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打搅南宋 > 第?455章两浙路巡视组

打搅南宋 第?455章两浙路巡视组

作者:冯妙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58:36

第?455章两浙路巡视组

感谢Lcez的订阅与、感谢西域响马的推荐票、prgram-main的订阅与票票。

……

赵竑进宫去看了苏婉与赵统之后,才去了福宁殿见了赵诵。

赵诵也没想到太上皇赵竑会亲自来宫中,有些惊讶,原本他出宫的时候会去朝见,此时赵诵立即拱手:“儿子这段时间太忙了,实在没有时间去北宫看爹爹,爹爹这段日子身体可还好?”

“有劳官家惦记了,为父的身体很好,方才去皇后寝宫看了皇后与太子。婉儿现在在后宫,你要好好照顾他,我皇家开枝散叶就全交给你们了!”

赵诵知道赵竑入宫一定有事情,所以才来了福宁殿,往日他只看了婉儿与统儿之后就出宫了,对他的亲儿子却不闻不问:“爹爹今日入宫,儿子一定有什么事情做得不对?”

赵竑问赵诵:“官家可考虑好了左右相的人选?”

“人选是有,但现在儿子暂时想让左右相空着。”赵诵说实话是想独揽大权,因为要实行改革,皇权就需要至高无上,皇帝就必须独断乾坤。

赵竑看出了赵诵的想法,就说:“也好,如今四海之内遍布敌人,皇帝就得拥有实权,否则就镇不住这天下!”

赵诵没想到赵竑会说出这么一句话来。

“如今相位空悬,就没有威胁你的人在,所有人都要听你的,皇权独大,可能会出现暴君。”

“明朗一定不会成为隋炀帝。”

“不过我还有一句话要对你说:你做皇帝,就要平衡好各方的势力,才能稳坐国都,皇位才不会受到威胁!”

“儿子知道了。”赵诵知道历朝历代君主最要紧的就是平衡各方势力,否则一旦让一方势力坐大,就会威胁到皇权。

“如果皇权都不能维护好,那明朗的政令就出不了京城了!”

赵竑点点头,他觉得赵诵也长大了,嘱咐完一些话就走了。

赵诵想去送,却被赵竑拦住了:“天子脚下,还没有人能伤害到我!”

赵竑的言语之中有一些霸气存在。

“是。”赵诵则发觉赵竑越发的苍老了,他的满头银丝在朝霞之中越发的白,昭示着正统年的历史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最后目送那道身影迈出那道宫门。

……

吴潜虽然辞去了左相兼枢密使的官职,但他现在还负责武学。

所以有事情还是要出入大内,赵诵便赐了他出入大内的腰牌。

吴潜今日得到诏令之后就入了宫,商议两浙路政策。

如今两浙路的改革只是开了个头,但具体的政策还处于一个笼统的阶段。

今天商议的地方不在殿内,而在御花园中,一片腊梅开了,附近都是淡雅的香味。

官员们围绕着皇帝坐着。

赵诵见吴潜来了,立即给他的太师椅挪了过来。

吴潜见状,立即推辞。

“吴相现在替朕管理武学,功劳甚高!”

“老臣虽说无官一身轻,但武学院受到官家重视,丝毫都容不得马虎,臣只能勤勤恳恳,丝毫都不敢出乱子。”

“有吴相替朕管着,朕就放心了!”

坐下

赵诵见人都到齐了,就开始商议两浙路改革的事情:“乾元元年的改革就从两浙路开始,其他地方暂不改动。”

这个是大前提,赵诵觉得有必要要和那些弄不灵清的那些官员解释一番,免得到时候乱评朝政。

赵诵第一个要说的就是祠禄制。

祠禄制这个也叫“奉祠”,大多就是拿钱不干活,名义上主管了一个道观,实质乃归乡里居,而且朝廷要特意花费退休金给养老的官员。

赵诵对诸位道:“党人奉祠,党祸益烈;贪吏奉祠,聚敛成风;失职与祠,吏治日坏;失检与祠,士风大变。这是奉祠现在存在的弊端,不过也因为有奉祠在,士大夫们受惠之下,可以著书立说、谈诗论艺。”

吴潜说:“朝廷可以给他们著书立说,但这钱书社、书籍铺会出的,所以朝廷就不需要额外付这笔钱了。”

吴潜现在基本上都偏向于皇帝说的,因为皇帝说的大部分都是正确的。

“你们觉得呢?”

“官家,这奉祠不能取消,太祖既定:文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奉祠正好给致士官员俸禄!”

很多官员都说奉祠不能取消,赵诵也知道这奉祠制度不能随便取消。

赵诵对他们说:“朕即刻会下诏,礼部之下多设几个馆,如同崇文、弘文馆一样,到时候你们都可以投稿,这些文章亦可让世人看到,只是必须要过审,否则就白写了。”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减轻朝廷财政的负担了。

赵诵说完之后,在场官员松了口气,写文章也可以赚钱啊,而且是皇帝认可的,是在官方的报纸上,至于过不过审,他们知道皇帝的底线,有哪些东西可以写,有哪些东西禁止写。

不过皇帝并没有说奉祠取消还是不取消,所以他们的心还悬着,究竟是什么结果呢?

“而奉祠者,必须得到朝廷认可,而且奉祠名额必须吏部审核、朕批阅之后才可!这个诸位有要说的么?”赵诵没有撤销奉祠,因为奉祠是官员养老的保证,但若你不是从官员位置上致士的,那么对不起,你没有这个制度的保证,那就不叫奉祠者了。

听闻皇帝不取消奉祠,所以他们觉得只要不出错,最终还是能得到朝廷的奉祠之禄的。

“吴相,你有什么话要说?”虽说吴潜辞官了,但赵诵仍然叫他吴相。

吴潜见赵诵问起就说:“陛下圣明!不过老臣不要奉祠,如今掌管武学院,朝廷已给了我俸禄。”

“吴相虽已致士,但这奉祠还是是有的,如今又是武学院副校长,每月俸禄照发!”然后赵诵问其他大臣,“那诸位没反对,就这么定了。”

刘秉忠他们没有发声,因为这个属于特例。

“官家,如今相位空悬,不知陛下可有人选?”

御史台的官员本来想说如今相位空,应该早立相位稳定朝纲的。

赵诵知道这些官员都盯着左右丞相的位子看,但赵诵偏偏不设左右丞相,就是让他们空着,他的目光直接扫向御花园坐着的这些朝臣:“如今朝中无左、右相,那参知政事与枢密二使就要负起重任了!”

意思就是赵诵要将左右丞相的权力分散给副相与枢相。

见到皇帝不提左右二相的人选,他们都看着皇帝。

“朕还有话要说,你们权且听着,今年御史台本要巡按地方,纠正官邪,弹劾贪官污吏,匡正朝堂纲纪。如今新设两浙路,朕打算另外在六部之中再派一些人去地方巡查,不知诸位有什么建议?”

“这是?”他们不明白皇帝的做法,为何要与御史台一起巡按地方,监察地方官吏。

赵诵说:“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兵部执掌内外武职官员的除授、封荫之典,乘载、邮传之制,甄核、简练之方,士籍、军实之数。刑部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工部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

皇帝提了六部,让他们有些意外。

“两浙路复立,如今施行新政,自然要更加重视,各部也可及时在两浙路上发现问题,不过六部专管自己部门的事情,出巡的人都由你们六部自己人定,到时候朕批了就是了。”

除此外,赵诵打算让地方也监督这群去巡视的官员,若是出现差错,可是直接向皇帝反应。

“这次是两百人,你们都代表朝廷巡视各地,各地若是出现情况,你们要及时处置,快马将情况汇报朝廷!”

“是。”

“今日就先这么定了。”

重臣便开始离开御花园。

......

这些官员中有赵诵自己的人,他们会将情况告诉给赵诵。

六部的官员想到可以推荐自己人,他们就下去安排去了。

皇帝一纸诏令,赋予了他们监督的权利,不过皇帝并没有赋予他们执行权,而且随行还有刘秉忠、窦默等重臣监视,执行权是在刘秉忠他们的手中,而监察权则在御史台的手中。

“陛下派了两百人一个团使,浩浩荡荡去两浙路各地巡视了。”

朝廷的政策很透明化地刊登在了临安时报上面,购买报纸的百姓、士子们都知道了朝廷的政策。

而除了临安时报这种邸报之外,最近临安又出了新的邸报——是在礼部下来新设的时文馆自己发的馆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