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 第600章第三条道路(求打赏月票!)

第600章第三条道路(求打赏月票!)

第600章 第三条道路(求打赏月票!)

“要么把六国搬去咸阳,要么把咸阳搬来临淄。没想到太子竟然是这么说的。”

蒙毅不住地咀嚼着这几句话,说实话,他觉得太子这两句话说的太有味了。

蒙毅已经把这句话记录在了自己的脑海里,准备以后在上朝时也来这么两句,来个语惊四座!

蒙恬、蒙毅离开了扶苏的雅舍,两个人回到自己的住处,两个人却不由自主都在地上徘徊,难以安坐下来议事。

蒙恬则是忧心忡忡。

“我不知道,太子到底在想什么。既然太子公然承认了是他所为,我们又如何能够不上报呢。”

蒙毅惊讶,“这若是上报给大王,恐怕大王不会觉得有什么,但是那些臣子怕是要起非议了。”

“是这样没错,但是我们现在目前所能做的,也只有这样了。”

蒙恬心里很困惑,太子到底想做什么呢。如果是真的有谋反之心,大可以低调处理此事,可偏偏又如此高调。

樊哙一脸迷茫,“大哥在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懂?”

而在他的兄弟、下属眼中,刘季自始至终还是个普通人,只是他的运气非常好,未来能够成为将军了。

“怎么了,这酒是不是兑水了?”樊哙瞪大眼睛盯着酒家。

说着,刘季就开始流起眼泪来。

给父母准备了礼物的同时,刘季给自己的兄弟每人在沛县两处酒肆付了整整一年的酒钱。

“说实话,这个官不大。是给太子看宫门的。”刘季笑着,“但是太子是什么人,未来的秦王。那么等到太子做了秦王,我以后就是给太子守国门的。”

刘季不禁感慨,“没有,酒很好,这是沛县最好的酒。”

三人闻言,就开始在榻上给刘季以水代酒敬刘季。

夜里,在卢绾家的草庐内,好兄弟们四个人一起睡在了一张榻上。

邵平作揖,“敢问太子,那是什么?”

刘季丝毫没有嫌弃,一饮而尽。

他的面前是一一望无际的湖泊,这座湖泊并没有被冰冻,恰恰相反,一些候鸟时不时在湖泊边上起起落落,在水中觅食。

回到老家,刘季还是感觉过去的兄弟好,个个双目清亮;这与咸阳宫里许多双目浑浊的新‘兄弟’截然不同。

众人白天喝酒,大宰牛羊,宴饮,敲锣打鼓,叮叮咚咚,非常热闹。

扶苏要走的,是群众路线。——

春天到了,冰层在解冻。

刘季缩在被窝里,“秦国廷尉李斯说,仓库里的老鼠,比厕所里的老鼠过得幸福。这话果然不虚。”

“顺应人心,顺乎局势。”

“我听说,天要给你一件东西,你躺着都可以拿到;而人要追求一样天不打算给你的东西,就是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无功。但是,我选择第三条道路。”

沛县,刘季的归来让当地住户夹道欢迎。

六国残垣断壁的土壤下,正萌发着勃勃生机。

刘季听得皱起了眉头,不住地给众人说着王宫里的实际情况。

此时此刻,扶苏则穿着白色的深衣打地,外披着白羽编出来的鹤氅。

只是失去了神秘鬼神色彩光环笼罩的刘季,一旦没有那种天命传说的特征与其吻合,刘季的心态目前来说并不算膨胀,更没有那种舍我其谁的自信。

而且这件事也不是他这样地位的的将军,应该去考虑的。

“岂敢为之啊?”酒家王负大声辩驳。

太阳的光芒穿透春冬之交的雾气,落在刘季英俊的面容上。他咂着酒,心里却产生浓浓的失落。

“我还以为你再也不回来了呢。”卢绾拍着刘季的肩,“一走就是半年多啊。当时也太突然了。之前还担心你缓不过来呢。”

三人围着刘季,纷纷祝贺他。

帝国还未建立,扶苏就已经预见了它将在嬴政手下走向衰亡,而作为帝国的继承者,扶苏自然不会允许这种事发生。

“为一方之将也。”刘季拉长了语调,看着自己的兄弟那一双双清澈的眼中闪出对自己的崇拜。

整個沛县的人迎来送往,不住地给刘季送礼物,刘季也一一收下了。他相信这都是乡亲们对他的心意。

沛县的乡民问刘季说,“这秦国的王宫,是不是金子做的床榻啊,秦王是不是在用金色的锄头啊?”

周勃用碗磕着桌,“不是酒变了,是人变了,回不到从前了。”

“听说你做了太子的卫尉。那是个多大的官啊。”

“这是什么了?”

刘季望着周勃,怪异一笑,“喝过了咸阳的凤酒,那是真的烈啊。”

刘季这次回来,一是想念家人,二就是告诉自己的弟兄们一声,“日后我若是为将,必定任命伱们几个为先锋。我希望你们未来一定不要触发秦法,好好地在这里等我。”

一直都很安静的樊哙突然问,“守国门,那是什么官?”

周勃则感慨,“兄弟你富贵了啊,我看你今天回来,乍一看还以为是朝中来个大官。还是这咸阳的风水好啊,养人。”

“太子意图建立一个全新的世界,但是眼下似乎时机并不成熟啊。”

刘季望着昔日的兄弟们,他们都穿着袄子,灰头土脸围着自己,“曾几何时,季喝到这样一口酒,觉得甘美异常,一碗难求;如今再饮,却觉得难饮至极。”

兄弟三人之所以感谢刘季,是因为他当了大官后没有嫌弃他们,还把他们当兄弟;而不是因为刘季给他们做出这样的允诺。

因为,从小刘季就对他们几人画饼,说日后为将必定善待他们。

几人正兴酣,樊哙突然间问了刘季一个问题。

“你当大将军的时候,就是太子继位的时候。那太子什么时候继位啊。我怎么听说当今秦王要给自己修一座旷古绝今的陵墓。调动了二十多万人参与。”

刘季听到,也是叹了口气。

上次看了秦国的历史,看到秦国很有作为的君主昭襄王的在位时长,差点让刘季背过气去。

若当今秦王的命和昭襄王的命一样长,那他刘季到时候已经老了。

别忘了,刘季只比嬴政小三岁。

看着刘季脸色耷拉下来,樊哙忍不住问,“那运气若是不好,你不是要当一辈子的卫尉吗?”

周勃瞪着樊哙,使劲挤眼睛,“那也好过留在沛县做个小吏啊。”

卢绾则双手抱拳,他看到刘季陷入沉思,眉头皱起。

“我看恒阳太子对你十分厚爱啊。让你带兵回沛县,这排场,那多威风。太子深得大王厚爱,以后肯定有再次出征打仗的机会,太子会把机会给你呢。”

刘季听了,还是没有说话。

他在思考问题,太子为什么要对自己这么好呢,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人会无缘无故地对自己好。有的只是无尽的利害冲突和权衡利弊。

曾几何时,刘季初次抵达咸阳城,立刻就发现了咸阳宫里的端倪,太子是一只羽翼没有丰满的鸟,而大王如日中天。

那时候刘季对萧何说过的话,言犹在耳。

没有什么事情能瞒过刘季那双眼,他很清楚自己对于秦太子的作用是什么。

“不提这个。我吃人家的俸禄办事,不能考量这种事。”

刘季一言出,众人眼里都闪着惊喜。

“大哥,你现在说起话来,也开始有些文气了。”

“废话!我本来就是很有文气的人。”刘季瞬间又本相毕露,“谁人不知道我刘季擅长音律歌赋啊。”

几人喝着酒,这种欢快的日子过得实在是太快了,很快刘季就要到了不得不要走的时候。

刘季在此期间,趁着乡里乡亲,兄弟朋友都喝得上头,就问了他们几个问题。

“当今天下,秦王的威望高吗?”

乡亲们回答说:“那自然高啊。不都是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吗。”

刘季又问,“当今天下,太子的威望高吗?”

“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当今大王和太子,谁更胜一筹呢?”

“当然是太子啊。”

刘季听了之后,非常高兴。他觉得自己还是有机会能在变老之前成为将军。

但是他事后就对此守口如瓶,坚决不提今日乡亲们的酒后之言。

至于手下的士兵们,他们都是刘季的手足、耳目。——

冬日渐渐远去,春天的脚步已经响起。

巨大的冰层下时不时响起断裂声,从早到晚。

一个伟大的帝国即将诞生,身在秦国官制体制内的每一个秦人都能感受到这种氛围。

巨变即将开始。

已经有一部分很聪明的人,懂得把握时代大势,原先在部队里的人都已经在给自己申请转职换岗位了。

当然,聪明人只是少数,大部分士兵还沉浸在旧梦里。

人与人的差别几乎都在于未来的判断上。

少有一部分政治嗅觉非常敏锐的人预感到自己未来即将失业,已经开始积极的转职了。

两名昔日战时的斥候,他们在楚国大战结束之后,就立刻申请调职,加入了护送文书的队伍。

正月间,齐鲁大地上正是大雪纷飞的时候,两名昔日战场上的斥候正跟着秦国驿马千里加急护送官府文书。

他们骑着健壮的骏马,迎着风霜,在中原大地上驰骋,跨过高山、穿越峡谷,小心翼翼牵着马走过结冰的河面,一路向咸阳城走去。

在齐郡的呈报文书还没有送达之前,咸阳城里下着春雪。

春雪淋淋,散落在来往行人的肩头。

咸阳城街道上还是一如既往地热闹,只是春雪和寒冷的空气,让大街上的行人都有所束缚,众人说话的声音都小了起来。

热饭的蒸汽和酒气味儿在大街上四处飘荡,行人们沐浴着微雪,走在宽敞的道上,洒扫大雪清理道路的士兵在一旁冻冻瑟瑟。

而咸阳宫里,此刻殿内燃烧着鼎炉,室内被烘得暖意洋洋。

在这个天下一统,天下万象更新的时代初端里,每个人都是很欢喜的。

旧的岁月已经结束,新时代的缔造者们都唤醒雀跃地来到章台宫中,等着分享伟大的硕果。

曾记否,团队开会的不二原则,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

今天,嬴政和他少有的骨干大臣们正在章台宫里议事。

人越少,事越大。

来的是王绾、隗状、冯去疾、李斯、内史腾、蒙武、还有嬴政勉强叫来的国尉缭。

“今天下已定,我们秦国接下来该如何治理天下呢?”

嬴政坐在上座,他等这一天很久了。过去他曾经激动地一夜难眠,但是在召开这场核心首脑会议时,嬴政的心情却极其复杂。

他要做一件过去从没有人做过的事情。

这样一个重大的会议,事先嬴政肯定和王绾有过切磋商议。

毕竟王绾是他的团队首脑。

在今天的会议之前,王绾也是苦心孤诣,思考了几乎长达半年。

关于未来天下制度的思考,王绾考量了非常多的因素。王绾苦心孤诣半年之久的成果,历史证明是非常正确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高端会议往往比朝会更加程式化,过程也极其僵硬,全部都看事先准备,然后走一个形式流程。

首脑们要先各自提出各自的看法,让彼此仔细权衡思索,最后共同商议出某些结果。

在嬴政提出问题后,丞相王绾就按照规矩率先说。

“当初周武王平定天下,周成王将天下分封给有功的大臣和王亲国戚。裂土分封,自此周朝天下八百年之久。”

“而今大王一统天下,当以太原郡、三川郡、颍川郡、南阳郡为界限,以此往西,都划定为大王的国土。”

也就是说,王绾把天下七分之四的国土都给了嬴政。老秦国完全都在嬴政的控制之中。

“而剩下的疆土,因为地域遥远,政令难以到达,六国贵族刚刚被平定,心有怨恨,势必伺机而动。恳请大王设立诸侯王填之。”

嬴政望着王绾,心里感到难过。

‘丞相已经不再是能够理解寡人的人。’

比起王绾对嬴政的不理解,更让嬴政感到难过和压力巨大的是,隗状、冯去疾、郑国,他们都对这个方法表示赞成。

自从秦国率兵开始攻打楚国伊始,就已经不断有在外的部将来来回回穿梭他们的府邸,打探这些事情。

将士们远赴战场一线,又作为边远地区的管理者,深感地域遥远带来的管理不变。

秦国现行行政体制的困难却让他们看到了机会所在。

分封是必然之举!

这两年的秦国咸阳城,流行着一句话,“已有之事,后必再有。已行之事,后必再行。”

所谓已有之事和已行之事,都是指周天子分封天下。

这些消息,也都传入了嬴政的耳朵。

嬴政听到,自然是忍着。

试问,‘已有之事,后必再有,已行之事,后必再行。’这样的四句话,落在嬴政的耳中,难道会是喜讯吗。

嬴政听到这四句话,他脑海里浮现出的则是祖先们和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再度走向被瓜分的画面;以及秦国王室的子孙后代则被诸侯国集体迫害的画面。

所以,嬴政在见到众人齐齐附和王绾的意见时,他露出了十分满足的笑容。

只是那个笑容在李斯看来不太和善。

而王绾坚信,要想让秦国长久地保住天下,就要使得秦国的力量绝对性地远远大于分封诸侯国的总合。

所以,王绾在划分地盘时,几乎是把诸侯国的命都递给了嬴政。只要有谁敢胡作非为,嬴政绝对可以单手灭了那个国家。

而众臣对于王绾明显偏心于嬴政,也都各怀心思。

他们都认为,这是王绾为了获取最大的封地,所以故意这么说。

比如没有能够参加这种高级会议的姚贾,他事先就知道了消息,此时的他正在家里吐槽,“他是丞相,功劳最大,所以想要追求最大的封地。眼下进言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事实上王绾的苦心,既没有得到众臣的内心认同,也遭到了嬴政内心深处的厌恶。

为了嬴政和天下,王绾只能牺牲他的追随者的利益。

否则,这些年的辛苦都被白费了,天下的庶民也根本无法过上安稳的日子。

但是双方都没有表露出来对王绾的厌弃,他们的反应让王绾对局势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在其他臣子都附和王绾之后,之前没有表态的李斯、蒙武,他们也跟着附议了。

这样一来,就是所有的臣子都附和王绾的意见。

因为他们看到王绾所做的利益划分,嬴政是得到了最大蛋糕的人。

他们都了解自己所钟爱、追随的大王,须知大秦国的蜂后,深受秦国的臣民拥戴,他们愿意为他源源不断地奉献。

而渐渐地,蜂后嬴政霸道、专权、任性、自私自利的本性也为他亲近的臣子所了解。

大家都不约而同选择了王绾的方案,好满足嬴政的权力需求。

郡县和分封并列,这几乎是此时的大秦帝国最佳的选择。

臣子全票通过。

这场会议,自然很快就结束了。

嬴政笑着对众臣说,“看来未来的天下,大概就是如同丞相所说的这样了。”

有几个人称赞王绾,“丞相为天下万民而忧,苦心孤诣,提此善举,日后天下臣民都会记得丞相啊。”

王绾很平和地说,“我当初走入朝堂,为的就是这一天啊。”

大多人只是笑笑。

尉缭则忧心忡忡地看着嬴政,他感觉嬴政今天平静地不像话。

怎么今天这种日子,不癫了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