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洪武年间小神医 > 第七十四章:松江府

洪武年间小神医 第七十四章:松江府

作者:数沙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21:01

第七十四章:松江府

李善长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不停的控诉着陈松。

李善长是朱元璋起兵时文臣中功劳最大的,在朝中威望很高。

当他开始驳斥陈松的时候,朝中很多大臣也跟着一起驳斥陈松。

反对陈松的开海之策,将陈松贬低的一无是处。

“真是笑话,我朝雄兵都是软蛋不成?如此容易被倭寇攻杀进来?”陈松讥言反讽。

“休得胡言……”

“行了,别嚷嚷了,此事再议!”朱元璋一拍桌子,大声道。

“臣告退!”

陈松见朱元璋如此说,只好退了回去。

也不是什么收获都没有,最起码朱元璋没有下达再次禁海的命令。

虽然距离彻底开海还有很远的路,但开头还是比较好的。

李善长也退了下去,他看着陈松,眼睛中满是愤恨。

陈松轻瞥了一眼李善长,站在了原地。

后续的早朝,议论的事情不多,主要还是之前常常讨论的事情。

无非就是边疆祸乱,又或者哪里有了灾。

早朝就这样过去,陈松走出大殿,往外面走去。

徐达和汤和跑了过来,横在陈松的面前。

徐达一脸焦急,直接道:“想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说出这样的话?

朝廷禁海乃是很早之前定下来的国策,你怎么如此突兀?”

“是啊,你都知道那三个市舶司是谁的地盘,怎么还会犯这样的错误?”

说到这里,汤和压低声音,凑到陈松耳边,“陛下对江浙一带支持张士诚方国珍他们心中不满,甚至还定下了禁止江浙士子进入户部任职,以及提高江浙赋税的事情,你怎么能说重开市舶司的事情。”

“是啊,不然你以为陛下为什么要取消江浙一带的市舶司?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徐达也劝说起来。

“话是这样讲的,可大海实在是太重要了,不能不管。”陈松固执的说道。

“唉!”徐达长叹一声,“想不明白,你老家陕西关中,那里又没有大海,你怎么对大海如此固执?”

“多谢两位国公的好心,不管怎么说,大海万万不可抛弃,海禁不可取!”

陈松朝着两人拱拱手,独自离去。

“你说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凭借一身医术,也不会受到冷落,为什么非要掺合这档子事?”汤和看向徐达。

徐达的目光从陈松的背影收回,摇摇头,“我哪里知道?谁知道他心里想的什么!”

……

退朝后,朱元璋带着朱标来到了御书房。

朱元璋坐在书桌前,正准备批阅奏折,忽然想起了陈松在早朝上的那些话。

“你如何看待陈松说的那些话?”朱元璋看向站在自己旁边的朱标。

朱标回道:“昨日我询问过他关于西南战事的看法,颇有见地。

今日这些话,虽然有很多从来没有听过,但仔细想来,还有几分道理。”

“俺也是这样觉得的,说的确实有几分道理。”

说到这里,朱元璋的脸色突然冷了下来,“不说这个俺还不觉得什么,一说这个,俺就来气。

张士诚方国珍他们不过是流寇匪贼,江浙之地的士绅不识真龙,竟然拼了命的支持他们。

江浙士绅皆尖酸刻薄之徒,俺一想到他们就来气,真是一群刁民,刁民。”

朱元璋拍打着桌子,喝骂连连。

“可是,陈松说的没错啊,开海确实能赚钱啊!”朱标试探道。

朱元璋道:“俺也知道开海能赚钱,可惜,那三个市舶司都在以前张士诚待的地方。俺对那里的士绅商贾不放心,谁知道借着开海之利,会不会出现第二个张士诚。

如今,倭寇横行,再加上张士诚那些逃到海外的溃兵不停的骚扰沿海,就算开海,也不见得能赚到钱。”

朱元璋禁海的原因是多元化的,可归根结底,最主要的也不过那几个。

不赚钱,是仇人的地方,害怕海外敌人威胁自己的统治。

其实,朱元璋禁海也不是特别有决心,若是特别有决心,一次性就到位了,哪里还能一直折腾?

整个禁海过程,从洪武三年一直持续到洪武三十年。期间,好几次摇摆不定。

“陈松今天这样一说,倒是提醒了俺。

如今天下还没有平定,四周皆有战事,每年花费的银钱数不胜数。

朝廷虽然家大业大,也不能这样折腾,得好好谋划才是。”朱元璋敲打着桌子,缓缓说道。

“那爹的意思是开海?”朱标有些错愕,这样一来不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开海不开海的先别急,陈松说的虽然好,可咱们从来没有实行过,万一行不通,丢的是朝廷的脸面。”

朱元璋接着说道:“陈松不是说,先在直隶挑选一个地方试试。

既然这事是陈松说的,那就交给他去办,若是有效,就推行开来。若是不行,再实施禁海之策。”

说到这里,朱元璋看向朱标,语重心长的说道:“标儿啊,不管什么,作为皇帝都不能轻易的下定决心,更不能亲自下场。

要保持皇帝的威严,皇帝不能犯错,也不准犯错。要错,错的也只能是臣子……”

朱元璋开始给朱标传授为君之道,朱标恭敬起来,洗耳恭听。

……

陈松坐在班房中,看着班房中的医书。

一个人走了进来,陈松抬起头,竟是庆童。

“陛下宣你去一趟御书房!”庆童笑呵呵的说道。

陈松道:“好,我这就去!”

陈松跟在庆童的身后,朝着御书房走去。

没多久,陈松站在了御书房中。

朱元璋放下手中正在批阅奏折的毛笔,看向陈松,“常青啊,能否再说说今天的事情。”

不用解释,陈松便知道朱元璋说的是什么。

“陛下,此事臣是这样看的……”

陈松耐心的讲解起来,总而言之一句话,大海很重要,必须要重视,不能因噎废食。

朱元璋连连点头,“你说的不错,说的很不错。只是,这件事情朝廷从来没有先例,你如何认为就一定能成功?”

“陛下,若是陛下不相信的话,可以先试试。”陈松保证道。

“既然如此的话,那就先试试吧。

这样吧,这件事俺就交给你了。在直隶找个地方,先慢慢开展。

如果能办好此事,就推行下去,若是不行,就此作罢,日后莫要再谈。

这几天,给俺拿出一个章程来。”朱元璋说道。

“臣领旨!”陈松掷地有声的说道。

走出御书房的时候,陈松有些不真实的感觉。

后世有很多人说,朱元璋是铁了心的要实行海禁,亲身经历之后,才知道这个说法完完全全就是扯淡。

平白无故的,朱元璋干嘛要实行海禁?

朱元璋要是真有那个决心,干嘛一直在禁海和开海之间摇摆?

回到太医院,陈松急忙取出一张宣纸,开始书写规划。

只是,写了好几次,陈松都不满意。

这关系到日后大明朝的国策,关系到这片土地的前途,不得不谨慎。

陈松在班房中来来回回的走着,思考着新的市舶司应该建在什么地方。

说实话,如今这个时代,最好的地方还是那几个。

这三个市舶司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周围的人或物都是配套的,上手很快。

如果重新挑选地方,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既然这几个地方都不行,那就定在松江府吧。

后世的这里被称为魔都,地理位置优越,虽然这个时代尚未开发,但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陈松敲定了地方,选定好地方之后,陈松又趴在了桌子上,书写规划。

可是,规划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写出来的,没有进行实地考察,就没有真实的数据。

“看来,还要去松江府实地考察一趟。”陈松喃喃说道。

想到这里,陈松立刻重新换上一张新的宣纸,书写奏折。

奏折的内容就是奏请去松江府实地考察,同时简略的描述一下大体的规划。

写完奏折之后,陈松将奏折送到了通政司。

通政司是专门接收奏折的地方,陈松的奏折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了朱元璋的桌头。

朱元璋看完后,同意了陈松的要求。

松江府属于直隶管辖,距离应天府不远,陈松准备了两天,就出发了。

在出发这天,赵峰和李三娃套好马车,带上行李,停在家门口等候着陈松。

前厅,陈松将一件外衣披上,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朱静安,笑道:“我出去一段时间,差不多十来天吧,十来天之后我就会回来。”

“夫君不用担心我,还是以公事为主。”朱静安贴心的说道。

“好!”陈松拉起朱静安的双手,一脸温柔。

两人温存片刻后,陈松走出了家门。

朱静安站在大门口,冲着即将远去的陈松轻轻挥手。

陈松挥挥手,坐上了马车。

马鞭声响起,马车远去。

朱静安驻足观望,一直等到马车消失不见。

坐在马车中的陈松闭目养神,正在思考去了松江府该如何展开工作。

马车忽然停了下来,宋濂出现在马车的前方。

除过宋濂之外,还有宋濂的家人。

“有人拦路!”

赵峰停下马车,冲着马车喊道。

陈松钻出马车,一眼就认出了站在最前面的宋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