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五百三十九章 韩信的警示

第五百三十九章 韩信的警示

纵观韩信与刘邦的种种因果,姑不论刘邦是否对韩信早有杀意,处心积虑将韩信诱至身死族灭的境地。

就光说韩信的所作所为,未尝没有取死之道,为后世诸多聪明人明确指示了身为臣下之道,足为后世人警了。

首先是为人臣下者,其实就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就是强大到成为以前上司的上司,或是其竞争对手,要么就从一而终,忠心耿耿对待上司,如此方能得善终,首鼠两端者必有祸殃。

而所谓的强大,可不光要能顶住以前上司的反攻,还要能抵御住上司对手的围攻,就像韩信一样,其也是全有了燕、赵、齐三国疆域之后,手下才敢劝其自立而三分天下。

因为俗语说得好,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的敌人,作为上司的对手,在知道上司遭人背叛的时候,出于忌惮心理,很可能采取坐山观虎斗的做法,甚至向上司保证绝不插手,让上司与背叛者决一死战,方便其从中取利,或是联合强者瓜分弱者,或是待强者消灭弱者后,受到一定损失,再从容收拾强者。

所以只有强大到双方围攻不能轻易消灭,如此方能考虑自立,这样的话三方就会互相忌惮,成为了鼎足而立的稳定局面。

其次是如果在最强大的时候,没有当机立断自立的话,之后就不要再存有这个念头,也不要在上司面前拿大,仿佛一副当年若不是自己不自立,上司就绝对没有现在这么威风的样子。

这个方面,唐朝的郭子仪就应该是做得最好的一个,其在自己军权最盛的时候没有自立为王,之后唐朝中兴,其对皇帝毕恭毕敬,完全没有丝毫自恃功高的样子。

就算其儿子郭暧娶了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就是《醉打金枝》的故事),升平公主刁蛮,不肯以公婆之礼拜见郭子仪夫妇,郭子仪也不刻意要求,反以君臣之礼拜见升平公主。

但是郭暧毕竟年少,不明白郭子仪的深意,一直气不过此事,有次饮酒喝醉之后,竟然与升平公主争吵起来,还动上手了,升平公主气愤不过,说自己乃是金枝玉叶,郭暧安敢如此造次。

郭暧就回骂道,升平公主依仗的不外乎是其父亲乃是皇帝,需知道若无自己父亲郭子仪,唐代宗安能坐稳皇位,而且皇帝这个位置,若不是郭子仪不想坐,天下早就不姓李了。

升平公主听了郭暧这样说,气愤不已,当即就回宫向唐代宗哭诉此事,谁知道唐代宗竟然说郭暧说的并没有错,这个天下本来就是郭子仪帮李家抢回来的,若没有郭子仪的话,这个天下就不知道姓安还是姓史的了,甚至如果郭子仪有心做皇帝的话,天下姓郭也不一定。

说完这番话,唐代宗就让升平公主回去郭府,好好服侍公婆,本来这事就算是完结的了,不过郭子仪显然明白其中的利害。

当郭子仪知道了这件事之后,立即将郭暧五花大绑起来,一起到唐代宗面前请罪,唐代宗却是一笑置之,说了一句“不痴不聋,不作家翁。”,说道儿女闺房之事,只是儿戏,让郭子仪不用在意。

于是这番“醉打金枝”的闹剧就这样落幕了,自此之后,升平公主就与郭暧重归于好,二人还生了一个历经五朝皇帝的太后呢,郭子仪也是成为了功高震主但能得善终的名将。

最后就是古语“事不过三”的确是有其道理的,看看韩信,不说其言行是否属于事实,光看其行为,一次不救援刘邦反求假齐王名位,二次私下收纳敌国降将。

这些行为都明显不是纯臣之行,这两次刘邦都只是贬其官爵,没有诛灭韩信其人其族,直到第三次不参与平叛之行,再被人告发,自然就得了一个被诛杀三族的下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