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打搅南宋 > 第454章贾似道辞相、合并两浙路

打搅南宋 第454章贾似道辞相、合并两浙路

作者:冯妙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58:36

第454章贾似道辞相、合并两浙路

临安,原济王府,现在太上皇赵竑的寝宫。

世人称“北宫”。

北宫驻有大批的暗卫,所以赵竑很清楚现在外面发生了什么。

“只要是官家的意思,你们都照做,谁若反对,就让他们闭嘴好了!”

“是!”

……

“在我看来三冗不是难题,陛下一定可以的。”刘秉忠回府之后就开始写折子,具体的方针他都拟了几个,他就不信解决不了三冗。

吴潜没有写折子,他与皇帝都相处这么多年了,他知道皇帝一定想好了对策,而且也不是一下子就全改,只是在两浙路先实行一段日子,若是出现纰漏还是能及时扳过来。

......

贾府门口站了不少官员,这些都是依附贾似道的,他们都是贾党的人。

此刻正站在春寒料峭之中,慷慨激昂的样子,仿佛他们都是当年的元祐党人。

“陛下这么做要使朝政动荡的,相公得赶紧入宫面陈,让陛下知道祖宗之法不可变!”

“是啊,这些元丰党人又从坟墓里面爬出来了!惑乱朝政,还有那些归正人!”

“……”

“为何相府大门不开?”他们眼巴巴的看着禁闭的大门。

这时候廖莹中来了,见了这些人,又见相府禁闭,他不是很明白贾似道的做法。

他知道这些都是平日里攀附贾似道的党羽。

这时候相府的侧门开了。

“相公只让廖先生进去。”

廖莹中便施施然进了贾府,来了后院见贾似道正在赏梅,就直说:“乾元元年开年就讨论这个,陛下太焦躁了,果然是年轻气盛啊!相公现在在入宫么?”

贾似道的眼睛凝视寒梅,寒梅开的很闹,他没有看着廖莹中的面色:“你也知道了现在朝堂上那位的意思了吧,那位若执意如此,我就辞官,这个右相公不要也罢。”

“相公是要以退为进?”

“不,我考虑清楚了,这就辞官!”

“相公这是为何?”廖莹中不太明白贾似道为何这么说,“外面还站着不少人,他们都劝陛下警惕当年元丰党人!”

贾似道叹了口气,“我在朝中举步维艰,还不如早点退位让贤!博取个好名声!”

听贾似道说起,廖莹中也知道太上皇与皇帝父子对贾似道并不待见,毕竟贾似道是理宗皇帝的小舅子。

“为何?他们都拥护你!”

“有这些腌臜在,我的名声更臭了,我也想明白了,陛下要改革,就得在官吏任免上动手,而我正好做个顺水人情,安安心心搞我的一套就行了。”

“相公要辞官?!”廖莹中有些不可置信地看着贾似道,他以为贾似道贪恋权力,是不会轻易让位的,再者廖莹中也希望有贾似道的倚仗。

贾似道说出了他的担忧来:“德寿宫的大火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吧。”

“这.....岂可当真?相公这是自扰罢了!”

“太上皇当年警告过我一次!”贾似道翻出在鄂州时期的旧账来。

“真的?”廖莹中难以置信。

贾似道点点头,然后朝着北宫的位置看去,前几天的时候赵竑就请他去北宫做客,只有他和太上皇知道说了些什么。

贾似道他本来想当权相,奈何出了正统帝,否则现在仍居高位,便可呼风唤雨、结党专权。

新帝登基之后,贾似道认为新帝会延续太上皇的政策,加强君主**,到时候相权就会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

所以贾似道辞官了。

廖莹中陷入了沉思,良久道:“若真如此,那……不过……相公就没其他法子了吗?”

“没了,你也不要再劝我了。”

廖莹中长叹起来。

这时候贾似道忽然说:“我听说你的世彩堂办的还不错,不如我就去你那边。”

廖莹中知贾似道去意已决,而且地位尴尬,“相公若肯赏光那太好了!”

......

这几日朝会之后赵诵陆续收到朝廷上大部分官员的奏折,基本都是探讨三冗问题。

赵诵感受到折子中的火气,看的他想不上火都难。

“高襄,给朕备些西瓜霜来!”

高襄疑惑:“陛下,这西瓜霜是为何物啊?”

赵诵哈哈笑了起来,然后继续看其他折子。

在朝臣看来三冗是个难题,但是赵诵却想啃这块硬骨头,所以他通过报纸传达了他锐意改革的决心。

“贾似道要辞官?”他翻到了贾似道的奏疏,有些意外。

“贾似道这么做,陛下不正好推行新政么?”高襄说。

“不过即便贾似道辞官了,我也让他在朝中挂个闲职。”

“陛下圣明!”

赵诵接着便让中书舍人拟了一些诏书。

正月十六日,上朝当天。

朝臣都来大殿,赵诵便让他们继续议事。

贾似道今天也来了,赵诵特意请他而来,辞官的折子暂时被他压了下去。

今天的朝堂异常热闹,差点吵破了天。

赵诵则是一副作壁上观的样子。

……

“陛下有旨,三日后再议!诸位回去后准备解决三冗的对策。”

很显然皇帝不太满意今天的朝议,朝臣只好先回去,再准备关于三冗的对策。

三日之后又三日,很快就到了正月底。

赵诵觉得差不多了就让内侍颁布诏令。

将原来的两浙东路、两浙东路重新合并为一路,为两浙路。

然后在两浙路实行新政。

两浙路一合并之后,赵诵大笔一挥,将华亭县改为松江府,始建松江府署,于是松江府正式诞生了。

赵诵计划将两浙路打造成大宋最富裕的一路。

在官员任期上,宋初地方官通常是一年一考、三年一任,后来甚至出现了两年一任,于是改两浙路上的任期为两年一任。

至于官吏人选则从往年的吏部考核中提拔优秀的官吏。

诏令直接就登载在了临安时报上,顿时就引起朝野极大反响。

“官家做的很好,那些官员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朝廷在临安不是有很多书社、印坊么,正好让他们下去整理书籍,也省了不少钱。”

“临安府不是好几处学院开始招人了么?”

胥吏李清觉觉得他的俸禄太少,养家糊口还是不够,还不如去印坊当个工人呢。

“你要去做短工?”

“是啊。”

“……”

……

另外一边贾似道辞官的消息赵诵压了一个月,正月过后赵诵就让所有人知道了。

赵诵面上故作震惊,挽留了他几次之后,贾似道还是辞官了。

世人只知道贾似道这么做是为了支持朝廷的冗官改革。

朝野非常震动,但贾似道还是坚持辞官了,然后捐出西湖上的一座私宅,这是当年理宗皇帝赐予他的,贾似道觉得他要做“高风亮节”的人。

赵诵接收私宅之后就将宅院改成一所学院,专门用来培养人才。

赵诵仍赐贾似道为少师,以表彰他去年的战绩,然后给贾似道修建了牌坊,至于那所学院的山长就让贾似道担任了。

贾似道在高位上退居下去,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好评。

有人说他是不贪恋权位。

还有人说这是贾似道的奸诈之处。

不过贾似道依旧待在京中,和廖莹中经营起了世彩堂。

世彩堂现在主要做起了刊刻古籍一事。

贾似道辞官之后,吴潜也辞官了。

吴潜觉得他也应该顺应时势,不可继续忝居高位,应该让位给有才有德之人。

吴潜的辞官更让赵诵意外,但他还是给吴潜准备了一个位子。

吴潜挂名武学的副校长,赐太子太师。

至于左右相的人选他还没有定论,所以暂时就空了起来。

在两浙路的任免上,赵诵提拔了程元凤、叶梦鼎、江万里、马廷鸾、刘秉忠、窦默等人。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