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洪武年间小神医 > 第七十三章:开海与海禁

洪武年间小神医 第七十三章:开海与海禁

作者:数沙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21:01

第七十三章:开海与海禁

“陛下,臣说一句难听的,若是没有我们的茶叶,草原上的那些人,连屎都拉不出来。”

陈松这话说的虽然粗鄙,但也是事实。

草原多食肉食,缺乏维生素以及纤维素,对身体影响很大。

“哈哈,你这话说的倒是有趣。”朱元璋哈哈一笑,对于陈松说的这句话,朱元璋深以为然。

茶叶在中原可能不算什么,可在草原上,却是必不可少的物资。

据说,晋商最开始发家,就是往草原上走私茶叶。

“陛下,虽然海外有敌寇,可是海上的利益却非常大。

前宋能仅凭一隅之地,抵挡前元数十年,依仗的正是大海。

只要控制的好,我大明不会缺钱,甚至还能再次减少普通老百姓的税收……”

陈松一本正经,向朱元璋描绘着掌控大海的好处。

“住口,胡言乱语!”

话没说完,李善长就忍不住了,他站了出来,指着陈松,冲着朱元璋说道:“陛下,此人胡言乱语,竟然违抗陛下早已制定的基本国策,属实大逆不道。”

朱元璋冲着李善长摆摆手,“让他说下去,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李善长还想再说什么,可朱元璋都这样说了,也只能退下去。

陈松见朱元璋没有反对,来了信心,接着说道:“陛下,朝廷为了防备倭奴以及张、陈之贼,每年在沿海之地花费的银钱无数,可效果却不是很好。

臣觉得,朝廷应该重开市舶司,组建远洋船队,开海贸易。

我天朝上国物产丰富,所产棉布、丝绸、瓷器等物皆是热销之物。

贩卖货物,赚取钱财。不仅丰腴了国库,还能承担沿海之地的军费,这是一本万利之事。”

“呵呵,真是巧舌如簧。”李善长又站了出来,一脸阴沉的冷嘲热讽,“朝廷天威,若是如此,不就成了卑贱商旅?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陈松这番话确实不符合这个时代的胃口,这是一个充斥儒家文化的时代。

儒家文化讲,国是国,君是君,臣是臣,士农工商,商人是最低贱的。

各行各业有自己的规矩,若是朝廷放下身段做商贾之事,是非常受人鄙视的。

尤其是李善长这些读书人,更是鄙视的厉害。

“陛下明鉴,陈松胡言乱语的厉害。我天朝国威,怎么能干如此卑贱之事?辱没了朝廷的名头。”

“陛下,陈松不过黄口小儿,妄议朝政,还请陛下治他的罪!”

……

一时间,七八个官员跳了出来,指着陈松的鼻子,让朱元璋治陈松的罪,大有一副和满朝文武为敌的架势。

可朱元璋一动不动,就那样静静的看着朝堂,同时仔细思考陈松说的那番话。

朱元璋确实看不起商贾,可别忘了朱元璋的出身。

出身农民的朱元璋,想的永远是精打细算,如何更省钱的过日子。

这是由朱元璋出身决定的,后天很难改变。

能设置出卫所兵制的朱元璋,对精打细算利用到了极点。

为了省钱,朱元璋于洪武三年实行开中法,用利益引诱商人往边疆运送粮食。

在朱元璋看来,和商人打交道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就看有没有好处。

历史上朱元璋实行海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不赚钱。

倭寇和张、陈的余孽在沿海肆虐,商品卖不出去,市舶司不仅不赚钱,甚至还赔钱,最后只好实行海禁。

海禁是最省心,最便宜的办法。

能省钱,朱元璋就办;不省钱,朱元璋就废除。

明初,四处用兵,花钱如流水,朱元璋怎么可能会留一个不赚钱的市舶司?

归根结底,还是钱多钱少的问题。

“陛下,海上利益巨大,若是利用的好,完全可以支持我朝每年的军费……”

陈松趁热打铁,接着说了起来。

朱元璋皱着眉头,陈松说的这些话确实让朱元璋有些心动,可朱元璋不是傻子,仅凭陈松这些话就改变朱元璋的决定,几乎是不可能的。

“你说的这些话,可有什么证据?有或者说,你为什么如此肯定?

且不说,商船出海之后,便被倭奴或者那些贼徒抢夺;若是海外不臣以此为契机,糜乱沿海,该如何?”

朱元璋不动声色的问道,既没有表现出渴望,也没有表现出拒绝。

很早之前,在朱元璋废除市舶司的时候,也有官员说过同样的话,只是那个时候中原尚未彻底平定,朱元璋哪里有心思治理市舶司?

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人再提开海的事情了。

更何况,朱元璋手下的那些大臣,以淮西子弟居多,这些人的立身之本本来就不是出海,自然没有多少热情。

再说了,江浙之地以前属于张士诚的势力范围,朱元璋和张士诚是死敌,朱元璋防着江浙就像是防贼一样,怎么可能会轻易开海?

江浙一带的百姓,甚至当时居住在泉州一带的外国商团曾经协助过张士诚、方国珍等人和朱元璋争夺天下,使朱元璋对海上贸易有着很大的成见。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自然而然的认为,百姓就应该种地,不应该胡思乱想。

不仅是朱元璋,朝中那些淮西子弟,也大都和江浙一带不对付。

人性使然,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以前的仇人过得比自己好。

就算这些人如今权高位重,也是一样。

“陛下,江浙一带乃是张贼的老巢,万万不可开海。

张士诚虽死,可是他的部众大多逃离海外,陛下慎重!”

李善长一副忧国忧民,慷慨激昂的对着朱元璋连连大喊。

“是啊,陛下,江浙一带和我淮西子弟根本就不对付。

要是这里的人有钱了,谁知道他们会做出什么来。”

“陛下,陈松蛊惑开海,恐和张贼有关,望陛下明察秋毫,法办陈松。”

“陛下,胡惟庸私通倭寇和张、陈之贼余孽,此时应当加大海禁之策,不可开海。

陈松小儿鼓吹开海,说不定是胡惟庸的同党……”

一顶又一顶的大帽子扣在陈松的头上,这下,大部分官员都站了出来,控诉陈松。

不仅是文官,就连勋贵也有很多站了出来。

朝局一下子变了,陈松以一己之力,吸引了大部分的火力。

朱元璋看着这个场景,不仅没有愤怒,甚至还笑了。

“这个陈松,本事不小,招惹人的本事也不小。”朱元璋哑然失笑。

徐达和汤和倒是想站出来给陈松说话,可大殿人声鼎沸,说了也没用。

就算是永乐朝,朝臣听到开海时,一个个的都像是死了娘一样,更别说传统势力更加根深蒂固的洪武朝了。

陈松看着这个场景,心里连连大骂,“一群蠢蛋,一群蠢猪,真是脑子里有病,有病。

还有你李善长,真是蠢笨如猪,蠢笨如猪。

张士诚都不知道死了多少年了,还和防贼一样防着江浙,脑子里进了屎了。

无非就是开海和你们无关,你们捞不着好处,你们的狗屁心思,以为我不知道?”

朱标静静的站在那里,大脑飞快的运转,思考着陈松说的那些话。

朝堂上的那些官员,一个个的瞪着陈松,就像是看到了杀父仇人一样。

一些武将甚至还准备撸起袖子,打算揍陈松。

幸亏这里是大殿,说不定真的会出现什么意外。

“你们这些狗东西,好好等着吧,以后想找我看病,做梦去吧!”

陈松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可是心里早已将这些人的祖宗十八代问候了一个遍。

朝堂上的批判声越来越大,御史、科道言官,一个个的将各种屎盆子往陈松的脑袋上扣。

过了很长时间,朱元璋一拍面前的桌子,大喊道:“都给俺闭嘴!”

刹那间,大殿当中鸦雀无声。

朱元璋看向陈松,接着说道:“继续说下去!”

陈松冷冷的瞥了一眼群臣一眼,然后看向朱元璋。

陈松知道朱元璋和江浙之间的关系,于是整理了一下思绪,组织了一下语言,道:“陛下,江浙一带是张贼老巢,朝廷不一定延续唐宋之策,于此地开设市舶司。

闽地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这三处市舶司不一定重启,陛下可以选择其他的地方。”

这三个地方是朱元璋死敌的势力范围,朱元璋不可能让这几处地方过得轻松。

“自古以来,这三处地方都是市舶司,挑选其他的地方,可行?”朱元璋有些犹豫。

朱元璋是个矛盾的人,想要对外贸易的巨大财富,又怕倭寇或者张、陈之贼颠覆自己的统治。

其实,这三处地方作为市舶司最合适,古人将市舶司设置在这里,不是没有道理。

可按照朱元璋这个尿性,重开这三处市舶司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说,目前只能重新挑选地方,重新营造市舶司。

陈松说道:“陛下,为什么不行?朝廷可在直隶挑选地方,营造市舶司。

在直隶营造市舶司,距离京城近,方便管理,而且重兵在侧,也不怕贼寇!”

“陛下不可,直隶是朝廷根本,若是在直隶营造市舶司,万一贼寇顺着市舶司攻进来,那我直隶岂不是门户大开,将弱点暴露出来?万万不可啊,陛下!”

李善长痛声疾呼,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