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旅明 > 第444节 人头武库和包衣

旅明 第444节 人头武库和包衣

作者:素罗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2:13

第444节 人头武库和包衣

三屯营城最终还是有惊无险得被拿了下来。

士兵们第一时间扑灭了后衙的火头,没有让冲天大火燃烧起来。与此同时,城里城外总数为556的鞑兵,无论死活,一个不漏,全部被留在了这块不属于他们的土地上。

当东方第一缕阳光照射过来时,三屯营城已经恢复了昨日模样,从外面看去,一切如常,完全没有半点战斗过的痕迹。

三座城门吊桥高高拉起,城头上依旧飘扬着镶白旗的旗帜,角楼里的望哨也在按规矩执勤。

昨夜跑出城外的死人死马都已经被抬回了城中,包括护城河外的一些新鲜血迹,都被人细心地撒上了沙土。

而城里面呢?在开屠宰大会。

城中的十字大街上,一排排尸体正在被处理。

所有旗兵的衣甲都被剥掉,脑袋被砍下来,身上的号牌也被收集好。客串刀斧手的老护卫在忙着割脑袋,一旁还有拿着纸笔的司务长在登记造册。

砍下来的脑袋会在第一时间用盐腌制......现在已经是三月底了,北方气温回升,不腌制的话,这些脑袋会腐烂。

正常情况下,用来报功的脑袋都是用石灰在外面裹一层完事,但是这种方式会令脑袋大幅变形,影响外观。

所以不差钱的穿越众就命令手下将仓库里的粗盐拿出来,碾成细粉后用来腌脑袋。

到了这时候,一帮穿越众对战争的复杂性才有了更深的理解:无论事前计划的有多好,总是会有疏漏。这不,腌脑袋这事就被大伙给忽略了,要不是三屯营军需储备富足,这下又要出纰漏。

好在腌脑袋这事不算什么紧急军情,亡羊补牢是完全可以的,天津那边补充一点过来就可以了。不但如此,三屯营这边还往老巢发了电报:下次运输船队来的时候,多发一两船精盐,哥们这边做烧腊用!

在这之前,北上的穿越众是没打算往天津倾销食盐的。要知道北方更缺盐,所以各个利益集团都对盐务盯得很紧,以北上团队这点实力,就没必要去捅这个马蜂窝了。

所以包括穿越众自己吃的盐,一开始都是在天津就地购置的。

现在看来,这个模式有必要改变一下:先发几船精盐自己用,等曹总兵把脑袋都交出去,在皇帝面前挂了号之后,再考虑往北方倾销食盐的问题。

除了脑袋之外,剩余的尸体都堆在了水关后,等待运走。三屯营城是通河道的,北方的滦河支流能一直通到喜峰口。这会在北边的山坳里,有人正在挖坑,所有尸体最终会用小船运去埋葬。

事实上就在不久之前,城里的包衣们也是这样将很多尸体埋掉的。

之前三屯营破城的时候,除了上吊的总兵朱国彦之外,一部分人跑了,一部分战死,还有一部分投降了。

当时是数九寒天的天气,所以城里的尸体就被草草堆在了屋宅中,没人搭理鞑子压根没想到最终会常驻此地。

到了二月底的时候,大军回归,所有降人都被带走去了关外。不久后,天气回暖,留守的包衣们害怕尸体传播瘟疫,这才出城挖了坑,将这些尸体草草埋了。

不想到了今天,这些士兵旁边却埋下了当初的行凶者尸体,也算是因果报应了。

......................

手下在忙忙碌碌处理战利品的同时,领导也在检阅战利品......几个穿越众正在一间间验看城内的仓廒。

三屯营作为咽喉要地,平时不但要负责北方几处长城关隘的军需补给,还要负责东边山海关一路的供应,所以城里有不少大型军需仓库。

现如今这些仓库大部分已经被搬空,留下的都是一些“独特”物资,譬如这间武库里的存货就很全。

“我靠,早就听说有这一茬了,今天才见到。”

说话的是张中琪,他手中正拿着一副扎甲。

扎甲的甲片已经生锈,上面满是锈蚀的洞眼,包括穿甲的绳子在内也都朽烂不堪,轻轻一扯就断了。

“你那算什么,看这个。”

说话之人是钱铁山。身材雄壮的老钱这时正拿起一柄砍刀,对着面前一根木头架子抡了下去。

结局不出所料:刀断了。再一看断面,夹杂着黑色杂质的铁料肉眼就能分辨出来......这种档次的铁料,在窑区,是当作高品质矿石来使用的。

其余还有一拉就断的弓,枪管里面满是毛刺,让人不寒而栗的三眼铳等等等等。

“这他娘的能不亡国吗?看看这军事重地里都存得是什么玩意,还没有外面包衣的装备好呢!怪不得连鞑子都不要。”

验看完后,张中琪既无奈又有点愤怒地说到。

“有一点你错了。”钱铁山笑了笑,一脸你还很年轻的表情:“外面那些满蒙勇士,包括包衣身上的装备,也都是从三屯营拿到手的。”

钱铁山继续解释道:“以鞑子那副穷样,能给包衣配一套皮甲就不错了,根本不可能有铁甲,何况还是里外三层。这帮留守旗兵身上的好装备,都是从本地武库里捡的洋捞,不信你可以去看记号,保证都是大明出产。”

“那这些又怎么说?”张中琪伸手在周围划了一圈。

“文官的摊派。”钱铁山两手一摊,面露尬笑:“谁也不能阻挡兵部和工部的文官系统捞银子的权利,所以这间库里的,都是用来冲账的垃圾次品。”

“每个军需基地,基本都会有这种废品仓库,这已经是公开的潜规则。军将想要好兵甲,就要加银子另买,穷鬼,客军,头铁需要教育的那些憨直货色,就会被打发来领垃圾武备上阵,然后丢掉性命。”

听完钱铁山的讲述后,在场众人所有的无奈和愤怒,最终都化为了一声长长叹息。

验看完军械库,穿越众还去看了粮库,杂物库和东门外的草料厂。

除了粮库和草料厂里还存有足够两个牛录消耗的粮食和草料之外,其余的库房不出所料,里面没剩下什么,都被八旗大军抢走了。

大概统计了一下剩余的粮草数量后,穿越众发现,这些物资刚刚好够守军维持三个月的。

张中琪这下又有话说了:“看来皇太极同志嘴上说要占住城池不走,其实心里还是有点逼数的。”

其他人纷纷点头认可。

这一次的己巳之变,是满清第一次入关。在整个过程中,不光大明君臣应对混乱,其实皇太极和八旗兵同样是兢兢战战,摸着石头过河。

所以尽管取得了事前无法想象的巨大战果,但是国小民贫的满清统治者还是将自己放在了一个弱势地位,行事风格始终是走一步试一步,不管宣传上怎么讲,实际上摆出来的,都是可以随时缩头的架势。

这三个月的粮草,对于穿越众来说也算是帮了不小的忙。除了第一批跟着运过来的那些粮草外,今后再从天津出发的运输队,就可以减少规模,取消大车队,只用马匹运一些其他物资就可以了。

手下在忙碌,军方人士在点验物资,那么情报部门在做什么呢?策反。

一直以来默默无闻,对战役计划几乎是从不发言的两位情报部门负责人,这次打下三屯营后,终于开始忙碌了。

姚建设和薛海元两人,此刻正在总兵府的偏殿内,组织人手对俘虏进行突击审讯。

昨天一夜下来,连轻重伤员在内,所有还能喘气的俘虏总共有七十多人。这些人里面重伤的就直接砍了,现在留下的大多都是轻伤员和一些投降了的包衣。

第一批被审讯的自然是这些投降包衣。至于那些坚贞不屈的以及正牌鞑子,都先关了起来,等腾出手来再说。

既然能投降,那么这些包衣就属于把自家性命看得比较重的那种人。这种人通常不需要什么大刑伺候,这个时代也没有各种主义和思想来武装他们,所以很快,这二十来个人就把所知道的情报都统统倒了出来。

.....................

包衣这种职业,虽说也留着金钱鼠尾,但是这些人和正牌鞑子还是有天壤之别的;毕竟一个是奴隶,一个是奴隶主。

包衣们看上去助纣为虐,为满清奴隶主耕战,但是问题的根源却不在这些人身上。

所有的包衣,在这之前都是在辽东生活的汉人。这些普通农民和军户在努尔哈赤起兵后,遭到了大肆屠杀和抓捕。到了崇祯年间,可以说辽东已经没有汉人了幸存下来的都被变成了包衣。

再到了明亡之后,整个清国都变成了半奴隶制国家,包衣们那时候已经延续了几代人,后代早已被同化,变成了真正的满族人。

所以说,根子还是在于明朝廷。

正是因为明国国力衰弱,朝廷昏聩,所以一步步退缩,将辽东偌大的土地和子民全部让给了满清,致使他们在无奈在下变成了包衣但凡有点选择,谁愿意被抓去当毫无尊严的奴隶?

关于这个问题,穿越众也是很无奈。

这些包衣在十几年,甚至几年前,其实都是大明子民,老老实实耕地给将主上交粮食的军户。

现如今这些人被抓来降去,天天换主子,这会又落到了穿越众手里......算了,利用完了还是把这帮人都送去东南亚吧,那里没人把他们当奴隶,反倒是干得好命大的话,还能奴役些土人开拓种植园,当一回真正的主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