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七百五十四章以粮为天

统计大明 第七百五十四章以粮为天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45:41

第七百五十四章以粮为天

大顺皇帝是懵逼的,刚封了村长家的女儿为贵妃,昨晚举行了一个盛达的纳妃大典,睡到半夜,就被马蹄声惊醒。

当皇帝被拽出被窝的时候,看着围成一圈的高头大马,他内心是崩溃的,这村子里站满了战马,这不得成千上万人啊!

你们是来过境的吧?朕的队伍才刚刚开战,哪经得起你们这样蹂躏?

想起昨晚左丞相来报,没钱了,‘先帝创业未半而花光预算’所以村子外负责放哨的‘威远大将军开平侯二狗子’竟然因此弃朕而去!

早知道就同意他加封齐王的要求了,也不至于人家都进了村子连个报信的都没有!

冷风一吹,大顺皇帝才发觉刚才太激动,忘了自己没有穿衣服的事情,虽然龙袍是用黄布赶制的龙都是画上去的,但是至少挡风御寒不是。

右丞相去隔壁乡的戏班去借龙袍去了,不知道这个时候回来没有。

大顺皇帝抬头看着马上的将军:“你们深夜来此是来投靠朕的么?朕可以封你们为一字并肩王,跟朕同享江山!你们都是王!”

曹变蛟一鞭子下去抽的大顺皇帝嗷嗷直叫:“护驾!护驾!朕要去西天请如来佛祖!把你们通通都压在五行山下……天兵天将速速现身,捉拿妖怪邪祟……”

一团长凑上来:“将军,这怕不是又是一个疯子吧?”

曹变蛟也不能确定:“交给锦衣卫审审,人抓齐了没有?一个都不能放过!”

团长挠挠头:“这几天有不少人走了,有些人是被胁迫,这些怎么办?”

曹变蛟看看他:“你是不是傻了,跑了让锦衣卫去抓,胁迫还是自愿自然由内阁定夺,咱们只需要灭其伪国!这就是一个一等功!”

团长吐槽道:“这一等功也太好挣了吧?这也叫灭国?”

曹变蛟哈哈一笑:“好挣?你以为好挣,这样的二傻子哪能这么好碰到!这是什么情操?这是他们拿自己的生命给咱们刷功劳,这些都是好人!

说不定还要赔上九族的性命,要是一年碰到几个咱们还打什么仗?上一个就被锦衣卫自己独吞了!这次有这好事咱们自然要抢先!”

团长还没有说话,一边的锦衣卫过来了:“将军,伪帝招供了,他没有疯。刚刚是装的!

根据他交代,他是闯王高祥迎的一个亲兵,后来高祥迎被打散之后他就逃到山里,被这群山民收留。

因为抢劫杀人习惯了,不愿意过这种耕织的苦日子,所以这次趁着大旱他就学着高祥迎的办法,打算组织流寇也当当皇帝过过瘾!”

曹变蛟敲着马鞭:“好!过瘾!既然是真的,那咱们的功劳就稳了!把这些人都关起来,严加看管,等着内阁和锦衣卫的人接收!

传令兵,向陛下报捷!复兴二年五月二十九日,骑兵第一师曹变蛟带领骑兵一师全部星夜奔袭,成功捣毁大顺伪政权,抓获其伪皇帝伪皇后以及伪王等……多少人来自?”

一边的团长悄悄说道:“324人,将军,您真的要这样报啊?陛下看到会怎么想?这明显的夸大,算谎报吧?”

曹变蛟敲敲他的头:“我做事还用你教,这叫谎报么!我哪一句是谎报的?哪一个字是谎报的?

伪王等324人,特给陛下报捷!”

骑兵第一师的传令兵立刻制作文书用信鸽传递,三天之后,军部李通收到报捷文书也是莞尔一笑:“直接递给皇上去吧,我是不去报捷,丢不起那个人!”

军部的传令兵犹豫的问道:“这个用不用‘捷报飞传’?”

李通看看他:“不嫌丢人你就去喊啊!”

军部的传令兵想想,他还真丢不起这个人,所谓捷报飞传意思就是骑上快马,插着红旗,一路高呼胜利的消息,飞马报送皇宫。

这要是被百姓看到,问问哪里打的胜仗,结果就是剿灭了一股三四百人的贼寇,到时候确实只剩笑话了。

军部传令兵把消息递到皇宫,桂喜接过看了一眼,噗呲笑了,摆摆手:“你下去吧,这种小消息就不要去找陛下请赏了,去内库领五两银子吧!”

桂喜进了屋子,朱慈烺正在坐着看地图愁眉不展,桂喜上前:“陛下,曹变蛟打了胜仗呢!这是捷报!”

朱慈烺愣了一下接过,看到曹变蛟那夸张的捷报:“还灭国,朕看就是剿匪!什么破事!”

提笔就在纸条上写下一个‘滚’字!然后扔给桂喜,继续看地图。

桂喜接过纸条一看,滚?陛下御笔亲书,这个就是陛下的意思了。桂喜走出皇宫:“陛下有旨,传给曹变蛟将军:“滚””

然后消息被送到军部,李通看后哈哈大笑:“就这么发回去,陛下有旨!让他滚!”

刚笑没多久,皇宫传来消息,陛下下旨:凡事官商民户,献粮食一万石者封勋爵,可送一子入讲武堂或者太学求学。

献粮千石获得陛下亲书‘厚德、忠孝、节义、尚善、福缘、积庆、有余……’等字其中一幅。

消息一出,不少百姓闻风而动,不说勋爵爵位了,就是陛下御笔亲书的字,那也是万金难求的传家之宝了。

更何况勋爵还可以让一子入讲武堂和太学读书,这无疑就是做官的机会在向大家招收。

不过圣旨特别说明,不许从皇明粮号买粮捐献,否则视为投机,不仅没有赏赐还将追究责任。

除了这个之外,大明开始实行粮票制度,以后买粮食必须凭借银子和粮票一起才能买粮。

而粮票则根据一家人口户数和年龄工作等等日消耗数来赔给粮票。

大明报纸业发达,印刷的机器和雕版稍微一改,就能用来印刷粮票。

六月下旬就开始陆续发放粮票,除了堵住买皇明粮号的粮食献粮的路之外,朱慈烺也是为了防止有人囤积居奇,要是跟资本作斗争,那多少钱也不够赔的!

经过短短一个月的准备,从七月份开始买粮凭粮票全面施行,朱慈烺再次下发圣旨,找百姓借粮。

凡事家中有余粮者,可以卖给朝廷,一石二两,要么要现钱,当场支付,要么要粮食债券,一年后,国家偿还二两二分银子,两年后兑换国家偿还二两五分银子,三年后兑换国家偿还二两九分银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