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旅明 > 第652节 勋章和墨宝

旅明 第652节 勋章和墨宝

作者:素罗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2:13

第652节 勋章和墨宝

旅明正文卷第652节勋章和墨宝1635年4月11号,夏口镇南府。

今天一早起,府上大门紧闭,不知道的还以为新来的南老爷昨天喝高了。

然而在南府内院,却是另一派景象。

有着一颗大杨树的二进内院,树下已经摆好了五排三十把椅子......要说还是大户人家给力,几十把交椅说凑也就凑出来了,分分钟能聚义。

今天的场面,看着也像聚义:此次来武汉站工作的大部分情报人员,都已经正装打扮,方阵式坐在椅子上。

所谓正装,当然不是情报系统标配的礼服。这次属于敌后潜伏,大部分情报人员不会携带能暴露身份的东西。

然而今天情况特殊,所以为了尽可能增加仪式感,方阵人员还是集体换装了淡蓝色明式长袍——这种和大家配发的标准礼服颜色最接近。

当然,少数穿正装的人还是有的。

堂屋门前的青石阶上,正背手静立的南望同志,就穿着一身情报系统标配的小翻领天蓝色礼服,细毛呢长裤,胸前配有绶带和不下5枚的各式勋章。

南望身侧的周乙,也穿着同样款式的礼服,不过胸前没有绶带,勋章也只有一个。

时间很快过去,当南望侧头看到已经升上屋脊的朝阳后,微微点一下头:“开始吧。”

周乙闻言,随即上前一步,面对着阶下观众,中气十足地开口讲道:“表彰仪式正式开始。”

下一刻,周乙摊开手中的一个硬壳文件夹,宣读电报:“经站长报批,总局核准,现决定授予黄忠、房延孝二人功勋。”

“有请站长颁奖。”

以上都是标准流程。接下来,周乙后退让出位置,返身从一旁的茶几上捧起了一个黄铜托盘,里面是两个锦缎小方盒。

这时候,正主南站长往前两步,站在了门前。

轻咳一声,南望先是对廊柱下候立的二人组点了点头,然后他转过脸,对台下大众朗声说道:“经查明,黄忠、房延孝二人,于经年潜伏工作中,克己忍毅,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堪称同仁典范。”

“故,本站请示总部,特批授恒毅勋章于二人,并发奖金、奖状、宅物。”

“黄忠,房延孝,且上前来。”

这一刻,饶是情报局老资格特工,二人对于人生中第一次获得奖章,对于人生中第一次获得同僚和总局“大人物”认可,也是激动不已。

他们强忍着心中翻滚的情绪,嘴唇有点哆嗦地走上前,面皮僵直,挺直身躯,等待着南望给他们授勋。

和军方强调勇猛无畏精神的系列勋章不同。由于特工大多时候需要暗中做事,所以情报系统的勋章,寓意多是用来表达隐忍、坚毅等核心思想。

就连名称也是如此:恒毅勋章。

装在锦缎盒子里的恒毅勋章,是后世常见的八角样式。

而恒毅勋章所对应的功劳,则是三等功。

三等功有多项针对条目。套用此刻的黄忠二人,就是克服困难,积极主动、迅速有效地提供后勤、技术或者其他作战保障,对完成任务有较大贡献这一条。

下一刻,南望将漂亮的勋章别在了二人胸口。

勋章图案很简单。四周呈现光芒放射之余,正中是压模白桦树......象征着冰寒中不屈,贴合题意。

恒毅勋章图案简单,但材质不错。其基料是镀铜马口铁,章链采用花丝镶嵌的中国结工艺,四周配有明式手工蓝色珐琅雕花,中心冷压成型,可谓制作精良,各处细节无不宣示着情报总局财大腰粗的一面。

简短的授勋仪式到这里,基本就要结束了。

如果是在总部或者后方大站,按理还应该有颁发奖状奖金房产证等仪式。

然而现在在“敌占区”,所以南望接下来也说明白了:“如今我等身处险地,其余见诸文字之物......规矩你二人懂的,都在总部备案,回去后自领就好。”

“属下明白规矩!”

和当年土共起家时比起来,一干穿越众现在真可谓是五星开局了。既然是这样,那么给立功手下的奖励,也就不仅仅限于精神方面了......有钱人邀买人心嘛,物质奖励简单粗暴,明人层次低,不听大道理,就吃这一套。

包括军警宪特等各大山头在内,现如今但凡有资格得到三等功这一级别奖励的人员,都会伴随着相应的财物和住房奖励。

如今新区的房子可不便宜。

如此,今天这场简短而又隆重的授勋仪式,就要完满结束了。

最后一步,获奖人接受全体队员羡慕嫉妒恨的眼神和鼓掌致敬......两位有了恒产的获奖人这一刻激动万分,热泪盈眶,表示要誓死追随曹大帅,竭诚听命于南站长,争取再立新功,搞它个二套房留给儿子住。

仪式完毕后,南望又顺势任命黄忠为武汉站情报组副组长,任命房延孝为行动组副组长。

这两个任命是题中应有之意。

不说黄忠二人命好,赶上了武汉站起势这一茬。单说这几日,自南望率领大部队到埠,黄忠组将一应后勤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各种信息渠道收集齐全,就说明此二人业务精通,在之前漫长的潜伏期里,是一直在兢兢业业认真工作的。

这也是南望在通电报的第一时间,给黄忠组报功的原因。

————————————————————————————————————

奖励了有功人员,提升了部下士气,整合好内部后,南站长开始日常工作了。

在一地建立情报机构,尤其是武汉这种甲类大站,那是半点也急不得的。根基打不好,日后很可能就会在某个小地方出大差错。

所以南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按部就班,不疾不徐,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行走。

首先,南老爷在购了新宅后,并没有急于开设新商号,而是继续交际。

在这个过程中,南老爷不光去会馆与人攀谈,他也会邀请一些合眼的商贾来自家的新宅做客,洽谈生意。

与此同时,逐渐熟悉情况的南老爷,又开始连连投帖,寻机拜访本地的一些头面人家,商业领袖。

这类人在明代大多是某一行的会长,都属于长袖善舞之辈。江南来的南老爷既然把帖子和礼物都投到了,那肯定没有不见之礼。

所以南老爷踩地皮的活动也进行得比较顺利。至少这段时间,本地商圈也知晓了他这个杂货商的存在,多少混了个脸熟。

然而也就仅止于此了。

夏口作为天下通衢的大商埠,每岁到这里意图干一番事业的商人不知凡几。然而起起伏伏之间,最终能获得成功的终究是少数。

像南老爷这样来踩地皮跑门路的,大家见过太多,所以多是观望态度。

当然,准备好了诸般手段,准备让这个南方来的阔佬好好领教一下什么叫做“欺生”的本地各路黑白团伙,也已经在摩拳擦掌磨刀霍霍了。

南老爷貌似对这些一无所知,因为他很忙,顾不上这些鸟事。

如此这般,到了4月中旬,场面上的事情大致都跑得七七八八,南望于是打算就近选个吉日把商行开张——他跑门路这些天,情报组和行动组都没闲着,已经使银子盘下了官街左近,石马夹街里的一溜三间门面,外带后院。

石马街虽说不是正街,但是距离正街也就几个街口的距离,而且距离江岸码头很近,同样繁华热闹,是合适开商行的地方。

如此一来,开业前的准备工作就开始进行了:定制新匾额、将库房的货物搬至商行、预订酒席、给各路商人朋友发请帖......

事务繁忙,好在武汉站人手充足,现在还有小小的外围组织,所以这些工作都有条不紊地开展完毕。

如此,在开业的前三天,各路黑的白的,明的暗的朋友,都做好了参与“客博阁”商号开张的准备。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南老爷却在第三天一早,坐着东广福号,跨江去了武昌城。

事实上,南老爷的几张拜帖,早在七日前,就已经送进了武昌城内。

明朱元璋攻克武昌,设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等“三司”衙门,衙址均设在武昌。

明英宗年间,于武昌设湖广巡抚一职。此时武昌城内衙门云集,既有省级的三司衙门,还有武昌府级、江夏县级官署,因此称之为“湖广会城”。

武汉站作为情报总局的重点建设项目,站长南望早在出发前,就已经获得了高速海邮系统送来的几封推荐信。

这些信件是北京站运作的。写信人,都是目前在北京城里有实力的大官僚。

而写信人的目的,就是给武昌城里的故交好友,推荐南望这个“小老弟”,求知交好友照看一二。

按照预案,南望可以酌情启封这些信件,来迅速营造当地背景。

于是,在武汉客博阁开张前一天,从武昌城归来的南老爷,先是连夜请来裱糊匠,将一副墨宝挂在了商行内。

这副墨宝只有两个字:“永隆”。

字画上的私章,落款是新任湖广巡抚王梦尹。

翌日,鞭炮响过,各路宾客纷纷进门后,顿时震惊于南老爷的背景:这永隆二字是巡抚大人亲笔手书,盖了私章的,不是幕僚写出来混钱的那种。

各家人物顿时对南老爷刮目相看。

紧接着,更令人吃惊的一幕出现了:夏口镇实际上的老大,夏口通判袁火昌袁大人,带着全套的仪仗官牌衙兵,前来给客博阁南老爷随喜。

这一刻,群小退散,诸邪避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