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八十八章 石破天惊

奋斗在大明 第八十八章 石破天惊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八十八章 石破天惊

第八十八章石破天惊

王畿仅仅微微一顿,周梦臣问题就来。让王畿不得不答。

王畿只能说道:“有。”

这其实是儒学从来的宗旨。儒家从来不是一个不行动的学问,每一大在儒学上造诣很深的人,都必然有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这也是儒家给中国人留下的丰厚遗产。

很多人都不自觉,其实从小就理解这些,就好像美国人永远不能理解中国人在战场的自我牺牲精神一般。

几乎每一个大儒都抱着以自己的学问改变世界。

前文也说过,王阳明之所以传立心学,就是要补而今学问之不足,让人人称为圣人。从而让世界成为大同世界,所以,王阳明一生以讲学为第一事,因为他觉得他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即便到了生命最后关头,也不忘讲学。指着自己的心。对弟子说:“我心光明,亦复何求。”

王畿作为王阳明的学生,这一点也是继承了。如果没有一个高尚的信仰,那么王畿而今功成名就,老老实实在家里修养不好吗?为什么数十年如一日,东奔西走,到处讲学。至死方休?

周梦臣接着追问道:“却不知道,先生想要的天下是什么样子的?”

“无非是大同世界而已。”王畿说道:“重现三代之治?”

周梦臣说道:“如何重现?”

周梦臣语气一句快过一句,一句紧过一句,一步步逼得很紧。简直就好像审问。

王畿在周梦臣气场之下,陷入了周梦臣的节奏。此刻王畿一时间语塞,回答不上来了。

周梦臣不给王畿反应与思考的时间,说道:“这就是儒门与佛门之别,儒门有致大同于天下之心,而佛门没有,先生还是去剃度吧。”

王畿立即强硬的说道:“如何说没有?本门之学,在于治人心,人心既治?大同还能不到吗?”

周梦臣说道:“宋儒就是这样想的,于是在崖山上跳了海。”

周梦臣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愣住了。连王畿都闭住了呼吸。

因为周梦臣很简单的一句话,蕴含了太多的含义了。

程朱理学就是宋儒的学问。而今大家都知道朱子学已经不足以治国了。但是科举考试依然考的是这个,国家依然支持程朱理学,大家也只能私下研究也在查漏补缺的范围之内,从来没有一个人如周梦臣这样,如此强硬的否定理学,并将理学与宋亡划上等号。这简直是石破天惊。

这就是周梦臣想到的办法。

周梦臣已经明白,将辩驳局限于儒学,确定的说是理学之内,他是没有赢的把握的。这种情况,就好像打仗的时候,遇见一个坚固的防线,正面没有办法突破,该怎么办?

德国人已经给了解决方法,那就是绕过去啊。

周梦臣就选择绕过去,他是怎么绕过去的。那就是将理学一下子也否定了,将战场设立在理学之外,不将理学否定了,周梦臣只能与王畿在这个小圈子里面争论。只有否定了理学,周梦臣才能用更广阔的思维,更高纬度的思想,来打击王畿。

周梦臣否定理学之后,其实是否定了理学一直以来的路线,那就是治天下就是治人心,人人向善,则大同世界就到了,三代之治,也就到了。

这其实是理学最大的问题。

汉唐之际的儒家,其实对社会问题是有解决方案的。这个解决方案的成果,就是府兵制,府兵制的思想,就是从井田制之中衍生出来的,经过无数大儒的修订,最后成功的。从而奠定了隋唐大帝国。

但是理学有这样的方案吗?没有。

王安石是有的。但是王安石变法之后,就被打入异端,王安石的王学,也只能在故纸堆之中看到了。

在周梦臣看来,这不是心学的问题,而是理学根子上的问题,就是务虚不务实。而且王阳明本质上在野的学者。他也没有办法,在朝政上指手画脚。于是他能做到,只能退而求治心之道,教化之道。

对于实际事务,王阳明并不是没有手段与想法的。

所以,周梦臣而今这个问题,问王阳明。王阳明有得是办法,有得是想法。但是王畿就不一样了。王畿在太聪明,导致他一直在飘,特别是王阳明走后,没有王阳明的提点,他其实飘到天上去了。

所以才提出了佛门之真意,乃儒门之大略这样让很多人听了不舒服的话。

至于怎么脚踏实地的做事?不,只要想想如何脚踏实地的做事,王畿都做不到。

周梦臣相信,只要将王畿从他自己熟悉的战场,拉到周梦臣熟悉的战场,治国之道,历史之学,乃至于实际的办事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实务,实学之中。

他是可以吊打王畿的。

当然了,这样一来,周梦臣的敌人就更多。

如果在这之前,周梦臣的敌人仅仅是心学而已。而今周梦臣面对的是除却周梦臣气学之外的所有儒家学派,因为大家都是理学传承。

这也是他们无奈之处。虽然一个劲觉得理学不行了。但是大家的学问还是局限于理学之内,不能突破性的发展从而建立起新的学问体系。

王阳明的心学也是如此。

周梦臣在下决心的时候,也是犹豫过。但是很快他就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首先,理学已死,而今不过是尸居余气而已,这一点已经是大儒们的共识了。大家都是在找出路的人。周梦臣否定理学,在大儒这个层面上,其实并不会遭受太大的反对,毕竟大家都做同样的事情,不过周梦臣走得更远一些。

当然了,有一些老顽固,周梦臣也就忽略不计了。

其次,周梦臣最担心的问题,是朝廷上的反对之声,毕竟理学已经渗透到了大明朝廷方方面面了,而官僚们并不在乎这理学是死的活的,他们厌恶的就是改变本身而已。

不过,周梦臣知道嘉靖是一个什么心思。

在数年前,周梦臣都不敢这样乱来。因为他对嘉靖的心思没有把握。但是而今却不一样了,嘉靖一门心思都放在进化论上了。

周梦臣从冯保那里知道,嘉靖以进化论为根据,再次寻找很多生物标本。在进化论上下了不知道多少功夫。

嘉靖本来就不喜欢理学。毕竟大礼仪伤了嘉靖的心。而今思想被周梦臣影响,有了初步的科学思维,所以,周梦臣推断,即便嘉靖知道之后,也不会拿他怎么样的?

毕竟更加离经叛道的学问在嘉靖那里的。

毕竟进化论的影响,周梦臣今日的话,就等而下之了。

最后一点,也就是周梦臣估算过最坏的下场,无非是在平定东南之后,想回京就不可能。但是周梦臣一定要进入内阁,不是为了内阁的权力,而是借国家力量推行自己的思想。

而今这个场合,是周梦臣未来几年,最好的机会了。如果不能打一个开门红,周梦臣今后再举办这样的大会,影响力也绝对没有今日这么好。

所以,周梦臣一定要让王畿心腹口服。在江南插上气学的旗帜。

为此付出更多代价也不在乎。毕竟以他而今的功劳,即便不当官了,拍拍屁股回家,在武昌城中,就是楚王也不敢怠慢。如果能让气学有而今王阳明心学的影响力,后半生做学问,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只要能赢了王畿,打下这关键的一战,为了气学成为显学,做出关键的贡献。而且周梦臣也知道,即便不扯下这一张皮,将来也会被别人扯下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