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十章 如何治人心?

奋斗在大明 第十章 如何治人心?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十章 如何治人心?

奋斗在大明

第十章如何治人心?

周梦臣这一次没有走陆路,而是走水路。

走的就是运盐河。

这是一条古老的运河,相传西汉时期就开始修建,后续陆陆续续修补,就是为了运输食盐,所以被称之为运盐河。

这一条河可以从扬州坐船,连接各处盐场。这也为什么,扬州能成为淮盐的聚集地,在绝对的距离上,各地盐场距离淮安与扬州的距离相差不大,甚至有一些盐场距离淮安还是比较近的。

但是正是有这一条路,可以让食盐很方便的从盐场运输到扬州。这才让扬州成为大都市。天下盐都。

很多年前,这条河是贴着海岸线的。但是多少年下来,这一条河已经距离海岸线很远了。而在黄河的作用之下,运盐河东侧更是有大片大片的土地从海里冒出来。

当然了,这是后话。

此刻周梦臣坐在船上。

让扬州知府,在一边给周梦臣指点,哪里是新开的土地,哪里不是。运盐河因为长时间沉积,其实也成为了一条上河,运盐河两岸,固然有不少局面。但是运盐河东边,很多土地都是盐碱地。

正这一次开垦的土地。

周梦臣时常停船,下去与屯耕点的百姓商谈一番。

在他的关注之下,虽然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大体上还是不错的。

周梦臣对此还是比较满意的。

周梦臣问林润说道:“你觉得在运盐河以东,设置几个县如何?”

林润说道:“大人,朝廷恐怕不会允许的。”

周梦臣说道:“为什么?”

林润说道:“一来,这里人太少了,即便有移民开垦,今后几年,人口也充盈不起来,几个人屯耕点,看上去还不如很多地方的村子。这里设县,恐怕太消耗人力物力了。一个县一套班子,十几名官员,还有百余衙役,这里根本支持不起来啊。”

“二来,增设府县,就要增加开支。增加开支,就要给当地百姓加税,这样一来,就为当地百姓增加了负担。不如,让他们附从海陵等几个县。于他们于朝廷都方便。”

周梦臣听了。

他叹息一声,说道:“如此一来,这些土地,会有多少在这些开垦百姓手中?”

林润一愣,不知道说什么了。

周梦臣沉思了起来。

这又是思想的碰撞

大明对于增加府县,从上到下,都是不是很积极的。

就如林润刚刚所说的。增设了衙门,增加了朝廷开支,增加了百姓负担,看上去有百害而无一利。真的如此吗?

周梦臣很清楚,官府管不到的地方,乡绅在管。但是乡绅到底是不是官府,有些事情,他们根本办不到。

大明官府意识形态之中,爱护百姓才是第一。但是他们爱护的方法很有问题。比如有的税官,在征收到足额的关税之中,大开关门,来去自如,说是与民方便。

大明上下为了财政绞尽脑汁,下面官员这么大方。正因为这样的思想,让官员对百姓加税,都是罪大恶极。即便要加税也只能加正税了。

慢慢的爱护百姓,变成了爱护士大夫。

但是大明上下,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正如唐顺之临终的时候,让儿子迁居吕州。就是觉得大明统治之中,士大夫在核心地位。吕州如果有士大夫这个阶层,就很难背叛大明了。

周梦臣心中设县,是加强管理。更是加大开垦力度。这里有大片的荒地,新设一个县,人口不足人丁不足,那么县令最重要的任务是开荒。这个县令定然努力做事。

而是给海陵知县,一个开荒的任务。而且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任务。周梦臣在南京,他们自然做的很好,但是周梦臣不在南京了,这些知县,还有那么卖力吗?

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下场是什么?当官府退出之后,这里的一切都由百姓自己处理。就会出现,无组织的抵不过有组织的。

也就是散户抵不过家族。

没有背景的抵不过有背景的,也就是百姓抵不过士大夫。

于是,很快这些已经开垦的土地成为当地有权势的人的土地,如此一来,谁还会去开垦啊?周梦臣的努力,不过是给当地士绅多增添一些土地而已。

周梦臣一心想要设县,就是想要通过加强管理的手段,来制衡士大夫。保护普通百姓,自耕农。

但大明朝廷几乎不到万不得已的不会设县的,郧阳一带,乃是引成化年间,聚集百万流民,打了几年仗,最后平定了,依然有流民不出,这才将这里设了新的行政机构。而湖广有一个例子,那就是黄安县,也就是后世有名的将军县红安县,在山中。乃是土匪聚集之处,土匪在这里出发,骚扰周围好几个县。屡次剿灭之后,不出数年,这里就重新有了土匪。

所以周围的地方官士大夫上书请求在黄安设县,但是这要求花了几十年才最

后实现。

周梦臣而今想因为区区开荒,就要设好几个县,朝廷之上是很难通过的。

因循守旧的风格,在大明官场上无处不在。大部分官员都想维护大明这一台机器,让他能继续运作下去,至于其他的东西,他们不敢兴趣,也不会主动去做额外的事情。

脱离的具体事务,来看大明朝廷,周梦臣顿时皱眉。

周梦臣所到之地,可以用强力手段,推行一些政策。周梦臣也可以用种种利益捆绑的手段,让自己推行的政策成为当地不能被推翻的政策。让自己不至于人走茶凉,人亡政息。

但是问题是,周梦臣并不觉得他定下的很多东西,都是永远不会错的。周梦臣很多政策,都是为当地的情况,进行了折中适应。

而今看来,很有可能成为大明不可被动摇的规矩。

难不成周梦臣想要的,就是将太祖制度推翻,将孔圣人推翻,竖起一尊周圣人的雕像吗?

周梦臣叹息一声,说道:“治国在于治吏啊?”

此刻的周梦臣时刻准备的进入中枢,调整自己的思路。之前作为地方官,身为方面之任,关注具体事务。而今进入中枢之后,自然也要关注具体的事件。但是同时,周梦臣也要做一些务虚的事情。

但是怎么务虚。说白了就是改变人的思想。

具体该怎么做?周梦臣内心之中在缓缓的酝酿。

林润听周梦臣这一句话,不知道该怎么接茬,也好接茬。因为这一个话题太大了。林润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周梦臣之后,也没有跟林润说设县的事情了。

北-京决定一切,而解决一切的药方,也都在北-京。

周梦臣参观了屯耕点,随即又到了各盐场。各盐场也冷清了很多,大部分灶户也都在开垦土堆的行列之中,在周梦臣的努力之下,灶户这个户口被取消了。这些灶户都变成了良民。他们原本开垦的土地都算他们自己的。各地盐场要用人,也必须雇佣。

当然了,这年头的雇佣关系与后世的雇佣关系是不同的,有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在其中。不过,比起之前在官府直接管理下,形如奴隶一般的生活,已经够好了。

周梦臣并没有看所有盐场,大部分盐场归谁所属,周梦臣也是心中有数的。虽然都带了马甲。但是周梦臣是参与者,其中不知道马甲背后是谁?

只是来到一个盐场,周梦臣看着管理盐场的官员,有些疑惑的说道:“这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