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没有时间了

奋斗在大明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没有时间了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没有时间了

第一百二十六章没有时间了

很明显了,是赵文华。

这不是赵文华的奏疏上有什么破绽。很显然,赵文华与江南一股反张经的力量合谋了。所以才能将谎言说得天衣无缝,让人看不出破绽来。

周梦臣怎么判断张经说得是什么实话?并不是因为俞大猷等人的名声,也不是因为张经是抗倭名将。而是倭寇的数量。

有一个问题,张经解释了。赵文华没有解释。那就是王江泾为什么有大批倭寇。这一点连赵文华在奏疏承认了。张经是在王泾江被倭寇打败的,甚至杀良报功。

这就肯定了王泾江有大量倭寇。

张经说过,他是用了数个月的时间,才算是摸准地方,大军杀上,才有斩首一千九百余级大捷。但是赵文华没有说,好像忽然就有了一般。

但是周梦臣早就研究了倭寇行迹了,斩首一千九百级,落水无数,这一支倭寇最少在上万,甚至更多。因为张经并没有说是全歼了。倭寇行动,从来是以数百人为一队的,千人数量的队伍还有一些,但是已然不多了。至于一两万人大队人马。呵呵,即便是五峰船主王直,而今也动用不了这么多人手上岸。

不是说,王直手下没有这么多人。而是王直作为首屈一指的大倭寇,他更多势力在水上,维持他的船队就需要很多人,在岸上攻伐的人马,有数千就已经很不错了。

哪里还有更多。

所以这样规模倭寇聚集,只能倭寇进攻的开始,从一处登岸,或者撤退的时候,准备一并出海的时候。倭寇是松散的联盟,一旦到了岸上,他们都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根本不去管别人。甚至彼此之间火并的都有。也就是这个时候能做一点点勉强的合作。

张经的话,行得通。

不过,未免残酷了一些。张经是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倭寇抢够了,才出击了。在军事上是毫无问题,但是其他方面未免太不地道了。

而赵文华的奏疏根本说不通。既然这样大规模倭寇聚集,只能在进攻之先,或者撤退之时。那么,进攻还是撤退,赵文华自己说的,张经见死不救。说明倭寇早就在了,只能是撤退了。既然是撤退?张经又怎么会因为倭寇坐大,而贸然出击。

当然了,这仅仅是逻辑上的毛病。

周梦臣没有证据。

因为他知道最毒的一点,说张经杀良冒功。

周梦臣很清楚,倭寇说是倭寇,说里面没有倭寇,自然是假的。有大批从九州一带来的日本武士,这是肯定的。甚至有日本一些大名明里暗里的参与。但是却也不是全部是倭寇,其中还是有大量汉人海盗的。

斩首之后,只能分辨出倭寇与中国人。却不能分辨出这中国人是从倭寇抢劫的人,还是被张经杀良冒功的人。

到时候,就要看朝廷上怎么说了。

甚至朝廷对倭寇的成分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还是两说的。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江南这地方方言众多,对于外地人,很多话都听不懂。对于当地百姓来说,是倭寇还是外地人本身就是很难区分的人。特别是日语单单从语音上来说,说是中国方言一种,也未尝不可。

其次,说倭寇好推卸责任。毕竟倭寇的事情由来已久,最早能追溯到元朝。所以出了倭寇地方官很好推卸责任。但是,如果说出了大量百姓从贼,朝廷就要问了。这是你治下百姓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是不是你在当地横征暴敛?激起民变。

有些事情能解释清楚,有些事情不能解释清楚。

为了防止自己出现如此的尴尬事情。最好一口咬定,是倭寇,全部是倭寇。

所以,张经如果将倭寇之中有大量民人的事情翻出来,也未必有用。甚至有害。

周梦臣而今看明白之后,也只能悠悠一叹,心中虽然有兔死狐悲之念,但也无可奈何,如果他在北京,或许还能使上一把力气。而今他在大同,什么事情也做不了。

“对了。”藤祥说道:“朝廷之中已经商议接替张经的人选了,徐阁老推荐了大人。大人也要有一个心理准备。”

周梦臣一愣,随即淡淡的说道:“知道了。”

周梦撤从这一件事情上,知道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徐阶准备放弃张经了。

张经在江南将当地士绅得罪惨了,而徐阶是松江人,他也不能完全忽视家乡父老的呼声,更不要说,江南士绅本身就是一股很强大的政治力量。否则赵文华与谁联合搞张经的?

徐阶如果不采取行动,恐怕就要面对着江南士绅为严嵩拉过去的窘境。这对徐阶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打击。无他,大明向来以乡党为要。严嵩这边对江西进士从来视为子侄,加以提携。

甚至有江西进士看不上严嵩的为人,不附和严嵩。被严嵩叫来厉声训斥:“乡里子何为?”老家的臭小子想干什么?

前户部尚书王杲为了家乡水灾的赈灾款,不惜与夏言决裂。方钝对湖广后辈都很照顾。杨博更是将蒲州同乡张四维当成衣钵传人的意思。这是文官要遵守的共同道德。

徐阶也是如此。

如果闹出徐阶家乡的人都不支持徐阶,对徐阶声望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打击。

这也是徐阶在两方权衡之下,只能放弃张经的原因。

第二件事情,徐阶不肯失去了对江南的控制。而今夹袋里面也没有什么人了。

毕竟江南而今的局势,非一般人可以料理的。估计徐阶夹带里面的人,清流读书人居多。但是能分忧解难的人却是少了。在地方上有出色的成绩的人,更少了。周梦臣也就脱颖而出了。

虽然周梦臣与徐阶之间有些矛盾。但是双方从来没有撕破脸。按理说也是在同一阵营的人。

只要利益足够,想来有办法和好如初的。

而且周梦臣当初就想去江南。来大同是阴差阳错的结果。

周梦臣有一种预感。他留在大同的时间不多了。张经这个案子,而今还在争论之中,作为嘉靖三十四年,两党相争又一题眼,决计不会那么容易结束的。徐阶即便是放弃了张经,也不能做出放弃的姿态。毕竟,下面很多人看着的。如果上面大佬不保下面的人,谁还给你卖命的。

但是周梦臣知道,徐阶估计将这一场戏唱成苦肉计。

当这一件事情过去之后。江南任职之事,就是两党之间下一个争论的要点。

毕竟,江南即便是有了倭乱,也是大明第一的财政重地,是大同远远不能比的。地位太过重要了。

周梦臣内心深处,对江南未必没有向往,毕竟江南天下繁华之地,人文鼎盛之地,甚至可以说是大明的经济文化中心,周梦臣气学要在大明成为显学,不在江南占据一席之地,是无论如何也不行的。

“今年之内,无论如何要复套。”周梦臣心中下定决心。内外形势快速发展,已经没有给周梦臣更多时间了。从嘉靖三十到而今,周梦臣整整在大同待了五年。是时候要终结的时候了。

周梦臣谢过藤祥,想了想,还是将自己对王经江之战的分析,写进密折之中,请藤祥转交大内。

这就是周梦臣能为张经做的唯一一件事情了。随即周梦臣将自己小圈子里面的人全部叫在一起。这是第一场平叛会议,却不是最后一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