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五胡十六国之燕鸣初啼 > 第十回 慕容霸力擒敌首

五胡十六国之燕鸣初啼 第十回 慕容霸力擒敌首

作者:高适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8:04

第十回 慕容霸力擒敌首

众人所议的段部与慕容燕国相邻而立,国中人等来往频繁,原是慕容氏有求于这段部。可惜近年来这段部诸王,尽是目光短浅,唯利是图之辈。杀刘琨,诛王峻,永嘉之后的辽东乱局由段氏而始。

今年以来石赵多次许段部以厚利,这段部反叛的消息就不绝于耳,慕容家的边境斥候也是每日数报,燕国朝中也是时刻关注段部的朝局。

到底是姻亲之国,若无确切证据,燕主慕容皝就是有心想取之,也与情理不符,恐国中大臣反对。初听到这反叛的消息,这燕主不惧反喜。

燕主原就准备亲征段部。但一来这段部为姻亲之国,难下痛手恐旁人议论;二来,辽东诸国中,攻打虽频繁,但从无灭国之举,今灭段部,此乃旷世之功。燕主定然想独占此功。

那日早朝商议,燕王谋定,亲率大军,除边境守将,各地驻军不能调遣之外,尽遣国都内外诸军。朝中诸多领军将领如:司隶阳鹜、骑都尉慕容霸、前军师慕容评、折冲将军慕舆根、荡寇将军慕舆泥等尽数调遣。

燕王原成想,建威将军慕容翰归国不久,让其在国都内稍息。那一日燕王与众臣谋划,部署排兵已定,却未对慕容翰有所指示。慕容翰离席上前,主动请缨道:“燕王,下臣曾经久居段部,悉知其国中山川地貌,兵力排布,定能为我燕国大军因势利导,避实击虚巧取关隘,直取令支城。”

“翰兄归国不久,且在宇文久暴风寒,身体必不复康健。本意让你复驻守辽东,如今慕容恪已渐有威势,不好撤换。段部之地,我燕军之中相熟者众,不劳翰兄费心。”燕王意未可否,只让慕容翰入座。

却见慕容霸起身,向父王说道:“父王,王伯所言甚是,他久在行伍,于这兵马战阵,恐旁人不及。且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领军大将之中,素知段部者排布者止王伯一人,儿臣恳请父王,让王伯随军出征。”

阳鹜也道:“慕容翰将军素有威名,在段部中惧将军者甚众。为燕军计,臣恳请我王让其出征。”

众将纷纷替慕容翰请求,燕王故而也在征召将领的名录上加上建威将军。

议事完毕众人纷纷打道回府,慕容翰也随众臣欲出宫门。却见公孙夫人和她的侍女小鹃在不远的地方站立。见到慕容翰,公孙夫人忙向慕容翰行礼:“妾拜见建威将军。”

慕容翰心下一怔,随即收敛神色道:“下臣见过公孙夫人,臣尚有军务,恕臣不能久留,微臣告退。”

“你这人好不讲理,你不知我家夫人在你离开之后的苦,今日你却……”小鹃不由得怒道。

“小鹃,休得多言,此乃军务,切莫误了大事。”公孙夫人只忙拉小鹃到一旁呵斥小鹃道。随即款款的躬身向慕容翰行一礼,“妾耽误将军时辰,还望恕罪。”

说完领小鹃转身,头也不回的往自己寝宫而去。

走了数十步,小鹃悄悄转头,却见慕容翰还站在原地。

“夫人,真没话讲了。”小鹃闻道。

公孙夫人也不说话,忽加快了脚步,离慕容翰越行越远。

第二日,燕军各部云集于棘城城下,只见大军军容齐整,铠甲,战刀整肃,一片肃杀之气。

古云:天子将出征,类於上帝,宜於社,造於祢。如今出征为灭国之战,燕王筑高台于南郊,其上置香案,焚香,以太牢礼祭之。却见一主祭之人,类于殷时太祝,执燕王亲书表文宣读,又掷于鼎中焚烧,以告天庭。

众将士三拜三叩誓师完毕,杀气腾腾的往段部开去。

大军于行军途中,燕王问及左右:“此番我大军以雷霆之势,灭段部易如反掌,难在段部灭后如何收拢人心,为我燕国所用。”

阳鹜并马急行,手握缰绳说道:“我王所言甚是,段氏兄弟专尚武勇,不礼士人,有才之人皆不用,致使国势渐衰。”

“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燕王低头沉吟道。

阳鹜拱手道:“我王大德,有上古遗风,燕国幸甚。臣闻段部阳士伦,忠毅清俭,诚信重义,旁人不及,若我王能收此人,则段部之臣民心不惧矣。”

燕王若有所思:“你所说阳士伦,岂非阳裕,阳左丞。”

阳鹜点头。

燕王抚颌道:“内举不避亲,阳士秋,为国举士,我燕国之幸。”

慕容皝举起宝剑指天,对众将士喊道:“我燕国之师,解民倒悬,只惩元凶首恶,其部臣民,百姓,我军须秋毫无犯,众人知否?”

众将士山呼:“诺。”

兵过柳城,只见有山傍河而立,形胜壮美,燕王问及左右:“此山有名否?”

只见慕容翰驱马向前,向燕王禀道:“此山名为龙山,春秋时燕国召公由此东出平东夷,曹操北征乌桓坐镇于此。”

“龙山,此名甚好,我燕国以后必南图中原,段部平定之后,我燕国南面将直面石赵。棘城狭小,传令,调兵颇为不便。今后我燕国将以山之阳,水之阴地营建新都,曰“龙城”。意为,我燕国将龙跃九天。”

众人皆称善。

兵至令支城,只见燕王率大队人马急攻城池,另派慕容霸埋伏于城旁密云山中,此乃南逃石赵之必经要道。

那令支城,城大难守,加之段部这几年丧师失地,损兵折将,将无斗志,兵无士气。那燕**容齐整,再攻城前已派出细作,混入城中,晓以利害,俱以呈词,那令支城百姓无不箪食壶浆,以迎燕师。

更加之那慕容翰的大纛旗立于燕军中军之内。旗上大写一个“翰”字,守城士兵见此俱已胆寒。不多时燕军便拿下了令支城。

却见城破之时,那段辽携段龛,段勤,段思等段部王族出奔石赵。

到底是料想不差,慕容霸于这密云山中截获敌之去路,不料此时石赵派兵接引,慕容霸与高弼只得奋力死战。

“慕容霸,情势危机,干脆杀了段辽,已绝赵望。”说罢高弼正欲向段辽砍去。

“万万不可,敌国君主,我辈岂能善断。”说罢伸出弯刀挡住高弼。

只见那赵军从南面似潮水而来,高弼和慕容霸且战且退,渐渐往令支城退却。

那燕军,前有赵兵突袭,后有段部敌首在军中,力有不及。

只见那两军相接之际,那段部众人趁燕军排兵间隙径直往赵军方向杀出。

那慕容霸和高弼拍马上前,意欲阻止,到底那段氏众人也是久经战阵。只见那几人左冲右突,相互掩护。渐渐向赵军靠拢了,那赵军也向那几人冲来。只见段龛,段勤,段思等人强突出重围,那段辽将要突出之际,那慕容霸从侧面杀出,其马大骇。那段辽从马上跌落,周边军士愤而欲斩之,高弼制止。

慕容霸喝道:“众将收兵,非我令不得恋战。”众将士急急向令支城进发。那赵兵见燕军军容渐整,难寻战机,便也往赵境退却。

“到底使段龛、段勤、段思等人逃脱,我燕国有隐忧。”高弼忧心忡忡的说道。

慕容霸倒也是自责不已,自请上表请罪父王。

燕王慕容皝自领军入令支段部王宫,却见段部不惜民力,那宫室比之棘城燕王宫更显宽大,这段部首领所走甚急,宫中眷属,各部官长,皆未带走。加之那燕军所过之处秋毫无犯,段众皆安。

“报燕王,阳裕已至宫外。”一军士急急向燕王处而来。

燕王闻之大喜,欲亲自出迎。

慕容评忧惧,向燕王说道:“今段部新附,恐其有诈,望王兄三思。”

燕王不以为意,说道:“评弟毋须忧虑,孤正欲取天下。阳士伦,段部人望,若收的此人,段部臣民必倾心相归,我燕国无忧。”

“大王雅量,虽周公不能比,臣之族兄能归燕国帐下,我燕国,阳氏宗族之幸。”阳鹜抢先一拱手道。

言罢,燕王衣冠都未整理就去迎阳裕。

“先者曹操跣足迎许攸,今下臣得遇燕王礼遇过甚,不胜惶恐。”这时来到殿门口的阳裕见燕王亲迎,甚为拜服。

燕王搀起阳裕,牵手向宫内而去。“古语有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孤得卿一人胜之千军万马。”燕王紧握阳裕的手道:“我燕国征伐段部,所获最甚者,莫过于卿。”

忽闻一传令兵疾驰而入,高呼道:“急报,急报。”

那慕舆根接过急报,急急呈向燕王,燕王看之大惊,“不好,我儿危矣。”

众将士传阅急报,慕容翰向燕王禀道:“燕王少忧,臣久在段部,其与石赵乃貌合神离,虽订盟誓,必不会倾力相救。且我燕军已入令支,大势已定,赵军见战机已逝,必不来救。”

慕容翰就在段部,对其情势颇为了解,言及此,众将心稍安。

“是霸儿!突遇赵军,若无勇略,其势必危。”燕王懊悔道,“为父疏忽了,骤当大任,到底年轻。”

“燕王,臣欲领兵前去。”只见慕容翰一个箭步而出,“侄儿勇略,臣甚为欣喜,我燕国失臣亦可,然侄儿年岁尚轻。”那慕容翰转身对众臣说道,“我观此儿勇略过人,若假以时日必为我燕国一柱,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臣必拼死救出霸儿。”

只见那慕容翰正欲离开宫门,忽见一信使又至。

燕王拆开此表奏,阅过,大笑。

众人心下皆困惑,慕容评上前问道:“王兄,此急报内容几何?”

燕王将急报传阅众将。

燕王道:“到底为父未曾错爱他,霸儿好勇略。”

众将看过此报,皆知慕容霸已安然脱险,押敌首段辽往令支城的路上,虽表奏中自责放跑了段氏其余宗族,然获此敌首已是大功一件。

众将齐声喊道:“恭贺我王,擒获敌首。”

那慕容霸领军自己密云山败退而来,原想着自请上表,心下已然做好了贬官削爵之准备,只见慕容霸暗暗欲从偏门进入令支城,未曾想城门守卫,拒绝慕容霸入城的请求。

“高兄,这回我们还是回东庠学舍再读几年吧,事已至此,我自请罪于父王于你无关。”慕容霸懊恼不易。

“慕容霸,我看此事未必?”高弼犹豫了一会儿,“若丧师失地,主帅必受诘问,今你已上表,燕王甚无旨意,岂不怪哉?”

“姑且吧,你我去正门吧。”

言罢,此二人领人马并段辽从令支正门而入。却见慕容翰已在大门处迎接,慕容霸飞身下马,正欲跪伏于地,却见慕容翰连忙上前搀扶,道:“霸儿,立此功勋,你父甚为欣喜,特命伯父到此迎接你。”

“伯父,这……霸儿损兵折将,且被赵兵劫走段部多人,正欲请罪,伯父休的取笑于我。那慕容霸没好气的对慕容翰说道。

“唉,瞧你说的,伯父岂会骗你,你擒得段辽,确为大功一件。原不想你会突遇赵兵,今已全身而退,你父高兴还来不及,何来责罚于你。”那慕容翰,说着手扶其背,道,“你快快进令支王宫,你父正欲见你。”

“伯父此话,岂是当真?”

“当真。”

言罢慕容霸携高弼径直向令支王宫走去,所部士兵押着段辽尾随其后。

慕容皝远远望见霸儿前来,已然起身,喊道:“霸儿,快过来,此战凶险万分,见你无恙,为父心安矣。”

“多谢父王牵挂,但儿臣不成想被赵兵劫走了许多段氏部族,儿心不安,故…”慕容霸,欲俯身向燕王谢罪。

“无妨,汝初次独领一军,已有如此功绩,实属难得。遇敌能全身,已大出为父意料,为父怎能会怪你。哈哈,我儿勇略胜孤啊。”言罢,召宫人给慕容霸、高弼赐座。

只见燕王转身回到王座之上,厉声喝闻殿中被俘的段辽,“段部老贼,本王好意收留,你为何反我?”

“弱并于强,小并于大,岂乃天命,汝毋须多言。”那段辽头也不抬。

“你骨气倒是挺硬,且看是我手中的长剑硬还是你的头硬。”燕王缓缓拔出腰间配剑。

“你我皆是夷狄,只缘这中原晋室王纲坠,你们鲜卑慕容,这才从草原进入这幽平之地。”段辽意欲直起身子,被左右军士压住,不得抬头,怒骂道,”你部能进这平州,也是我先王留这一念之仁。罢了,成王败寇自有定数,今日是我败了,岂不知明日鹿死谁手。”

“来人,孤今日就送你归西。”说罢言及左右退出去处斩。

不多时刽子手已将此人头砍下,献于燕王。燕王摆手道:“论礼也是孤之连襟,也罢。”于是命人将此人头颅缝合于尸身上,盛装入殓,送与赵国。

燕王回身入座道:“可惜孤力犹不及,不能取他蓟城,待来日,孤必与那石虎一较高下。”

慕容皝看着那慕容霸浑身还有血污,才经过一年的光景,霸儿更显挺拔,已是七尺男儿,已褪去当年的稚嫩,见此情形,燕王喃喃自语道:“子类我,子类我。”

声音虽轻,近臣却听得清楚。

慕容皝问及左右,“众将认为此战慕容霸,擒获敌首,功不可没,封将可行乎?”

堂下众臣皆不回话,独那慕容评说道:“霸儿,此战虽擒获敌首,然实属侥幸,且损兵不少功过相抵,不封不赏。”

“非也,少年英才,自当奖励。”慕容翰略一迟缓上前道,“评弟所说也不无道理,然霸儿已独领一军,理当封将。”慕容翰看着慕容霸眼神充满慈爱。

“慕容翰,此一小儿封将,岂非让旁人讥笑我燕国无人。”慕容评已是嗔怒。

“评弟休怒,王兄所言不无道理,我燕国人才辈出,岂非石赵,成汉,晋室之流可比,且我燕国用人不拘一格,有功必赏,传令封慕容霸为中郎将,封高弼为其副将。”

不成想高弼也讨得了一个官职,两人皆俱向燕王道谢。

“慕容霸,为父原是想封你平狄将军。”只见堂下众臣诧异,此将军号甚重,却听得燕王继续说道:“不止于今日你擒获敌首之功,更是希望你在这大争之世,为我燕国扫除夷狄,匡扶社稷。若今后再有战功,为父必封你为平狄将军。”

“父王嘱托,儿臣谨记,定以平狄为志。”慕容霸慨然而道。

得此两将,众人皆喜,独那慕舆根踢踢慕容评的脚道:“段氏覆灭,这段氏亲族,如何自处哦。”

“大王自有安排。”慕容评只道。

却见一个军士前来,上奏燕王道:“这段氏族人俱已收拢,余者宫人兵士俱已将其遣散完毕。独这内庭有一宫室,莫约有个尚未及笄之年的小女子,手持宝剑立于宫门外。诸将皆不得近。”

“荒唐,我燕**士岂有被一女子挡在宫外的道理,传我王令,直入宫门,违者斩。”燕王摆摆手道,“哼,国已破,气势却未衰。”

“且慢!”慕容霸暂且示意士兵不要退下。

“父王,历朝历代,国破家亡之机,定有忠贞之事奋而起身保家卫国,这些人尽为忠良。这段部虽为小邦,然立国也有数十载,国中贤良之士不在少数。”慕容霸缓缓说道,“我燕国欲取天下,必收天下人之心,就是这小女子也有此气节,父王何不让儿臣看看究竟为何?”

“霸儿此说有理,既如此,此事由你全权而定,你去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