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九章 黄河难民

奋斗在大明 第九章 黄河难民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九章 黄河难民

奋斗在大明

第九章黄河难民

周梦臣听了,心中轻笑一声。暗道;“这果然是徐阶的风格。”

没有表态有太白多的意味深长了。

可以是,徐阶默许。也可以说不同。也可以是不置可否。

但是周梦臣很清楚,徐阶在这里的不表态,就是不赞同。

对,徐阶手腕厉害,为人做事,绵里藏针。似乎一切都要按照规矩来。从来没有徐阶自己的注意,而是朝廷的公议,陛下心意等等。

至于徐阶怎么将自己的想法,搞成朝廷公议之类的。就是徐阶的不传之密了。徐阶掌控了士林舆论,官场舆论。

但是很多事情都是互相影响的。

徐阶这样做,避免了独断嫌疑,也将自己与士大夫集团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嘉靖面前也就有了几分抗争的底气。这是好处。但是也有坏处。

坏处就是徐阶做事不能太激进。要尽量符合士大夫集团的想法。

士大夫集团的想法是什么?

其实,所谓的士大夫集团,就是掌控大明绝大多数权力的文官官僚集团。将,里面切开,自然有不同的派别。但是作为官僚,他们天生的厌恶改变。

所以,他们的集体意志就是恢复,众正盈朝的局面,一切以朝廷祖制来办,恢复大明原本的体系与体统。

这里面自然也有进步的一面。

比如,将严嵩当政以来很多错误决策,全部拨乱反正。并且洗刷政治,对原本太过**的局面进行清理。但是,这一切并不包括,大刀阔斧对朝廷体制进行改变。

所以,即便林润是徐阶自己的人,他能包容林润在盐政在有一些作为,但是却要让这种作为压制在一定程度上。林润做的很多地方,已经过线。好在给朝廷送上一大笔钱,算是解了朝廷燃眉之急。

出于赏功罚过的想法徐阶能对林润有一些容忍。但绝对不能什么事情都容忍的。

周梦臣本来挖徐阶墙角,仅仅是试探。而今看来,却是真有可能。忽然他对战胜徐阶充满了信心。因为,徐阶把握住了大多数士大夫的心态。但是他却没有把握住年轻一代官员的心态。

对于徐阶来说,他认为大明出问题了。是因为严嵩乱政,所以要拨乱反正。

徐阶做的事情,也就是拨乱反正,将大明朝扳回到所谓的正规之上。

但是年轻一辈,却不这么样想。包括周梦臣,张居正,高拱,乃至眼前的林润,在其他地方的杨继盛,王宗沐,等大量官员。包括了徐阶的最亲近的弟子。

都觉得大明需要的不仅仅是拨乱反正,而是需要变一变了。

周梦臣说道:“耐得住心思,有些事情不能一蹴而就的。我这一段时间,就要回京,回京之后,我会在朝廷上说这一件事情的。”

林润一时间内心混乱之极。

按理说,他作为徐阶的弟子,应该站在徐阶的立场上,徐阶不想让周梦臣回京的意图,很多人都看着明白。但是此刻他内心之中,却生出一丝期盼周梦臣回京,能将盐政上达天听,如开海禁一般,改易盐政。

只是他知道,如果这一件事情,真的做成的话,对徐阶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强力的冲击。说不定,危及徐阶的地位。

他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周梦臣这一卷。是赞成,还是不赞成?

周梦臣并没有非要林润在这里说出来一个所以来。他又挑出很多关于盐政的问题,一一问林润,比如,淮盐有没有余力出海外销。

林润觉得,而今一时间说不准。

因为大明到底需要多少食盐,也是说不准的事情。

一方面,关于大明人口的官方统计,几乎是一团稀烂。根本不足以取信。大明在册人口只有六千多万,说出去谁信?有大量黑户。

另外一方面,盐其实也是用途广泛的。不仅仅是人吃。大牲口也要用盐,一些工艺也是需要盐的。这些盐的用途,混杂在食盐之中,也不好分辨。

而且林润也判断,这一两年大明有很多前潜在的官盐消费会挖掘出来。便宜的官盐侵占了私盐的地位。

大明一年需要多少盐,这个数据估计需要几年才能估算出来。

在林润看来,他一切都是为大明百姓服务。而不是为其他国家百姓服务。

虽然周梦臣觉得三文钱的盐价。足够冲垮,朝-鲜,日本,安南,乃至于南洋大部分国家的盐业。能狠狠赚上一笔。但是在林润的原则上面。

周梦臣也不好说什么。

不过,周梦臣很清楚。而今两淮盐场的潜力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等完全挖掘出来,估计食盐要滞销的。毕竟大明市场终究是有限的。

林润最后说道:“大人不是要巡视吗?要不我带大人去看看,千里盐场。”

周梦臣说道:“也好。”他顿了一顿,说道:“对了开荒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林润并不管这些,但是盐场距离草荡并不是太远的。他自然是能看到这开荒的进程。

林润说道:“大人,你没有看见,那些流民有多”林润微微一叹,说道:“河南,与徐州一带,这两年都不安生,听说,嘉靖三十七年决口,还没有完全堵住,百姓能跑得都跑了。平日里,扬州城满城都是流民,不知道多少人坚持不住,饿死街头。也就是大人三令五申,要开垦草荡,让这些百姓有了活计,都到东边开荒了。才算是有一条性命,仅仅这一点,就功德无量。”

周梦臣一愣,下意思说道:“我怎么没有看到?”

话一出口,周梦臣就知道自己问了一个蠢问题,下面的官员怎么能让他看到。粉饰太平的手段,不仅仅是他们会用。

很多人觉得,堵住黄河的决口,当年,不,甚至当时就做到了。那是见惯了电视中抗洪抢险的视频。但是实际上,黄河决口之后,数年都没有堵上,是很正常的事情。

第一,工艺问题。黄河冲开的决口,甚至有数里之宽,以这个时代工艺。想要让大堤合拢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第二,就是**了。

治理黄河的官员能力有限,就很容易出现,黄河合拢不住,甚至反复冲决的场面。北宋三易回河,造成了多大惨剧,甚至直接动摇了北宋的民心。

以至于黄河两岸盗贼蜂起。

周梦臣其实也知道,黄河那边有问题。

但是正如之前所说,周梦臣没有资格去问。即便行文询问,对方也未必会理会周梦臣。周梦臣能有什么办法。不过,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在这里做的事情,反而给黄河两岸的难民带一条生路。

原因很简单,黄河南岸的难民,根本不可能逃到河北,也不可能逃到江南,这些难民什么都没有,一般情况下,是无法渡过长江的。即便有办法渡过长江的,也都是很小一部分。

所以都聚集在江北一系列城市之中,其中扬州最为繁华,最繁华就代表着求生的几率最高,活下来的可能性就高,自然有难民大量集聚。

只是这一件事情,周梦臣却不知道。不知道是下面人有意隐瞒他,还是都已经司空见惯了,毕竟黄河淮河,几乎是三天两头发大水。就嘉靖三十年以来,黄河已经有两次大决口了。

这样的场景,不管对当地官员还是当地百姓,都谈不上陌生。不觉得需要上报,而且上报了又有什么用?

如果是前者,周梦臣感到愤怒,如果是后者,周梦臣感到悲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