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四百六十二章 仙才曹子健

第四百六十二章 仙才曹子健

对于王朗这种既是曹魏重臣,又是士林领袖的人,诸葛老大早就想好了用什么样的理由拜访他了。

那就是之前我曾经向诸葛老大背过的《归去来辞》,诸葛老大之意,乃是费祎带着这篇文章请王朗品评一二。

至于作者的话,诸葛老大也不欲掩盖其名,只让费祎道明乃是蜀中一山林隐士之作,被诸葛老大访友偶得,并无真名流传于世,只报五柳先生之号。

然诸葛老大甚好此文,近来更是屡屡背诵,现今思之,不欲此文埋没,使后世不得传之,故遣费祎将此文献给王朗品鉴,若果是新文,劳烦其将此文显于人前。

而对于此文中抛下功业,回归田园之意,与诸葛老大前作《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之句似有相互呼应之意,王朗听完这番说词之后,会否误会此《归去来辞》乃是诸葛老大隐名之作的话,那就无人得知了。

而且按照诸葛老大的意思,如果王朗真的这样认为的话,那就更是大利费祎此番作为了,因为如果王朗这样想的话,应该能影响到曹魏那边不少人也会这样去联想。

那么如果更深入去联想的话,或许会得出诸葛老大已经带领大汉取得关中、凉州之地,功业已成,年过不惑,萌生归隐山林之念的结论。

如果曹魏那边真的联想出这种结论的话,估计真的会对大汉之后的举动作出严重的误判,使得大汉下一次的北伐能够轻松不少呢。

至于将此文不远万里送到曹魏那边的理由,诸葛老大也早已考虑周全了,就是现今之世,自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及建安七子(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之后,世人尽知曹魏文风之盛。

尤其是曹操作《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歌,以及曹子健十九岁在邺城的铜雀台落成时候作《登台赋》(就是《三国演义》中名句“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的出处,其实原文为“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其后更有《白马篇》、《七哀诗》、《飞龙篇》、《洛神赋》等传世之作。

其中以《洛神赋》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为曹子健所作之上上品,即使千年后依然被人津津乐道,被南朝宋家谢灵运评价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而清代王士祯亦言,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唯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由此,不论是当世和后世,俱认为汉末三国年代,天下文气尽集于曹魏之地,此已经是公论了。

若是以往或是历史上的蜀汉,对这个举世公论自无异议,只是如今大汉重新迁都回到长安,正是向世人宣示汉室煌煌如日之高升之时。

如果在这个时候还不为自己争名的话,相信不少还是倾向汉室的人会相当失望的,毕竟一个大国,无论是软实力还是硬实力,都要有相当程度,不能轻易被别国拿捏着。

后世的世界局势,就很是说明了这个问题,所以赤兔国才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搞科研搞文化搞体育,为的就是树立自己强国形象,不让别国轻侮。

故此这就是诸葛老大和刘禅陛下的意思,当然了,这种事情,在中国人的传统智慧里面,也不用明明白白说出来,那样只会让人笑话你浅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