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我在大夏窃神权 > 第517章 赏罚分明

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517章 赏罚分明

作者:码字手痛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3-28 20:56:08

第517章 赏罚分明

明月当空,群星璀璨。

一时间即使是深夜,即使满城灯火失色,天地间也一片明亮。

因为地脉震动的玉京山在佛家映照之法和太素辰风的配合下,映照之法将玉京山的裂缝倒映到梦中,太素辰风化作一条条无形的锁链,将如同脱缰野马般四散而逃的地脉气运锁住,不让整个系统崩溃。

社稷坛前,如同疯魔状的大夏圣上明显表情一松,有周铁衣和天后两人的配合,他自然能够更加从容为大夏社稷找到新的寄托。

玉京山上,巍峨的白云宫殿在明月和星辰的拱卫下浮现,琼楼玉宇,雕栏画栋,一根根通天廊柱仿佛连接着无量高处,其中隐藏着一抹黯淡的日晕。

“起!”

大夏圣上手持献牲刀的手掌用力一抬,将象征着儒释道的三层社稷坛从玉京山上彻底抬起,直入苍穹之中的紫霄天中。

一时间大夏的社稷气运有了新的变化,不再与地面之上的玉京山相连,而是落在天空中的紫霄天日月境之中,一条条龙脉顺着社稷坛空缺的巨大空洞飞升而上,与紫霄天相连。

原本正在构建中的紫霄天得了真正大夏社稷坛的巩固,白云构成的地面形成了玄黄色的云泥,云泥之上,涓涓溪水流淌,让这座天宫恍若真正的世间,一株株青草生长,配合此时提前聚来的和煦春风,让万物复苏,也让这天宇开始孕育真正的生命。

只不过一条条盘旋向天的龙脉之中,有五条五色神龙,失去了社稷坛的镇压,向着五个方向飞走。

神龙行于天空,即使在星明月朗之夜,也聚集了无边水汽,以玉京山四城为中心,向着五方泼洒,但就是不落在玉京山四城之中。

这是象征着五帝气运远离而去,即使是周铁衣的太素辰风也无法抓住。

不仅太素辰风无法抓住,随着五帝气运真正飘离,大夏人道气运和神道气运分离,周铁衣自身也受到影响,连带着天空中一枚枚星辰也变得摇曳不定。

这个时候大夏所有的高人都目不转睛看向天空中星辰的变化,平时的时候,他们根本无法看清楚周铁衣的跟脚,此时五帝气运剥离,他们自然想要看清楚周铁衣的虚弱点以及虚弱期,也好未雨绸缪。

只见那一颗颗摇落的星辰光辉不再明亮,露出其中的实质,从中传出不同的灵性。

灵性?

为什么这些星辰之中会传出灵性,这和五帝气运又有什么关联?

就在这些高人还想要观察的时候,一扇巨大的黑白门户,以顶天立地的形式从玉京山升起,门户之内,源源不断的生机和灵性涌出,修补亏损的星辰灵性,掩盖其中的虚实。

彻底将大夏社稷融入了紫霄天中,斩断了大夏国运和五帝气运的牵扯,同时也斩断了大夏国运和神道气运之间的牵扯。

大夏圣上疯魔的表情化作平静,隐藏在紫霄天中的日轮光辉从暗到明,一尊光辉无量的身影在日轮之中浮现。

这道身影立于天穹最高处,大日在其后,明月,星辰在其下,从此大夏不祭五帝,祭祀日月大道尊。

这道身影带来的光辉如同隐没在地平线之下的大日,让玉京山方圆千里的天空都泛起如同鱼肚的白色。

大夏圣上嘴角勾起笑容,他又渡过了一关。

废除五帝祭祀对于大夏圣上而言,不仅是为了拖慢周铁衣的脚步,打压儒家,同时也是在为成圣做准备。

五帝气运起源于神道,荒古九神虽然陨落,但是祂们对于未来的影响一直都没有停止。

当初周铁衣对弟子邓学虎讲解过圣道。

圣人即使死亡,也可以影响未来的变化,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道统来实现的。

五帝道统是人道的起源和依仗,也是人道最大的隐患。

因为五帝的道统有一半来源于神道气运,所以时时刻刻都会被神道影响。

当初三圣借助五帝神胎的特性,拉着五位荒古九神一起陨落,但荒古九神们即使陨落了,仍然可以通过五帝的道统影响人道的变化。

大夏圣上想要成圣,但是他不想要成为那种任人摆布的圣人,所以废除五帝势在必行,因为只要保留五帝气运,那么他在成圣之时,就可能落入荒古九神的算计之中,成为对方锚定的未来。

特别是……

大夏圣上的目光既是向上,但同时天空中那道巨大的身影也是向下,同时从上,从下看向周铁衣演化的一枚枚星辰。

他无法确定周铁衣作为第九神陨落之时锚定的未来是什么,所以他更需要排除这部分影响,这都是必要的准备。

天空中,随着大夏圣上彻底斩断了社稷和五帝气运的联系,那原本社稷坛空缺的部分仍然需要有人填充,周铁衣自然不可能来填这个窟窿。

镇住这个窟窿,相当于以后都要永远镇住玉京山的地脉,再也不能够离开玉京山方圆千里。

而此时能够填这个窟窿的只有一人。

虚幻的,倒映着玉京山的巨大圆月落下,缓缓落入社稷坛的空缺之中,一正一反两座玉京山相融,地面之上原本社稷坛的缺口修补,涓涓的地脉龙血不再如同喷泉一样涌出,化为坚实的地面。

一片狼藉的五色土上,天后身着凤服,神色疲惫,从今往后,她就要永远待在玉京山之上。

“辛苦了。”

大夏圣上走上前两步,放下献牲刀,对天后说道。

能得这样的皇后相助,确实是他的幸事。

随后大夏圣上对着群臣宣布道,“今日天降祥瑞,紫霄宫中日月大道尊显化于天,拔擢大夏社稷入天,来日我大夏子民必将人人如龙,从今之后,当祭祀日月大道尊如三圣!”

群臣都知道日月大道尊代表着的是谁,不过儒家的老顽固们都已经被排挤出朝廷最核心的圈子了,剩下的人即使各有想法,但是如果大夏圣上真的能够证道成圣,成为当之无愧的日月大道尊,倒是不失为一件好事。

以道部尚书和侍郎为首的黄龙真人和山景道人一脸喜意,首先稽首道,“天降日月大道尊,渡世救人,实乃苍生之幸,苍生在世,即可飞升如龙,又何须入幽冥地府,遭罪受劫。”

道部的道人们也纷纷反应过来,点头赞叹。

实在是佛教弄出来的幽冥平等王给道家的压力不小,虽然大明宫主已经前去镇压,但是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只要圣人不出世,那么佛教的幽冥平等佛国就会逐渐兴盛,而就算圣人出世,会不会冒着巨大的风险毁灭幽冥平等佛国还是两说。

所以现在道家急需一个牌坊,来扼制佛教的幽冥平等王,至少要在百姓之中竖起这个牌坊。

而大夏圣上这位国君愿意来当道家的日月大道尊,让大夏成为天上道国,以后百姓人人如龙,即使死了,也要一同升天,自然不用再担心幽冥平等佛国的威胁,这对于道家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好的解决办法。

虽然这个解决办法也让道家在不知不觉中向着道教转变,但都到了这个关头了,谁还顾得上道家和道教的区别,至少不能够让佛教钻了空子。

道部的众人稽首赞同,其余群臣正准备上前赞颂的时候,不用镇压玉京山,天空中一枚枚星辰回旋,重新化作周铁衣的模样,落在了这社稷坛原址之上。

周铁衣重新落地之后,大夏圣上的嘴角的笑意越发灿烂起来,他终究是天下共主,天命依旧在他,即使是荒古九神转世,面对天下汹涌的民意,仍然选择了让步。

周铁衣落地之后,拱手说道,“天有日月为祭,地不能够无祭。”

“周卿的意思是?”

“臣建议在这原本的社稷坛之上再立通幽玄阴元君像,并为祭祀。”

通幽玄阴元君……

所有人的目光一瞬间锁定在神色疲惫的天后身上,无论是从名称,还是说地点,这通幽玄阴元君只能够指向天后。

可是周铁衣为什么要给天后请功,他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大夏圣上也迟疑了一瞬间,不过在他转头看向身旁的天后的瞬间,他就做出了决定,“此言甚好,就在此地立通幽玄阴元君像,命天下人祭祀。”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更何况大夏圣上以后要依仗天后的地方还有很多,这个时候更不可能因为一点周铁衣献计的猜疑否决这件事,让天后生出疑虑。

本来这废除五帝祭祀之后就是要大赏功臣,大夏圣上不仅要赏天后,周铁衣也一同要赏。

他说完之后,先看向柯黯然,“柯卿主持报纸司有功,今日主持献牲,引来日月大道尊降世,不得不赏,刚好柯卿主持祭祀之事,之后又要管理天下日月大道尊和通幽玄阴元君像,学部尚书空缺,那就暂代此事。”

学部尚书本来就要管理诸子百家,三圣五帝祭祀,这个职位原本是儒家唐安世的,但是唐安世连周铁衣的人欲说都容不下,自然不可能放任大夏圣上想要废除五帝祭祀的心思,所以借助人欲说这一局,大夏圣上实则是废了唐安世。

如今学部尚书空缺下来,这么重要的位置刚好要赏赐给有功之人和亲信之人,天后已经有了封赏,那么提出《天圣民三才策》的柯黯然自然也要有封赏,这样才叫做赏罚分明。

暂代学部尚书,虽然是一个代字,但是也算是一步登天,作为管理诸子百家典籍之人,柯黯然今时今日才有了真正改革儒家的基础。

想到这里,柯黯然周身荡起山水云岚,不过这云岚不再风雨凄凄,而是如同此时柯黯然的心境一般,一点点白炽之色从云岚之中透出,让云岚祖炁从阴转阳,又隐隐承接天空中的日月光辉,与天下人运相连。

从始至终,柯黯然都没有放弃他儒家的道统,转修道家不过是权宜之计,如今大夏圣上采纳了他的《天圣民三才感应策》,顺利渡过了一个个桎梏,连同最大的道统阻碍五帝神道气运也废止,可谓是一飞冲天证道在望。

那么他自然也能够凭借《天圣民三才感应策》立下不世之功,再转回儒家道统。

“谢圣上恩典。”

柯黯然拱手谢礼,他想要尽量表现出平静的声音,不过抬头的瞬间,仍然忍不住将目光望向气息衰落的董行书,此时他伴日左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与道统有损,气息衰落,隐隐要跌落出二品的董行书形成鲜明的对比。

谁能够想得到当年被赶出玉京山的自己,今日能够有这番造化,而在朝中当了三年无冕之圣的董行书真正如同垂垂老朽,不仅应付不了圣上,应付不了周铁衣,连自己都应付不了。

大夏圣上最后看向周铁衣,思虑了片刻说道,“周卿居功至伟,破神孽,安山铜,立银行,疏财困,又定计抵挡前线渊蒙攻势,不可不赏。”

说着他转头看向僧部尚书了因和尚,“今年幽冥之祸,有邪佛降世,宣讲邪法,你可知罪?”

僧部管理着天下僧人的度牒户籍,也管理着佛家,地位尊崇无比,但是佛教在西方为祸,僧部自然难逃罪责。

了因和尚被问罪之时,神色错愕了一瞬间,然后联系大夏圣上刚刚的话,顿时心中了然,躬身说道,“臣知罪,甘愿辞去僧部尚书之位,以待贤明。”

大夏圣上见了因和尚如此知趣,再次看向周铁衣,“如今三司九部唯有僧部尚有空缺,朕素知你佛法精湛,可任此位,当协助大明宫主,平定西方佛教之祸。”

当初天后在大夏圣上面前立下军令状,可以代替周铁衣管理好中央银行,但如何将周铁衣从中央银行移出来是一个大问题。

贬斥肯定不行,所以只能够加封,而且要加封到一个周铁衣处处掣肘的位置上去。

僧部尚书,贵为九部尚书之一,管理天下僧人,管理佛陀道统,无论如何都是真正的实权尚书,刚好就是这样一个安置周铁衣的位置。

这也算是赏罚分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