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八十九章 徐阶松口

奋斗在大明 第八十九章 徐阶松口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八十九章 徐阶松口

第八十九章徐阶松口

要从徐阶这里过关。

首先要知道徐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徐阶是一个保守,严谨,有足够的政治智慧的传统士大夫。

徐阶这样的人,他最关心的从不是大同如何如何,他关心是天下如何如何?

即便徐阶这个人,还没有登上大明首辅的宝座,还没有完全掌控国家权力,但是他对国家的现状与未来,也是有足够的思考于思索的。徐阶在历史上首辅任上,好像没有什么作为。那是徐阶对自己的政治定位。

他认为经过严嵩乱政之后,朝廷需要的是拨乱反正,完全清楚严嵩的余毒。

徐阶是这样想到,也是这样做的。他在平息严嵩留下的政治乱相,重新理顺内阁与皇帝的关系,等等政治构架方面有很杰出的贡献,也是徐阶为高拱,张居正打下了基础。

当然了,这也与徐阶内心之中有这保守与谨慎的一面有关系,在变法上,反而不能放开手脚。但并不是说,徐阶从头到尾没有想过这样的事情,甚至可以说,徐阶想过很多很多。

如果周梦臣将问题局限于大同一地,徐阶对周梦臣的作为不会太感兴趣的。但是如果周梦臣将大同所有变革,当成为大明军制改革的先声的话,那么徐阶就要从更深远,更宏观的维度来去权衡周梦臣的问题,从来判断自己要不要插手。

当然了,周梦臣说的也不全是假话。

周梦臣在边境走了一圈之后,已经确定大明不进行兵制上的改革,将来依旧是亡国可期,甚至在周梦臣推动了科技发展之后,更加可期了。

原因无他,在周梦臣的努力之下,很多新技术要么在形成中,要么在酝酿之中。但是可以预见,在未来随着周梦臣弟子们的成熟,定然会有一个爆发期,到时候战场上要面对于冷兵器完全不一样的新武器的冲击。

倒是战场逻辑,战争逻辑,就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

大明军队能不能抓住这种变化?

不可能的。甚至即便有个别大明军官感受到这种变化,参与到这种变化之中,而完全已经死去的大明军制也会阻止这种变化的。也就是说,很有可能为了某个外敌,某个起义军,反而先掌握了这种军事革命的脉络,反而比之前更快速的灭了大明。

这可不是周梦臣想看见的。

所以,周梦臣内心之中也在酝酿着军制改革,只是而今这个方案,只能是第一版的草案,远远没有达到周梦臣心中的完美。

徐阶说道:“周大人严重了。不过,你的事情未必是无解的。”

周梦臣听了,心中一松。就知道徐阶终于松口。

周梦臣从来不觉得这个问题无解。但是怎么解决,却也是需要窍门的。让他去抱着皇帝大腿,让皇帝出面,那也是要消耗与皇帝之间的情分的。伴君如伴虎,这一句话,周梦臣永远不敢忘记。

他知道,徐阶从一开始就是有办法的。

周梦臣立即说道:“下官请阁老指点迷津。”

徐阶心中微微叹息一声,他其实也知道,他被周梦臣拿捏住了。却没有办法。他并不是对周梦臣的方案满意,而是他算了一下大明能主持军事改革的人选。

首先武将排除。

文官还没有死光的时候,这一件事情就不可能让武将掌管。这也是戚继光想在蓟州镇进行军事改革,被文官打压的原因。军事改革这个权力绝对不能让给别人。那怕戚继光与张居正关系密切也不行。

其次,那些没有上过战场,或者没有显著战绩的文官也排除。

这一点就排除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文官了。到徐阶手中的不过大猫小猫三两只了。周梦臣,唐顺之,杨博,张经等人,在徐阶看来不超过十个。

再三,得不到皇帝信任的人排除。

军事上的事情,是重之又重的事情,如果得不到皇帝的信任,这一件事情万万做不成的。这一点又是很玄妙,或许有一个人将来忽然被皇帝欣赏了也说不定。但是而今仅仅以圣眷而论,周梦臣是最合适的。

然后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想,大明军事需要改革吗?

太需要了。

边事就不用说,周梦臣白登之役,也算是缓解了边事危急的状态,但是依然改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大明财政十之七八都要养军。大明而今最严重的是财政问题,但是细细分析,看大明财政的走向,就知道财政问题乃是大明军事问题衍生的次生问题。

须知大同一镇一年百万两,大明有九个边镇。除却边镇之外,京营,西南的平叛战争,也是都需要钱的。

军费已经将大明的血给喝干了。

徐阶现在受制于严嵩,即便主管兵部,但也仅仅是修修补补,不可能在框架上动手。而且徐阶更明白,他即便想动手,一没有那个军中威望,二也不知道该怎么动手的。

看徐阶的履历就知道,他其实对军事上的问题也不是是专家。

对于这一点,徐阶也是明白的。

所以徐阶的施政方案之中,一开始就没有军事改革这一项。不是不重要,是太重要。而且自己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所以给去掉了。

在面对周梦臣这个几乎是而今唯一人选的时候,徐阶内心之中难免有为国惜才的心思占了上风,他说道:“其实以你的圣眷,这一次风波也伤不到你,很可能是你升迁的契机。”

这也是徐阶不想出手的原因之一,周梦臣有先前的战功,顺势升迁到别的地方。或许明迁暗降,但也不会有太多的处罚。徐阶觉得让周梦臣吃吃苦头也未尝不好。不过而今听了周梦臣这番话,自然不能这样做了。

周梦臣听了,顿时一愣,说道:“阁老,你是知道,而今我是万万不可能离开大同的。否则前功尽弃。”

徐阶淡淡说道:“那就让别人来大同。”他看着周梦臣说道:“你知道,你在大同最错的事情是什么?”

周梦臣说道:“下官愚钝。”

徐阶说道:“四十三名将官,取死有道,对卫所的整顿,虽然惹了很多怨恨,但是你占了大义名分,整顿卫所吗。不知道有多少老臣想做,都没有你做的那么干脆利索。虽然毁誉参半,但也绝不是而今这么多人弹劾你的主要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你坏了规矩。”

周梦臣说道:“规矩,什么规矩?”

徐阶说道:“大小相制。”

周梦臣听了,恍然大悟。

大明内部充满着无处不在的制衡。内阁大学士有内廷的制衡,也有六部的制衡。而今在嘉靖抬高内阁地位之后,就演变成为了内阁内部的制衡,就是嘉靖的平衡之术。

严嵩身为大明首辅,眼前尚且有一个处处碍眼的徐阶在。

周梦臣在大同为了办事效率,大刀阔斧,将上上下下梳理了一遍,又将自己的得力下属,全部调了回来,占据要害之位。上上下下犹如一体,这是他战胜鞑子的重要因素。

诚然。白登之役有些侥幸,但是没有周梦臣统领下凝聚成一个整体的大同镇在,即便是上天垂青。周梦臣也不可能抓住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周梦臣很得嘉靖宠信,有久任约定在前,依然有调任的风声传出看来。就是因为,周梦臣将大同搞成了一言堂,上上下下都服他。头上也挂着都察院的官职,在大同的御史,也是他的下属,根本不可能有监督作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