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北方苍狼 > 第七十五章 民心所向

三国之北方苍狼 第七十五章 民心所向

作者:长不大的肥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5:26

第七十五章 民心所向

回到家中,看着满满几大麻袋的东西,赵二感觉自己仿佛在做梦一般。

打开一个袋子,里面满满的都是黄澄澄粟米,虽然摸起来有些陈,但这也是粮食啊!

赵二将头深深埋在了粟米之中,贪婪地吸了口气,脑袋里还在不断回荡那个小先生的话语。

征兵处吗?

……

第二天,赵二美美的吃了顿早饭后,跟着两个兄弟一起出门。

还没到秋收之时,往常这个时候赵二他们应该都在野外刨食,看看能不能寻些可以吃的野菜之类的,但是现在却不同。

一家人来到官府划定的区域,拿着官府准备好的农具,开始开垦起了荒田。

以往这种开荒的事情没人愿意干,因为开垦田地需要耗费大量的力气,而且一开始的两三年都要养田,少有收入。对于家底微薄、缺乏农具的农民而言,代价太大、风险太高。

而且不是说你圈了一块地这就是你的,自己开垦出来的田地也要向官府交钱。

更何况辽东官府和当地豪右对于百姓极为压榨。辛苦开垦出来的肥沃良田多会被强行收走,中田或下田种不出多少粮食还要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但是现在却不一样,忙活了一个上午后,负责检查的官员粗略丈量了一下他们开垦的田地,并抽查了下土地状况,随后进行登记。

“一共约7分田,你们有两个选择。第一,这7分田自己留着耕种,我们会为你们登记造册,不过此后为了方便耕种会对田地进行重新调整划分区域,或许会给你们置换土地。但一定不会让你们吃亏,会增加两成比例,而且田地质量不会差。”

“第二,换取粮食、银钱或者辽东币,换取比例你们都清楚,明白在公告栏上写着呢。你们可以自己选。”

“我们要辽东币。”赵大连忙道。

官员毫不意外,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纸币,交给赵大。

“好了,中午了。按照太守大人要求,你们回去吃饭休息一下吧,下午要是还想来的话,一个时辰后还在这里。”

李兴发放的辽东币与辽东钱庄相捆绑,可以换取钱粮。

辽东币与身份证一般无二,原料都是李兴栽培出的特殊种类的树木,质地独特,一模便能摸得出来,再加上印章、数字等手段,决计不会有被伪造的可能。

赵大欣喜的接过辽东币。

有田虽好,但刚出的荒地,前几年基本没什么产量,要长期的深耕细作,才会适合种植,那么这头几年里,没有收获,家里吃什么生存呢?

现在虽然领了些福利,今年不难度过,但是家里只有些许薄田,现在就要田地风险太大,谁知道未来两三年会发生什么变化,不如钱粮来得实在,先保住这两年的温饱再好想其他。

这也是绝大多数农民的选择,官员对此已经习以为常。

至于为何选择辽东币,那是因为换了辽东币可以在多换小半成的粮食和铜钱。

虽然不多,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啊,不过是去村里多费个手续的功夫,白拿的钱粮凭啥要放过。

这种事情出现第一次后很快就传播了开来,再选择的农民几乎无一例外选择了辽东币。

虽然很多人对李兴这么做很不理解,为什么平白费这么多功夫,还多付了些许的钱粮,就为了多走这道手续。

但李兴自己清楚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他要树立钱庄的信用体系,要让百姓习惯和认可辽东币。

虽然只是多了一过手,但是在辽东百姓心中,辽东币慢慢的就会真和钱粮挂上钩,时间一长,辽东币就会真正成为大众认可的主流货币。

而且相对于铜钱,辽东币携带方便,又有不等的额度,无论是对于百姓还是商人都极为方便,也能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广是势在必行。

不过此时的辽东币还只是初步推广,将其留在手上的百姓少之又少。

赵大拿着辽东币,带着两个弟弟来到了村中的临时钱庄,换了粮食之后,欣喜地回到家中。

而赵二一路上却是有些心不在焉,不自觉的看了几眼钱庄旁不远处的征兵处。

吃着香喷喷的麦饭,赵大看着弟弟状态不对,以往早已见底的饭碗才下去一半,好奇的问道:“老二,怎么了?”

赵二几口将麦饭扒进嘴里:“大哥,我想去当兵。”

赵大听到这话,慢慢的放下了饭碗,顿了下后说道:“那你去吧。”

“你从小就机灵、力气大,村长一直说你是个当兵的好材料。以前家里太苦、当兵也穷苦,大哥也没和你提这个事。”

“前两天我都打听过了,李太守招兵,待遇很好,食宿全包、顿顿有肉,钱粮也不少,而且半年内如果不愿意的话随时都能回来。你去干个半年,如果不合适的话再回来。”

“现在咱家存粮不少,要是一直这么下去,年底就能赚够明后年的口粮,还能余下不少钱,到时也是时候给你和老三娶个媳妇了。”

“嗯。”赵二轻轻点了点头。

父母早亡,自幼被大哥拉扯大,赵二知道大哥的苦。

虽然平时不说,但一直都在关心着自己和弟弟妹妹,这份恩情他一辈子都不会忘。

因为他俩和妹妹,大哥二十多了都还没讨到老婆,他想当兵也是想赚钱给大哥娶个媳妇。

赵大又盛了碗麦饭递了过去,犹豫了下又道:“去了之后好好干,李太守是个好官,咱得感恩。”

这个时代的百姓想法何其简单质朴,能够有一口饭吃过得下去就行,谁对他们好他们心里清楚。

汉以孝治天下,像是李兴这般仁慈爱民的父母官,在百姓心中与父母无异,无数人都愿转随其后、为之赴死。

“大哥你放心,俺不会给家里丢人的。”赵二拍着胸脯道。

赵二一家只是个缩影,辽东的改变,上至襄平豪族,下至村落百姓,无一不清晰的感受到。

伴随着一袋袋粮食、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政策,李兴的名声在辽东迅速地传播开来,无数百姓都纷纷感其恩德。

“民心所向,胜之所往,大道可成。先生,你以为呢?”襄平城的一座酒楼之中,李兴眺望着窗外热闹的街道,听着身边食客的闲聊,微笑着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