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五胡十六国之燕鸣初啼 > 第九回 燕王携兄盟誓言

五胡十六国之燕鸣初啼 第九回 燕王携兄盟誓言

作者:高适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8:04

第九回 燕王携兄盟誓言

这慕容翰身长八尺,臂长过人,仪表堂堂。此刻骑在阴山雪之上更显高大。

燕王特命内务大臣制作崭新的建威将军甲胄,已随慕容恪先行送到柳城。此刻春日明媚,金甲映衬在春光之中闪闪发亮,更兼胸前的护心镜,耀眼夺目。一袭猩红的披风,加之那雪白阴山雪,慕容翰好似天降神兵。

随行的慕容恪在其侧后方,后面一行马队便是柳城城大安排的送行卫队。

远远看见王伯要来,慕容霸上前迎接,说道:“臣,恭迎王伯回国,王伯多年在外漂泊,甚为辛苦,父王特命儿臣为王伯先行接风,侄尚年幼,若有不当之处,请王叔指教。”言罢拱手俯身。

同时高诩在旁命人奏乐,一时之间,礼乐齐奏,鼓声阵阵,好不热闹。

只见那慕容翰飞身下马,扶起慕容霸道:“我已听闻,我慕容王族新出一个少年英豪,今此一见果真名不虚传。”

慕容翰趁势双手用力握了握慕容霸的肩头,却突然见慕容霸左肩一闪,好不奇怪,慕容翰甚疑。

却见旁边的慕容恪咯咯笑道:“王伯这一箭甚为厉害,那阿六敦在府中可静养了多日。”

慕容翰细心上前欲要查看慕容霸左臂的伤势,却见慕容霸拱手道:“若因此箭,换得我王伯归国,便是值得。我燕国得王伯如此,此乃大幸事。”言罢拉着慕容翰的手说道:“父王已在文德殿等候多时,意欲与王伯共尽孝悌,请。”

不多时,一行人已到棘城南门外,只见从城门令到卫兵全部身穿华服,手持戢,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光芒。这中间的朱雀大街上已全部清扫完毕,四方的百姓汇集到这道路两旁,竞相目睹这盛况。道路两旁王城卫队,每隔十丈一人,分列两旁。

人群中的百姓纷纷耳语,“活了半辈子,就是燕王打了胜仗归来也没有如此的阵仗。”另一人说道:“燕国得慕容翰,就是得了一长城。”

三人骑着高头大马,沿朱雀大街,缓缓踏马前行,迈向王城,享受着人群瞩目的荣光。

王城里,王子大臣各列两旁,值礼官喊道:“王兄归国,众人行礼。”大臣跪拜在地,那王公王子,此时也拱手而站。

王族队伍里,那慕容评对世子上前说道:“世子,此番是否太过?”

“王叔,此乃父王之命,你我照做便是。”余者不再多言,也接着拱手而迎。慕容评见此,也无话,跟着做便是。

燕王妃嫔也俱着华服盛装在王城之内等候,队列中,兰妃、高妃脸上露出喜悦的神采。她们看着自己的儿子们骑着高头大马迈步于王城之内心中甚为喜悦。除了段后脸色稍显抑郁,其余妃嫔只是例行公事,甚无表情。

只是那公孙夫人眼神却有些迷离,只远远望着慕容翰的身影,目光久久不愿意离开,眼眶中隐约可见泪痕。兰妃见此,小声宽慰道:“公孙妹妹,如今慕容翰虽已归国了,但如今物是人非,君臣有别,切记切记。”

“谢谢兰姐姐,从我迈入燕国王宫的那一刻起,与慕容翰之间已无情分,妹妹不会失了分寸。”公孙夫人只道。

三人骑马行至文德殿门台阶前,下马等候。只见那慕容皝已站在宫殿门外,见慕容翰归来,便被内侍搀扶,走下台阶。那慕容翰正欲施礼,却被燕王连忙拉住,燕王握着他的手,便上台阶。边走边说道:“不必多礼,兄思虑纯良,屡立战功,为国尽忠,却久居他国不得归,我之过也。”却见慕容翰正欲拱手致歉,却见燕王继续道:“然胡马依北风,倦鸟思旧林。今我燕国又复得兄,如管仲之于齐桓,子房之于刘邦。天垂爱燕国,我亦不负兄。”燕王言罢,两人拾级而上,往大殿上去。

这大殿之上,已经布置案台,上面摆放太牢,又一鼎置其上,此时两旁置编钟,鼓,钲。又置璧,璋,琮。

两人拿起爵,对饮。后跪拜在案台之后,之间燕王仰天喊道:“天命昭昭,佑我大燕,天可怜见,我慕容皝。”

“慕容翰。”

“不负兄弟之盟,皇天后土,人神共鉴。”

说罢三跪三叩,焚香盟誓。

众臣皆山呼万岁,燕王下召,大赦天下。

是夜,在文昌殿上大宴群臣,各部使节,众臣皆入列出席。

如今慕容家迁居棘城日久,也渐习得中原舞乐宴席。

夫乐者,圣人之所乐,可以善人心焉。所以古者天子、诸侯、卿大夫无故不彻乐,士无故不去琴瑟,以平其心,以畅其志,则和气不散,邪气不干。

至汉武帝时,乃立乐府,专摄舞乐。至怀帝永嘉之末,伶官乐器皆没,流散四方。这燕国也有不少逃难来的乐工。加之燕国文教大兴,如今也设立太乐令,专管歌舞。

虽然自武帝受禅时,司马炎命有司,创制了二十二曲,述以功德以代魏。但如今遭离丧乱,旧典不存,这乐工还是多以先汉乐府旧题为多。这一晚,便是原汉武帝时的协律都尉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和着丝竹管乐,堂下舞女翩翩起舞,众人皆看得如痴如醉。

到底是鲜卑游牧之族,堂下的慕容评借着酒劲道:“我看燕王的妃嫔各个都是倾国之貌。”神色却是不恭。

世子大怒道:“评叔,你喝糊涂了,擅议后妃,你有几个脑袋可以砍。”

闻听此言,慕容评一阵酒醒,忙起身跪道在堂上,叩头谢罪道:“臣弟该死,喝了几口黄汤就胡言乱语。臣该死,臣该死。”说完便自己掌嘴起来。

那燕王如今也酒意正浓,便说道:“评弟也无恶念,孤恕你无罪,那孤问你,这众位妃嫔之中,属谁是佳人啊?”

燕王这一问,叫说得慕容评不好意思,久久不肯回应,只闻燕王说道:“唉,评弟,孤说了恕你无罪,但说无妨。”

“下臣觉得,王兄如今春秋鼎盛,这佳人啊永远是下一个。”

“哈哈。”众人一阵戏谑之情,后宫众人也皆娇羞不堪。这最难堪的啊,还属最小的嫔妃公孙夫人。

只见慕容翰出列道:“燕王,这乐府军乐雄浑悠长,臣请以舞剑以助雅兴。”

“好,孤未见翰兄已十年,既如此,奏军乐。”

只见乐工奏汉时短箫铙歌之乐,如:将进酒、君马黄、临高台等曲,列於鼓吹,多序战阵之事。

燕王解下身上佩剑交于慕容翰,只见慕容翰在乐声中挥洒剑锋,随乐声翩然舞动,忽一刺力道万钧,忽一劈威风阵阵。真是风采不减当年。

在舞剑瞬间,慕容翰眼神与公孙夫人交汇,只一闪而过。慕容翰回避了,可那公孙夫人那明媚的双眼直直的望着他,渐渐出神。

若非高妃一推,只怕那积攒的泪水要溢满眼眶,流出。

慕容翰舞罢,向御座上的燕王,向列位臣子,向公孙夫人的方向的众位妃嫔,深深的鞠躬致谢。

只到深夜,宴席才罢。

翌日上朝,慕容皝遣内侍颁布召旨:欲封慕容翰为平州刺史,辽东公。群臣唏嘘,慕容评率先道:“我王欲封翰兄为辽东公,我燕国如何自处?且我燕国仅平州一地,封此,别无他处。”

慕舆根也紧跟道:“燕王未就之前,止辽东公,此封是否太过?”

韩桓上前道:“假使我燕国请封燕王未得,今又复得一辽东公,何其怪哉?”

这韩桓原是先王时期反对自封辽东公的,被贬为新昌令,现如今慕容皝继位,遇赦放还,复为参军,重入中枢。

“父王,儿臣有一事要禀,望屏蔽左右?”世子慕容儁也上前。

“儁儿,此乃国事,无须私语,你直说便是。”慕容皝道。

“父王,诚然是也,然此事关我慕容颜面,故…”

“你且说便是。”燕王有些愠怒。

“父王可曾忘记,先反叛者,慕容仁以此称号尽据辽东,儿臣担心封此太过引旁人心中不安。”慕容儁叩首道,“王伯原先镇守辽东,先前反叛之人,入高句丽境不少,若有人据此…儿臣失言,望父王赎罪。”

闻此只见慕容翰跪下叩首:“燕王在上,臣慕容翰,只愿作燕国帐下一士卒,除此别无他求。”

朝堂上一阵沉默,世子所言却为燕国的一道旧伤疤。这尊王攘夷,还是割地自立,于这乱世,谁知道有何区别。两代燕主虽都被晋室册封,然国中世族大家,特别是辽东士族。依然有人觉得鲜卑慕容乃篡立辽东。

见众臣俱不说话,那慕容翰缓缓直起身子,说道:“先王已封臣为建威将军,臣已不甚惶恐,今欲赏封,止为一将军即可,其余别无他求。”

“这…”燕王犹豫,诏书已颁,却要收回,当真戏言。

司隶阳鹜上前说道:“燕王,慕容翰所议甚好,骤然封赏,恐众臣不服,今初封建威将军,待其再立功勋,到那时再封也不迟。”

封弈也跟着说道:“公侯王爵,本意为立大功之后才赏,今封将军,愿慕容翰将军再为燕国建功,我燕国何惜这区区名号。”

“既如此,那翰兄委屈你了,屈尊于建威将军之名号。”

“臣领旨谢恩。”慕容翰拜道。

“我王圣明”众臣响应。

这慕容燕国虽然仅居一隅,然宫中规制也俱向中州靠拢。

这燕王的后宫里是没有中原王朝那么繁复。没有那么多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等。但除了正宫王后段氏之外,妃、嫔、夫人也有数人,加之连年征战,所降部族渐多,或为联姻或是受降,那内庭后宫之中的人也多起来了,如今也颇多热闹。

这一日春风和煦,借着如今慕容翰归国热闹之际,这内庭的嫔妃们也颇多走动,那王后段氏,于今日召集众人举行游园之会。

席间坐毕,那王后率先发话,“如今我燕国国势日彰,加之现如今又复得翰兄归国,我燕国国运昌盛。”

众人皆云:“段姐姐协理后宫,功不可没,才使燕王得以心无旁骛,专心朝政。”

那段王后话锋一转,“我后宫诸人,尽应以侍奉燕王为要,不使其囿于宫纬之内。”席间段王后望向兰妃,“幸得妹妹得子如此,我燕国又得一能臣。”

只见兰妃惶恐俯身,道:“姐姐过誉了,小儿侥幸而已,我儿定当竭心全力辅助燕王,孝悌兄长。”

“如此甚好,今闻得昨日欢迎大典之上,恪儿,霸儿好不威风,众人皆拜。”

此言一出,众人息声,不知详情的人也尽是疑惧之色。

只见那兰妃、高妃双双跪下,高妃说道:“姐姐缪赞,妹妹不胜惶恐,这欢迎大典之事本是朝堂商议,妾不知”随后又缓缓起身“我内宫妃嫔不得过问政事,这是祖制,妹妹岂敢犯禁。”

旁边最小的公孙夫人上前也劝道:“姐姐出身高贵,段氏与慕容氏乃数代世交,慕容家能立足这棘城也多有赖于段氏。且先王,当今王上母妃莫不出自段氏,我辈汉人,胡狄,能苟全性命于这乱世,已属侥幸,岂敢望皓月之辉,我辈做萤火之光而已。”

“妹妹,此话哪里。”段王后颇为得意,随即转色道,“我已知慕容翰未出奔他国时与公孙夫人相知,如今慕容翰复归燕国,妹妹可不要失了分寸。”

“尽是些没影的传闻,姐姐定不要放在心上,我等皆以辅佐燕王为要。”公孙夫人慌忙俯身拜道。

“既如此,众位妃嫔,快快请起。”只见段后让婢女快快扶起这三位妃嫔,于这身子未见挪动。

突然一婢女匆匆而来,到那段王后耳边低声细语,明显那段王后身子已软,只见她强撑起精神,向众人说道,“春日短,众人尽早些回府。”众人纳闷,也不多言,匆匆而散。

那兰妃回到寝宫,只见慕容霸已然在此等候多时。那慕容霸说道:“母亲有所不知,那段部反叛了。”言语见那兰妃倒水,水没出杯口却不自知。

“母亲,此次父王命我与高弼一同出征,独领一队进军令支城,母妃可有吩咐。”慕容霸对母亲说道。

“骨肉相残,这段部里有你的叔伯婶姑,你只要屯兵助战为好,这功实乃…”兰淑仪到底是说出口,“烫手山芋,不要也罢。”

“儿臣明白了,母亲说的是。”拱拱手,向兰妃道别。

那段后匆匆入她的宫室,此时正收拾衣冠,准备直向王城燕王寝宫而去,只见其子慕容儁已站在宫门口。

“儁儿,母后有要紧之事,请速让开。”段后脸上已露出不悦之色。

“母后深思,此去万万使不得。”慕容儁急急挡住母亲的去路。

“你舅,姑父,俱在令支城,若燕国大军将至,恐…”

“扑通,”一声,慕容儁跪倒在母亲面前。

“今日早些时候,父王已得急报,震怒,左右皆不敢言。”慕容儁缓缓抬起头,“只听父王说,可怜段部被石赵欺侮,走投无路,孤好意收留,原不准备并吞其部落,今归而复叛,是可忍孰不可忍。”慕容儁缓缓站起,“确听得朝中诸多大臣言:段氏素为无信小人,与刘越石盟,却杀之,弃大义以全骨肉,认石勒作贼父,招诱亡叛,反反覆覆,今若能一举而灭,永绝后患。”

段后闻此言,大惊:“儁儿,你速速劝你父王,你父与段部首领俱为叔伯兄弟,这骨肉相残…”

“段后休得多言。”慕容儁怔而怒道,“恕儿大不敬,故例,父王出征我向为监国,今已此,让慕容恪做监国留守,于我甚无安排,今母后果欲以此言之,大事危矣。”

却见那段后心怀母国,意欲突出宫门,却见那慕容儁冷峻说道:“左右皆闭段后宫门,非我命,不得轻开,违者立斩。”

左右皆惧世子之威势,尽相称诺。

段后只瘫坐在地上,听着儿子慕容儁渐渐离开的脚步声。自己的娘家时日无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