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北方苍狼 > 第一百一十六章 沉淀

三国之北方苍狼 第一百一十六章 沉淀

作者:长不大的肥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5:26

第一百一十六章 沉淀

李兴的到来固然引起了朝堂的一阵风暴,但很快也随着李兴的离开而平息。

留下金银美女、送上美酒良药,带走大批工匠和皇甫嵩等人赠送的几本兵书,李兴心满意足的率军返回了辽东。

京城虽繁华,但终究不是久居之地。

离开之前,李兴伫立在城门外数里处,如来时一般定定的看着雒阳城那连绵高耸的城墙。

“他日再回来,却不知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战马低声嘶鸣,不住的伸腿刨着地面。

贾诩轻抚儒袍:“天下乱象已显,京城更是是非之地,他日主公再来,怕是另一重身份了。”

“若非不可逆转,有时我真希望这天下能够一直这般太平。只可惜……”李兴呢喃道。

“大乱之后方有大治。一棵烂到根部的大树,便是再挽救也只是徒劳,只会造成更多的伤害。不若快刀乱麻,从头开始。”

贾诩眼中闪过异样的光芒,语出惊人道。

……

光和六年,夏大旱。

巨鹿张角奉事黄、老,以妖术教授,号“太平道。”

咒符水以疗病,令病者跪拜首过,或时病愈,众共神而信之。

角分遣弟子周行四方,转相诳诱,十馀年间,徒众数十万,自青、徐、幽、冀、荆、扬、兗、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

或弃卖财产、流移奔赴,填塞道路,未至病死者亦以万数。

郡县不解其意,反言角以善道教化,为民所归。

太尉杨赐、司徒掾刘陶上书谏言张角之患,帝不从之。

李兴借此机会,从各地大肆招募流民,迁往辽东。

有张角在前方背书,尽管涌向辽东的百姓倍增,却依然无人在意。

此时天下有识之士的目光都被太平教徒所吸引。

各地郡守县吏不知出于何因,对于太平教徒的行动视而不见,甚至还有不少大力支持。

李兴却丝毫不惯着这些教徒。

虽然辽东苦寒,前来的教徒寥寥无几,但有一个算一个,都被李兴驱赶离开。

辽东境内严禁太平角行动,一旦发现视同作乱。

这一年,太平角蓬勃壮大。

这一年,李兴埋头发展,一心扑在基建农耕之上。

中原大旱,辽东却再创新高,又一次大丰收。

两季耕种收获粮草无数,各县村粮仓早已堆满。

辽东百姓家家户户粮食充盈,甚至有不少百姓开始私自修建地窖容纳。

李兴更是不断地在各地修建秘密粮仓,储备粮食。

粮草充足的情况下,李兴也开始缓步推进养猪大业。

古代人民的智慧不可小觑,只是因为信息闭塞等各种原因,很多好的政策很难推进下去。

其实汉朝就有了十分成熟的养猪阉猪手段,甚至还利用猪粪积肥,地方豪强很多家中都养猪上千。

西汉宣帝时,龚遂做渤海太守,曾推行过带有强制性色彩的劝农政策,要求家每户必须养母猪两只、鸡五只。

李兴通过陇西李氏的关系,从各世家手中换得了不少畜农典籍,其中就有不少涉及养猪的,比如汉朝时,有一些人总结了自己的养猪经验,写了不少著作,但是流传范围不广,后来都散失了,比如商邱子的《养猪法》和卜式的《养猪法》。

不同于儒学,这些书籍在世家眼中并不算太受重视,因此才被李兴轻易到手。

再召集一些养猪能手,浩浩荡荡的养猪行动便在辽东推广开来。

同样,官府主持推进养殖业,各地百姓也结合实际自行饲养起家禽家畜。

粮食充足才能考虑到如何吃得更好的问题。

正是因为家中粮满不愁,百姓才自然而然开始饲养家禽。

毕竟肉价与粮价的比例李兴一直安排官府控制,采取的是计划经济为主的模式。

百姓也会算账,自是知道哪个划算。

操作得当,他们自然会自发尝试。

无数的肉食被送往学校、军队等处,其中另有一大部分则是作为军备被做成肉干。

与此同时,高句丽也在一次次与辽东的交易中尝到了甜头,交易规模越来越大。

不仅是野味,还有诸多珍贵草药、树木等,纷纷被送到边境。

利益动人心,很快一些高句丽族人就无师自通的做起了养殖户。

在山中散养鸡鸭,然后贩卖给汉人换取粮食物资。

周边三韩、扶余等国得到消息后也都想加入其中。

李兴虽然乐于见得,但还是佯装不愿,在两国同样答应臣服岁贡后,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勉强应允了此事。

为此,刘宏再度下旨褒奖,又奖励了李兴百金。

以贸易促进辽东发展,同时稳固周边各国并逐渐渗透,为此后的吞并打下基础,这便是李兴的计划。

毕竟虽然黄巾之乱将起,但距离真正引得天下大变的董卓入京还有数年时间,自然要早做准备。

李兴的目标是幽州牧,可距离刘焉提议设立州牧还有数年时间。

这么长的时间对于李兴而言向上已是进无可进,唯有向着周边异族下手。

先将东北粮仓拿下建好,高筑墙、广积粮,以待天时,这便是李兴的计划。

这一年,李兴除了每月必要的会议及重大事宜外,很少出现在襄平城。

辽东政务在李兴做好整体规划把关之后,尽数交由陈宫等人施行。

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李兴一路半是游山玩水,半是考察调研,几乎走遍了辽东大大小小各个村落。

通过明察暗访,对于辽东的实际情况有了更加清晰的把握。

并针对性的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辽东政务。

辽东整体已承政通人和之态,虽距离南阳郡这些一线大郡还有所差距,但诸多方面已不在其下。

毕竟这些郡虽说富庶,但富在世家豪强,而且中原旱洪灾害不断。

相对之下,辽东非但安稳,且财富隐于民间,百姓生活水平明显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这一圈下来,李兴也在各县村刷了波脸。

堂堂一介太守纡尊降贵亲临,还与百姓一同耕种、聊天、宴饮,李兴算是把收买民心之事干了个彻底。

每临一村都将当地民兵扫一遍,拍拍肩膀、嘘寒问暖。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些都是他统治的基石。

而军营自是更不可放过,剩余的时间李兴几乎全部泡到军营之中。

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训练,时不时给战士们露一手树立威信。

这一年虽风平浪静,辽东的变化不似以前一般日新月异,但就在润物细无声之中,李兴将辽东的根基深深的打牢。

经过这段时间的沉淀,整个辽东欣欣向荣,一片盛世之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