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春秋做贵族 > 第211章:突发状况导致的窘境

第211章:突发状况导致的窘境

中山国没啦?这个结果并不让诸夏列国感到多么意外。

毕竟,晋国的“元戎”赵鞅阵陨在与中山国的交战之下,导致中山国的结果完全能够预料,大家在猜测的是晋国会耗费多久的时间灭掉中山国,整场军事行动的过程中又会造成多大的折损。

赵氏对中山国发起家族私战,技不如人的赵鞅折在入侵行动之中,对不对?

算起来是赵氏主动招惹中山国,输了纯粹就是活该,家主死在入侵行动中更加是活该。

可是事情并不是那么算的。

别说是晋国,换作其他列国去攻打异族,战败并且主帅折了进去,一样会不分因由,只因为对方是异族而有加倍的心中激愤,说什么都要再次展开入侵行动,并且有那种不惜代价的决心。

不奇怪的。

诸夏的文明层次比异族高,整体实力比异族强,输给了打从心里看不起得到异族,能不卯足了劲想要进行报复吗?

晋国爆发完全是意料之中,灭掉中山国也没什么好说的,那么快则是多少令人出乎意料。

列国对中山国那么快就灭亡多少有些懵逼,他们原本预测晋国打中山国再怎么顺利,起码也要耗时五六年,乃至于用上十来年的时间。

那是中山国除了南部和东南部地形平坦之外,其余都是复杂的山区地形。

北狄人本来是半游牧半农耕,好些部落栖息在山林里面。

另外一点,异族中的北狄战斗力算是比较高的一支,起码比起什么白翟和各种戎要高出许多,加上有复杂的地形作为依托,肯定是能支撑更多时间的呀。

晋国耗费大约两年的时间灭掉中山国,列国权贵们感到懵逼的同时,纳闷晋国怎么没有因为方才历经内战而变得虚弱。

这么一看,原来大家以为晋国不行是自己眼光不行,晋国还是那个晋国,强大到令人窒息!

赵氏遭到割肉?这一点列国在没有发生前就已经猜到了。

那可是晋国啊!内部斗争很激烈,并且非常血腥的国度。

哪个国家打内战能牵动诸夏列国的人心?其实也就是晋国了。这是晋国无比强大,列国才会去关注,希望晋国能够因为内乱而自此衰弱下去,也会想着趁晋国内乱去讨些便宜。

“甚?”智瑶正在归国途中,接到了一些情报。

“吴败于鲁?”智瑶有些懵了。

这件事情发生在去年,起因是邾国遭到鲁国的欺凌向吴国求助,随后吴国决定帮助邾国。

鲁国事先将邾国的国君骗到“曲阜”并实施软禁。

当然也是邾国的国君蠢,并且打从实际上还各种荒唐以及暴虐,才让鲁国给抓住机会。

邾国将吴军邀请过来,他们还充当向导,本来是要偷袭鲁国来着,哪能料到鲁国跟齐国的交锋会那么快结束,要死不死又一头给撞上了。

当时鲁军正因为收复艾陵而士气高涨,十分意外吴军竟然北上入侵,双方在很突然的情况下爆发交战,结果是鲁军取得了胜利。

智瑶很纳闷地想道:“到底是鲁国正处在高光时刻,还是北上的吴军数量太少又准备不足。吴军竟然会败在鲁军手下?”

不管怎么说,反正就是鲁军战胜了北上的那一路吴军。

然后,战败的吴军退向了邾国境内,邾国也跟吴国正式达成联盟关系。

那是邾国啊,曾经晋国的小弟之一,眼下投奔了吴国。

不过,晋国的小弟纷纷脱离已经时有发生,仅是晋国陷入内战阶段就几乎没了小弟,才会让重新投靠的卫国显得那么特殊。

智瑶从情报中了解到一些事情,鲁军与吴军的交战出现了孔子一帮门徒的身影,似乎还起到了一些关键作用?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宋国趁着晋国讨伐中山国对曹国实施了吞并。他们在此前就已经在做吞并曹国的事情,包括事先武力控制了不少曹国的城邑,遭到宋军控制的城邑在名义上依旧属于曹国,并且一度囚禁了曹君阳。

这一次宋国不止吞并了曹国,并且还杀死了曹君阳,连带曹君阳的一众子嗣后面也全体失踪。

所以是,曹国不但遭到了吞并,他们也绝祀了!

这是悠久历史下来,又一个周王室分封国遭到吞并,还给绝祀的列国。

因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发生类似的事情,曹国的灭亡以及绝祀引起的震动远比中山国灭亡要大得多。

当前诸夏列国一致在谴责宋国,不光是宋国吞并了曹国,还造成了曹国的绝祀。

总得来说,周王室的分封国被吞并会引起侧目,绝祀则是更大的事情。

以前也有周王室的分封国被吞并,问题是国祚没了,至少没有绝祀啊!

所以了,宋国这一次干得着实过份,好些诸侯正在互相联系想要组成讨伐联军。

智瑶回到“新田”,得到的第一手消息是卫国、鲁国、薛国、滕国、郑国都派来使节团。

这些使节来晋国只有一个目标,想要晋国担任盟主,带领他们讨伐宋国。

对此,晋国的君臣非常感兴趣,想要趁这一机会重新恢复对诸侯的影响力,谋图重新伸张霸权。

他们甚至连干涉理由都找好了。

“曹亡,亦是绝祀,确实应当伐宋。”智瑶先确认立场,随后又说道:“然,伐宋必使其归吴。宋归吴,吴争霸中原有宋为盟,再无辎重之忧也。”

邾国虽然也是吴国的盟友,可是邾国国弱民寡,根本就没有能力对吴国争霸中原起到太大的帮助。

宋国不一样,他们的势力范围不小,人口和生产力也不差。

一旦宋国站到吴国那一边的话,等于是曾经的晋国为了跟楚国争霸争取到宋国的作用那般,甚至宋国对吴国的作用会更大一些。

摆明了的事情,宋国从根上去灭掉曹国,他们为的就是统治曹国,还因为是殷商后裔更遭人忌惮,能不拿出拼命的架势来抵抗诸侯联军的讨伐吗?

必须要承认的是宋国的军事实力也不差,他们一度单独扛住了高光时刻的楚国。

尽管宋国是劣势的一方,可他们就是顽强地扛住了兵锋正当锐利的楚国,好些战役还能打得有来有往。

那样还觉得宋国是个弱国,该是多么瞧不起楚国啊?

智瑶问道:“诸家皆以为应当出兵?”

其实,智申本身也倾向于出兵的。

晋国打了五六年的内战,后面不是跟齐国打就是跟郑国打,刚刚又打了一场灭掉中山国的战争,连续的高烈度用兵,还想着明年继续?

智申简约地说道:“机会难得。”

是吧?敌对状态的郑国都派来使节团,说明郑国有软化的迹象。

同时,有那么多国家派来使节团,好像晋国不用多么费劲就能重新成为带头老大哥的绝佳机会?

重新恢复霸业对晋国君臣是一种执念,认定那是自己的天命。

那么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了呗。

大家都认为应该出兵,智瑶不适合去唱反调,只是有些丑话还是应该说在前面。

“今下吴国锋芒正锐,宋国心怀搏命之志。大人需言告众家,不以全力出兵讨伐,胜败难料。”智瑶说道。

这一下智申有点被惊到了,问道:“瑶如此看待?”

明摆着的事啊!

晋国虽然获得了对中山国的胜利,各个家族陷入疲软期却是不争的事实,不单单是部队的疲劳度太高,后勤物资上面也相对拮据。

智申当然愿意相信智瑶的判断,一时间对讨伐宋国心生迟疑。

智瑶说道:“大人可与中军佐、上军将……,协商如何出兵,众家出兵多寡,诸侯出兵多寡。不可一言否决。”

现在智氏的一家之主又是“元戎”了,以常理国战当然是担任“元戎”的家族出兵更多一些。

打宋国的话,肯定是会让宋国投靠风头正盛的吴国,他们两家结合起来,集结的军队最少也有个十来万。

谋求联盟讨伐宋国的列国呢?除了郑国的实力能看之外,其余的诸侯才能出多少兵力?

只是郑国未必会多么出力,顶天就是两万,不会再多了。

以卫国来说,出动五千军队算是极限。

鲁国估计能出动一万左右?

薛国和滕国绝对像以往那样出动一两千人充当摇旗呐喊的拉拉队。

上面说的是出国作战的各国兵力,不是打本土保卫战的境况。

并且他们的军队质量就摆在那里,卫国、鲁国、薛国和滕国跟宋军打可能是个一比二的情况,跟吴军交手可能会是一比三;郑国跟宋国应该是一比一,对上吴国打个一比二?

说一千道一万,到时候晋国还是要扛起最大的重担。

晋国真的出兵,少说也是两个满编军团,兵源素质还不能随便糊弄,以当前各个家族的现状,能保证吗?

出兵了,打平了,或是输了,暴露出晋国现阶段的疲软,势必会让吴国北上的热情更足,接下来该是从晋国年年跟楚国大战,变成年年跟吴军血拼了吧?

“尽管引而不发一样会被轻视,可是总比输了好啊。”智瑶反正是不赞成出兵的。

他甚至觉得郑国正在祸水东引,或是试探晋国虚实,反正就是不安好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