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 第601章 大王当效仿太子(求打赏月票!)

第601章 大王当效仿太子(求打赏月票!)

第601章 大王当效仿太子(求打赏月票!)

【扶苏某白:君父先天圣体,没有什么能伤的了他。】

“逆子,亏他能放出这样的话来!”

“混账东西!”

章台宫中,嬴政读着自咸阳城发来的奏报,忍不住以手捶铜案。

赵高躬身上前,试图小心翼翼地察看情况,大王这是又怎么了?

在年祭结束后,从齐郡临淄到秦国咸阳一口气送来许多奏简和帛书。

嬴政每看完一封来书,眉头就皱得紧一些。

直到在看完最后一封后,嬴政忍不住发出了痛苦的咆哮,随后将那些竹简、帛书重重地拍在案上。

侍女见到,都纷纷吓得后退。

众人都感到诧异。

但是当初选择扶苏做太子,是因为他能给自己带来利益,比如拉拢安抚昌平君、帮着自己对抗华阳太后、制造纸张,改革文字,趁机壮大他嬴政的声威。

真正让嬴政险些气得吐血的,则是来自于蒙恬的汇报。

秦国的功臣武将们希望自己能够有被分封的机会。

扶苏纵容手下在稷下学宫自己招纳才士。因为他认为地理上的阻隔是无法弥补的,只能靠着他先来内部消化。

而嬴政看不上扶苏的另一个点,就是他的处世手段和为政策略。在嬴政看来,扶苏那些给什么民众修修路,补一补墙,分一分地,甚至不辞辛苦打扫收拾旧战场的行为,是十分滑稽的。

嬴政深知合法的权力才是最要紧的,扶苏的行为就是小女儿过家家,也就只能哄的那些愚蠢的小老百姓高兴一时。他不懂得庶民的坏,只看到了庶民的可怜,并不明白庶民其实是会吃人的。

嬴政把扶苏想的太好了,他以为扶苏只是想要让他担心,随后再彰显一下自己的能力。就像小时候一样。

嬴政坚信只有那些妇人小孩才会对这些事情感激涕零。

但是嬴政万万没想到,扶苏抵达临淄后,接连做了这么一小一大两件事。

“为了一个萧何,竟然公然与寡人作对。”

但是扶苏这样的人,有个很致命的缺陷,就是他把自己的底线还是画的太后了。

这就是为什么扶苏长大以后,嬴政喜欢他、使用他,但是有些看不上他的缘由所在,缺少那么一股劲,对权力不甚渴望。

其一,他临危授命自己成为墨家巨子,先斩后奏。

就在这个时候,扶苏送给了嬴政三个消息。

“兔崽子!”

这下,轮到嬴政一个人坐在上座,他开始怀疑自己之前是小看这个孩子了。

至于六国的贵族们,地方豪族们,他们可就不高兴了。听说秦国未来要把六国都秦国郡县化,这会影响他们的既得利益,他们现在正在想办法制造麻烦,阻止这些事情。

但是,事情远不止此,最让嬴政感到忧心忡忡的,就是蒙恬告诉他的第二件事。

蒙恬在信中说,“太子欲先报忧,众人阻之,太子言,大王先天圣体,毋得伤也。”

当然,人们的愿望各不相同。

以上三者,乍看之下,个个都是金科玉律,是极好的施治策略。

当然,这个时候的嬴政已经对天下基层情况失去了正确的判断,他不知道,因为他发动战争,天下人家家户户里只剩下老弱妇孺和孩子。

赵高再看得云里雾里,听到这话也该明白是谁把嬴政气成这样了。

但是在嬴政看来,这却是扶苏越俎代庖的行为体现。

其二,他把诸子百家都已经摆平了,以后诸子百家全部迁徙去往秦国太学。

因为他完全有能力自己施政,而且奏章上表述语气,也根本没有请求的意思,只是通知一下。

这就让嬴政感到非常不满。

小时候的扶苏,他一个人的功劳比得上嬴政的许多大臣。

其实说实话嬴政看不上扶苏。这主要是因为嬴政看不上除了他以外的任何人。

而天下的庶民们则都有着相同的愿望,他们期待着嬴政接下来能够做出什么大事业,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因为这些事只有秦国王室家族的人才能干出来。

气急败坏的嬴政就让王后也看看这些奏章。

所以嬴政打算借用扶苏的名声,让他去临淄为自己安抚镇压一下齐国,能够完成诸如一统思想这样的大事,这些事,都远离国家大权。

甚至于,嬴政都原谅了扶苏先发個糟糕的讯息,试图想要吓一吓自己,却又在一个月后送来了解决的办法。

其三,齐郡一带,齐国旧贵族、地方豪族、富商、蠢蠢欲动,地方实力雄厚。扶苏希望嬴政能够增派秦吏来到齐郡,同时在秦**队之中再精挑细选一波将士,让他们转为文吏。

很明显,这是扶苏在刺激嬴政。嬴政甚至怀疑,这是扶苏在挑衅他的威权。

但是看到这些,只是让嬴政深深地憋了一口气,固然极其不爽,可是却带着一分爽感。

到底是什么人,敢在年祭之后惹大王不高兴。而且方今天下一统,人人都沉浸在帝国一统的氛围之中,感受着万象更新的气息,所有人都在期待未来井然有序地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蒙恬只是告诉了嬴政两件事,自己的看法那是一个字都没有。

结果蒙恬告诉他,对方是抱着报复他的目的而来的。

嬴政看到这一句,只觉得胸口什么东西在崩涌向上翻腾。

“你这个宝贝儿子如今是真的出息了。”

王后冷静地看着奏简和帛书,她很平静地说,“这些事情,再正常不过了。是大王太紧张了。”

“他公然和寡人叫板,你竟然说是寡人紧张?”

“大王,你看看你现在的样子。”

嬴政看着自己火冒三丈,气势汹汹,却是乱了分寸。

很快,椒房殿的门就被关上了。

嬴政趴在王后怀里,“主要,现在天下刚刚大定,诸臣恨不得蚕食寡人,立刻要求裂土分封。扶苏却在这个时候做这些事。他应该很清楚,他已经是太子了,未来这天下都是他的。”

“所以大王才不应该忧虑啊。想当初,大王亲自让扶苏上战场,扶苏指挥千军万马,都没出过什么问题。都是因为大王信任他。现在扶苏只是让手下人和一些士人打交道,这明显也是为了秦国啊。”

“要臣妾直说,大王立了扶苏为太子,就是未来要把天下传给他。让扶苏去临淄,就是为了让他稳固天下。于情于理,他做的都是对的。”

嬴政听着不大对头,赶紧坐起来了。

这母子两个心连心,合起伙来对付寡人。

嬴政虽然懊恼,但是他也没办法,毕竟那是自己的儿子。

“说到底,大王当初不去抢扶苏的才士,就不会有这回事。大王身为父亲,不能总是觉得因为自己是父亲,所以可以对扶苏为所欲为。想让扶苏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扶苏还不能反抗。”

“我倒是觉得扶苏这件事干得很不错。他这是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王,他长大了,不是小孩子。希望大王做事可以有分寸。”

听了王后的话,嬴政反而警惕起来。

寡人一开始就在怀疑这是扶苏在试探寡人对他的容忍程度;经王后这么一说,可见这明显是扶苏对自己的警告,他在向自己宣战。

扶苏这么做,是否因为他看到了寡人现在的囧状。功臣武将最终会一起要求他,让寡人重新实施分封制。

然后呢,过去几千年一直不断发生的事情,之后也一直不断发生。

周朝衰落之后春秋战国两百年间的战争,加起来多达七百多次。

难道说人真的不能跳脱出历史的循环吗,始终只能在这个怪圈里徘徊。

嬴政忽然间不说话了。

温暖的椒房殿里飘来阵阵异香,王后轻微的咳嗽声,将嬴政的注意力给拉回现实。

“我听说,王相建议大王在遥远的疆域设立封国,而秦国则拥有原先的楚地、韩地、赵地。”

“你也听说了?”

“宫里都传遍了。”

嬴政坐在王后身边,这时候,他身边也只剩下王后懂他了。

“你是知道的。寡人做这么多事,为的是建立一份辉煌而不朽的事业。如果寡人也来分封天下,已有之事,后必再有。已行之事,后必再行。不出二十年,天下又是遍地诸侯国。那么我秦国列代先王和秦国将士们的血都白流了。”

王后深深地望着嬴政,“大王在政事上,一向英明睿智,群臣没有不服从大王的。如果大王认为这样做不行,那就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吧。”

“恐怕,到时候会有无数人反对寡人。他们会嫉恨寡人,而扶苏又是储君……”

“大王是怕,他们教唆扶苏,和大王作对。”王后笑了一番。

“不得不明察。”嬴政受过的来自亲人的背叛,可不算少。这使得他很容易就把扶苏代入成赵太后和长安君成嬌。“成嬌,你也见过。因为年纪轻轻,受到夏太后的挑唆,所以发兵叛乱。而他在临走前,和我做下兄弟的承诺,说要为寡人征服一方的土地回来。”

“第一,扶苏他不小了;第二,我的儿子可没有成嬌那么愚蠢。”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大王要相信,您是父亲,他是儿子。”

“作为儿子,扶苏怎么可能去背叛自己的父亲呢。历史上从来都没有这样的事情。大王多虑了。”

嬴政望着王后,她实在是生得美丽,又温柔善良;但是造物者也在她身上抽走了一些东西,比如脑子。

在权力面前,亲情又算得了什么。

而且身在权力的漩涡,很多时候容不得你自己做出选择。

“我看扶苏他们上报的事情,也都不是小事。大王不能再把他当个孩子一样对待,认为他是可以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大王还是召集臣子,慎重地商量吧。”

“那么多才士,到底怎么安置呢。扶苏明显是缓兵之计,等着大王给他答复呢。”

嬴政挑眉,语气狐疑,“是吗。寡人看以扶苏的聪明才智,没有什么问题是他解决不了的。”

王后立刻改口说,“他手无实权,哪像大王贵为一国之尊。大王说什么,就是什么。扶苏他说了还不算哪。”

这番话,说到了嬴政的心坎里。

就这样,嬴政召见了王绾、冯去疾、李斯、隗状四个人。

他们对扶苏的作为有着出奇一致的表示,“大王同意就是。因为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

嬴政听到这些话,只能由着自己的胡须轻微颤抖。

算了,大家都这么说,如果寡人再不执行,倒是寡人倒行逆施了。

只是众人都走了以后,独有王绾留了下来。

“丞相有何事啊?”

“大王,您知道太子在六国乡民之间的声望如何吗?”

看嬴政只是望着自己,王绾就说,“天下人,都在称赞太子贤能。乡人对太子的呼声,其实已经超过了大王。”

嬴政听到这句话,也是犯难。

当一个人有能力犯罪以后,他到底有没有犯罪的想法也已经不重要了。

“太子想要给世人打造一片乐土。但是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那样的一片乐土。等到庶民心中的愿望被毁掉,他在民众心目中的位置就会自然而然从高处坠落。”嬴政语气沉重。

“太子那一代,届时自有太子那一代的臣子为他太子考虑。只是臣要告诉大王的是,大王当效仿太子。大王花费二十年的时间征伐天下,攻城略地,杀伐之名遍布天下。”

“如今天下已定,正是施加仁政,普及善举的绝佳机会。若是大王肯仿效太子一二做法,比如清扫战场,安抚民众,减免赋税。天下庶民必然追随大王。”

嬴政看着王绾,冷冷地道。

“寡人已经回不去了。这些话,丞相以后不要再说了。庶民,他们怎么配拥有乐土;庶民,他们愚蠢卑贱,怎么会理解寡人。眼下寡人给他们的,就是他们最配得到的。”

王绾低下了头,“人终归是要自己放过自己。”

“伱真的老了,越来越啰嗦。”嬴政毫不忌讳地说着,他最讨厌别人和他讲那些大道理。

他们怎么不去试试不满三岁就开始每天被人用绳子挂在城头,每天被人绑在战车上押在战线第一线当肉盾。等到他们也经历三五年母子俩东躲西藏、人人喊打,恐怕他们会变成屠夫、恶霸。

嬴政望着王绾,不住地冷笑。

现在的他,已经不需要王绾的才华了,当然也不需要忌惮他的想法。

将一片心都献给嬴政的王绾只是呆呆跪坐在嬴政面前,他望着嬴政不屑一顾的神色,猛地怔住很久。

随后王绾颤颤巍巍站起来,也忘记了是怎么走出大殿的,似乎都没有和嬴政说告退。

嬴政一个人坐在空荡华丽的大殿里,深深地吐了一口息。

赵高适时走过来,“大王,您方才那么说是不是太伤丞相了?”

嬴政二话不说,抄起手边的竹简对着赵高就是一顿猛砸。

“尔母婢也!”

【现代白话文:你个贱婢养的。】

赵高被嬴政猛地一顿砸,顿时脸上鲜血横流。

“滚!”

赵高扶着自己血流不止的脸,慢吞吞走了出去,血滴答滴答急速掉落溅在地板上。

这一刻,赵高的心也跟着哇凉哇凉的。

很快,赵高心中多年来对嬴政的积怨也开始爆发,他对嬴政那是恨得咬牙切齿,就连身躯都不由得抽搐抖动起来。

嬴政,你这种人就只配孤独一辈子,不配有任何人来爱你。

赵高诅咒着嬴政。

但是一天骂了两个人的嬴政,他还是处在一种兴奋的状态。

马上就要朝会,正式商量未来国制的大事了。

嬴政决意不让历史上过去发生的事情再度上演。

至于扶苏的事情么,回头再算账。

第二天,嬴政就叫来了李斯。

“通古啊。”宫殿暖阁里,嬴政亲自给李斯倒了一杯山参鹿茸浓茶。

嬴政一向是不要脸的。需要李斯的时候叫通古,用不着的时候喊李斯,平时就喊廷尉。

李斯听到这声通古,也是倍感受宠若惊。

“大王可是为丞相绾提出的郡县、封国并行制而感到烦忧?”

“知寡人者,唯通古也。”

李斯喝着嬴政亲自给他倒的茶,他想要做丞相很久了。

因为做廷尉已经足足有十年了。

这十年间,他做了太久的上卿,长久地处在相同的位置,这让一度很爱冒险的李斯感到乏味。

他需要搏一把大的,否则人生是白活了。

君臣二人也是不谋而合。

“大王想要在全国施行郡县制?”

“不要和寡人说这样做行不行得通。寡人只想知道怎么做才能让这样的制度执行下来。”

“把所有的权力全部收归中央。天下全部设置为郡、县、乡、三级管理。君王的权力是绝对最高的,臣子只具有帮助君王议事的责任,不具备决定大事的权力。”

“君王的权力,至高无上;君王,独一无二。”

嬴政听了,忍不住笑起来,“这些事,正与寡人的谋划一致。寡人好奇的是,你是怎么想到这些的?”

“微臣一直都知道大王的抱负,想要成就旷古绝今的事业。只是很多人都不理解大王,但是臣能够理解大王。臣愿意为大王的事业添砖加瓦,略尽绵力。”

李斯恭敬地作揖。

“事实上,从韩非之说得到大王喜爱的那一刻,李斯当时就已经根据秦国的情况做过这样的推测。”

“所以说,你在十年前就已经做过这样的蓝图构想?”嬴政感到不可思议。

“事实上,韩非曾经和臣在同窗时,讨论过这个问题。当天下一统成为人心所向,那么所匹配这样局面的制度,便必然是由中央集权,君王的权力至高无上,而臣子的权力要被严苛地加以限制。”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