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 第707章 阳谋推恩令

第707章 阳谋推恩令

第707章 阳谋——推恩令

话说,那日扶苏请回了王绾,宴请了秦始皇在位时期的诸多功臣武将,一时间那是把满朝文武的心都给拉拢住了。

冯去疾站得越高,权力让他头晕目眩的,总是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其族弟武信侯冯毋择旁观者清,为家族运筹帷幄。

一番夸赞下来,成功让秦二世笑逐颜开,对这个冯氏一族好感剧增。

秦二世早就想好了分封应对之策,现在大事已经全然具备。

就等着施行。

如今李斯被黜,稷下文人集团有了成长壮大以及展露身手的机会。

稷下文人集团的打造,乃扶苏在临淄城中负责招揽百家之时通过文采吸引到的一批文士。这批文士来自全国各地,多年来在齐国稷下学宫互相切磋。

只是在秦国以法治国的政治环境制度下,一直没有展露身手的机会。

现在这个完全隶属于扶苏,心向皇帝的集团,要开始成长了。

而王绾的归来,让帝国关中本位制有了有了政治执行者,王绾是最有经验的人了。

这帮助扶苏省去了很多功夫。

又有尉缭全力帮助,第一时间帮助扶苏赢得人心。

扶苏在经历了刚刚继位之后对治国感到微略棘手的短暂时期后,很快就在两个强有力的臣子的匡扶下,把皇位坐得舒坦了。

是舒坦,而不是坐稳。

坐稳不容易,但是能把皇位坐舒坦了,那更难。

快速的胜利让这位天命之子在继位不久后,就充分地暴露了自己身上的血统特点。

章台宫前,【正大光明】的牌匾被人给换了下来。

除此之外,那些花里胡哨的铜器,只要是可以移动的,都被扶苏命人拿去摆在了别的宫室里。

取而代之的是简单的竹制家具,一个章台宫,短短几天。人还未进殿,远远就飘来一股儿竹子的清香味。

这竹子的清香味,最是独特。放五十个铜板进去,那是满筒的铜臭也盖不住竹子的清香。

而章台宫前,那些花里胡哨的镇殿神兽,也给搬得七七八八,取而代之的是竹帘。

整个章台宫的气场,顿时焕然一新,恬淡安静。

这气场,养人精神。

而嬴政奢侈富丽的宫殿,那气场,吸人精气神。

让尉缭下意识以为自己走错地方的点则在于,章台宫前【正大光明】匾被换了。

新换的匾愣是让尉缭呆愣了好一阵子。

原来那牌匾上被换成了【文成武德】四个字。

缭刚开始双眼有些迷茫,他不懂皇帝的脑袋瓜里想些什么,直到记起那天冯毋择在朝堂上说的恭维之词,顿时恍然大悟。

缭刚一入殿,扶苏立马出来相迎。像是提前做好并且做完了家庭课业,兴奋地给老师交作业一样。

扶苏为了这个新的宫殿,高兴了一晚上,甚至自己亲自动手搬屏风。

这份兴奋劲儿,实在是让司马毋怿看着不爽。

看到某人敲着屁股跑去向国尉求夸,司马毋怿的脸黑黢黢的。

傲,你就傲吧。

扶苏很礼貌地讨教,“国尉,您看我这殿布置的何如?”

“不错。环境很别致啊。”缭笑眯眯地。

帝复问:“与太上皇当政时期宫殿布置,比之如何?”

国尉摇了摇头说,“陛下一定知道孟子是吧。”

“梁惠文王曾经讨教孟子,认为自己干的很不错了。”

“孟子告诉梁惠文王说,【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战鼓咚咚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那么这样适合吗?”

扶苏顿时脸色不好看了。

尉缭继续说,“过去有人治理国家,不关心百姓的死活,只想着自己要如何名流千古。”

“现在有人治理国家,不关心百姓的死活,每天就忙着给自己标榜功绩。”缭望着殿门口的牌匾。

“所以虽然过去有人用金银玉石堆砌供宫殿,固然不贤。”

“而今有人用竹席木器填充宫殿,也不过是少走了一点弯路罢了。”

扶苏顿时脸黑。

扶苏的侍从言官们也都在一旁乖乖低头。

只有司马毋怿内心狂喜,疾笔如飞。

“陛下,您这才做皇帝几天啊。”

扶苏默然无语。

缭本来还有话问扶苏,看他这样,想要气得直接走人。

“朕初继位,难免有做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国尉海涵啊。”扶苏温温笑着,只是婢女侧面看过去,后颧骨处前移高凸啊。

“陛下,您是民之所望啊。不可有暴君的行为啊,为了一点点小小的夸奖,就高兴地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这是在给自己招致灾祸。”

邵平、司马毋怿、粱等人那是跟着咔咔点头,不带丝毫犹豫的。

扶苏的年纪,和他们比起来还是太年轻了。

“朕知道了,知道了。”扶苏心里烦躁,不夸我也就罢了,还说这么多。

我用得着你来教训。

但是扶苏还不能翻脸。

扶苏快步走回座上,“朕其实一直都在处置公务,听见国尉进来才出去迎接的。”

尉缭看穿一切,假意道,“陛下待臣一片真切,臣尽了臣子应尽的职责,倒是臣的不是了。”

“国尉若是闲来无事,就坐在殿里陪朕一起处置公事吧。”扶苏不想和他说话,佯装处理奏章。

缭举目四张:我看起来很闲的样子吗?

“陛下,臣来是说关于分封的事情。陛下没有问过臣的意见,居然直接就和二位丞相定了分封大事。如今满朝文武都在热议此事。”

扶苏转笔,“国尉对此有意见?”

“当然有!”

缭打量望着四周。

属官们都极有眼色的退了出去。

扶苏打量着缭,这家伙今天怎么了,张苍附体了一样。

真受不了。

“国尉有什么话,现在可以说了。”

扶苏把奏章给放下。

“我听说,陛下给李信、王贲、杨端和、杨缪各有封地,甚至还把赵婴给释放了,也给了他封地。”

“陛下或许是想彰显在秦国功劳大于出身,但是把功臣的封地设置的那么大,却给同姓诸公子的封地那么小。”

“这样的话,诸侯们在外不足两三年,就要掀起战乱了。”

“将诸公子的封地划分的那么小,这不是故意削弱诸位公子们的实力,以吸引诸侯王们吞并蚕食诸公子的封国吗?”

“臣本以为陛下是虚封,结果陛下是实封。”

缭的脖子连着脸,都是一片红,可见气得不轻。

上次气成这样,还是嬴政不听劝,非要派李信出去打仗。

扶苏只是端正地坐着,仿佛那些事都和他没关系。“臣本以为陛下实封,到时候诸公子和功臣并举分封,势必诸公子要和攻城互相抗衡。”

“可是陛下却又出了怪招,要给功臣武将的地划分成猪腿那么大,而给诸公子的封地却又是猪蹄尖尖那么小。”

“陛下本来同时得到诸公子的拥戴和信任,又在诸侯面前们立下了威信。可陛下却自己先去打破这些,让诸公子们感到不公。”

“陛下到底想要做什么呢?”

扶苏:“朕在诏书里写的很清楚,给诸公子们封地小,那是因为诸公子们本来就没有尺寸之功,而且诸公子们年纪还小,需要历练,到时候还是要派大臣暂时管理。”

“这样的分封合情合理啊。”

尉缭的眼睛瞪得老大。

“这哪里合情合理了?”缭觉得,扶苏在戏弄他。

扶苏现在的举动,言行,都让缭感觉自己的一片丹心又被人给骗了。

他是真想骂人啊。这嬴秦赵氏没一个好东西。

不料,扶苏微微笑笑。

“国尉能一眼看穿的事情,朕亦然能一眼看穿。”

缭陡然身子一震,“陛下既然知道其中利害,那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扶苏起身,微微有些昏暗的大殿之中长身玉立,姿态卓然。

“因为,我根本就没打算分封。只要分封,就必然起冲突。”

“我相信每个人都是懂得感恩的。但是恩情这个东西,一两年或许可以铭记;三五年,十年二十年后,就没人再去算这笔账了。”

“所以,我要的就是他们自己打起来,要的就是他们自己先犯错。”

尉缭一度惊愕地说不出话来。

他呆呆地望着扶苏。

也就是面对的人是缭,扶苏才会告诉他实话。

“师傅,时代变了。这是皇帝制下了,中央的决定大于地方的决定。分封制,终究是被时代淘汰的东西。我们只是给它一个合理的退出方式罢了。”

“为此,一定要教会这些诸侯们,怎么在秦帝国内做事。”

“为什么不先把盘子摆好,等着看谁做那个先动手的人,来个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我不追求百年,也不追求万世。”

“只解决该解决的问题。”

缭脸上的肌肉僵硬起来,他吞了吞喉哽。

“所以,陛下看似是故意让他们去自相残杀,实际上是为了阻止他们自相残杀。”

“因为,一旦有谁主动发起剿灭其他诸侯国的战役,陛下就会出兵。”

“召集四十万大军回来,原来是为了这件事。”

扶苏:“不愧是国尉啊,一下就把事情全部看明白了。”

缭望着这个富有心机的皇帝,有时候这个人的冷漠和无情,也让他感到后怕。

明明看着,他对那些武将们是那么的好,那么的亲切。

可是新帝的做法,说实话要比秦始皇的手段更为残酷。

“那总不能,就等着看他们自己打起来吧,这样也不是办法。”

缭不敢想象,帝国内部还要有战乱。

又有无数人要死去。。。

那他此刻效忠的人,和被关起来的那个人,到底有什么区别?缭执著地问着,“陛下刚刚宣布停战,下发这样的诏令,这不是故意让他们造反,到时候出兵,天下臣民们会埋怨陛下做不到言出必行的。”

“陛下理屈啊。”

扶苏摆摆手,“我知道。我都知道。”

“所以,我还想了办法。”

“可是这个更好的办法,朕担心诸侯们无法立即施行下去。所以需要用计谋帮助他们消化。”

尉缭:“什么办法?”

二世:“推恩。”

二世:“规定诸侯王除了让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的庶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位相当于县。”

“诸侯国越分越小,届时可以达到大国不过十余城,小国不过数十里的局面。”

“而整个国家范围内,秦汉郡**十。”

也就是作为直属中央的郡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0%—90%。

“届时新的郡县,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扼塞地。这些郡总是穿插进诸侯国土之间,郡的土地与诸侯国的土地犬牙交错,使诸侯国不能连成片,并且郡县总是占据或扼守着有利地形。”

“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抗衡,中央集权得到有力的巩固。”

“诸侯王国在名义上没有被进行任何的削藩,以此避免激起诸侯王进行武装反抗。”

“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封国越分越小,诸侯势力大为削弱。”

“即使诸侯王胆敢倚仗自己拥兵自重进行叛乱,中央也能很快平叛。”

“推恩令还规定诸侯王死后,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允许诸侯王推“私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

“建新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

“因此王国析为侯国,就是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

“届时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而诸侯王强大难制的问题,就直接解决了。”

缭望着扶苏,久久说不出话来。

“利用家族内部的利益矛盾,来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妙啊。”

扶苏却苦笑,“妙虽然妙。可是一旦提出来,诸侯王未必乐意,势必有人暗中反对。为了称霸,那些年轻的诸侯们抵触。”

缭这会儿明白了,“所以才需要把诸公子们的地分得那么小,就是吸引他们,让他们忍不住去犯错。”

“而只要犯错了,陛下就站理。陛下站理,就可以让中央管辖封国内的事情,强制拆分。”

“以此达到以一个人,控制天下诸侯国的目的。”

缭思索着,眼里满是对扶苏的敬佩。

扶苏笑曰:“此计如何?”

“妙哉!妙哉!妙哉!”缭忍不住问,“陛下您是怎么想到这么好的计策的?这一环扣着一环啊。”

“无他,天生的罢了。”

缭忍不住舔了舔嘴唇,“一定有人给陛下出谋划策,是不是陈平教陛下的?”

扶苏嫌弃,“陈平,他也不过是和国尉一样的看法罢了。这些事,都是我一个人设计的。就等着执行了。”

扶苏微微叹了口气,不知道谁是第一个被当**的倒霉蛋。

缭顿时头上冒着汗珠,这下师傅真的不如徒弟了。

“我这不是心急生乱吗?若是多给我两天时间,我肯定能想明白。”

【通知:

因为设计的盘子太大了,然后好多条剧情线,但是按照时间线来写的话,太折磨人了。会影响节奏,还有我的订阅追读很多实际数据。

所以为了保持爽度,还有写起来脉络清晰点。

我打算仿照史记,用人物,或者某个支线比如中央和地方矛盾,单独开展篇章。

一个写完,然后再接着写下一个单元:如何在关中推动大治理,施行文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