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五十四章 战争后遗症

奋斗在大明 第五十四章 战争后遗症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五十四章 战争后遗症

第五十四章战争后遗症

世界上最可怕的灾难,就是人类自己制造的战争。

而战争的伤害,绝不仅仅是交战时。双方的死伤,已经交战时对平民的杀戮。对物资的损坏焚毁。还有持续不断的影响力。

而周梦臣在大同数年,不可谓不尽心竭力。但是本质上来说,周梦臣依旧没有将大同的战争后遗症治疗好。周梦臣虽然加大了对大同的管制,但是单单大同的社会财富远远比不上周尚文战死之前。

同样的问题。

朔州之败,给鞑子带来的影响。决计不仅仅是损兵折将。辛爱的威信被动摇。还有别的方面的影响。只是有些影响是显性的,一目了然,但是有些影响却是隐性的,当时看不出来。但是不知不觉事情已经有了变化。

而今辛爱这里就是一样。

朔州一战,辛爱一方总共折损二到三万人,虽然大明斩首只有一万多人。但是还有不少俘获。还有不少伤员,虽然逃出了边墙,却逃不过伤病,在草原上缺医少药而死。

白莲教的骨干尽去。才让辛爱收拾起来,是如此得心应手。

而战争给蒙古带来的伤害,才刚刚开始。蒙古人本来就不多,全部人丁加上板升的人丁,不过一百二三十万,即便没有精确的统计,也知道这个人数绝对不过超过一百五十万的。

更重要的是,辛爱本部人马大概站其中一半稍稍多一点。

从这个数字来看,就知道战死被俘失踪的二万多青壮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即便因为蒙古残酷的生存状态,让他们的人口结构上,青壮数量占比比较高,妇孺也不少,最多地是孩子。因为没有避孕措施的情况下,每一个女人都在大量生孩子。但是孩子夭折数量极多。老人的数量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

这样人口结构。蒙古所有成年壮丁,最多四十多万。这两万多人是一个怎么样的比例,也就可想而知了。

即便不说战场上的事情,单单是生产领域,一下子少了这么多生产主力,那也是要出事的。这也是为什么辛爱有千万不甘心,也老老实实俯首称臣,去大汗,称归化王的原因。

不得不承认,张惠将板升直接列入辛爱直辖之后。辛爱带来更多的资源与财富。再加上原本蒙古的家底,这个难关虽然不好过。但未必是过不去的。

只是奈何,屋漏偏逢连夜雨,桥头又遇打头风。

嘉靖三十二年的旱情,又如约而至。

在大明几乎整个北方大旱,只有轻重的不同。最重的是陕西与山东两地,大同这边,不要看周梦臣忙得焦头烂额的。但是大同地理板块上与山西在一切的。山西多山,似乎是因为这个原因。虽然也旱得厉害,到底不至于绝收。

而辛爱这里,就不一样了。

首先蒙古这边的粮食生产,特别是靠天吃饭。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也算是民族习性。

很多人印象之中,蒙古人不种地。其实不然的。蒙古人很早就种粮食,以弥补畜牧业的不足。只是,蒙古人种地的方式,在任何一个汉人看来,就觉得,你称呼这个方式叫种地?

他们就是找一出好地,然后就谷子洒进去,限制牛羊过去,等秋天纵马践踏过之后,再将谷子收起来。

似乎连脱壳都一并做了。

只是这种做法,不施肥,不灌溉,不除草,指望有什么好收成?根本不可能。不过,这也体现了蒙古人以畜牧业为根本的经济模式。这种不消耗体力的粮食根本就是一种补充而已。

大部分鞑子都是这样做的。甚至在明人记载之中,还有直接吃生谷的记载。却不知道是不第当时人写的段子。

但是这种方式太靠天吃饭了。

如今旱情严重,很多本来水草丰盛的地方,一下子变得不行了。本来能种出来的谷子也种不出来了。再加上,数万人的劳动力缺口,几乎给辛爱雪上加霜的一击。

在开春的时候,辛爱与大明互市。将当初劫掠来的银子,几乎全花出去了。

毕竟,银子这东西在蒙古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如果没有互市的话,辛爱手中的银子不管多少都花不出去。在辛爱看来,最重要的还是铁,粮食与牛羊战马。

这也造成了互市以来,周梦臣几乎收了十几万的赋税,大大减轻了周梦臣的财政负担。也就是草原上最少有一百多万两的货物流入大明。当然了,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战马牛羊皮毛这些货物。但是即便如此,辛爱最少将库存的银子花出了六七十万两之多。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要知道,蒙古不产银,或者说即便蒙古产银,以蒙古人的生产力水平,也不可能将银矿发掘出来。他们的所有银子,都是来自关内。也就是抢的。而现在的形式,想要从关内抢银子抢物资根本是不可能的。

俺答给辛爱留下最少三四百万两银子。当然了,这几百万两银子,不可能仅仅在辛爱手中,可能分布在各个部落首领手中。但是即便如此,也是非常丰厚遗产了。但是仅仅一年,就去了七八分之一。

而且这还是辛爱感觉不对。大大消减了进口,因为他发现这样下去,很快他手中就无银可用了。

但是有些东西,根本没有办法杜绝的。辛爱压着手中一百多万两银子,不敢轻举妄动。但是其他蒙古贵族可没有这个想法。或者没有多想过。他们才不在乎蒙古如何,他们在乎的是他自己的部落。

所以白银外流还在继续,不出数年,蒙古人就一分钱都没有了。

本来这个局面,足够辛爱头疼了。他又遇见了旱灾。要知道蒙古人可没有是赈灾的想法。他遇见旱灾第一个想法,就是南下就食,也就是抢南边。但是很明显这个计划是行不通的。

他敢抢南边,周梦臣这边就要试探的出关一战了。

好容易得来的和平,来之不易,辛爱自己要好好珍惜,除非有一天他有了打败周梦臣的信心,这个和平他不想撕毁。

但是问题,也是要解决的。

总不能让下面的牧民都饿死了。这些人都饿死了,将来谁替他打仗啊?

但是辛爱也不能只救自己的牧民。其他各部也纷纷向辛爱求援,有的人请辛爱派粮食,有的蒙古贵族向辛爱借粮食。等等。总之,辛爱必须估计这些蒙古贵族的想法。

因为他也知道。蒙古人遇见这个问题,最常用的解决办法,就是战争。

或许打不了大明,还打不了这个归化王吗?

一场大战之后,多余的人口都死。剩下的各部自然安稳下来。这个办法虽然残酷,但也是草原上千百年不变的办法。

而且辛爱也知道,他对大明的屈膝投降,让很多蒙古贵族不满。再加上种种内忧外患,让辛爱头疼。

更可怕的是,而今虽然旱情严重。但到底不是夏季。距离秋天还有几天,各部其实还能维持。但是时间长了,就不好办。特别是进入冬季之后,今年水草不丰,很多牲口上膘不多,恐怕熬不到开春。更重要的时候,估计到了冬天喂养牲口的草料也未必能备足。旱情之下,草原上并不是寸草不生。无非是植被数量远远不及往年。

这些草够牲口夏天秋天吃,但是绝对不够冬天吃。

也就是说,今年冬天才是去年兵败,今年旱情两者结合的爆发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