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南明汹涌 > 第十二章 清欠

南明汹涌 第十二章 清欠

作者:杜春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38:17

第十二章 清欠

历史上的满清能够搞清欠就是因为有所谓的“新朝红利”。清初的时候清廷和江南士大夫、缙绅集团没有瓜葛,下手自然毫不留情。

但是,想一想,大清发展了两百年,到了慈禧太后的时候,面对日益亏空的财政,慈溪敢搞清欠吗?她要是真敢搞清欠,曾左李立刻就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同样的道理在其他国家其实也适用。美国独立战争的时候,随便就可以给地主扣一个“效忠英国”的帽子没收财产,但是到了李存真穿越的2019年,堂堂美国对富人逃税毫无办法。

英国也是如此,在十七、十八世纪能够高歌猛进,征服全球,甚至一举拿下拿破仑后来又击败大清。但是岁月终究抹平了英国的棱角,到了2019年,昔日的大英帝国已经腐朽不堪,产生大量冗员,占据大量社会资源不说还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谁都看见了却谁也动不了。因为每个人都来自这个系统之内,很难摆脱这个系统的影响。2019年的大英政府雇员居然比英军多,将军比坦克多,一年几百亿英镑的军费,海军没有导弹可用,陆军没有坦克可使,国家一无是处,混成了三流的模样。

不仅如此,大英、美利坚等国也失去了自我革新的能力。想要革新,一般都是裁掉干活的,留下管事的。结果就是苟延残喘都比锐意改革活的时间长。

这一点在李存真穿越的2019年,日本、韩国、印度、法国、德国乃至俄罗斯无不如此。所以在一个王朝的初期,趁着王朝还是崭新的,能干的事情就要马上去干,能改的就要马上去改,不然再过一些年想改已经来不及了。

姚启圣看李存真阴沉着连不说话,便在一边说道:“殿下,现在江南士绅集团还没有和朝廷里的势力勾结。科举也不过才开了一次。而殿下的科举实际上是分成三门的,虽然保留了原来的科举,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新的科举。对于这一点江南缙绅们是没有准备的。他们即便是想要通过科举把自己的子弟送入朝廷这也是需要时间的,怎么也得十年。毕竟天底下像韩夫人这样锐意聪慧的人还是少数。而进士科的科举只有一界,也没招收几个人。江南缙绅集团的势力不大,就算大,也不过是在大明科学院的文科当中。

经过这么多次的战争,满清的力量已经遭到巨大的打击,民间的力量在满清的时候就已经镇压的差不多了,可以说我们就是图现成。现在的人口也已经大为减少,我算过,该是崇祯时候的一半还不及。缙绅能够调动的人力也就比较少了。满清的时候实施过几次禁海,打击了郑家这是自然的,但是同时也打击了走私,使那些能够通过走私而获得利益的缙绅实力大为削弱,他们甚至损失掉了自己的船只。现在他们还能依靠什么?怕也依靠不了什么了。特别是失去走私的前提之下。本来他们在海上是有一定实力的。

现在殿下要做的就是给这些人狠狠的一击。如果让他们再重新纠集起来,抗税、抗收就麻烦了。

而且,殿下也要知道,不论是江南、浙江还是福建,其实都是缺粮食的。粮食现在该是在殿下手里。湖北战役不是胜了吗?云梦泽、汉江全都在殿下手里。粮食自然也在殿下手里。从隆庆开海以来,江南地方本来是鱼米之乡,现在基本上已经变成了茶叶棉花之地,哪里还种粮食?江南地方上消耗的粮食全都来自湖广、四川。要么明时怎么会说湖广熟天下足呢?殿下完全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粮食作为对付缙绅的筹码。人可以不穿棉布衣服,不喝茶水,不用瓷器,但是绝对不能不吃饭。只要有粮食,就不怕缙绅控制下的老农闹事。如果一旦清欠控制不好,殿下就给他们来个断粮,看他们饿得头昏眼花的时候交税不交税?”

李存真问:“如果是你主持清欠,你打算怎么做?”

姚启圣说道:“首先得清殿下发布一道敕令,要求清欠。而且要说清楚,这一次清欠只涉及缙绅,百姓的欠款一概不再追究。然后将所有从崇祯朝开始抗欠税赋的缙绅全部登记造册,一个不落。有必要的全部到所在的县去报到。并且严令所有缙绅不可离开自己目前所在的地方。”

“什么意思?”

“就是别动。不是有不少人进入到城市当中了吗?那就不允许回到乡下,那些在乡下的不准四处走动。就在他所在的那个县报到就好。规定,传递消息必须使用朝廷的驿站,不允许私自传递消息。以上,违令者以谋反论处。

登记造册之后,由税警部队和警察部队就是游侠对清欠册上所有的缙绅一个一个挨家挨户的清理。最好也能够派户部、工部一起参加。我认为一定会有一些缙绅推脱说自己没有银子然后向继续欠税不交,那么就丈量他的土地,没银子就用房子,用地还。殿下不是有南洋的子弟兵吗?最好用这些人干这个事。他们跟缙绅没有关系,自然不会留面子。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清理欠款,而且能够重新丈量土地,把他们隐瞒的土地人口都给扒出来。这些隐瞒的土地和人口的缙绅就给他们一个欺君罔上的罪名,杀了可惜,流放的好,南洋不是缺汉人吗,全部流放南洋,让他们打土著去。第四,所有的缙绅积欠朝廷的税款,必须使用金银缴纳。缴纳不起的就割地,没地的就流放,去南洋。”

奶奶的,姚启圣,你可真够狠的呀。不过确实说中了我的心理。华夏民族需要更多的生存空间,眼下南洋就比较合适,把人移过去更好,正愁没借口呢。一边想,李存真一边笑着问道:“你是打算打破这些人窖藏白银的习惯?”

姚启圣说道:“正是!我拜读了殿下的内部刊物,知道这个经济需要循环起来。有了银子需要去扩大再生产,你总不能给埋了。”

陈显祖担心地说道:“这一下子要牵涉多少省份啊?打击太大了吧?”

姚启圣说道:“确实太大,所以要烧鸡敬候,先在南直隶搞。南直隶被满清给改名叫江南省,真是没文化,改得不好,不如改回来。南直隶一个省的税赋就已经相当于满清的三分之一了。殿下,你想一想,南直隶相对咱们来说是多少?已经超过一半了。所以,搞清欠,就一定要在南直隶搞。如果觉得南直隶一省动静还是太大,那就选几个府,南京、常州、苏州、松江、镇江、扬州就很适合。做个样子给其他地方看。如果有人胆敢抗欠,就严厉惩罚,狠狠收拾!看以后谁还敢欠税!我们再在其他地方搞清欠便也会顺畅很多。”

李存真问:“这么一来,你需要多少人?”

姚启圣道:“两万人马!”

众人吓了一跳。

“这么多?”李存真问,“有必要吗?”

姚启圣回答:“两万人是预备着的,其实上场的税警和警察两千人足够了。但是却需要两万人,殿下需要在敕令里明说,比方说殿下明旨说调动神策军、淮东军或长林军协助清欠。这么说这好震慑那些宵小之辈,免得有人狗急跳墙。当他们知道殿下为这次清欠准备了两万人的军队还有火铳大炮的时候,自然就乖乖听话了。”

李存真点了点头说道:“却也不无道理!”

姚启圣道:“不论如何,殿下最好还是能够对缙绅发动突然袭击。上来就抓人!”

“嗯……我明白这其中的关节。我可以直接说是为崇祯皇帝。毕竟烈皇死的时候说: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这里的臣就是东林党,就是这些江南士绅。我就以此为借口发动。”

“殿下英明!”

“常琨呢?”李存真问。

柳河道:“还在修养,但是已经大好了。”

李存真点了点头道:“老六,这个事你不要参与,不要让人过多知道你的事。我还需要你给我盯着朝鲜和河北。”

“是!”

“姜诚呢?让姜诚来做。”李存真说道,“苍水先生和杨添秀现在在萍乡吧?”

“是!”

李存真道:“让甘辉率军去萍乡,把苍水先生和杨添秀换回来。”

陈显祖问:“杨添秀干这事可以,他和姜诚男女搭配。只是苍水先生怕不好办吧?”

李存真笑着说道:“苍水先生我不是要他搞清欠,其实是打算让他去把鲁王接回来,我想让余新和苍水先生一起去。”

“哎呀,殿下,接鲁王干什么?”陈显祖不满地问。

“别问了,快去吧!”

清欠这个事既然都商量好了,具体细节都已经敲定,那就雷霆一击,去做就是了。

吴王二年六月,在准备了一个多月之后,“清欠”开始了。和历史上一样,但是比历史更为惨烈,南京、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扬州六个府有两万缙绅被登记造册,要求缴纳积欠税款。

经过半年的血雨腥风,两万人被治罪,四百多缙绅被斩首示众,一百二十多缙绅被枪毙,一万三千人被发配。江南士绅豪强地主阶层遭到沉重打击。

明李杀鸡儆猴,巩固了自己的统治。而且又得到了三千三百多万两白银,几乎全部的土地和在这些土地上的人口。

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资本、土地和劳动力,明李全有了。

清欠一过,姜诚、杨添秀官升一级,常琨成为三法司大臣,姚启圣官至三品进入中枢。村官魏春城成绩卓越,实在是耀眼的明星,由韩夫人保举,升至四品,进入内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