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一百一十章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第一百一十章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在联想起我自己说的那名山中老丈的情况,孤身一人、无妻无子、隐居山中,果是甚为符合黄巾余党的人设,再加上最后似乎因为躲避追杀而焚烧房屋逃离,就更是与这个黄巾余党身份契合了。

只是诸葛老大将我口中所言的山中老丈联想为黄巾余党,甚至是黄巾军首领张角的传人,那么我岂不是会被划为黄巾一党,这可是作死的大事啊。

于是我连忙向诸葛老大说道:“弟子实在不知老丈乃是黄巾一党,只是年幼好奇,于老丈处盘桓一二,翻书阅览,断无黄巾军所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之念。”

“幼常无须如此,为师与汝相识廿载,自是知道汝之品性,况且尽管是黄巾一党,为师其实也不会鄙视之,当年黄巾之乱,凡汉朝有识之士,尽皆知道祸根其实并非大贤良师张角,实是朝廷日衰,百姓无法果腹,方有如此大乱。

为师对大贤良师张角此人,并无多少恶感,当时恰逢连年天灾,百姓流离失所,朝廷无力救灾抚民,致使有地方出现‘民相食’之惨况。

张角此时而起,亦或是有救世之念,惜乎为师不能生在彼时,与张角此人详谈一番,探清其欲度世乎?欲度己乎?”

“老师雅量高致,大异于常人,弟子拜服。”

“为师非是雅量,只是幼年长居乡间,对百姓生活之艰难甚为了解,如今思之,仍历历在目,故对当年黄巾之事,有了不同见解而已。

是了,为师尚有一事,需要与汝相商一番。”

“老师还有何事,尽管明言,弟子自当尽力思考。”

“近一个月来,为师与诸多朝中重臣通信,亦与军中多名将吏商议,谈论应否于近年继续二次北伐中原,讨平曹魏,复我大汉河山。

而相当多的人都言说,如今曹魏势大,大汉势弱,当效当年越国伐吴之策,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再寻一良机,大军伐魏。

不知幼常对此议,有何见解?”

原来却是此事,按照历史上诸葛老大的秉性,所谓“汉贼不两立”,他肯定是想巩固现时地盘后,就挥军北上讨伐魏国的。

而且诸葛老大估计撑不到二十年后了,没了诸葛老大的话,就算蜀汉现时握有不少筹码,但毕竟还是处于弱势,光靠魏延、蒋琬、姜维、董允、费祎、王平等一干人,能否顺利完成讨灭曹魏,光复大汉的任务,我是不抱太大希望的。

如此想来,还是趁着诸葛老大这个超级大腿存在之时,向办法速推曹魏基地,直搞黄龙方是正理,而现在就要想出一套合理的说辞,让诸葛老大能够用我的口堵住其他不同意见之人的口,好显得诸葛老大不是独断之人了。

于是我当即沉默下来,思考良久,才开口向诸葛老大说道:“老师,弟子细思,如今吾大汉与曹魏之形势,与当年吴越相争之时大相迥异,沿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策甚为不妥。”

“哦,却是有何不同,幼常试言之。”

“当年吴越相争,固然是勾践、范蠡、文仲君臣相得,然后民心可用方成大功,但毋庸置喙,亦有吴国大王夫差欲争霸中原,大出天下,显吴国威名,使得吴国国力大损的原因。

而如今曹魏坐拥中原膏腴之地,外无强敌消耗其国力,尽管吾大汉施行‘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策,弟子相信,对大汉收复河山亦无帮助。”

“幼常之见解,果是不凡,然幼常此论,有何根据,还需详述,让为师参详参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