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四百六十三章 八不食

第四百六十三章 八不食

为此,诸葛老大给费祎的最终说词就是,诸葛老大偶然得到一篇美文,常常读至爱不释手,不忍其埋没于世,于是欲借王朗之手扬名于众。

此篇美文,乃是蜀中山林隐士之作,诸葛老大甚爱其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数句。

而世传雍丘王文思卓绝,其诗篇辞赋皆有独到之处,故此诸葛老大遣费祎将此篇美文奉于王朗案前,请其品鉴一二,看此篇美文能否与雍丘王之名篇媲美。

如此婉转地道出欲与曹子健的辞赋别别苗头的意思,相信王朗应该怎么也听得出来的了,就这样以小小的辞赋之争引出其后诸多考虑,正是谋略动人心弦之处。

将费祎快要去曹魏引动时势的准备工作落实好后,诸葛老大就招呼我和费祎继续吃菜喝酒了。

慢悠悠地再喝了数巡酒,诸葛老大就感慨地说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其早已深知,只是先主中道崩殂,千斤重担尽压在他的肩上,故此其夙夜不眠、茶饭不思地扶保汉室。

鲜有享乐之时,以其之聪敏,早就明白如此之事,断断不能长久,只是为报先主恩遇,只望上天怜见,让他能够得成夙愿。

如今北伐功成,其顿觉身上的重担已经卸下一半,故此对我贡献出来的坎离浴、按摩等养生保健之法才欣然接受,并试着去享受。

至于炒菜这种烹饪方法,诸葛老大倒一点也不介意,因为在华夏这个“民以食为天”的国家,任何关于食物的东西都是没有人抗拒的。

就拿儒家始祖孔子他老人家来说,孔子古今都认为是一个美食家,其最著名的美食言论就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说的就是五谷大米要经过精细的挑选才能食用,肉脍则切得越细越薄就越好。

就是这么一句话,一举奠定了孔子美食家的地位,后人更是将孔子的这句话不断引申,最后成为了厨师们奉为圭臬的一句话,激励着众多厨师对厨艺精益求精,努力不懈。

而孔子除了这句名言外,还曾经说过“八不食”,就是“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

“八不食”说的就是食物、鱼肉放置得太久,不新鲜就不吃;颜色令人恶心,不吃;食物变质发出臭味,不吃;烹调不当,未煮熟或是煮得太老,不吃;不合时令的食物,不吃;食物不按合礼的方法切割分食,不吃;食物没有与其搭配的酱料,不吃;从外面店铺买回来的酒肉,不吃。

此“八不食”,前面数个都容易理解,只有“割不正,不食。”和“沽酒市脯,不食。”令人费解。

而后世的研究,就说古代割肉分食,是有一定的规矩的,先切哪里以及切下来的肉先给谁吃,再给谁吃都有规定,具体可以参考后世游牧民族的烤全羊,怎么切怎么分都有约定俗成的规矩的,如果不按照这种规矩来做,孔子就认为这种做法失礼,故此不吃。

至于为什么不吃从外面店铺买回来的酒肉,宋代朱熹认为街上买来的酒或干肉,都不放心,可能做的不精细、不干净,容易吃坏人,所以不吃。

而生于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钱穆就考证认为,沽与酤通,古语“一宿之酒曰酤”,酒经一宿,非美者,亦可谓尚未成酒,故不食;脯,干肉,不自作而买于市,则不知何物之肉,故亦不食。

就是说这种酒用一晚酿成,不知道是什么酒,味道也不好,故此不饮,而从外面买回来的肉,不清楚来历,故此也不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