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纵横宋末 > 第一百七十二、万物之道

纵横宋末 第一百七十二、万物之道

作者:宋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7:12

第一百七十二、万物之道

纵横宋末第一百七十二、万物之道众人的目光一起聚集在赵平身上,显然是看赵平如何回答。

压力山大呀,在座文人饱读四书五经的,朱文炳甚至可以是基本上大儒级别。

赵平对着两人一礼,然后恭恭敬敬回答:

“以汝之道,生吾之道;以吾之道,生汝之道;道道互生,道道互成;道道相融,见证大道。”

朱文炳与余玠两人又互相看了一眼,说道:“回答有理。可作何解?”

这个常人确实是难以理解,必须要通俗解释一下。

赵平思考一下,当即回答:“道,理也,万物之本也。”

“老子,孔子之师也。然老子乃是道家,孔子乃是儒家。”

“老子授孔子,乃是以吾之道,授汝之道。”

“文王拘羑里,得《易经》,孔子思而注《周易》。这是以汝之道,生吾之道。”

“故曰,以汝之道,生吾之道,在于传承;以吾之道,生汝之道,在于创新。”

“道道互生,道道互成,乃是各种道互相促进;道道相融,见证大道。乃是各种道互相融合,变成大道。”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何以皆为偶而非奇也?乃是平衡之道也。”

“何谓中庸,不偏不倚也。何谓不偏不倚也?乃是平衡之道也。”

“道家之道,以静制动;儒家之道,以动制动。”

“道家虽然万变,却不离平衡之核心。儒家中庸应万变,其概要也是平衡之要点。”

“道家之道,以平衡观天下,看阴阳,测风水,算人生。”

“儒家之道,以平衡制天下,先谋已继度人后经天下,因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治国之道,文经武纬。一味武力,势必内乱,前唐前秦,不可不戒;一味文力,难抵外侮,南唐亡国,可为前鉴。”

“何谓乐曲,有高必有低,有抑扬必有顿挫。这是高与低的平衡也。否则,则是杂音,非乐曲也!”

“何谓书法,有左必有右,有前必有后,有上必有下,取平衡之道也。否则不谓书法,失平衡之道,而谓之涂涂鸦也。”

“有山无水,久必荒漠;有水无山,久必洪涝。有山有水,山水平衡,人之乐也。”

“树有青叶,覆盖四周;草有绿苗,分成两边。树草平衡,茁壮生长。”

“人有双手,禽有两脚,兽有四肢,鸟有双翼。生有平衡,方能存活。”

“月阴日阳,人分男女,禽兽公母,世界万物,各有平衡。”

“何谓心平气和?内平外衡。如失平衡,轻者怒气伤肝,重者气急攻心。冷暖失衡,伤风感冒,疾病遂生。久坐伤椎,久动伤肢;动静结合,平衡有道。”

“何谓大道,平衡之道也。悟平衡之道,得之大道也。”

“故曰,平衡之道,乃是大道,万物之道。”

天啊,赵平不但把道家与儒家的经义与核心说得清清楚楚,而且总结出两者之间最关键部分都是一样,“平衡”。

但是赵平依然没有停止下来,而是继续延伸,延伸到乐曲与书法、治国、人生、养生、治病、万物等。

而且概括得出,“万物之道,在于平衡。”

余玠与朱文炳、秦玉龙、阳武等人开始若有所思,后来恍然大悟,最后脸上不知不觉骇然。

翠竹看到他在这些高官面前侃侃而谈,所说之话闻所未闻,还总结出万物之道,由浅入深,不由得一脸痴迷,眼里全部都是小星星。

赵平口水说干,想喝茶,却发现茶水已经喝干了。

翠竹依然在沉醉在赵平的平衡之道,并且不知不觉陷入沉思,完全忘记给赵平加开水。

赵平咳咳一声,却只看见翠竹眼睛时而闪亮看着自己,时而陷入她自己的沉思之中,把她自己的职责抛弃了。

一个俏丽的丫环立即上前给赵平茶杯加水,还用她纤细的小手轻轻地抚摸了赵平一下。

赵平突然受到袭击,不由得打量这个俏丽的丫环一眼。

丫环尖叫声音之中,手中的茶壶突然掉在地上。

“砰砰”一声,开水溅出,还好只是溅到地面,没有打湿赵平与翠竹。

丫环立即道谦,她顾不得自己的裙摆已经被打湿,不停给赵平擦拭长衫。

翠竹终于清醒过来,恨恨地瞪了那个丫环一眼,从地面捡起茶壶。

翠竹把茶壶拿得紧紧的,坚决不给那个丫环机会。

赵平看见她裙摆已经被开水打湿,担心她被烫着,拿出一个陶瓷瓶子。

他对丫环说道:“这是正红花油,既可以治跌打损伤,也可以治疗烫伤。”

丫环伸手准备来接,却被翠竹一把抢过瓶子,给了丫环,说道:“拿好,小心别掉了。”

翠竹的话既有告诫,也有敲打意思,还有讥讽的味道。

丫环眼睛一红,嘴巴一扁,最后还是忍不住一边抹泪一边跑了出去。

阳武目怔口呆看着这一切,打量着秦玉龙,露出微微一笑。

秦玉龙望着已经出去的跑了出去的丫环的背影,不禁苦笑。

有了丫环加水弄巧成拙这个情节,众人从赵平的演讲的沉醉之中慢慢回到现实。

但是意外的事情又发生了,一个只有二十出头的男子突然从公房外面进来。

他向赵平拱手一礼,问道:“朝请郎,如此而言,诗词也是平衡之道?”

他本来在外面做事,一直忙碌着,听着赵平说道天花乱坠,不知不觉进来。

他一边听,一边相,赵平说到乐曲,他突然联想到诗词,见到赵平说完,不知不觉冲口而出。

突然他打量四周一眼,这里全部都是大人物,而他却是一个小人物,脸色通红。

他连忙向余玠及朱文炳等个个行礼,然后说道:“下官胡言,下官胡言,还望各位官人谅解。”

说完,他就倒退出去。

此人一定是一个愣头青,看来刚刚进入官场不久,未经通报就进来。

还好,他最后知道自己犯错,急忙道谦退出。

朱文炳打量他一眼,缓缓说道:“此人是谁?”

秦玉龙急忙上前对着朱文炳一礼,说道:“此人乃是推官靳波。刚刚从京城到来不久,下官管理无方,还望抚监多多训诫。”

推官乃是八品,乃是做具体实事的,还没有资格进来。

如果知府是书记,通判是市长,那么推官就相当于局长,最多就是一个副市长的角色。

朱文炳打量他两眼,沉声问道:“诗词如何也是平衡之道?”

靳波只好上前两步,略一沉思,对着朱文炳恭恭敬敬一礼,然后回答:

“诗词要传唱,必须要和乐。此其一。诗要有格律,填词要词牌,有平必有仄,乃是平衡之道也。此其二。”

靳波回答之后,上前对着赵平一礼,问道:“朝请郎,下官说的可否?”

他本身虽然是八品,却是实职,赵平虽然是七品,却是散官,原本可以不必客气。

但是他现在恭恭敬敬询问赵平,赵平年纪虽小,却已经隐隐有一代宗师底蕴,他不得不尊敬他。

更重要的是,赵平是间接在指导他,相当于他的半个老师,让他悟道。

如果没有在座如此多人,他恨不得上前拜赵平为师。

赵平不但诗词赋经义样样精通,制器美食畅销天下,带兵更是以少胜多生擒胡人大帅。

能够拜在如此绝世之天才的门下,乃是他毕生之荣幸也。

赵平点点头,同时还礼说道:“可。”

朱文炳情不自禁脸上露出微笑,以欣赏的目光打量赵平,然后抚须对着余玠点头说道:“如此天纵其才,乃是大宋之荣幸也。下官认为,可也。”

然后又以欣赏的目光打量靳波一眼,脸上收起微笑,淡淡说道:“此子也不错,有悟性。”

靳波不禁大喜,没有料到他莽莽撞撞进来,竟然得到监抚大人的赏识,这已经足够影响他人生。

让他激动不已的是,抚监不但没有责怪他,而且还当众表扬了他。

当然,他心里非常感激赵平,赵平不但间接指点他,而且还肯定他悟性。

有了赵平的肯定,朱文炳也顺水下船,有了台阶可下。

其实靳波进来也不完全是莽莽撞撞,他的父亲与秦玉龙是好友,即使冲动进来,批评是免不了的,但是是子侄关系,绝对不会给他穿小鞋。

更何况,他有了赵平的指点与肯定,虽然有了风险,但是收获与付出而言是微不足道的。

此次冒险太值得了,有了大人物的首肯,说不定今后人生也会改变。

人生就是这么奇怪,一丝丝不经意介入,往往人生轨迹就在这里转弯,命运也随之而变化。

当然,这是在有足够影响你命运的大人物的前提之下。

靳波是幸运的,他幸运碰到赵平在隔壁房间演讲,还得到赵平对他悟性的肯定,从而才有了监抚的认可。

靳波心满意足给各位长官行礼,然后到隔壁房间做事去了。

果然,他回到原来的房间,其它推官纷纷上前对他祝贺。

本来他是新人,而且还年轻,没有人正眼看他一眼。

这些推官不但年齿比他大得多,而且资格比他老得多,以后晋升一般都是在他前面。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他抓住这个稍纵其逝机会,弯道超车,把这些老资格远远抛在后面。

余玠淡淡打量靳波出去,他对靳波关注不大,他的焦点是赵平。

余玠一边抚须,一边问道:“平儿此词豪情万丈,得到各位承认,经义也得到监抚的肯定,当有类省试类元能力。”

众人纷纷上前祝贺,赵平莫名其妙,不知众人为何祝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