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春秋做贵族 > 第93章:虎落平阳的节奏?

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93章:虎落平阳的节奏?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3:31

第93章:虎落平阳的节奏?

晋国的内战没有爆发之前,因为卿位家族互相之间的争斗太凶,几个卿位家族实际上已经无暇顾及自己负责的邦交国。

他们无法继续承担邦交的责任,才有了齐国牵头组建反晋联军的机会。

后面,晋国的内战爆发,齐国借着范氏和中行氏的威望组成了反晋联军,慢慢也让齐国成了反晋联盟的老大,倒是一开始显得牛逼轰轰的范氏和中行氏被边缘化了。

“便是内乱平定,必是与赵氏纷争不断,何有余力盼顾列国?”智跞对南子提出的条件兴趣明显不大。

智瑶知道在接下来国内会争得很凶。

那是明摆着的事情,范氏和中行氏的败局已经定了,晋国仅存的四个卿位家族必定争抢胜利果实,一些觉得能分一杯羹的中等贵族也不会放过机会。

所以,范氏和中行氏的灭亡极可能是晋国更大纷争的开端,发展到结成新的联盟继续开战也不是没有可能性。

在那种现状之下,外部的盟友能够起到的作用会很有限,乃至于一旦外部盟友遭到攻击,到时候陷入内部纷争的晋国卿位家族要不要去救?

不救吧,家族的名声要受损,并且还会损害到信誉。

救吧,是不是会让内部的对手抓住机会,狠狠地给自己来一下,甚至是一波将自己带走呢?

这一次范氏和中行氏引来诸侯干涉晋国内战,某种程度上也是给仅存的四个卿位家族提了个醒。

齐国、郑国、宋国和鲁国组成了反晋联军,非但没有因为组成联盟在实力上有所增强,相反自己内部一再激发矛盾,乃至于搞到被团结起来的晋国一个又一个连接收拾得那么惨。

事实似乎在证明一件事情,引来外部参与内斗不是明智之举,帮不到实际的什么忙,并且还会让自己的名声彻底臭了。

“今日不与相交并无耽误,日后再取便是。”智跞见智瑶还是没有醒悟,提点了这么一句。

只要晋国能够恢复霸业,诸侯就啥也不是,到时候智氏想要什么,容不得有哪个诸侯敢于拒绝。

“霸业若复,予取予夺,但凭我心?”智瑶知道智跞是对的。

那么,接管卫国邦交的事情,暂时就不需要那么快给南子回复,拖着慢慢谈也就是了。

南子会有意见……,又或者说卫国会有意见吗?他们正处于历史最虚弱的时刻,能尽快与晋国卿位家族达成合作最好,一时间没有谈拢也能用来威吓其余诸侯。原因是这一波晋国打得很好,尤其是智氏爆发出来的力量很强劲,完全是能够恐吓到列国诸侯的。

“中军佐率军往‘平丘’,你亦往。”智跞就不再奔波了,会带上一些部队押送战利品回国。

智瑶到这个时候依旧没有看到智申,之前不想干扰智跞没有问,现在不得不问。

“国中不可无人。”智跞给出了早早让智申回国的答案。

凭良心说,赵鞅一贯的表现太让人缺乏信任感,导致智跞必须防着赵氏一手,别说韩不信是待在国内了。

不防着赵氏和韩氏的话,国战取得辉煌战绩,老家却是被赵氏联合韩氏给掏了,对外的战绩再辉煌又有什么用?

韩不信留在国内是为了防止秦国趁着晋国对付中原列国来袭,做出这种防备是有过历史教训的。

曾经的晋国跟楚国为了争霸几乎每年都要爆发大战,有那么两次被秦国从背后偷袭,一次是秦国跟白翟、赤狄结盟侵犯晋国,另一次则是自己蛮干。

在秦国的两次偷袭中……,注意,是偷袭,也就是秦国根本没有向晋国宣战。在秦国的这两次偷袭中,倒霉的都是魏氏,有一次还发生了数万黎庶被秦军屠杀的恶劣事件。

那可是屠杀黎庶啊!即便是最为野蛮的吴国都没有做过对黎庶的大肆屠杀,秦国偏偏搞出了有计划的屠杀黎庶行为,不止是没有遵从周礼的交战礼仪那么简单,几近于跟禽兽没有什么区别了!

世人不知道的是秦国在春秋时期对晋国干屠戮平民只是一种开端,等他们强大压根就是走一路杀一路,不止对军人动手,反正就是看到一个就杀掉一个,压根就不分男女老幼。

秦军屡屡干出大屠杀的行为,没有军功爵制度之前是纯粹意义上的野蛮,有了军功爵制度之后就是为了拿人头报功了。

当然了,进入到战国时代之后,破坏敌国的生产和杀死、俘虏敌国人口,一切都是为了更大地削弱敌人,不能单纯从道德标准的层面去评判了。

智跞走了,留下两个“师”的兵力给智瑶,然后带着其余部队和战利品踏上回国之路,其中包括从齐国那里掠得的礼器。

不管是一度攻陷“临淄”并且掠夺齐国的礼器,还是攻克卫都“濮阳”再签订城下之盟,智氏的亮相已经足够惊艳,某种程度上还令智跞感到非常苦恼。

带着两个“师”的智瑶一直在回想智跞走前讲的那些话,必须承认自己过于冒进,乃至于是到了急功近利的程度,应该收敛的同时,再及时地进行反省了。

晋国由魏侈率军在“平丘”阻击要支援卫国的宋军和郑军,他们在“平丘”前前后后打了将近四个月,战争态势一直都是一种非常胶着的状态。

魏侈其实能够从国内再次征召部队参战,改善战局走势的情况下,也许还能击败或歼灭宋军和郑军。

问题是魏侈没有那么做,他将一切都算得太精细,战前约定魏氏应该出兵多少就是多少,战况再恶劣都不可能再增援一兵一卒。

算得太精明的下场就是魏侈面对宋军和郑军打得非常吃力,要是他早早征调援军的话,说不定魏氏的损失能减轻,更是获得“平丘”之战的胜利。

当然了,魏侈完成了自己的义务,要不要再多出点力是他自己的事情,外人不能也无法进行指责。

卫都“濮阳”的战事以晋国获胜而结束,消息传到“平丘”这里的时候,魏侈不是选择咬住郑军和宋军,他的选择是进行止损。

郑国和宋国对“铁之战”的结果获知消息比较晚,差不多是在赵鞅率领大军靠***丘”五十里范围,得知消息的郑军和宋军跟魏侈所部脱离了接触,后面更是因为魏侈没有追击,导致郑军和宋军没有什么风险就完成了撤离战场的动作。

“你……”赵鞅发现自己近期简直是诸事不顺啊!

魏侈面对满腹怒气的赵鞅并没有多么害怕。

咋地啦?

不是将要救援“濮阳”的宋军和郑军牢牢挡在“平丘”了嘛。

得到什么军令,完成了那个军令。

其余事情要不要干,不算是在职责范围之内。

就问问,要怎么指责俺?

恰恰因为是那样,哪怕赵鞅再怎么愤怒,讲实话是找不到攻击魏侈的“点”啊。

“罢了。你仍驻于郑国,未得新令不可撤离。”赵鞅虽然不是为了纯粹出气,多少也是在跟魏侈为难。

魏侈奇怪地问道:“此是中军将之令?”

不是!

赵鞅心里又是一堵,涵养不够都要开喷了。

“侈未得中军将之令,所率之师亦已历经久战,归国可也!”魏侈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没打算给赵鞅一丝一毫的面子。

在魏侈看来,马上就要瓜分胜利果实了,留在郑国不回去才是真的傻,并且认定赵鞅在给自己下套。

赵鞅已经说不出话来,一双眼睛则是变得前所未有的锐利。

“这是智氏爆发,魏氏跟智氏联盟,觉得我好欺负了?”赵鞅就没有自身找原因,更忽略了瓜分胜利果实对魏氏的重要性。

两个晋国大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外人自然是不得而知。

得到收拾营寨马上要回国消息的智瑶一时间愣住。他与赵鞅几次不多的见面时发现一点,也就是赵鞅近期的脾气简直炸裂。

“郑国和宋国正处在最为担惊受怕的时期,怎么能够放弃绝佳机会呢?哪怕不往死里打,完全可以趁机敲诈一波的呀!”智瑶心想。

然而,魏侈认为回去瓜分胜利果实比较重要。

有心想要敲诈郑国和宋国的赵鞅,他不想自家的部队留在郑国,给魏氏下套又没有成功。

这就是典型的内部争斗会带来的负面效果,谁都更用心防着自己的战友,外面哪怕有肉吃也顾不上。

他们后面耽搁了将近五天才拔营。

期间,赵鞅有派人前往“新郑”,干了什么没人清楚,较真就是一种越权的行为。

季节又到了临近冬季的时分,不出意外一直到明年之前,晋国是可以消停一下了?

花在归国路途的时间有二十三天,撤回国的路上因为赵鞅一直臭着一张脸,导致打了胜仗的晋军诡异地出现士气低迷的状况。

那是谁都能看出赵鞅一肚子的不爽,没人愿意去招惹,中层影响到下层,搞得全军跟打了败仗差不多。

“伯鲁为何久久不见?”魏驹反正就觉得挺纳闷的。

因为智氏和魏氏结盟的关系,智瑶跟魏驹相处的时间变得非常多。

撤军一开始赵伯鲁还会一直来找智瑶和魏驹,后来赵伯鲁和韩庚干脆都不出现了。

心思比较敏感的智瑶早早发现了不对劲,不得不寻思自己在某些事情上是不是做得比较刻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