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谁出头

统计大明 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谁出头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45:41

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谁出头

统计大明

对于大明来说,想要制造身份证有两个难点,一个是照片,另一个就是证件的封膜。

没有照相机的时代,手绘人像很难保证质量,而且绘画的速度也快不了,就算速写式的绘制,一幅人物像怎么也要五分钟以上吧?

虽然能够更快,但人又不是机器总要休息。

一个小时十幅,一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天八十幅,一个这样的画师,一年差不多两万幅的产量。

整个大明关内关外总人口有六亿,那就需要三万名能速写的画师,大明没有那么多画师,实际上大明的速写流派仅仅是跟欧罗巴交流之后才出现。

这两年仅有两三所大学有相关专业,每年招生规模不到两百人,这些年学过速写和西方画的人有一千多而已。

就算朱慈烺现在开始加大培养力度,那也需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才能培养出三万名画师。

而且一下子招募三万名画师画身份证?那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多少?

还有封膜技术,现在连塑料膜都没有更不要谈塑料膜了。

还有防伪,如果这种证件是长期有效的,那么造假的成本就太低了。

要是每年一换,那制作的成本又太高,看着就是个无解的问题。

既然一下子达不到后世的水平,那就不那样搞。

如果去掉照片的问题,那么制造身份证的难度就大幅度降低了。

不用身份证怎么防伪呢?怎么确定这个人是这个人呢?

朱慈烺首先想到的就是指纹,其次是身高这种成年后不会出现大的改变的属性,还有外貌特点这种与生俱来的。

然后再加上一串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号,也就将仿冒的可能性降低到了极地的水准,勉强能够满足通行的需求。

会画画的人不多,但是会写字的人可不少,只要选用优质的专用防伪纸,然后印制上基础图案,再由各县收集居民信息发到州府制作身份证。

为了防止被伪造,要求三年一换,每次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纸张来区分,这三年用红色的下一个三年就用黄色的,以此类推。

朱慈烺开口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下面的官员也明白了陛下的意思。

这闹了半天,不是还是要恢复路引,只不过是这身份凭证比起路引更复杂了,上面的信息更多。

百姓携带着身份证通行大明各处,碰到查验出示身份证,如果需要在异地住店租房等,房东和掌柜的可以根据这个身份凭证信息登记给办理。

好处就是这个路引长期化了,省去了百姓商人等等,频繁更换路引的繁琐,三年换一次,总比到一个地方换一次要强。

因为身份证上面个人的基本信息都已经清楚,人口流动信息官府很容易就收集统计出来,避免出现各地不知道自己辖区里都是谁的情况。

查验也不需要专门设置哨卡拦截,这些人如果只是路过且没有在当地住店或者长期居住,当地就可以不查验。

而一些重点地区,或者怀疑某一部分人有问题,当地官府也可以根据身份证迅速查验。

办法是好办法,只是陛下当着大家的面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又给解决了,是不是显得他们这些大臣非常没用?

陛下这么做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正当这些大臣思考的时候,朱慈烺继续示意朱姬润,朱姬润站了出来:“陛下,关外之地,长期以来,未被纳入五年计划开发范围。

导致各地发展缓慢,人口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各地很难形成合力。

臣请陛下制定相关方略,指导关外地区的发展。”

朱慈烺嗯了一声,看着朝堂上的文武大臣:“这件事确实重要,各位有什么想说的么?”

吴启晨躬身站了出来:“陛下,臣觉得,关外地区开发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不能大家站在朝堂上相当然的制定计划。

朝廷应该成立专门机构,邀请战略专家和各地的智者群策群力来制定计划。

不过臣觉得关外地区的开发计划应该遵循三个原则,第一就是关外地区不得跟关内地区的产业形成竞争。

第二就是关外地区的开发不能跟关内竞争人口和人才。

第三就是关外地区的开发应当一地一特色,求一门精而不是求全面。”

吴启晨显然不是临场发挥的,这三条建议一提,就等于给关外地区的开发画下了红线。

第一个不能跟关内产业竞争,很明显,关内地区才是大明的核心,你要是关外地区发展的比关内还好,那大明还谈什么发挥关内地区的向心力。

第二条也是,关内关外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也是人口的竞争,跟第一条一样,关外发展可以,但是不能比关内发展还好。

第三条说的就是全球化的问题了,鼓吹全球化,让各地区独立追求一个特色产业,参与到全球化分工之中。

不能让他们有齐全的工业门类,只能成为全球市场的一个零件。

这样他们就只能依托大明关内存在,如果某一个地方有了二心,想要叛乱什么的。

大明的制裁大棒一挥动,那这个地方就完蛋了,根本没有办法生产出合格的工业品。

甚至不只是工业品,例如一个地区非常适合种棉花,那就光让他种棉花,一粒粮食都不种。

你说他要是只有棉花还会造反么?造反了吃棉花么?

还有适合养羊的地方只养羊,适合开矿的地方只开矿。

说的是为了让他们精于一种产业,实际上这就是全球化,这是后世的挖坑手段,多少国家都被坑了。

相信以大明关外地区的那些人的见识,肯定不能发现这个计划的问题。

就算发现了也没有用,大明现在最大,你必须按照大明的意思来办!

这是阴谋也是阳谋。

吴启晨说完之后下面一片沉默,又要成立新部门了?只是这个部门好像不怎么样啊。

五年计划制定小组,有小内阁之称,基本上就是下一届内阁的人选了。

但是这个关外地区规划部门,能够取代朱姬润这个皇室大总管么?根本不可能,这显然是一个干好了陛下受益,干不好里外不是人的衙门,谁会出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