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一百二十二章 风至青城

奋斗在大明 第一百二十二章 风至青城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一百二十二章 风至青城

第一百二十二章风至青城

所以周梦臣要留下来一员他最信任的大将守家。

这个大将自然是马芳了。

今年春天的战事也证明了一点。那就是由边墙,壕沟,城堡,地雷,共同组成的边墙方向。是有能力阻挡鞑子的。

而且春天的时候,地雷的数量还不够多。但是在此之后,军器监生产量最大的不是枪炮,而是发火机,就是一个小小的打火装置。而今地雷的数量,将会大大增加,甚至周梦臣如果有心的话,在两三年之内,让边墙附近成为一片地雷带。

当然了,周梦臣是不可能这么做的。

地雷只是在边墙没有完全修缮好之前的,急就章布置的。毕竟地雷不长眼睛,不仅仅炸敌人,也炸自己人。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马芳还能说些什么?

他只能答应下来了。

周梦臣说道:“李儒,戚继光,曹世忠,以及京营各级将官。”

“末将在。”六七员将领,纷纷站了起来。

周梦臣说道:“尔等立即准备,三日之后,也就是五月初一,大军出大同。”

“是。”这几员将领齐声说道。

周梦臣说道:“藤公公与我一起。我离开大同期间,一切事务都由杨大人暂代。有不能决断的送到前线。”

“是。”杨继盛说道。

周梦臣之所以一定要将藤祥带走,其实就是担心藤祥在后方指手画脚。真要说起来,藤祥是与周梦臣同级别的。是与周梦臣平起平坐的,否则也不是所谓监军了。如果周梦臣不在大同,那么藤祥就应该掌控大权。

但是藤祥是什么人?

周梦臣倒不担心藤祥起什么坏心思,因为周梦臣知道藤祥不敢,毕竟只要嘉靖对周梦臣的意见没有太大的改变。那么藤祥也不可能对周梦臣表现出来多大的恶意。但周梦臣担心藤祥好心做坏事。

因为一个人的能力眼界不够的话,将他放在一定的高度,他只会越忙越乱。藤祥就是这样的。

杨继盛周梦臣好歹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很多事情都经手历练过了。但是藤祥做过什么?他在宫中做的事情,能与外面的军国大事相比吗?他在宫中那一些做事的经验,带到了外面。不但没用,反而有坏。

周梦臣可不敢将后路寄托在这样的人手中。

为了防止藤祥捣乱,只好带他上战场了。

毕竟在周梦臣身边,周梦臣敢保证藤祥是不敢炸刺的。

周梦臣说道:“今日就到了这里,都下去办事吧,得胜之后,在大同再会。”

“是。”文武官员齐声说道。

周梦臣的玉林攻略在今日起,正式成为大同城中妇孺皆知的东西。

而就在同时,在周梦臣的授意之下,李宽渊也将这个情报快马加鞭的送到了青城。

萧芹看了之后,心中一愣。随即有些欢喜。暗道:“看看吧,不听老人言,我一直说这周梦臣必须先除掉,各部都不肯出力,而今成为大患了吧。”他心中带着几分幸灾乐祸。立即去辛爱的宫殿见辛爱。

辛爱看了这情报。说道:“这不可能?是不是看错了,南人他们怎么敢?”

辛爱出生在嘉靖年间,嘉靖初年与鞑子的战斗是比较少的,后来鞑子越来越强盛,明军虽然有几次大捷,如果细细看的话,大多都是防守性质的,即便曾铣的三次大捷,虽然是在关外,但也是边墙不远处打的。

即便如此,曾铣也是俺答的大危机。

所以,辛爱内心之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刻板印象。那就是明军不可能出击,特别是曾铣因为复套而死之后,复套这一件事情,在大明朝廷似乎成为了禁忌。更没有敢说,没有人敢提了。

辛爱内心之中这种刻板印象,更加根深蒂固了。

而今遇见周梦臣要重建玉林旧城的事情,他第一感觉不识趣想该怎么应对,而是觉得这一件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

“千真万确。”萧芹说道:“臣不敢以此事欺瞒大汗,这一件事情的确是真的,臣受到不少情报,有大同的,京师的,还有其他白莲教通报的消息,这一件事情千真万确。”

辛爱随即皱眉说道:“他们重修玉林旧城做什么?不过是一个空城而已?”

萧芹说道:“很简单,他们想要复套。”随即萧芹用筷子当笔,在地面上划出河套一带的形式地形图。随即画出一条线,从杀胡口到玉林旧城,镇虏卫旧城。沿着兔毛川河道到了黄河,然后沿着黄河东岸,就来到了东胜卫旧城,然东胜卫旧城东北方向有一条河流入黄河,这一条河就是丰州滩赖以维系的黑河。也就是他们刚刚修建的西京城外用来取水的河流。

这一条路线,总体上来看,好像是匚字形。

当然了,如果从玉林旧城直接北上,那是最近的道路。但是问题最近的道路很多事情都不好走,不仅仅要冲破阴山余脉的阻拦。在冲破阴山余脉之后,还要面对大片大片的草原。

无依无靠的,于明军大军尤为不利。

但是这个“匚”字形的路线,就不一样了。一路上都是沿着河道行走的。兔毛川是比较小的河流,或许优势还不明显。但是到了黄河之中,这一段甚至是可以直接行舟的,水陆并进,不知道省了多少工夫。

鞑子想要攻击,也有河道作为依靠。

辛爱不是不懂兵事的人,他只一看着一条线,只觉得冷汗直冒。说道:“他竟然敢?”

萧芹说道:“有什么不敢的。臣早就说过,周梦臣是蒙古大患,要不惜一切代价杀了他。即便杀不了,也要让他吃几场败仗,从而从大同调走。不听臣言,而今就是下场。”

辛爱听得很不舒服。但是不得不承认,萧芹说的有一部分是事实。

辛爱说道:“国师,之前是朕的错,而今的局面。计将安出。”

萧芹说道:“臣有上中下三策。”

辛爱说道:“国师请讲。”

萧芹说道:“上策,不管他。继续准备偏关之战。突袭山西镇,他想重修玉林镇,让他修。无所谓。”

辛爱大吃一惊说道;“这怎么能行?”

萧芹说道:“这就是战胜于朝廷。大明为什么放弃东胜卫,不就是因为在草原驻兵消耗太多了。以至于朝廷不堪重负。最后不得不撤兵。那么问题来了,朝廷都不能维持草原上的驻军,而今大明国力,远不及洪宣之际。大同镇又怎么能在草原上熬得住。”

“只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派人看住。只要他们有出兵的迹象,就派兵阻拦便是了。”

萧芹这个上策,其实非常有眼光。他看出了明军最深层的结构,其实明军从来是能打的,只要将钱给够。但大明朝廷最大的问题,就是给不够钱,在草原驻兵的消耗,并不是大明朝廷所能负担起来。

将战事拖入旷日持久之后,明军必然崩溃。

但是他千算万算,算错一个人。

那就是周梦臣。

周梦臣而今是以一镇之力与鞑子抗衡,朝廷根本没有给多余的经费。既然没有多余的经费,只要周梦臣自己能熬下去,那么朝廷那里也不会多管的。周梦臣能不能熬下去?

自然是能的。

因为在不知不觉之间,整个大同的生产体系已经在发生悄然而深刻的变化。说是工业革命,有一点过了。但绝对是工业革命的先声与铺垫。这是完全不同于传统大明农业生产的体系,再加上大同煤海的优势。而今还没有完成蜕变,已经开始发出闪耀的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