要饿死了,他也未见会在抢劫的时候顾得上被抢者是否无辜。他更关心这些人将来会变成什么人,他们中的大部分,可能活不过一年,但是也许有一些,会在未来将要发生的那场真正的战争中起到他们的作用。

就算是饥民,在有了饭吃之后也不见得肯造反,很多人来自周边几县的乡村,拿了粮食便成群结队地走了,但是也有很多人早就已经无家可归了,过去半盗窃半乞讨也就罢了,现在拿了粮食,一出城门就会被人劫杀。还有一部分人虽然在家乡还有个破屋子,却没有亲人或者没有谋生的手段,也宁愿冒险造反。最终,这些流民有三百多人加入了闯营。

比较难办的是,这三百人中有四十多人是老幼妇孺,在逃荒的过程中,身体比较弱的人都会很快死去,所以流民中男性青壮年的比例奇高,不过毕竟还是会有一些妇女儿童存在。

很多人反对带着他们,认为打起仗来这些人都是累赘。不过李自成认为应该带上他们,一是因为把他们扔下和直接杀了他们也没多大分别,二是因为女人孩子也有他们的作用。能活到现在的人肯定身体素质过硬,就算是女人和孩子,吃几顿饱饭之后也能跟上行军速度。军中总得要人洗衣做饭,半大孩子也能做很多事,几年之后就会成为最好的战士,而且这些由闯营一手培养起来的孩子是最忠诚的。李自成会设立孩儿营的事情,王瑾是早就知道的,只是没想到他这么早就有这样的想法,他的这套理论,倒有点像另一个时空的一伙髡贼。所以之后李自成提出要收张双喜做义子,要他改名李双喜的时候,王瑾更加丝毫不觉得奇怪。收义子是明末武人的通习,明朝军人地位低下,结婚很困难,沙场凶险,保不齐哪天就要送命,所以往往倾向于收养子来继承香火。很多明末有名的将领都是义子出身,如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李双喜、李来亨、李元胤、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王辅臣、祖可法等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