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三十九章 乡约

奋斗在大明 第三十九章 乡约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三十九章 乡约

第三十九章乡约

韩邦奇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士大夫家族固然有一二不肖之徒,但是大体都是秉承仁爱之心,做不出此等事来。不过,以防万一,我以为最好不要以家族的名义借钱,而是以乡社为单位。”

周梦臣说道:“乡社?”

他对这个词汇,有些熟悉,又有不熟悉。

韩邦奇说道:“你可知道蓝田乡约?”

周梦臣听到了蓝田乡约,才是明白怎么回事了?

乡约是宋儒提倡的,大明太祖皇帝竭力推行的。王阳明重新提倡的。用现代的话来说,是一种基层自治的机构。就是在一个村庄之中,或者几个村庄之中,几个头面人物,毕竟家族的家主等,在一起协商之中,定下规章。并承接朝廷一些任务等等。

一般来说,朝廷并不干涉乡约下面的事情。县官有什么事情就是与乡约的长老们对接。、

只是,周梦臣自己了解,其实所谓的乡约,并没有起到什么教化百姓,友邻互助,生产合作等作用。想想就知道,这乡约都是地方家族势力,退下来的官宦,还有有功名的人一切定下来的。这里面那里有普通百姓,还有一些家族单薄的人说话的份。

在农村,为什么要生男孩,就是因为家族人丁单薄,就会受欺负,而在古代这情况只会更严重。乡约套了一层皮之后,其实并不能改变这一切。

不过,周梦臣也明白。每一个大儒都有一点自己的想法。最少在明代的大儒们,很多人都充分参与社会实践,以自己的想法来改造社会。

比如明初推行过一段时间的乡约,但是后来就慢慢荒废了,而今乡约从新成为大儒关注的对象,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王阳明。

王阳明平定赣南匪患之后,设立《南赣乡约》。其中蕴含一些保甲的思想,从此南赣这个土匪盘踞的地方,少了土匪,甚至王阳明后来平定宁王之乱的时候,所带的人马,都是他剿匪的人马。

至于乡约到底在其中起没有起作用,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过,很多官员回家之后,都愿意推行乡约,发挥自己的社会影响力,为家乡做好事。

而今看来,韩邦奇也是有这个意愿的。

周梦臣也不得不深入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乡约之平台,有没有利用的价值。能不能通过乡约这一层建立起乡级政府,从来让大明朝廷的触角进一步深入。

当然了,周梦臣也知道,官府没有那么多官员,但是每一个乡派一个去作为监督的人员,大抵还是有的。

周梦臣并不觉得,将借贷的主体,从某家族变成了某乡约,会有什么变化。但是他还是乐意看看韩邦奇推行乡约有什么作用,也让周梦臣研究一下这个新课题。

周梦臣说道:“好,那就按师叔的意思来办,师叔说起来,我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这一件事情是不是也能这样做?”

韩邦奇说道:“说来听听。”

周梦臣说道:“我一直有以工代赈的想法,本来想派人征召民夫组织修缮,但是这都需要大量的人手,一个不好,钱财被人贪污了,反而坏了我的名声,我意是不是可以将县下面的小工程,直接折算给各乡约。让他们自己去做,我只是派人做监工。想来想乡里乡亲的,不至于真让人谁生生饿死吧。”

周梦臣之所以想这样做,是有两个原因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手头人手不足,也不相信县里的吏员们。很多修缮的工程,都是县里报上来,拨款让县里执行,周梦臣怎么都不放心,他也不大好监督。如此一来,乡里干活,县里监督,钱绕过县一级别直接到乡里,也算是一种相互制衡的手段。

第二个原因,他就是想看看乡约能不能成为一个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存在,效果好不好。

而今的乡约还是非强制性的,大的小的都有,小的不过一个村落,大得却有十几个村落的联合。有几分后世乡一级别行政区的感觉。但是真正有可能成为一个行政框架的,却需要更多的补充。周梦臣希望通过具体做事,看发现问题,看看有没有改进的必要。

毕竟大明之前的乡下的里甲制度,都已经名存实亡了。

至于有人想在其中中饱私囊。周梦臣杀胥吏,与杀这些地方士绅,也是一样快的。

韩邦奇说道:“好,这个办法好。”韩邦奇猛地起身。来回踱步,说道:“这样吧,我这就给你跑一趟,就这一件事情给落实了,请你放心,绝对不会出问题的。”

韩邦奇兴致高昂,似乎将这一件事情当成了验证自己内心之中治国之道的一种方法。自然是充满了激情。

周梦臣只来得及目送韩邦奇离开。

周梦臣送走韩邦奇之后,看着关中一带的地图,叹息一声,放在一边了。其实,韩邦奇没有意思到,周梦臣将这些工程分解到各乡约,其实就是没有想过在关中搞大工程了。

原因很简单,关中修建水利的密度很大。大多都是不是明代修建的,而是汉唐修建遗留下来的,固然有很多都已经不能用了,但是有更多还是勉强能有的。

而且因为西北干旱,很多原来的水利措施都不能用,周梦臣看来,关中平原修建水利工程的潜力并不是太大。即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也是事倍功半。

周梦臣手中的资源,从来不是无限。

自然要思考将手中最重要的资源花在关键的地方,什么是关键地方,就是花出去之后,能够事半功倍的地方。所以,他将这些小工程干脆让本地人来做。

周梦臣估计这些小工程,大大小小有一两百处,大的如同打通潼关道一般,需要数千人甚至更多人合力为之,预算在万两以上,而小得就是寻常水渠的问题,估计几百两就能搞定了。

但是不管万两,还是几百两,对关中百姓来都是福祉,毕竟很多事情县衙征召民夫修缮官道与水渠,从来是不给钱的,甚至要自带干粮。

合计在一起,周梦臣估计这些工程也不过二三十万两,再加上之前赈济百姓粮食银两之外,还有些维系这些百姓生活到秋收的粮食,还有分给河南,山西的一些赈灾款,黄河银行给周梦臣五百万两,周梦臣手中能留存而百万两到三百万两之间,具体情况,就要看具体分析了。

只是这么大一笔钱,周梦臣要用来做什么?

周梦臣想来想去,目光放在两个地方,一个是潼关道,一个壶口瀑布了。

为什么放在这里,却是要从黄河说起来了。

周梦臣既然想要对河朔大移民,那么周梦臣就要寻找一个方便的移民交通线。周梦臣一眼就看到了黄河,沿着黄河北上,直接到河套地区,走水路是最方便快捷的办法。

但是事实并不是如此。

黄河很多地方都是不通航的。三门峡一段,就不用说了,前文已经说过了,唐朝的时候,为了渡过这一段险滩,也是做了很多准备的,但是最后不了了之了。

而除却三门峡这里,还有一段不能通航的地方,自然是壶口瀑布了,壶口瀑布作为自然景观,自然是极为壮观的,但是对黄河航运来说,却是一个灾难。

逼得黄河两岸的百姓,不得不来一个陆地行舟,将黄河航行的船,拖过壶口瀑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