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三十四章 天体运行仪

奋斗在大明 第三十四章 天体运行仪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三十四章 天体运行仪

第三十四章 天体运行仪

另外周梦臣也为整个仪器增加了一个辅助动力。

在这个时代的辅助动力还能是什么?水车啊?

如此一来让设计更加复杂,整个仪器也更加庞大了,虽然比苏颂的水运天象仪稍稍矮了一两米,但是却比苏颂的水运天象仪要宽了不止一倍,估计即便放在皇宫之中,也就比某些大殿稍稍小一点而已。

周梦臣做完设计图之后,有些愣了。他设计的时候,搞嗨了,什么功能都往上加。而今一看,顿时觉得有些不合时宜。

首先,苏颂的设计虽然也用水,但是并不是很多的。每日想办法人力运水就行了,但是周梦臣的设计对水量需要太大了,估计最好建立在有活水的地方。而北京城中,并不是没有河流。

但是北京城中的河流两侧,都是达官贵人的园子。价值千金,钦天监哪里却搞这样的地皮。如果钦天监这么有办法,钦天监的天文台也不会委委屈屈的待在城墙的角落里面。

其次,即便不是选址的问题,单单说造价。周梦臣估计五万两白银都打不住。

这么一笔钱?朝廷会掏钱吗?、

周梦臣深感怀疑。

不过,他想了想,却并没有修改。

导师另外一个索要经费小技巧,就是往大了吹。能吹几倍就吹几倍,反正上面也会挥舞着大砍刀下来。钱不够,大不了将苏颂的水运天象仪造出来。

周梦臣等着户部还价。

周梦臣又看了看。随即想到:“对了,苏颂的水运天象仪,已经被我改的面目全非了,也不该叫这个名字了。就叫天体运行仪吧。”

这也算是致敬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只是大概哥白尼这一辈子都不会知道了。

周梦臣兴冲冲的拿着图纸,去见杨守敬。

杨守敬一手拿着周梦臣的图纸,一边听着周梦臣的细细解说,好一阵子才明白了周梦臣的用心所在,一时间叹为观止。

第一个叹为观止,是周梦臣的学问。

要知道,苏颂的水运天象仪,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很短,金人灭北宋之后,就将水运天象仪运往北京,只是水运天象仪太难运了,有人说是遗弃到路上了,有人说是分解运输了,但是到了北京之后,组装不起来了。

那个说法是真的就不知道了,只是知道,这水运天象仪就此消失在历史之中。

但是水运天象仪的制造方法,集结成书,一直是有流传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只是后世一直没有复制。即便是郭守敬也没有。南宋时期是没有人会造,大家都看不懂,据说郭守敬是觉得这东西大而无用,至于具体原因,现在也不知道了。反正到了今日,杨守敬给周梦臣书籍,也未必真觉得周梦臣看一眼就会造了。

不过一个要经费的由头而已。

杨守敬觉得自己高估了周梦臣的本事,而今看来,还是低估了。

第二个叹为观止,是周梦臣的胃口。

十万两,周梦臣列出的经费居然是十万两。

要知道钦天监一年的经费未必有一万两。周梦臣就敢狮子大张口,要十万两。

杨守敬一直以为周梦臣是一个单纯的学问人,此刻看来,却未必了。但是他还是要提醒周梦臣道:“周大人,这数目是不是有些太多了?”

周梦臣说道:“这不是大人您的意思?”

其实周梦臣并没有多算,这样一座仪器下来,最少五六万两之多,再加上选一块近水的土地,十万两未必能拿下的。

杨守敬看着周梦臣无辜的表情,说道:“我-我的意思?”

杨守敬是想揩油,但是他胆子小的经费之中楷几百两的油水,他还是敢的,但这一下子上十万两数目,是他万万不敢的。

这样的怪罪下来,是杨守敬可担待不起。杨守敬心思一转,就决定从这里面抽身,

杨守敬说道:“这样吧,你写一封奏疏,我给你递上去。”

杨守敬本来想以钦天监的名义上奏的,但是在他看来周梦臣的胃口太大了。也就将自己从中摘了出去。

周梦臣并不知道杨守敬怎么想的,他以为本来就该自己的上奏,说道:“请杨大人放心,我明白了。”

于是,周梦臣洋洋洒洒写了一封奏疏,并将天体运行仪图纸与原理附在后面,厚厚的一叠,送到了杨守敬的手中。

杨守敬就给他递了上去。

不过,周梦臣一个钦天监五官正,小小的七品官。正常走流程很是拖延,从钦天监发到礼部,从礼部到内阁,让一个成年人走一圈,估计不用半天就行了,都在北京这一小块。但是这一封奏疏却正正走了三天。

这还是看周梦臣最近的热度很高,大家不敢得罪,这才有这个效率。

礼部而今是严嵩的地盘,严嵩与夏言都是从礼部升上来的,但是严嵩是在夏言之后担任礼部尚书的,而今在内阁之中,严嵩还管着礼部。

当然了内阁之中也没有具体的分工。嗯,即便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有具体的分工也困不住夏言。

夏言霸道之极,从来没有什么样的事情,是他不能管的。

所以,内阁之中,夏言觉得重要的必要的大事,都捞在手中,那些可有可无的事情,都是严嵩的事情了。

什么是有重要必要的事情?

人事,财政,军事等等。

也就形成了,夏言务实,严嵩务虚的局面。

严嵩看了之后,思索了片刻,原封不动的让身边的中书舍人给夏言送过去。

严嵩一次没有干死周梦臣,就反思了自己。他觉得周梦臣在皇帝面前有特殊地位,他应该调整自己对于周梦臣的态度。至于道士们的心思?呵呵,严嵩之所以拉拢这些道士,不是严嵩真信道,而是这些道士在皇帝面前有特殊地位。

如果这些道士不能在皇帝面前干反周梦臣,严嵩会帮他们吗?

不,严嵩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这十万两严嵩也不想批,但是得罪人的事情,他也不想沾手。

这封奏疏到了夏言手中。

夏言头也没有抬,看着眼前十几封奏疏,全部是边关的各种奏疏,夏言眉头紧皱。

大明而今的边事并不是太好的。嘉靖登基之后,边事有两个阶段,在登基之初,因为达延汗死后,蒙古势力衰落,嘉靖十年前,边患是比较少的,但是在嘉靖十年以后,发生了大同兵变等等种种大事,再加上达延汗的孙子俺答崛起,让边患多了起来。

嘉靖前期政治相对清明,张璁也算是名相,夏言能力不敢说多好,但也在水平之上,再加上边臣得力,比如刘天和与周尚文主导的黑水大捷等等。所以俺答虽然有扰边之举。

但是夏言敏感的发现这一点,那就是俺答部的力量增加很快,而大明边军的实力反而有些跌落的感觉。

这样下去,恐怕局面堪忧。

夏言刚刚咬牙,将太仆银四十四万两一口气砸出去,令沿边各军买马。

虽然太仆寺银本来是就买马的银子,但是朝廷财政困难,什么银子没有挪用过啊?各方面都向他要银子。

这个决定很难下的。

夏言刚刚做了这个决定,就拿起周梦臣的奏疏,打开一看,没有看什么内容,只看最后的数字,二话不说“啪”的一声砸在地面之上。将一旁的中书舍人,吓了一大跳。小心翼翼的捡了起来,放在桌子上。

夏言没好气的捏起一根笔,在奏疏上写了一个大字:“否。”似乎连一点墨水都不想多给。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