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五十三章 青城上任

奋斗在大明 第五十三章 青城上任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五十三章 青城上任

奋斗在大明

第五十三章青城上任

徐渭也试探了一下李成梁的心机。毕竟周梦臣是想让李成梁接管青城那边的情报网的。发现李成梁是心思机敏得很,足以称之为上智。

于是李成梁也过了徐渭这一关,送到了周梦臣面前。

李成梁说道;“大人,李某为国家效力,不惜生死。”

对李成梁来说,这还有得选。他立即就知道该选什么了。

当然是经历官,因为这是文官啊。而且是七品文官。而且非常容易立功。大明文武之间的差别有多大,根本不用说,李成梁为什么刻苦攻读一个秀才。虽然说辽东的考试难度要比江南容易不知道多少,但是任何一个秀才都不是容易考的。

不就是想从文,不想从武。

从文的话,将来未必没有领兵打仗的一日,但是从武,即便是封爵了又怎么样?除非是家底非常厚实,否则依然是文官门下走狗。比如马芳。对周梦臣一直很恭敬,即便是封爵了也没有一点变化。

本来李成梁也息了这一辈子当文官的心思了。毕竟一个秀才,连佐贰官都混不上,最多混一个教谕,一辈子也不得升迁。

但是而今,忽然有这样一个机会。直接行权当七品官。将来还有广大的前程。至于什么入阁,什么成为尚书总督,李成梁从来没有想过,只要他一辈子能混了四五品官,今后他李家也算是混入士大夫圈里了。将来子弟再考科举就容易多了。

至于为什么混入文官圈子里面之后,子弟考科举就容易多了,却是一个不能多说,大家都知道的秘密。

为了这一点,他根本不怕危险。

一来,打仗就没有危险了。二来,李成梁也是艺高人胆大。虽然周梦臣说,被发现了万人敌也杀不出来。但是李成梁自己有计较,实在不行,他自己先走一步,出了青城的城墙之外,就是大草原,以李成梁的本事,一人数马,千里孤行,未必不能。

说起来,危险也是有限的。

既然如此此事不搏,更在何时。

周梦臣听李成梁这样说,也就没有说什么了。毕竟这一件事情,必须要人做的。而且越来越不能拖了。

毕竟晋商也担心鞑子不守信,出关行商也不敢多远,也就是到了青城再回来而已。但是将来却未必了,周梦臣从来不敢低估商人为了利润而冒险的决心与勇气。所以经历官这个位置,不能一直空缺。

周梦臣说道:“既然如此,你等会儿出

去后,去见徐先生,他会交代你怎么做的。”

李成梁说道:“下官明白。”

周梦臣说道:“此去十分危险,我丑话说在前面。你有什么要求可以现在提。我能答应的都答应了。”

李成梁说道:“大人,下官此去虽然危险,但是朝廷自有抚恤,下官不管妄求,只是而今下官自有一个孩子,担心下官去后,孩子没有依靠。能不能让我那孩儿拜徐先生为师?”

李成梁这番话,说得很有技巧,弄得周梦臣不答应都不好意思了。

周梦臣说道:“这是我给徐先生说,应该没有问题的。”

李成梁大喜过望,说道:“如此下官死而无憾。”

其实李成梁之前想过,让自己儿子拜周梦臣为师,一来孩子太小,嘉靖二十八年出身,而今才五岁。二来周梦臣最近似乎也没有收过弟子,他也不敢贸然开口,不过在他想来徐渭就不错了。

江南才子,文坛宗师。有这个老师,将来李如松考上进士的可能性就大增了。

李成梁在周梦臣这个表了态,随即到徐渭哪里领了任务。

徐渭也知道李如松是自己的弟子了,虽然徐渭对教李如松这个小屁孩,没有任何兴趣。不过,周梦臣已经答应了。他也不好拒绝,索性先找了一个秀才给李如松开蒙,只有教授弟子,那是将来的事情。

不过,看在这个弟子的面子上,对李成梁的态度不错,将青城的局面细细说给李成梁听。最好说:“你在青城也就这几年事情,第一据理力争,捍卫朝廷利益。第二接应暗间,第三就是在关键时候,促成鞑子谋反。”

“除此之外,你可以自由决断。”

李成梁听了,直接到热血在内心之中滚烫。他不是寻常人,越是危险的事情,他越是兴奋,正应了那一句话,富贵险中求。

李成梁觉得他一辈子的富贵,就在这青城之中。

李成梁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安顿了家小之后,立即一路向北而去。

在大同境内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一副大兴土木的样子,全部是在想办法抗旱。看此情形,李成梁不由得对周梦臣多了几分佩服。一来佩服他的爱民之心,二来也佩服周梦臣治民之能。

爱民之心就不用说了。

周梦臣如果没有爱民之心,又怎么会紧急上马这么多水利工程。几乎将府库消耗一空。治民之能也很简单。很多事情,下决定是容易的,执行是困难的。而今整个大同都

是大兴土木,却没有出现太多的乱子,可见周梦臣的能力。

其实这也是大量大同书院学子的帮忙,几乎每一个工程都有大同书院的学子在,这省了周梦臣很多的功夫。

只是李成梁一过玉林,立即感觉到不同。

蒙古民生凋敝。

李成梁是铁岭人,距离草原本来就不远,他年轻的时候,也不是没有去过草原之上。对与草原生态有自己理解。他看得出来,这草原上看似一片碧色,但是细细看看就知道草色不一。就是因为水源的缘故。

李成梁虽然之前没有来过草原之上。但是他知道,不是正常的现象。

毕竟靠近边墙这一部分,可是漠南最好的草原。

李成梁随即想到:“大同旱情都很严重,而漠南岂能不受灾,只是不是时候啊。”李成梁想起徐渭的特别交代,逼反鞑子这一件事情,要从长计议,等候命令。最少今年是不行的。

今年旱情已经影响到了军事行动。

只是李成梁非常清楚鞑子的习性,鞑子一旦遇见这么大的旱情。会做的事情非常有限,最大的可能,就是出兵南下。想起正在大兴土木的大同,李成梁忽然觉得这一个任务,或许有些棘手。

要小心自己成为鞑子骑兵用来祭旗的那一个人。

李成梁越往北走,就越是担心。

因为他看见了,一行数辆车,十几个壮汉,还有一些老弱的队伍,正在南下。他们一见李成梁一行人,纷纷警惕起来,弯弓拔剑的。李成梁放下武器,孤身过去,询问了一下情况。

果然如李成梁所想。

鞑子放牧方式,有两种,一种就是数千人一起放牧迁徙的,这种模式其实就是鞑子的军事组织模式。两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另外就是这种以家庭为规模,一个家族不过十几个人。牲口数量也不多。

铁木真发家的时候,就是这样的生产模式。

但是随着草原战争的不断进行,这些零散的户口都被兼并了。已经不多见了。而且一家人在草原上放牧,听起来很田园牧歌。但是实际上,一旦遇见什么事情,都死的无声无息。

这些人称为野鞑子。

其实不会太多的。家庭生产的脆弱性导致他们承受不了太多风险。很少见的。李成梁今日却看见了。他其实看出来了,这不是野鞑子。野鞑子一般都比较穷,这是一些脱离部落的蒙古牧民。

那么是什么让这些蒙古牧民逃离部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