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实业大亨 > 第607章 阳谋

重生之实业大亨 第607章 阳谋

作者:过关斩将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2-24 21:00:43

第607章 阳谋

陈同殊院士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是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的徒孙,同时也是国内顶级的桥梁专家。

这种级别的专家,可不是说请就能请得到的。李卫东之所以能够把陈同殊院士请来,也是因为之前在陈同殊身上花过一笔钱。

李卫东开办的技校,在挖掘机专业有一门拆除桥梁的课程,就是由陈同殊编写的。

若是大型桥梁,一般会使用爆破拆除的,但是一些村镇的小桥,自然是用不到爆破组出马,这时候挖掘机等工程机械,就能派上用场了,几铲子下去,把桥铲塌,顺便挖个坑把建筑垃圾一埋,比人工快多了。

但拆桥毕竟跟挖地基是不一样的,不光是需要技术,还得有建筑方面的知识。若是不小心酿成事故的话,不光是财产损失,还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所以拆桥的这门课程,李卫东是半点不敢马虎,直接找了国内顶级的桥梁专家陈同殊来编写。

能造桥的人,在拆桥方面肯定是也是在行的。

而为了这份课程,李卫东给陈同殊的科研项目,赞助了十万块钱,以及两台高配置的进口电脑。

从那以后,李卫东算是跟陈同殊有了来往。

既然是给过钱的金主有请,陈同殊也没有拒绝,便来到了青河,希望顺便再要一笔科研赞助。

就算这一趟陈同殊拿不到可言赞助,但肯定不会白来, 这种级别的专家,随便指点一下, 几千块的车马费肯定是少不了的。

一辆二代的三菱帕杰罗缓缓的行驶在青河岸边, 陈同殊坐在靠窗的位置, 打量着窗外青河的沿岸。

此时的河里并没有水,可以看到河床上很多地方, 已经被绿油油的青草所覆盖。

旁边的李卫东介绍道;“以前每逢雨季,河水上涨,就会给青河市内造成洪水的险情, 那时候抗洪救灾任务是每年七八月份的头等大事。

后来我们在青河的中上游建了大坝,旱季蓄水可以用于农业灌溉,雨季来临以后也可以调节水量,从那以后市区就再也没有遭到过洪灾。

今年整个华北地区都是比较干旱的,所以上游的水坝早早的就开始蓄水了。上有不放水, 下游就的河道就干了, 所以这边的河床也就都长了草了。”

陈同殊眺望远方, 然后开口说道:“你们这条青河, 跟黄河下游大部分支流的情况差不多,河床比较的高,河水中含有比较丰富的泥沙,下游多多浅滩沙洲。

当降雨比较集中的时候, 河水上涨会非常迅速, 容易造成下游的洪涝灾害。这种类型的河流, 在修建桥梁的时候,必须要重视水文特征才行。”

“您说的是,所以才会请您过来嘛!”李卫东笑着说道。

车子继续往前走, 渐渐的, 远处出现了一座大桥。

“陈院士,前面就是我们团结路清河大桥, 也是我们青河市连接河两岸最重要的两座桥梁之一, 这座桥还是六十年代中期建设的,另一座在市中心, 是九六年才建成的新桥。”李卫东开口介绍道。

陈同殊远远的看了一眼, 然后开口说道:“六十年代建设,结构应该是五孔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板梁。这桥的长度应该有一千七百米左右吧?”

“陈院士,您看的真准,这桥的长度刚好是一千七百米出头。当时是我们全省最长的公路桥。”李卫东开口答道。

“那我们下车去看看吧!”陈同殊开口说道。

车子来到桥上靠边一停, 然后众人下了车。

站在桥上,陈同殊观察了一番, 开口说道;“你刚才说的不对,这桥是其实是两座桥拼起来的,北边这一半应该是六十年代建造的,南边的应该是十几年前建起来的,然后两座桥拼成了一座!”

李卫东忍不住伸出了大拇指,开口说道;“陈院士,您可真厉害,这都能看出来!这桥北边的这一半,是六十年代中期修建的老桥。

不过当时的技术和财力都比较有限,所以桥修的比较窄,宽度还不到十米。当然六十年代人少车也少,而且当时这里还是郊区,十米宽的桥是能满足需要的。

到了八十年代的时候,人和车都变多了,十米宽的桥就不够用了,在八十年代中期,就在这老桥的旁边,又架了十米宽的新桥,两个桥并在一起,就是现在咱们脚下的团结路的大桥。

现在老桥的那一半是由西往东行驶,新桥的那一半是由东往西行驶,等于是增加了一倍的车道。这周围也从郊区变成了市区,您看这桥两边,可有不少住宅小区呢!”

听了李卫东的介绍,陈同殊眉头一皱,他向桥下看了看,然后开口说道;“我们到桥下看一看!”

由于上游的水坝已经将河水都截住了,所以桥下并没有河水,桥墩也都暴露在外面。

陈同殊来到桥下,仔细的查探起来,他的表情也越来越凝重。

陈同殊这副样子,让周围陪同的人一阵发虚。

李卫东则是长出了一口气,心中暗道这陈同殊可没白请,他果然看出问题了来了。

随后李卫东装作好奇的样子,开口问道:“陈院士,这桥墩有什么问题么?”

陈同殊点了点头:“这桥有危险,得尽快暂停使用!”

“什么?你是说这桥成了危桥?”李卫东故作吃惊的表情。

“根据我的判断,这座桥现在是处于三类桥梁和四类桥梁之间的状态。如果不马上进行休整的话,很快就会变成四类桥梁。”

陈同殊接着解释道:“根据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桥梁等级分为五类。第一类是桥梁为全新状态,功能完全。第二类桥梁为有轻微缺损,但是对桥梁使用功能无影响。

第三类桥梁为有中等缺损,尚能维持正常使用功能。第四类桥梁为主要构件有大的缺损,严重影响桥梁使用功能,或影响承载能力,不能保证正常使用。

而第五类桥梁为主要构件存在严重缺损,不能正常使用。正情况下,到了第四类桥梁,为了保障安全,桥就应该封住,不能再继续通行!至于第五类,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塌的。”

李卫东马上说道;“陈院士,您刚才说这桥快要到第四类了,也就是马上就要封桥了?”

“根据我目测的判断,应该是快到第四类了,不过我还需要仪器具体测量,才能给出最终结论!”陈同殊开口说道。

“我明白了。”李卫东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我马上向我们市领导汇报。”

……

会议室中,青河市的领导几乎全部到齐。

李忠伟书记望着桥梁的检测报告,表情凝重。

“陈院士,以现在的情况,我们这个团结路大桥,会不会出现重大事故?”李忠伟开口问道。

“短期内不会,但三四年后就不一定了。”陈同殊开口说道。

“怎么会这样呢!六十年代建老桥的时候,设计寿命可是五十年啊,而且八十年代在旁边建新桥的时候,还对老桥进行了加固,当时可是说了,再用三四十年也没有问题的,这才十几年的功夫,怎么就要变危桥了呢!陈院士,您没看错吧?”一名领导满是不解的说。

“你就算不相信我,也该相信科学吧?检测报告的结果可是真的。”陈同殊记者说道;“至于你说的,为什么才十几年,这桥就出现了严重损坏,我认为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首先不要高估了六十年代的技术造桥技术,当时无论是材料,还是施工技术,跟现在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五十年代使用寿命,以现在看多少是有一些水分的。

其次,当时做出五十年使用寿命的评估,是依据那时候的路况交通情况做出的判断。现在的交通情况与六十年代完全不同,现在车辆更多了,车的载重也更大了,所以大桥的使用寿命肯定比设计寿命要短一些。

第三,两个桥拼在一起,这肯定会对桥梁结构产生影响,即便是进行了加固,但毕竟不是原来的设计,安全性出问题是极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第四,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采沙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前些年这河上应该遍采沙船吧?”

李忠伟点了点头:“陈院士,你猜得没错,前些年我们这里私采河沙的情况的确非常严重,这青河两岸到处都是沙场。后来经过一系列的铁腕政治,这才杜绝了盗采河沙的情况。”

“但是采沙已经给这座桥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不合理的采沙,使得桥墩根基动摇,这才是桥梁出现损毁的根本原因。”陈同殊开口说道。

有句话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青河里面含沙量多,这也使得早年间的青河,盗采河沙的情况非常严重。之前李卫东刚开始卖农用三轮车的时候,就有很多人买了三轮车运沙赚钱。

虽然后来经过大力整治,私采河沙的现象基本上绝迹了,但私采河沙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却是不可逆的,等待自然修复的话,或许得需要好几百年。

就比如青河里是禁止游泳的,不是因为青河水流湍急,而是因为采沙以后导致水下有很多的暗流,采沙留下来的深坑最深的足足有十几米,会在水中形成一个向下吸的漩涡,而这在表面是看不到的。十几米的深度,人一旦被吸进去,肯定是活不成的。

盗采河沙对于桥梁同样会造成很严重的伤害。就比如这个团结路大桥,就是因为前些年的非法采沙,导致桥墩损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团结路大桥一半是六十年代修建的,另一半是八十年代修建的,而青河治理非法采沙是近几年的事情,因此早年间的私采河沙,已然对大桥造成了伤害。

采沙对桥墩造成了伤害,这是一个很合理的解释,而且这话又是从陈同殊这位桥梁权威嘴里说出,在座的众人自然是信服的。

只见李忠伟开口问道:“陈院士,既然团结路大桥已经出现了损毁,那我们现在应该采取哪些补救措施?是需要进行修缮么?”

陈同殊开口答道:“修缮是必须的。如果不进行修缮的话,大桥损毁的情况一定会继续恶化,说不定过个两三年,这桥就不能用了。

但即便是对桥进行了修缮,也不过是权宜之计,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最好的办法还是将这座桥拆掉,重新建一座新桥,这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要重新建新桥啊……”李忠伟顿时面露难色。

建这么一条大桥,可是要不少花钱的,以青河市目前的财政情况,至少两三年内是拿不出来那么多钱的。

陈同殊也知道,这种大桥不是说建就你那个建起来的,于是他开口解释道:“我刚才说过,挖沙对于桥墩的损毁情况是不可逆的,所以仅靠修缮,不能够让大桥恢复到原来的情况。

这就像是你把一个人的手指头砍掉了,就算是把伤养好了,可手指头也不会长出来,道理就是这么个道里,所以修缮只不过是让桥多撑几年,最终还得修新桥。

而且即便是对大桥进行了修缮,以后也需要对过往车辆进行限重,质量比较大的重型车辆,肯定是不能再走这座桥的,要不然会增加桥梁的风险。

我再拿人体打比方,就好比一个人得了一场重病,最终虽然把病给治好了,但是身体却大不如从前,再也干不了重活了!若是强行重生重体力劳动的话,说不定把人给累死了。

大桥也是这个道理,虽然可以对损坏的地方进行修缮,但桥体的结构和桥墩的承重,已经发生了改变,如果再进行超负荷运转的话,必然会引发严重的事故,因此只能对过往车辆进行限重。”

“我明白了。”李忠伟点了点头,接着说道:“修建新桥的时候,我们提上日程,现阶段就先将大桥修缮一下,保证群众的日常出行不受影响。

陈院士,桥梁修缮的事情,还得麻烦您帮帮忙,给我们制定一个方案。您需要的相关人员、设备,以及产生的费用,由我们负责。”

青河的财政情况虽然不够修新桥的,但是请陈院士制定个修缮方案的钱,还是拿得出来的。更何况这是关乎安全的大事,自然要尽快去办。

事关民生大事,陈同殊也没有推辞,他点了点头:“好,一会儿我打个电话,再让院里派几个工程师过来,我们一起商量一下,拿个修缮方案出来。”

……

团结路大桥往西,都不用过第一个路口,便是重型机械厂的厂址。

一大清早,张涛乘坐的轿车刚刚驶入到团结路,便被堵在了路上。

那个年代除了一线大城市之外,其他二三四五线城市的车辆并不多,堵车这种事情非常罕见,机动车除了等红绿灯之外,基本都是畅通无阻的。

好不容易,张涛的车驶进了重型机械厂的院内。

通往办公楼的道路两旁,停了八台准备发货的装载机。

“这八台装载机,不是今天一大早就要发货的么?怎么现在还停在这里?”张涛看了看手表,然后从车上走下来。

“厂长,你总算来了!”一名手下神色慌张跑了过来。

“出了什么事?”张涛下意识的问。

只听那人急切的说道:“团结路大桥被封住了,来往的车辆一律不能通行,咱们的装载机运不出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