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春秋做贵族 > 第210章:要相信科学!

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210章:要相信科学!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3:31

第210章:要相信科学!

诸夏悠久的历史上,有那么一个帝国从来都挺任性的。

这个帝国因为需要会组建新军团,能够用资源堆积到让军团成为精锐,拉上战场利用军事装备的优势各种吊打敌军,等觉得用不到该支军团,或是根本养不起,裁撤的时候也是干脆利索,一点都不带犹豫的。

然后呢?当又需要精锐军团的时候,该帝国玩似得再次组建新军团,偏偏新组建的军团很快又能成为精锐,再次驰骋沙场教敌对势力做人。

这个帝国叫汉,分为西汉和东汉,西汉出现过南军、北军、期门军、羽林军;东汉出现过的强军就更多了,出现之后的不久被裁撤,然后又接着建立,如此反复说得就是任性的东汉。

那么任性也说明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汉人在当时可谓武德充沛啊!

智瑶明显是记错了,东汉时期风光的并不是河间骑兵,其实是三河骑兵。

所谓的三河骑兵就是洛阳附近的三条河系,他们一度非常风光,不止被用在对匈奴和鲜卑的各种征战,还被拿去当平定羌乱的主力。

只是吧,谁让东汉财政状况堪忧,并且君臣也着实是任性,好好的三河骑兵还没有来得及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跟其它很多军团那样遭到裁撤了。

虽然智瑶是记错了,华北平原在目前时间节点用来作为大肆搞牧畜业的思路却是不会有错,有丰足的水草,并且地势也绝对开阔,还有一条大河在边上。

什么有利因素都有了,发展得当智氏十年内有一支骑兵并不困难,对吧?

后面华北平原不适合牧畜业只有一个理由,越来越多的城镇被建设起来,再来便是气候的转变比较大了。

不过,那种转变是一种非常漫长的过程,包括城镇的建设以及气候。

一直到东汉末年时期,华北平原还是处在地广人稀的状态,后面的五胡乱华更是造成千里无人的惨象,到隋末又历经一次沉重打击,李唐初期一再各种打压,需要到李唐中期才缓过劲来。

那片区域即便智瑶很用心去开发,有生之年估计也很难充填进入足够的人口。

智瑶对那里的开发比较粗暴,前期搞大肆牧畜业,条件允许了就弄集体农庄,一些地段则是会拿出来进行封赏。

当然了,封赏不会是一大片地盘归于某人名下,进行的将是小块切割再赏赐有功之人。

以智瑶所处的年代,想让哪里得到开发,最为简单的莫过于将土地赏赐出去,获得封地的人自然比谁都更加上心,必将自主将土地开垦出来。

“今岁我家于此地用兵一‘军’,国中农耕影响甚大。”智申还不太确定到底值不值得,看上去非常的发愁。

智瑶立刻说道:“我家在此得口众八万余,缴获无算,日后另有进项。”

八万多人不是前面的战事获得,完全是在后面对各处进行清剿的俘虏,会全部归于智氏,压根就不用跟其他家族平分。

中山国再弱也是一个国家,他们还是北狄的总合,各种资源累加起来的数量非常庞大。

认真算起来,智氏在中山国缴获的粮食,前前后后加起来相当于自己去耕作的三年总合,其它的玉器、铜器、马、牛、羊、皮毛、皮革等等东西在价值上就有点难算了。

总得来说,战争真的是挣快钱的一种方式,前提是给打赢了。

智申愁的是亏本吗?不是啊。

无论是赚还是亏,家族自身的农耕总是耽误不得,一次两次没有关系,次数多了会让上上下下的思想出现问题,极可能搞成以后懒得耕作,光想着爆发战争挣快钱了。

不要以为那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出现类似情况的集体简直不要太多,乃至于演变成全民族往强盗文明演变。

如果智瑶是岛民,又或是生活的区域常年冰天雪地,脑子有病了才会去强制跟土地绑定,肯定是要往强盗文明使劲用力的。

然而,智瑶就是处在能够自强的环境,周边的势力要么一个比一个顶,不然就是真的当强盗会被群殴,不自己生产必然要出现由盛转衰的局面,肯定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啦!

智瑶再一次给智申普及一下华北平原的重要性,新的话题就是道路开辟出来的话,各种物资会源源不断地运输到“邯郸”那边,采取以周边资源养肥“邯郸”的一种进补方式。

“如此,与韩氏换地势在必行?”智申可算是明白智瑶铁了心要以‘邯郸’为核心利益。

那完全就是废话了。

智氏经过跟赵氏的一次置换封地,甩掉了零零散散的那些飞地,大部分的封地都集中到东面。

这一次再跟韩氏置换封地,西到霍太山,北到“鲜虞”,南到洹水,东至分岔的第二条大河,一整片地盘全是智氏的势力范围,有张实力分布图的话,一看就能看出智氏占了晋国约五成的疆域,其中包括“原”那一块很显眼的飞地。

比较可惜的是智氏控制的大多数区域属于无人地带,城邑比较密集的是在晋国中部,再来就是从赵氏手里接手掠夺自卫国的地盘。

韩氏经过这一次跟智氏置换封地,他们的封地其实也没有多么集中,跟魏氏显得有些犬牙交错,大体上则是都在晋国西部。

魏氏的封地看上去很平均,平均到除了一些小型飞地之外,有着三块面积差不多的封地被韩氏切割开。

至于狐氏?他们的封地集中在晋国西北部,今次还获得了“蒲”地。

钟氏?他们是公族六个家族的合并,封地持有量最少,大多是在“新田”周边,另外就是从赵氏割肉的一些零散封地了。

赵氏这一波变得极惨,失去了绝大多数的封地,保留最大的两块分别是“赵”地与“晋阳”,其它零零散散的封地也就一丢丢,基本上还是穷乡僻壤。

其他家族智瑶才懒得管,顶多就是为了掌握实力对比而进行关注。

智申跟智瑶聊了很久,将需要知道的事项掌握,带上一大群族人以及家臣,包括完成纳赋额度的两个“师”,踏上了回国的道路。

时间已经来到了一年中的秋季,再过上大约一个月就将迎来新一年的雨季。

智瑶其实不想再待在中山国地界历经连绵雨季,奈何有些事情总是需要人去处理。

智氏并没有新的部队开到中山国地界,并不是智氏要停止清剿,完全是智瑶搞了一批“智协军”出来。

这一批“智协军”的数量不是那么多,拢共也就六千多人,给予他们二等待遇,生活质量怎么样跟任务的完成度有关,活干得越漂亮享有的待遇越高,乃至于华丽转身成为一名可以获得纳赋资格的晋人。

从一开始千人晋军携带两千“智协军”,演变到现在百人晋军就能带上两千“智协军”一起执行任务。

各种高压行为全是“智协军”去干,仇恨落到智氏身上也就一丢丢。

另一点是出现死伤的话,有的是北狄人愿意顶上空缺的名额。

这算是智瑶的一次新尝试,以后会用在其它势力身上,就是智氏的人不会感到多么开心就是。

毕竟,死活的人头都是军功,他们不害怕风险,怕的是没有立功的机会啊!

新一年雨季到来之后,各项大型军事行动停止下来。

这是智瑶在中山国地界待的第二個年头,明年肯定是不会继续待下去,需要先去“邯郸”那边视察工程进度,再来就是过去齐国那边一趟。

连续一年频繁的清剿当然是取得很大成果,只是进展方面一再出现变化,初期的武力清剿,中期的武力外加忽悠人出来再收拢,到最后面变成了接纳各种北狄聚居点自行归入智氏统治之下了。

“世子。”子路今天过来找智瑶,一脸喜色地说道:“彼之君尸首送来。”

智瑶脑门上先出现一个问号,反应过来也露出喜色。

确认姬友死亡的意义很大,尤其是北狄人自己送过来,代表的是他们清楚翻盘无望,接受归于智氏的统治之下,并且主动寻求融入。

无疑,北狄的权贵心态在发生改变,有转变对智氏就是好事。

必须要讲明白一点,智瑶真不觉得奴隶多了是好事,把整个国家的人都变成奴隶的隐患更大!

智瑶得知的是,中山国的权贵自己都不知道国家的人口数量。

因为连中山国的权贵自己都不知道数量,智氏这边就更没得猜,只能看后续的事实,得出一个大体上靠谱的数字。

以智瑶目前掌握的数据,智氏在中山国这边获得的人口已经接近十五万。

那可是十五万,并且还是同一个族群,就问问猛然间增加这么多的奴隶,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因此,智瑶顶住了智氏内部的压力,先搞“智协军”分担仇恨,后面在中山国原有权贵想融合进来也进行接纳,后续会将他们分散迁徙往智氏的其它封地。

“这一次灭一国的人口和物资收获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累积了相关的经验啊!”智瑶对于收获从来不会只盯着看得见的收益,认定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也是无比重要。

有了处理中山国的经验,以后灭掉齐国、卫国、鲁国、北燕等等,处理起来就能更科学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