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南明汹涌 > 第圩三章 争吵

南明汹涌 第圩三章 争吵

作者:杜春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38:17

第圩三章 争吵

魏春城一听周培公的话便急了,刚要说话,没想到被韩瑾瑜狠狠地瞪了一眼。

就在魏春城不明白韩瑾瑜这一瞪眼是什么意思尚在愣神的时候,姚启圣适时说话了。

“殿下,臣以为周大人所言甚是啊!”

“什么?”魏春城听罢跳了起来。

但是当他看到韩瑾瑜喷火一样的眼神,便自忖了一下,知道自己势单力孤,怕是难以抵挡大吏的进攻,应以安静为上,于是他强压怒火,缓缓坐了下去。

李存真看了看魏春城和韩瑾瑜,笑了笑没说话,转而问姚启圣道:“姚大侠,有何高见?”

顺治初年时,姚启圣曾经仗杀土豪,夺刀杀兵,具有豪侠气概,因此李存真每每见了姚启圣总要呼其为“侠客”、“豪侠”或“大侠”。一开始姚启圣听着这样的称呼浑身不自在,但是李存真这么叫啊叫啊的,日子久了也就习惯了。

姚启圣说道:“殿下,自秦皇汉武以来,我华夏名义上是皇帝一个人的华夏,而事实上,天下如此之大,并非一人所有。华夏乃是豪强缙绅的华夏,是土豪乡绅的华夏,不是农户黔首的天下。所谓天下人之天下,这个天下人就是缙绅。黔首不过是马驴骡子而已算不得人。自古以来所谓的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民心其实就是缙绅之心,而不是黔首之心。

满清乃是白山黑水走出来的野人,可为何能在短短十几年之内就席卷宇内,囊括四海?正是因为满清了解缙绅的心思,许以重利,得了缙绅之心。

黔首都是泥腿子,拉拢他们,得他们的心又有什么意义呢?黔首农户不要说为朝廷办差了,不要朝廷为他们操心就不错了,就算他们对朝廷心存感激又如何,全都都表达不出来,有什么用?洪武皇帝胸怀芸芸众生,处处为他们招降,举起屠刀,缙绅人头滚滚,可是到头来怎么样呢,不也被说成是暴君吗?

天下厉害的,有用的是缙绅,不是黔首。满清这些年可是一点都没有碰缙绅的利益,真真是得了缙绅之心的。”

周培公在一旁应和道:“真乃良心之言!”

姚启圣继续说道:“正因为如此,哪怕是东林党,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所谓君子,不一个个都不顾华夷大妨,无祖无宗,无君无父的剃发易服跟着满清走了,甘心当包衣奴才吗?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为什么连祖宗君父都不要了,三纲五常难道不懂吗?懂,他们太懂了。而且他们也正是用的这一套才拿下了魏忠贤和朱由检。既然如此,他们为何明知自己干的不是人事还要故犯呢?

原因很简单,来自白山黑水的满清其实和他们穿一条裤子,能最大程度地保障他们的利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太史公两千年钱就明白的道理。所以,在利益面前……亲爹都可以不要,更不要说是假爹了。

可是呢……如今却有很多人不明白……傻乎乎的……一厢情愿竟然要去搞什么‘均田地’……嘿嘿……你以为都是你家土炮,想点着就点着……到时候一旦爆了……嘿嘿……那可真是放屁带出屎——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姚启圣乡试举人出身,文采斐然,如今说出这样低俗的话来,不是一时情急只是为了揶揄魏春城。

姚启圣一边说着,一边用眼睛狠狠地横了魏春城一眼。

魏春城性格刚烈,看着姚启圣那不屑的眼神,紧咬嘴唇还以颜色,鼻孔扩大,喘着粗气,脸红脖子粗,想要打人。终究是碍于殿前仪态忍了下去。

姚启圣根本不屑再以眼神来和魏春城来个对杀,在他看来魏春城简直就是蛊惑君王的奸佞,就和晁错、王安石、贾似道、袁崇焕一样,看起来仗义执言,其实全无韬略,昏招连连,若是听他的,亡国之祸就在眼前。

他转过来对着李存真继续说道:“殿下,闯营、西营哪一个待见缙绅,不仅不待见而且还要打压缙绅,特别是闯营。西营也好不到哪里去。就是因为这个事,才导致西营一败再败,虽然李定国拿下孔有德、尼堪,那又怎么样?还不是兵败磨盘山,无奈退入缅甸吗?五代的时候出了多少武夫,杀人如麻,丧心病狂,可是你看看哪一个敢得罪缙绅的?无不拉拢缙绅。国姓爷纵横海上,无人能敌,甚至一度打到南京城下,可是那又怎么样?人终究不是鱼,是要在地上活的。你得罪了缙绅,吃什么,喝什么,去哪里找木料造船,去哪里搞铜铁造刀枪火炮铠甲,终究还是被满清击败。

殿下北上抗清以来,正是因为采取了和缙绅合作的态度,又是通商又是村官,争取了缙绅的中立,如此方才取得了数次大胜。否则,缙绅真要是铁了心支持满清,从中作梗,殿下岂能安如泰山?臣之直言,望殿下三思啊!”

李存真听姚启圣所说感觉自己刚北上的时候真是作对了,不由得轻轻地点了点头。李存真打心眼里知道自己不过就是一个普通人,白景春出轨的事件很很教育了李存真,他自己并没有被上天眷顾;而所谓的自己长得像“博穆博果尔”的那个操作,导致苏炳、刁长贵牺牲北京情报站遭满清破坏更是让李存真明白他自己不是天生的主角,想要获得主角光环靠脸不行,得靠脑。

李存真明白,他根本就不是什么天生的枭雄,普通人有的毛病他都有。出道十几年来之所以显得像是战略大师,战术大师其实就是得益于自己后世的见解。然而,见解归见解,真实际操作起来可一点也不轻松。

现在看来,他成功了,最起码到目前为止,他也算是能够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人了。不然,也不会有姚启圣这样历史上的政治家、军事家、名臣、名将来给他做一个总结。

看来自己选择拉拢缙绅算是做对了,至少没有让缙绅倒向满清。至于数次大胜,幸运的成分占了很大比重,能力成分占了很小比重。李存真心里清楚,如果自己真是圣主,那就不会有“二满刺吴”,“南京喋血”和“黄鸟北望桥之战”这样的内讧发生了。都到了今天,自己已经“贵为”吴王,竟然还有海盗婆想要利用他,他若是圣主,白芷兰就该悄无声息地自己死在外面才对。所以,李存真看着眼前的争吵,心里一遍一遍地告诫自己:千万不要被意识形态左右,一定不要感情用事,用心想用心看,一定要把握好前进方向,万万不可落入发展陷阱中去,进坑容易出来难啊!

李存真赶快说道:“姚公但说无妨,我李存真虽然不是唐太宗,可终究好学,度量总还是有的。”

姚启圣继续说道:“周大人的想法在下赞成。首先检地,就是重新丈量土地,这个是必须要做的,历朝历代都这样,缙绅们自然心里也是清楚的,所以不会有太大的抵抗情绪。

其次,就是把检地过程中多出来的土地分了,这个缙绅会反抗得激烈一些,但是终究他们还是会接受的,就算极其的不情愿也得接受。多出来的土地是他们私自隐瞒的土地,这是不占理的,我们有法理基础。就算是再出来一个东林党,舌灿莲花也没用,不是他们的就不是他们的。何况殿下雄兵数十万,他们也不敢造次,就算有人胆子大掀起民乱,弹压下去也不困难。所以,分掉隐藏的土地有困难但不大。

第三,便是税收的事,收土地税,这个困难。从前都是按照人头收税,现在非要按照土地收税,收土地税,这个……怕是会反对得最为激烈。臣以为此事还应当缓行,缓行为上。若是行得急了,便会翻船。

殿下,需要懂得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道理。满清入关之后,所有人都以为清是来代明的,天下本来可以传檄而定,可是多尔衮非要搞什么剃头衣服,这一来,又多打了多少仗?终于,殿下横空出世,满清朝不保夕了!殿下,检地一样是这个道理。如果检地搞不好,怕也是要翻船。唐太宗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覆舟只在顷刻之间,非是缓缓行来的。”

姚启圣的一番话说得李存真连连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