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埋葬大清 > 第一百八十六章 明日友好七条

埋葬大清 第一百八十六章 明日友好七条

作者:天煌贵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1:10:32

第一百八十六章 明日友好七条

就冲着田川七左卫门曾经不断输送人力、物资供应国姓爷,帮着国姓爷维持组织海上贸易命脉,朱劲松就愿意给郑江辅一个机会。

至于说郑江辅会不会是表面上心向大明,实际上心向倭国,朱劲松却是一点儿也不担心。

傻贼鹰说过一句名言:落后不一定挨打,那是因为我今天还不想打你。

打从德川家康上台开始,德川幕府治下的倭国就一直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虽然保留了长崎做为对外的港口,也能把大清的螨州八旗打出屎来,但是跟朱劲松版的大明朝廷比起来,倭国的总体实力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

拉胯。

千百号人互殴,放在大明就只能算是规模大一点儿的乡间百姓械斗,搁在倭国那就是国战级别。

几千门火炮再加上几万枝燧发枪,搁在大明可能还不够装备一个军,放在倭国几乎就是其所有能够动用的火器装备。

更别说战舰、后勤、补给、兵员补充等方面。

说白了吧,要是换成明治维新之后的倭国,兴许还能蹦跶几下,现在的倭国,连在大明跟前蹦跶的资格都没有。

打发走了郑江辅之后,朱劲松又把曾诚等一众大佬都召进了临时行宫。

大清和棒子捆一起还不够矮矬子打,棒子们上赶着要认爹求救,倭国方面想要弄个不征之国的江湖地位,而被德川家齐委派来出使的郑江辅,却又恨不得卖了倭国,完美的演绎了什么叫做身在倭国心在明。

这些乱七八糟的破事儿赶到一起,也实在是够让人头疼的。

等人到齐,朱劲松便开门见山的说道:“交趾和缅甸、暹罗那边刚刚消停了一些,现在朝鲜跟倭国又搞出来这么一堆烂摊子,大家伙儿都有什么看法?”

曾诚等一众大佬们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出了蛋疼二字。

按照常理来说,接受朝鲜内附也好,还是给倭国一个不征之国的虚名也罢,其实对于大明来说都没有什么影响,反而更加彰显大明爸爸的江湖地位。

搁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这都是“万国来朝”的证明,是要被写进史书里大吹特吹的。

但是换个角度想,接受朝鲜的内附,就意味着要失去大量的劳工,收下倭国当外藩,再给他们一个不征之国的名分,终究还是没有直接统治外加劳务派遣来得香。

别的不说,就说交趾和缅甸、暹罗等地,现在已经安排出去四个布政使外加近百个知府、知州以及好几百个知县,顺便还完成了上百万的劳务派遣名额,极大的加快了大明公路、铁路的建设速度。

那么问题来了。

钱呢?

接受朝鲜内附看似简单,实际上肯定得有不少花钱的地方,比如说朝鲜那边要重置各地府县衙门,修建道路,兴建社学,跟汉地十八省之间互相迁移百姓,等等乱七八糟的事情,随便哪一个都堪称是无底洞。

像倭国,那就更加麻烦了。

直接打,一时半会儿的还不太好找理由,毕竟人家倭国干的是大清和朝鲜,而朝鲜又没有完成内附的流程,从法理的角度来说,人家朝鲜现在还是大清的属国,跟大明没什么关系。

不打,终究还是舍不得那些劳工。

一众大佬们沉默了半晌后,刘怀文才吧嗒着旱烟锅子说道:“往交趾和缅甸、暹罗那边儿迁移百姓,花了大概一个亿,打仗的军费支出五千万,合计约一千五百万两白银。所以,国库现在是真的紧张,可不是微臣不肯拿出钱来。”

听到刘怀文这么一说,在场的一众大佬们都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大明的国库,其实就跟他刘怀文的猫一样。

刘怀文的猫永远处于有或者没有的状态,大明的国库也永远都处在空虚或者不空虚之间。

别看现在刘怀文口口声声的说着国库没钱,要是换成大清带着他一众马仔跑来攻打大明,估计就属他刘怀文叫的最欢,声音最大,口气最硬。

所以,刘怀文的这番话就跟屁话一样,说了也等于没说。

曾诚瞥了刘怀文一眼,说道:“要是按照刘堂官这般说法,那最好是能用倭国的钱来办朝鲜的事儿,这样儿一来,不光能解决朝鲜的问题,同时还能解决倭国的一部分问题,最关键的是还能替国库省钱。”

而随着曾诚的话音落下,朱劲松却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道:“倒也不是不行。”

被朱劲松这么一说,在场的一众大佬们可就头疼了。

曾诚的说法有没有毛病?

当然没有毛病。

谁都知道花别人家的钱不用心疼,若是能花着别人家的钱,同时还办着自己家的事儿,那简直就是再好不过。

问题是人家倭国就辣么傻?

朱劲松却是一边努力回想,一边慢慢说道:“倭国既然想要一个不征之国的虚名,朕给他便是了,不过,既然倭国是我大明的不征之国,那就等于倭国承认是我大明的属国。”

“因此,倭国便有三年一贡之义务,我大明也有权力在倭国四岛驻军,倭国小朝廷须得接受我大明的指导和管理,大明百姓到了倭国,自然也就是上国百姓。”

朱劲松越说越高兴,曾诚等一众大佬们却是越听越迷糊,越听越蛋疼。

倭国既然想求一个不征之国的名分,那倭国朝廷和幕府肯定要承认倭国是大明的属国才行,这一点并没有什么好说的。

像朝贡那就更不用说了,这本来就是属国应尽的义务,若是表现的好,三年一贡改成一年一贡也不是不行,若是表现的不好,三年一贡也有可能改成五年一贡以为惩罚,这些都是看大明皇帝的心情而定。

反倒是后面那三条,多少就有些让人头疼。

后三条当中,只有最后一条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别说是去了倭国,就算是去了法兰西或者英格兰,大明百姓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人上人,普通的大明百姓享受的是他们贵族的待遇,区区一个倭国,那都是委屈了大明百姓!

反而是前面那两条,比如说大明有权力在倭国四岛驻军,倭国小朝廷须得接受大明的指导和管理,这才是真正让人头疼的地方。

从洪武年间到崇祯年间,大明就一有没有在外藩驻扎军队的习惯,除了棒子之外。

谷傖 然而在棒子那边驻军,主要是倭国和当时的建虏有事儿没事儿就想打棒子,而棒子们又实在是太不经打,动不动就哭着喊着找爸爸,所以大明才会在棒子那边驻扎一些军队。

还有指导外藩的官府,那就更没人愿意了——搁在大明官员的眼里,外藩那都是鸟不拉屎的穷乡僻壤,根本就没有多少油水可捞不说,还得为了外藩的破事儿费心劳力,根本就没人愿意去。

再说了,就算大明的官老爷们大发慈悲,愿意跑到那些穷乡僻壤去送温暖,可是人家倭奴能愿意?

请称外藩,不是请称孙子——虽然在表章上面要称呼朱劲松为“大明爷爷皇帝陛下”,要把倭国之主放到孙子的位置上。

然而朱劲松却是越想越通透,说话的语速也越来越快:“第一,倭国国主称其称王而不许称皇,不得大明册封,不得面南称孤。”

“第二,东海舰队下设一支瀛州水师,以倭国九州岛以为瀛州水师驻地,一应军费由倭国承担,倭国不许再设水师。”

“第三,倭国既献上九州岛以为大明瀛州水师驻地,则该岛永为大明所有,大明将设九州岛总督一职,与布政使平级,岛上行大明律,并且驻扎一师,不得大明允许,倭人不许擅自出入九州岛。”

“第四,大明九州岛总督,亦为倭国朝廷及德川幕府之政治、财政、军事顾问,倭国朝廷及幕府之政,未得九州岛总督之允,不得施行。”

“第五,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给他国,倭国矿山由大明与倭国共同设立的公司专营,倭国不得私自开采,亦不许他国之人开采。”

“第六,凡我大明,有自由通往倭国之自由贸易权与居住权,倭国有保护我大明百姓安全之责,凡我大明百姓与倭人有纠纷争斗,适用大明律而不用倭法,凡倭国各地方官府,皆无权逮捕处置我大明百姓,无论民、刑之诉讼,凡事涉大明百姓者,一应归九州总督处置,倭国可派员旁听,如有异议,可向大明朝廷申诉。”

“第七,未尽之事宜,最终解释权归于大明所有。”

“嗯,姑且称之为《明日友好七条》吧。”

朱劲松把这七条说完,曾诚和其他一众大佬们的脸色就黑成了锅底。

这种狗屁条件,陛下您是怎么想出来的?用脑子?

问题是这七个条件,随便哪一个都不像是用脑子想出来的!

这种丧师辱国的条约,谁敢签?

反正大明上上下下就没有一个人敢签。

这可是要被写进史书,被后人唾骂千秋万载的!

斟酌了一番后,曾诚觉得还是得劝劝朱劲松,毕竟这是对待外藩,条约不能这么儿戏:“启奏陛下,臣以为陛下所提之七条,倭奴未必会应,毕竟前宋之鉴不远,倭奴何敢割其九州岛?”

朱劲松心道有什么不能签的?不就是一份破条约嘛。

对比小鬼子们搞出来的二十一条什么的,朕提出来的这七条简直可以称得上是良心条约了。

再说了,倭奴想不签下这份《明日友好七条》也行,只要他们能怼得过大明的三支舰队就行。

要是怼不过大明水师,还想不签这份《明日友好七条》,那朱劲松也只能表示遗憾,顺便再让大明的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外加南海舰队到倭国那边晃悠一圈,顺便再给《明日友好七条》再加上几条。

想了想,朱劲松又道:“这样儿,朕也不是不通人情嘛,总是有些好处许给倭国。”

“第一,许倭国女子来大明,凡会汉语者,无论嫁人或者务工,与我大明女子相同。”

“第二,日本男子来大明务工,凡开山、开矿等一应不涉及我大明机密事之活计,皆许。”

“第三,朝贡之期,改三年一贡为两年一贡,也算是朕体恤倭国了。”

“还有,凡其男女,工钱皆与日本之幕府结算,免得这些人在大明攒不下银子。”

曾诚已经懒得吐槽了。

对于倭奴来说,这三条里面也就只有第三条算是个表面优待,实际上,这三条当中的哪一条不是绝户计?

您老人家这是欺负倭奴不识数还是欺负人家不识字?

让懂汉语的日本女子来大明?嫁人或者务工与大明女子一般?问题是除了绣娘一类的女工活计,还有啥是招女子的?

有,青楼倒是招,可是这日本女子的身子不就毁了?以后还怎么嫁人?

至于说嫁人,这个就更可笑了。

如果说日本女人跑来大明后都嫁了人不回去,那日本还有多少女人?

还有那些日本男子,到时候开山开矿都允许他们干,可是您老人家看看现在干这种活儿的都是些什么人?

基本上一水的昆仑奴啊,大明百姓干的都是那些没有危险还能赚到钱的活计好吗!

还有那改三年一贡为两年一贡,这就更坑人了!

要是搁在大清,这种待遇确实算得上是优待,毕竟那些外藩拿两块破石头就能换回一大堆的金银珠宝,可是搁在大明,那就是属国进贡十颗东珠,换回大明一斤茶叶。

要是哄得大明高兴了,兴许还能再加上半匹丝绸啥的。

但是朱劲松显然不这么认为。

自己提出的这些条件过分吗?他们能有什么不同意的?

后世的傻贼鹰不也在关岛驻军来着?

朱劲松觉得自己可比傻贼鹰要好多了,起码大明的军队对于军纪抓的很严,不会像傻贼鹰家的大兵一样乱来。

眼见朱劲松心意已决,事情就此成为了定局,曾诚也只得无奈的躬身应下:“敢问陛下,此行当以何人为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