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旅明 > 第445节 三角

旅明 第445节 三角

作者:素罗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2:13

第445节 三角

又一次换了主子的包衣痛哭流涕表示要重新做人后,得到了不错的待遇。

他们中有伤的被军医清创缝合,然后大伙都吃到了香喷喷的马肉汤泡饼。

在十七世纪,所谓“香喷喷”的马肉汤是没有的。行伍中吃死马,哪来那么好的条件,不过就是丢一把盐在锅里,把马肉煮熟就可以吃了。

那种味道在成天煮半生肉的蒙古人和旗兵嘴里当然不错了,但是这种带着浓浓膻气和血丝的玩意,谁要是敢端一碗给穿越众......他菊花就要有难了。

调料这东西,又不是什么高科技,不过就是将南方出产的八角桂皮这些磨粉,然后按比例搀起来而已。别说五香粉,包括十三香、炸鸡粉等等在内的日常调料,早就被穿越众鼓捣出来四处卖钱了。

伴随着北上船队来到天津的军需物资里,也是有“标准调味料”的。这些被油纸密封的小包都有标准克数,炊事员只要根据锅里水的重量,按比例打开规定数量的小包,士兵们就能吃到五香马肉汤,十三香马肉汤,孜然马肉汤......总之,味道不赖,绝对可以下咽。

于是投降的包衣们就吃到了大块马肉和饼。

吃完后,惊魂稍定的他们就见到了穿着一身大红官袍的明国官员。熟悉的官袍样式让包衣们放松了很多这些穿着怪异绿袄的兵士令他们无所适从。

张中琪理论上是不能穿红袍的,他的真实级别根本不够格,不过这会也没人在意这个问题。

穿着红袍的“大官”出场后,先是自我介绍了一番:大明南方赶来勤王的将军。

接着张大人又对这些包衣表了态:只要他们好好合作,服从命令听指挥,那么之前的事情不但一笔勾销,而且还能得到赏银。

另外,等到这次事了,王大人还承诺,将来会给大伙在南方一个叫“菲律宾”的庄子里,分地,分包衣。

经过这一套软软硬硬的安抚手段后,不管这帮包衣们真实想法怎样,至少在明面上,他们都表现出了足够的配合意愿。

这就够了,愿意配合就好,接下来,有人就可以上岗了。

在一旁观察了这帮人半天的两个情报部门大佬,一人挑了一个包衣出来上了城头。

根据穿越众丰富的职场经验,这两个包衣都属于那种懦弱不敢挑事的一类人。所以这二位被挑出来后,重新换上衣甲,被分配到了西南和东南两座角楼里。

这两座角楼面临的,正好是三屯营脚下自西往东的那条走廊山路。

根据包衣们的口供,这些日子来,每隔一日,最多两日,位于和明军接触前线的遵化方向,就会有信使过路,沿途通报平安,终点站是二贝勒阿敏驻扎的永平城。

通常来说,信使是一大早从遵化出发往东的。遵化和三屯营之间,刚刚好是四十里路程,信使会在上午九点左右过路。

这就是穿越众紧急招降包衣的用意:糊弄信使。

这一次的上岗时间刚刚好。两个包衣去了角楼后没过一小时,在西边三里处担任观察哨的特战队员就发来了消息:三骑鞑兵正沿着山道过来。

“哒哒哒”马蹄声响起,当骑士来到三屯营城下时,西边角楼里立刻探出一个他们熟悉的脑袋:“林保,前方境况如何?”

能在这时候被派出来辛苦赶路的,自然是旗下包衣们。遵化现在面临着军事压力,正规鞑兵都在城里备战呢,所以这三个骑士和城头上的这位恰好认识。

隔着护城河的骑士一抬头,发现问话的是自己熟悉的蓝纳,于是他双手拢在嘴边大喊道:“遵化无事,明狗不敢近前。”

角楼上的包衣满脸笑容:“好好,看来弟兄们还能安生一段日子。”

“那可不。”名叫林保的骑士又吼了一嗓子:“安心啃你的骨头吧。”

吼完后,三骑重新扬长而去,临了还对着西南角伸出脑袋的另一个包衣挥了挥手。

三个骑士没有观察到的是,名叫蓝纳的这个包衣,短短几句话功夫,额头上已经出了一层密集的细汗被人用匕首顶着后腰的滋味,实在不好受。

好在一切无惊无险,最终信使没什么怀疑就继续上路了。这一幕和谐的结局也间接救了信使的命:一旦刚才出现状况,这三骑肯定会被埋伏在城墙后的特战队员第一时间打死。

那样的话,部队就必须被迫提前发动下一阶段进攻,这可不是钱铁山他们想要的。

信使走后不久,安排在东边的望哨发来信息:鞑骑已离城三里,在继续往东行去。

再等了一会,当卡在三屯营两头的望哨都报告一切正常后,南门的吊桥便被放了下来。与此同时,山路对面的景忠山口,一列长长的驮马队冲了出来,越过短短几百米的山谷,径直冲入了城中。

驮马队已经在山后等了很久。如今由于战争的关系,导致山路上明人绝迹,所以只要等信使过去后,就可以转移补给了。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一大早,景忠山上的玄诚子道长就带着三界几位同行(方丈、师太)一同下山准备来劳军......人家昨天晚上站在山顶,一边喝茶,一边把下方子弹打出的流星雨看了个清楚。

结果这帮人就被赶回去了最近半个月内谁也不准下山,一人下山,全村结扎,错,是全村杀光!

驮马队入城后,很快卸下了囤积在山谷中的补给。然后马背上左右各挂两个竹筐,里面装几颗人头,上面再盖一块布,不知道的以为是贩瓜的。

换装完“货物”后,驮马队很快又出了城,回去山谷继续换装补给。

就这样来回几趟,所有补给都运进了三屯营。

驮马队最后一趟出城时,多出了一百名飞虎营士兵。

这队人出现是有原因的:除了那些主动弃暗投明的包衣之外,其余俘虏的正牌鞑子和忠贞人士,会被一路押运去天津。

这些死硬分子从昨夜开始就水米未进,很多人还受了轻伤流了血,所以他们现在全都萎靡不振,双手被绑在马鞍上,在雪亮的马刀前提不起反抗的兴趣。

将所有不安定因素都驱离三屯营是必须的。由于战役发展比较顺利,达到了事前计划的最佳效果,所以在今天一早,天津方面已经有两百人的近卫营预备队在骑马往这边进发了。

下一步,当两百士兵到达三屯营后,他们将负责守城;其余所有的机动兵力,都会出发去东边攻打余下三座城池。

这区区两百人不但要守城,还要阻止西边遵化方向的任何军队(包括明军)通过三屯营路口。这样一来,人数连城墙一半都填不满的守城士兵压力就会很大,所以城里不能有任何隐患,这些俘虏必须要送走。

.............................

3天后,1629年的4月1日,紧急从天津出发的两百名守城士兵赶到了三屯营。

这支从上海调来的近卫营一部,自从来到天津后就苦练马术,这下终于派上了用场。

200人的部队到达三屯营后,由于山区骑行发生的非战斗减员只有十余人,其中大部分是可以继续战斗的轻伤,这个数字相当不错了。

而利用这三天时间,整军顿武,士饱马腾,由远在南方的帝国中枢派出的勤王干涉军,也终于做好了一切准备,要开始发动这次战役的后半部分了。

三屯营的地理位置绝佳,距离走廊西口是40里地,距离走廊东口也是40里地。

出走廊东口后,一路沿着滦河平原南下,再走40里,便是穿越众计划中第一个要“光复”的县城:迁安。

关于这次战役的后半部分,和前期偷袭三屯营的战法是完全不同的。

迁安县城,滦州县城,永平府城这三个城池,几乎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各自的边长就是四五十里。

和三屯营军城不同的是,以上三座城池,都是有大量平民生活的普通城市。这几座防御力低下的城池,在八旗兵攻打的第一时间就开门投降,所以没有遭到太大的破坏。

迄今为止,在八旗大军撤回关外后,三城依旧有很多明人在生活,只不过城内的守军换成了旗兵。

这样一来,位于平原的这三座城池就完全没办法偷袭了。

由于城市内外居民和鞑兵混居,穿越众大军既没办法在平原上隐蔽,也没办法将特战队员渗透进去。

即便小部队渗透了进去,一旦双方开打,那么城里城外的民宅中随时可能燃起狼烟,也随时可能有马匹跑出去报信很多包衣是分散居住的,没办法包饺子。

这样一来,偷袭就不成立了,无论干涉军用何种方式进攻,距离不远的其余两城肯定能得到消息。

于是穿越众就只能堂堂正正打强攻了,而且是连续作战。

这种打法对部队的侦查,通讯,指挥这些软引件要求很高,所以这三天里钱铁山他们做了不少准备工作,也制定出了最佳战役方案:攻城 阻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