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北宋大相公 > 第一百二十三章 对陆垚的不同看法(上)

第一百二十三章 对陆垚的不同看法(上)

北宋大相公

陆府。

要说陆垚自从穿越过来之后,虽说过了几天安稳日子,可是自从那之后陆垚从多方面,包括厨艺、科技、赚钱等方向开始崭露头角,随后一段日子过得可以说是十分的充实,自然,也是十分的繁忙。

不过虽然如此,每天晚上陆垚入睡后,还是能够从他的房间传来响亮的鼾声。

陆垚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基本上每天都能得到保证,而且从来不会在陆垚脸上出现皱眉的神情,也没有人见到陆垚露出过疲态或者纠结的情况。

有一部分人把这个原因归结于其实陆垚骨子里还是那个纨绔子弟,所以说他不把任何事情放在心上,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而另一种说法,则是陆垚此人觉得一切事情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没有什么事情值得担心,所以他的睡眠质量高,平时看上去也没什么烦心事。

这两种说法,当然是后一种说法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同,那么这就带来一个问题。

不管是韩永合、曹佾还是陆盱,这些在朝为官的人,每天过的日子其实可以说都是凶险万分,朝堂之上,要面对赵祯的不断试探和问话,自己要迅速作出反应给出结论,而且,还要注意说话的方式,以及何自己意见不统一的人会有什么说辞。

这一来二去,其实是很消耗每个人的心智的,离开朝堂,平日里和其他官员的交流,自己都要十分注意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着实有些累人。所以,这些人每当回到家中的时候,其实倒是他们每天最为放松的时候,毕竟面对着家里人,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不用去掩饰。

就算是陆盱和韩永合这种已经在官场混迹许多年的人,其实也偶尔会出现心力交瘁,晚上睡不着觉失眠的情况。特别是,赵祯那边交代下来一个事情,可能给了他们一个期限,就算是不让他们立刻完成的事情,陆盱和韩永合都会觉得,这个事情像是一个心病一样,总是会让他们时不时地去想。

长此以往,就算是事情马上办完了,距离交付的日子还有一段时间,这二位也会是有失眠的时候。

这种心态十分正常,放在现代就更常见了,现代一线城市的工作压力有多大大家心中都清楚,每天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都是巨大的,而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一旦有一个小失误,面对的就是领导严厉的苛责,甚至还有可能会丢掉工作。

在如此高强度高压力的条件下,许多就业者深夜失眠,白天没精神工作效率差的现象屡屡发生。而且,更是有那种心态不好的人,每天因为手头的工作而变得郁郁寡欢。

现代社会,每个人基本上只要不太挑剔,都能找到一个差不多的工作,他们要面对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全民几乎都在这样一个抗压的环境下成长。

相比较而言,宋朝,每天承担着这种压力的,只有一小部分像韩永合还有陆盱这样的人,生活在这个时候,从这一方面来看在,真的是要比现代幸福多了。

陆垚心里就是这么想的,虽说他现在不用天天上朝,可是每天要操心的事情也有不少。别人不知道,陆垚的父亲陆盱还会不知道么,他基本上每天都是看着陆垚忙忙叨叨都不知道在忙些什么,陆盱起初本以为,这家伙会跟刚入官场时候的自己一样,一遇到一些巨大的难题或者说是新研究了一个产业之后,一定会兴奋或者苦恼的晚上睡不着觉,这个时候,他就应该来请教自己才对。

只不过,陆盱的这种想法,根本就没有发生在陆垚身上,相反,每天深夜的时候,陆垚基本沾枕头就睡着,而且一觉睡到天亮,有时候甚至是一上午都在睡觉。

陆盱就觉得奇怪,这陆垚真的是没有什么心事么?

其实,这就是陆垚喜欢现在这个宋朝的原因了。因为自己穿越者的特殊身份,对于一切事情,陆垚掌握的都要比别人多,也因此,就算是陆垚接了许多的活,最后都能三下五除二给做的十分好,这也是为什么每个厂子现在都在稳步进行的最根本原因。

在别人看来,陆垚基本上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新想法,随后一个新产业就会随之出现,而这个新产业,不一定稳定,所以应该需要陆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其中去,这样就会造成精神紧张。

可是,在陆垚看来,自己做出来的这些产业,在现代都是已经十分成熟的产业了,在这个朝代,只要自己适当做出一些符合时代的调整,就可以完美达到要求。

而且,对于这些已经既定的,陆垚能够想出来的东西,陆垚丝毫不担心,所以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每天该吃吃,该喝喝的心态也一如往前,这才有了陆垚每天白天都元气满满,夜晚鼾声四起的原因。

其实陆垚真正担心的,还是说在科举之后自己想要在朝堂之上做出的一番举动,毕竟自己的变法的想法,想要实行起来,确实是比较困难。估计到那个时候,陆垚应该脸上才会出现那种神情吧。不过,陆垚此人比较矛盾,一方面他喜欢去做计划,不过落实到具体细节上,陆垚又喜欢顺其自然。现在的他不用为了任何事情去发愁,能够开心过好每一天,那明知道去想那些事情会让自己愁眉苦脸发愁,为什么自己还要去想哪些事情呢?所以,还不如先过好这段时间为好。

带着这种想法,陆垚回到陆府之后交代了一下棠溪,自己就又是回到房间闷头大睡去了。

更多情况下,棠溪都是陆垚发出命令的执行者,虽说棠溪曾经也尝试着去理解陆垚的心思,想着陆垚每个举动的背后到底有什么含义,不过几番猜测下来,棠溪觉得自己和陆垚的差距真的是巨大,自己永远无法理解陆垚的想法。

既然如此,还是先磨练自己的等级,等到自己真的可以给陆垚出谋划策的时候再说吧,现在的自己,还是做好一个执行者比较好。

于是,棠溪找准了自己的定位,这刚才接到陆垚的指示,说让他去厨房收拾五花肉,为的自然是晚上苏轼苏辙来的时候自己进行款待。说来最近陆府发生了一个变化。以前的时候,不知道是受到陆盱的影响,还是说本来陆府上下就是这样,这陆府的人,都是不吃肥肉的,每次去市集上采买的福伯,也没有买肥肉的习惯。

不过,改变就发生在上次陆垚给家里人做了那一顿东坡肉吃。从那之后,五花肉就成了陆家每周必须吃的一道菜,而作为采买员的福伯,也都会每周带回来一块五花肉。

当然,福伯事先并不知道陆垚今天用这个五花肉是为了招待苏轼他们的。不过,当棠溪说明了来意之后,福伯也立刻同意了棠溪的请求,毕竟,这五花肉本来就是给陆垚准备的,福伯更关心今天晚上的东坡肉做出来到底会不会给他们下人留点。

别说是福伯了,棠溪这边也这么想着,作为镖师,棠溪可以说是无肉不欢的,之前自从品尝了陆垚做出来的东坡肉,棠溪就一直想着这一口呢,看来,今天终于是能满足自己的心愿了。

棠溪这边和福伯是在去到厨房的路上碰头的,二人一同去到厨房,却看到陆盱此时刚好经过厨房门口。

陆盱手中正拿着一本书在看,看来他是一直在这院子里踱步看书,刚好走到了现在的这个位置。

看到棠溪和福伯过来,陆盱瞥了二人一眼,这二人连忙行礼,陆盱点头示意。

福伯那边离开后,棠溪本想着跟上福伯的脚步进到厨房之中去的。当中原因,之前也讲过,不知道为何,棠溪就是觉得老爷比较难以接近,说白了就是陆垚更为接地气一些。

陆盱走上前来,看了看棠溪,又抬头看了看陆垚房间的方向,说道:“见过陆垚了?他现在在做什么?”

棠溪这才想起,刚才陆垚回来之后,还没怎么跟陆盱说话,就回到房间听自己汇报工作了。

于是,棠溪说道:“见过了,他现在正在房间里睡觉。”

“哼,也没干什么事情,回到家来也不知道看看书,这马上要到科举考试了,就知道睡觉怎么行。”陆盱面露怒色。

棠溪这边,作为陆垚的管家,自然是要为陆垚说话,这不单单是为了陆垚的名声,若是陆盱对陆垚不满,自己作为刚刚升职的管家自然也是有责任的。

于是棠溪连忙解释道:“其实今天陆公子从福来客栈集合,到进到宫中,其实一直处于十分疲累的状态,他现在休息休息也挺好,等他起来的时候,苏轼还有包拯他们也要过来,我想他应该是要为晚上的聚会养足精神吧。”

其实对于陆垚在宫中所做的事情,棠溪是知之甚少的。毕竟,在面圣的那个环节,自己就被陆垚派出来去约包拯还有苏轼了,不过,自己还是要为陆垚说上一句。

听棠溪这么一说,陆盱面容上的怒色见消,说道:“不愧是陆垚亲自选上来的管家,你倒是挺会为他说话。”

棠溪一阵尴尬,觉得自己说错了。不过这陆盱虽然表面上是这么说,内心里还是十分认可棠溪的这一番说辞的。确实。以陆盱对于陆垚的了解,他这个孩子,从小就十分顽皮,后来更是成为了这城中的风云人物,要让他进到宫中去恪守规距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今天这么大的阵仗,陆垚应该也是第一次见到,有压力回来感到累了也是人之常情,而棠溪作为陆垚选出来的人,这时候为他说话,说明棠溪这个人还是比较可靠的。

“我且问你,

他刚才睡觉的时候交代你什么了,我看你这是要去厨房?”陆盱接着问道。

棠溪于是就将陆垚和苏轼约定好,晚上要做东坡肉的事情告诉给了陆盱。

那陆盱听到东坡肉三个字的时候,明显眼睛放光了了一下。着实,距离自己上一次吃到东坡肉,已经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了,现在自己也想吃着一口了。

于是,陆盱便让棠溪进厨房收拾去了。

说回陆垚这边,前面有提到过,这陆垚,虽说不上天不怕地不怕,不过不管是作为一个穿越者,还是一个现代人,陆垚这人活得十分洒脱,对于每天要做的事情有着自己的计划,但是同时,对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倒也丝毫不在意。有多少对你的赞美之声,就有多少对你的诋毁之声,陆垚始终记着这句话。

无论是职场,朋友,甚至是亲戚,每个人心中都有阴暗面,你没有办法保证其他人看到你获得成功,都会衷心祝福你,那就不要去想,他们会在背后怎么议论你。

虽说陆垚从来不去研究,也不去想其他人到底对自己有什么看法,不过不同身份的人,对陆垚的议论就没停过。

苏轼、苏辙,还有开封府三人组对陆垚的看法,我们放到最后说,先来看看,陆家自己人,对陆垚是什么想法。

既然都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先从关系比较疏远的亲戚们开始说起吧。

其实,除去过年之外,陆家的亲戚们平时很少走动,一来,确实每家的情况不同,距离也不近,二来,这陆盱身居要职,每天也要处理朝政,其他人也不想打扰陆盱。

要说陆盱,这绝对是陆家家族当中混的最好的一个人了。和他相比,陆庚、陆悱二人,就显得十分平平无奇。而他们两个人对于陆垚的看法,由于一年基本也没多少时间在一起,他们二人对于陆垚的印象,和百姓们口中传的陆垚,其实是差不多的,只不过,自家人自然不能说陆垚是纨绔子弟就是了,但是没什么好感是真的。

其实,陆家之所以亲戚之间走动来往这么密切,大多数都是因为陆盱的原因。这一个现象,放在现代也十分常见。当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家族当中,出了一个十分杰出的人,这里可以说是身居高位,也可以说是十分富有的人。一旦有这样的人出现,你会惊讶的发现,这一整个的家族基本上都会围着他转,谦让着他,比如,过年的聚会选在他的家中,平时礼尚往来也变得多了,基本上也都是奔着他家去的。

这很容易理解,就算是一家人,也要讲求一个礼仪,人家现在有权有钱,你多去往他家里跑跑,送送礼物,这也无可厚非。毕竟,说不定什么时候,你就有用到他的时候,那这个时候,你之前送出去的那些东西,就值回价格了。

这些话,通常是由长辈在教育孩子学会礼尚往来的时候说出去的话。现在想想,不光是现代,早在古代,古人们就已经开始讲求其礼仪来了,要不怎么会每个朝代都会出现那么多的贪官?其实,有些时候这些贪官自己可能并不想收很多的东西,只不过架不住自己的家庭势力庞大,自己不收,自然有人会替自己收,收了别人的东西,自然是要替人家办事,这是天经地义的。

不过,作为户部侍郎的陆盱,在这方面,倒是起到了一个表率作用。每次在陆府聚会的时候,陆盱都会告诉所有的亲戚朋友,拒绝送礼,一旦让他发现有人偷偷送了礼物到了自己家,那么礼物退回,自己跟这个人,接着就会断绝一切往来,不管这个人是在朝中自己的好友,又或者是家族里面的亲戚。

陆盱之所以会订立这个规距,自然还是受到了包拯的影响,当年被包拯所救,才有了今天的陆盱,所以包拯身上的气节在陆续也有所体现,别的不敢说,在钱财收礼这方面,陆盱可以说是以身作则,杜绝了贪腐之风。

此言一出,当时不了解陆盱和包拯这一段渊源的两个朝中大臣,本想着和陆盱凑凑近乎,听他这么一说,二人都是觉得,这陆盱要么就是觉得自己给东西给少了他不高兴,要么就是在装清高。

于是,没过多久,这两个人就给陆盱送去了一车的金银财宝,希望陆盱能在赵祯面前美言几句,让他们的孩子都上朝为官。而陆盱的做法,就是连夜让人把那一车金银细软都给这两个大臣送了回去,并且陆盱说到做到,从那之后,自己再也没有私下里跟这两个大臣有过任何的交流。

本来,这两个大臣还以为陆盱会向赵祯举报自己,可是陆盱却觉得,东西既然退回去了,就没有必要再过河拆桥,毕竟大家同朝为官,都不容易。

这件事情,后来几经辗转,还是传到了赵祯的耳朵里,也因此,赵祯当时下定了决心,让陆盱做这个户部侍郎,自己放心。

本来,陆家的其他亲戚们,包括陆庚、陆悱二人,都觉得陆盱之前拿话是说给那些朝中的大臣们听的,自己这边作为陆家家族的人,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不过,陆盱对于家里人送的礼也是退还了,并且真的有一段时间没再搭理过那个亲戚。

看来,陆盱是说到做到的人,这二位知道了陆盱这个性格,又不知道该如何讨好他,无奈之下,只能多多走动吧。不过陆盱此人,对于家里人提出的帮忙的请求,基本上都是不同意的,毕竟如果把自己家里的亲戚都安排到各个官职上,这肯定就是结党营私,被皇上知道,是会掉脑袋的。

陆庚、陆悱二人一时间也就放弃了入朝为官的想法。

而陆垚呢,陆盱的这个二儿子在他们看来,有些傻里傻气的,应该说,在陆垚没有让他们帮着自己看管厂子的时候,这二位只觉得陆垚还是那个纨绔子弟,整日里花天酒地,和他大陆浩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不管是谁,应该都不想跟陆垚这样的人做过多交流,所以每逢逢年过节,这二位都躲着陆垚,更多的是和陆浩交流。

在这二位都放弃了对陆盱这一家的期待的时候,陆垚倒是给了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的人生,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先说陆悱,陆垚让他去管理工厂,虽说面对着这个新兴产业,陆悱有些措手不及,不过过了一段时间,自己也就适应了。再说陆庚,让他管理的产业就更加重要了,那是直接给皇上赵祯服务的彩票行业。

这二位本来对陆垚的印象不算太好,不过在陆垚在十分短的时间内就决定将这两个产业交给这二位亲戚的时候,他们对于陆垚的看法,立刻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

毕竟,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陆盱之前是怎么对自己的,那可是铁面无私,说什么忙也不帮也不为过。

转过头来,再看看他儿子陆垚,虽说管理工厂和彩票站,是从商,并不是从政,但是名声和钱财,说到底自己还是能获得一样的吧。虽然彩票站的大头都被赵祯给拿去了,但是剩下的部分收入,陆垚毫不犹豫就分给了陆庚一部分,而这些收入,和陆庚平日里的收入比起来,那可真是天差地别。

另一边的陆悱就更不用说了,工厂方面由于是新兴技术,所以收入一直颇高,不过,就算收入再高,陆垚也从来没有克扣过陆悱一文钱,自然,陆悱这边也是拼尽全力让工厂越来越红火,收入越来越高。

要让这二位说呢,陆垚身上,应该比陆盱多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东西,俗称,人情味。

在他们看来,陆垚把这些重要的产业都交给自己来打理,一方面是出于信任,另一方面,还是因为自己是自家人。一家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这才是合家欢乐之道。

于是,自从这二位成了产业管理人之后,面对其他人再说陆垚坏话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上前去制止,对他们来说,就算陆垚有很多的缺点,不过现在看来,他有经商头脑,对自己家里人也好,自己自然是要维护他。

说完这二位亲戚,我们再来看看陆家自己人对陆垚的印象。

先来说说母亲言氏和大嫂许氏这两位妇人。陆垚的母亲言氏,其实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妇道人家罢了。俗话都说,如果生了两个儿子,自然是疼小的比大的多一点,这话放在陆家真是一点都不错。

自从有了陆垚之后,言氏对他就一直是惯着宠着的,这也间接造成了陆垚放荡不羁的性格,不过,就算是这样,言氏也每次都是背着陆盱帮着陆垚摆平了不少事情。

就说之前和韩韫玉的婚事,陆垚都闹得最后离家出走了,这可把言氏给吓坏了,等到陆垚回来后,言氏立刻表示要跟韩家退婚,为此,还与陆盱大吵了一架,这一切都是为了陆垚。

在言氏的眼中,陆垚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有些毛病,调皮都没问题,言氏一直相信,陆垚最后会成功的。

事实上,陆垚也真的成功了,看着那一车一车的钱被拉进陆府,作为陆垚的母亲,她无异于是最高兴最开心的。

那之后,她一有机会,就会去之前其他那些所谓的姐妹们的家里,说起自己儿子陆垚多么厉害。这些女人的孩子大多都在朝为官,也有一些是经商的,之前陆垚一无是处的时候,总是会取笑陆垚。不过,现在言氏的儿子陆垚出人头地了,这可把她们给气得够呛。

可以说,陆垚的母亲言氏,是一个从始至终,对陆垚的印象就没有变过的人,也是永远不会变的人。

再说说大嫂许氏。其实许氏这个人很简单的,嫁给陆浩之后,两个

人感情也是十分深厚,对于这个陆浩的弟弟陆垚,许氏一开始是没有太多感觉的,不过她也有些不理解陆垚有一些事情的做法。

直到,陆垚找到自己,表示希望自己能在之后帮着他掌管钱庄,单凭这一点,许氏就觉得这陆垚并不是一般人。能够在这个时代,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人,给到女人一个和男人同样的地位,实属难得,就冲着这一点,陆垚在许氏这里的印象,就不会差。

最后,再来说说陆盱吧。陆盱对于陆垚印象的转变,大多发生在那天晚上的长谈当中。毕竟,陆垚穿越前后的表现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之前的陆垚,可以说是先去哪就去哪,陆盱对他说的话,权当没听见,为此陆盱之前还有两次被陆垚气得犯病了,后来陆盱也想开了,自己两个儿子,也不能指望每个人都出人头地,对于陆垚,最后陆盱选择了放养,随便他怎么成长吧。

只不过,陆垚后来的改变,就连陆盱也是觉得十分不可思议。

为了提高全民参与度和体质,举办了新蹴鞠大赛。陆盱做梦也想不到,这句话会从陆垚的口中说出来。其实,陆垚自从穿越过来之后,做的种种事情,陆盱都看在眼里。陆垚在自己父亲这里的印象,是转变最多的,从一开始固有的纨绔子弟的形象,到后来,陆盱觉得,这陆垚可能真的是一个适合经商的人,要是能从商,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再到后来,陆垚大展身手秀了厨艺,陆盱只觉得,这孩子将来,等到自己和老婆都离世后,也能照顾好自己。

第一次陆盱对于陆垚态度的转变,就是陆垚写出来的那两首诗,还有从欧阳修口中得知的,对陆垚文采的认可。而且,陆盱实在想不明白,平时基本上大半天都不在家里的陆垚,到底是什么时候写字写得这么工整好看了?陆盱把这一切,归咎于可能是自己平日里对陆垚的关注确实不太够上面了。

那之后,陆垚还帮着赵祯解决了他自己腰包空空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赵祯在许久之前就问过陆盱,陆盱苦思冥想了好久,都没有替赵祯想出办法来。可是谁知道这陆垚,面圣的时候,在知道了赵祯的难处之后,竟然当面几句话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而且后来的彩票业证明,这的确是个赚钱的买卖。

就算到了这里,陆盱也还在认为,陆垚应该只有经商的头脑,以后应该让他做一个商人,给家里人加一些收入,也算不错。

可是,陆垚举办的这个新蹴鞠大赛,彻底改变了陆盱对于陆垚的固有印象。

他不曾想过,陆垚小小年纪,整日里看上去不务正业的,谁知心中却也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怀,而且他不只是想想而已,而且已经为之付出了行动,那就是,举办这次蹴鞠大赛,借此,来提升全民的体质,而从间接上,也算是提高了大宋的国力和军力。

从那一刻开始,可以说陆垚的形象在陆盱这里得到升华了,他不再是那个每日里只知道跟自己争吵的小毛孩了,而且,说起来自己在放弃了对陆垚的教育之后,就没有怎么管过他。不成想,这孩子现在的心态十分成熟,想问题的角度特别刁钻,比自己思考的还要全面。

陆盱不得不承认,自己小看了自己的这个小儿子,或许,不,他肯定是要比陆浩要厉害一些的。在确定了陆垚是可塑之才之后,陆盱对陆垚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开始义无反顾地支持陆垚所做的事情,而且,也渐渐地开始将家里的权力转移,现在陆府上下都知道,虽说者名义上,依旧陆盱是一家之主。不过,现在府上的重要事情,基本上最后都是由陆垚去决定的,大家都觉得,这陆垚之后会城为一家之主。

而作为陆垚的大哥陆浩,对此可以说相当服气。陆浩其实是一个十分有自知之明的人,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也就这么大,而陆垚呢,起初陆浩也是有些瞧不上他的,甚至他还产生过怀疑,为什么亲生兄弟之间的差距会这么大,不过后来随着陆垚一鸣惊人再到今天,陆浩也是认可了陆垚的能力,甚至于,陆垚将自己媳妇许氏都能给安排了,这让陆浩十分吃惊。

陆家,交到陆垚手上,才能取得质的变化,比自己当了家主循规蹈矩要好上很多。

陆垚通过自己的努力,将陆家上下都打理的井井有条,也得到了所有陆家人的尊重。

接着,再来看看其他人。即将到达陆府的苏轼和包拯那一伙人,我们放到最后说。

先来说说陆垚身边的这些人。其实他们对于陆垚的印象,十分固定。比如棠溪和陈晨,这两位,其实说到底都是陆垚选拔上来的,而且起初的身份也都是老百姓罢了,要说他们和陆垚,是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也不为过。

若是换了之前,棠溪怎么可能想到,自己一个镖师出身的人,现在天天会被派去和各个朝中权贵打交道,渐渐地成为了一个高情商的家伙?

而对于陈晨来说的改变就更大了,其实,陆垚是救了他们一家人,他简简单单的八十贯钱给到陈晨,而陈晨得到的,可不只是钱财这么简单,他一家人的命运,都随着陆垚给的这些钱发生了变化。

对于这二位,他们对陆垚的印象,只能说是恩人,敬佩,而且是十分纯粹的敬佩。

到了折克行和种愕这里,就不单单是上下级的关系了。先来说说出场不多的种愕,本来,种愕以为这陆垚,是一个文若书生,没有什么意气风发的时候,不过短短的几次见面,种愕却发现,陆垚有着十分热血的一面,现在的种愕已经被调离了汴梁,不过有的时候,种愕还是会想起自己和陆垚见面时候的样子,不由得觉得想笑。

而折克行呢,陆垚给他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本来,在折克行看来,这陆垚不过是抓住了机会,在汴梁城中大放异彩的一个商人罢了。不过樊楼那次谈话,彻底改变了折克行对于陆垚的看法。

原来,这陆垚,和自己是同道中人,他心中也有着一腔热血,也想着上阵杀敌,和自己一样,也是一个热血男儿。

后来,二人更是有了倚天剑和屠龙刀,折克行忘不了陆垚说的那句:

“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当值三尺长剑,立不世之功!”

对于折克行来说,陆垚就是他一生的挚友,他能理解折克行心中所思所想,而且,为了帮助折克行更好的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陆垚丝毫不避讳,让折克行担任了这次新蹴鞠大赛的教官,对此,折克行心中对陆垚只有感谢。

陆垚的身边人,其实还有一个,那就是潘文了,其实潘文对陆垚的印象,用现在的话说,其实已经慢慢从一个路人,变成了陆垚的粉丝了。

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潘文和陆垚应该说是狐朋狗友,二人的父亲都是疏于对他们的管教,这两个孩子的母亲又都十分溺爱他们,导致了他们长大后,整日里飞禽走狗,灯红酒绿。

不过,陆垚穿越过来之后,就变了一个人,这也让潘文随着陆垚,做出了许多的改变。

虽说潘文没有受到过什么良好的教育,不过说到底,他可是汴梁城中富商潘元武的儿子,怎么可能一点都不像自己的父亲呢,基因的强大,是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

于是,在陆垚的细心观察下,终于发现了盘问身上的闪光点,那就是对于彩票还有足彩行业的狂热热衷,因为这种热爱,潘文对于足彩的规则还有背后的运作可以说是了解的一清二楚,其实陆垚心中都想着,这次新蹴鞠大赛,最好的结果,就应该是潘文获得最后的优胜,如果他们家获得了这足彩的经营权,应该是最理想的结果。

其实,虽然潘文有些傻呆呆的,不过他也不是真正的傻子,看着自己的好朋友陆垚,摇身一变成了和自己父亲差不多平起平坐的大商人,还可以随时进宫去见皇上,潘文的心中也是十分羡慕的,他再看看自己,也决定自己不能这么荒废下去了,他的改变,就从经手了蹴鞠大赛之后开始发生,而且,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了。

对潘文来说,陆垚就像是一个神人,他知道,自己之后还有很多的事情要跟陆垚去学习。

可能在潘文看来,陆垚是一个好友,也是个好的商人,不过,在潘文的父亲潘元武看来,这陆垚,对自己来说就三个字,摇钱树。

作为汴梁城中最出名的餐厅的老板,潘元武的樊楼一直经营得不错,陆垚的出现,可以说是给樊楼做出了锦上添花的一步。通过秘方,再到后来签订的西红柿和土豆的协议,潘元武只觉得,这是老天眷顾自己和樊楼,这生意还得要继续做下去。

而对于陆垚,潘元武也有着自己的一些见解。

比起潘文,潘元武的心思自然是要重上一些,他觉得陆垚符合一个奸商的所有标准。比如说秘方,陆垚一开始卖给自己的时候人,让自己开价,在潘元武觉得这就是全部秘方的时候,陆垚突然表示自己多了西红柿和土豆这两个新的食材,于是潘元武又要花重金从他那里买来,即便如此,潘元武也觉得,这陆垚在美食这一方面的建树,还远远不止如此。

这是自然,陆垚那边正等着到时候靠着辣椒再来敲潘元武一笔呢,这商人看人的眼光,果然是不错。也正因为如此,潘元武在家中曾经多次告诉潘文,让他平时多跟在陆垚身边,看看陆垚是怎么待人处事的,这样对于潘文之后只会有好处,毕竟,多了这么一个人在身边做朋友,总比多出一个这样的商业竞争对手要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