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大明身份证

统计大明 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大明身份证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45:41

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大明身份证

朱姬润到来之后,朱慈烺再次把这个问题复述一遍:“众位爱卿怎么看啊?”

这时候一位农田水利司的司正站出来:“陛下,太祖时,为了应对百姓无序流动,推行路引制度,大明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现在的路引制度。

各地百姓出门需要到当地官府开具路引,然后沿路盘查,到了地方之后再把路引上交官府。

这样一来减轻了户籍管理的压力,百姓到一地,当地都有记录可查,提前预警,安全上就没有问题了。”

朱慈烺还真的没有想到搞会路引这一套,他压根就没有往这方面想。

经过这位司正一提醒,他才回过味来,原来老祖宗真的已经面对过各种问题并且已经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怪不得人家说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像大明这样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遇到的所有问题真的是可以在历史上找到答案。

就算这个答案并不是完全正确的,至少能给出一个解题思路。

这位农田水利司的司正刚说完,那边的商务部部长站出来:“陛下,臣不赞成恢复路引,现在的大明已经不是当年的大明。

今日之大明幅员辽阔数万里,百姓尤其是大明的商人遍布世界各地,行商行商,那就是一直在路上。

看着这个是减少了管理的的难度,实际上给百姓带来了大量的不便。

大家都知道,当年有路引的时候,各地设卡设哨,官府官兵吃拿卡要皆是常态,地方上更是以各种名目摊派税、捐、费等等。

长此以往大明商业被限制,一件物品的价格往往一大半都是这些路上的哨卡盘剥增加的成本。

陛下高瞻远瞩,为了大明千秋万代计,好不容易才取消了哨卡路引,到现在不过十余年而已。

现在如果再走回头路,那大明何来革新?”

另一边工业部的部长也站了出来:“陛下,臣也不赞成恢复路引,现在大明关内关外,到处都在设立工厂,而工厂工人大多都是当地和附近的百姓。

尤其是关内地区,随着马路的通畅,铁路的连通,人们远行几百里上千里到工厂务工都成为了常态。

这才使得大明工业能蓬勃发展,就算如此,大明工人一直还是不足的状态。

如果恢复路引,不少百姓肯定就不愿意出门了,因为很多百姓都不愿意经官动府,官府衙门的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百姓深受其苦。

这对于大明的工业是不利的。”

农田水利司的司正也没有想到自己仅仅是提议一下,这么多人会反对,而且陛下也没有赞扬自己的意思,看来这个马屁确实拍的不对。

好在不是马屁拍到马腿上。

朱慈烺再次看到军部那边,军部这边周遇吉一开始以为不关自己的事情,没想到这帮内阁的人提到了哨卡,那这是就要说到说到了:

“陛下,臣也觉得恢复路引不合适,当初大明之所以能实行路引制度,那是因为大明有两百万的卫所士卒,他们遍布大明的各个角落。

抽调人手非常方便。

但是现在大明卫所已经改制为垦殖公司,大明关内地区已经没有卫所,就算关外的卫所,每一个控制的区域也都不小,没有卫所的地方更多。

如果使用军队在各地重设哨卡,虽然没有调查,但是据臣估计,这个用兵数量至少要一百万乃至更多。

臣想问一下,为了严查路引大明在招募一百万新军,那内阁愿意出这个钱么?”

内阁听到这个脸都绿了,你丫还要钱!你干脆刀架在我们脖子上放血得了。

朱慈烺又看了一眼王之谦,王之谦只好站了出来:“陛下,恢复路引不现实,大明现在对于各地控制力并没有那么强,不少地方的游牧民族和部落大明甚至都只知道有,还没有接触过。

他们大多自给自足,不产生交易的情况下,甚至大明的税吏都没有到过他们的部落。

更不要说官员了。

这些部落、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等等如果每次出门都要开路引,这个需要大明管理系统的支持。

锦衣卫缇骑司至少要扩大十倍才能做到基础的监管。”

朱慈烺再次看向朱姬润,朱姬润微笑着说道:“陛下,臣觉得大家讨论的问题好像偏离了主体。

陛下的问题是如何解决人口流动引发的安全问题,这个安全问题有哪些呢?

臣以为主要有三个,一个是人员的身份不明,如果做了坏事,再跑了,当地甚至都不知道是谁,这个是治安风险。

第二个就是人员无序流动,导致某地某族群的聚集,这个不利于大明推行汉化的国策。

大明最基本的国策就是让所有地方都发展为汉人为主体民族的地区,这样才能维持全世界的稳定。

而异族的流动显然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第三就是结合上次奴儿干都司那次袭城事件,还好这位赏金猎人团团长不是很聪明。

各位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他以赏金猎人团进城补给的名义,直接把人带进奴儿干都司城在叛乱,那样奴儿干都司城将会是什么样的光景?

如果他们到更大的城市,甚至京津地区再叛乱呢?那大明腹心之地岂不是也被对方搅和的不得安宁?

所以这个军事安全问题也不得不防。

至于恢复路引制度,看似解决了问题,其实路引制度最后执行的情况大家都知道。

崇祯年间的路引,基本上就是有名无实,各地哨卡名为查验路引,实际上就是为了吃拿卡要而已。

当时大明那么多流民各处流动,有几个有路引的?

这足以说明,路引并不是合适的办法,大明需要新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朱姬润这么一说,朱慈烺倒是想起来一个东西,那就是后世的身份证,这玩意后世大家都带在身上,也没有觉得这玩意有什么重大意义。

但是现在想起来,正是这个小小的身份证,让大家行走各地的时候有了一个凭证,你是谁,只要一出示身份证,一看便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