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安康 > 第十三章 顺流而下

天下安康 第十三章 顺流而下

作者:鸣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8:03

第十三章 顺流而下

正面攻击不顺,其余三路也没有什么突破。

吕会彦率部撤下来之后,向黄明远汇报了攻城的情况。其余诸将也纷纷汇报,情况跟吕会彦所遇到的差不多。尤其是两侧的山上,高句丽人将原本的山路,截成数截,然后挖成几乎九十度的高坡,每个高坡都是一丈多,个人无法翻越,只能依靠梯子。这些一个一个的高坡断断续续,几乎成了无数道城墙,隋军每攻占一个高坡,就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而且攻占一个高坡,往往便受到另一个高坡自上而下的打击。对方依靠这些高坡,反守为攻,且源源不断。

听到众人的汇报,黄明远不由得皱紧了眉头,情况比想象的更严峻。

这两年隋军和高句丽大战无数场,双方知根知底,其实相较于原本就强大的隋军,高句丽军队才是真的一点一点的在成长。

今日遇挫,看似偶然,其实也是必然。就是一群猪,你整天逼着他们去逃命,也成逃跑高手了。

这时今日的伤亡统计也送来了,黄明远接过一看,却无比沉重。今日光是阵亡者就是一千三百多人,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

不能再这么打了。

黄明远打开地图,看着凤凰城周边的情况。

凤凰城只能算是个辅城,其居高临下,扼守住北面、西面这条要道。而乌骨城则正好堵住这条到达鸭渌水的必经之路。双方一前一后,相互支援,若是绕过凤凰城攻击乌骨城,则凤凰城的守军便可顺势从山上攻下,堵住敌军的后路。

所以要打乌骨城,还是必须先打凤凰城。

可凤凰城无比难下,对方有七八万军队,自己有多少人命可以去填。不是黄明远不想去打硬仗,而是这样的消耗对于隋军来说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黄明远决定绕过凤凰城和乌骨城。

这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放敌军一支八万人的部队在自己的身后,其意味可想而知。但黄明远只能赌这么一把。从凤凰城到鸭渌水,不过几十里的距离。黄明远只要兵临鸭渌水,便能彻底断了温达的后路,其影响将会超人所料。

况且黄明远还有杀招未出手。

黄明远并不担心温达会选择出击自己的后路,自己反而希望他主动出击。这仗只有运动起来才能更快更好的歼敌。

当然绕过乌骨城防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乌骨城两侧皆是崇山峻岭,除了一条被温达严密守卫的大道,没有道路可以通行。且黄明远也不了解这一带的地理情况,一旦出了差错,祸福难料。

次日一早,黄明远下令,以张文远为统帅,指挥右军和安东右军四万、归义三军共计六万人马,继续围困凤凰城。说是如此,其实是命张文远向北后退二十里扎营,继续监视凤凰城和乌骨城。

黄明远命令张文远坚守不出,就在这里跟对方耗着,只要高句丽人敢出击,则坚决予以回击。

既然我动不得你,便逼着对方主动来攻击。

而黄明远率领五万余人,则沿着叆河向鸭渌水杀去。叆河位于群山之中,两岸山势高峻,河流也蜿蜒崎岖,大军虽是近岸前行,但也难行。

黄明远为了加快行军,减少负担,只带了十天的粮草。

在向导的率领下,隋军沿着崎岖的小路一路前进,行了接近一日,不过走了一二十里,前军在前,而后军几乎才刚出大营。而且每到难行的地方,就得人抗肩挑,好不繁重。更有甚者,在一些险峻断崖之处,每每有士兵踩空摔伤摔死。

黄明远忧心忡忡,若是按照这种速度,五六日也未必走得出这片山岭。而且据前军的斥候回报,越往前道路越是难行,到时候别说行走战马,就是一个人也未必可以通过。

对于隋军来说,战马是军中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甚至有的时候比士兵还重要。若是放弃战马,则无论如何不是黄明远可以接受的。

走到第二日没多久,斥候回报,前面竟然是断头路,怕是要绕道。不少人认为,既然无路可走,要不调头返回大营。但也有人认为该重新换一条道路继续前行。

黄明远知道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胸有成竹,方能下笔有物,打仗也是同一个道理。这种类似于撞大运的行军,绝对不会有好下场。而且若是此时温达选择对自己发起攻击,自己又如何组织有效地抵抗。

望着绵延南去的叆河,黄明远陷入了沉思。正常情况下,水路运输才是最省时省力的做法,现在沿河而行,就像身在宝山而空手,岂不可惜。可是若是想渡河,隋军也没有船只。

想到这里,黄明远才感到自己失策,若是提前令水军进入叆河接应,哪还有今日的烦恼。

这时黄明远突然想到之前看电视的时候见过,东北人常伐木扎成大木筏,然后顺江而下,去卖木头。既然这些伐木人可以,那他们也是可以的。

黄明远于是下令,全军停止前进,然后就地伐木,扎大型的木筏。全军五万人,以五十人一个木筏,再加上马匹和其他物质,至少需要一千五百次运输。

黄明远以十人为一组伐木,每一百棵扎成一个大木筏。每扎成一个大木筏,便运送五十人沿着叆河漂流而下。各个木筏上的人在鸭绿江岸边集结,而运输完毕的木筏再同时回返,执行二次运输的任务。

幸好叆河水比较平稳,众人在大木筏上,几乎如履平地。

一次运输来回差不多一天的时间,黄明远估计有两天的时间,五六百个木筏便可以满足需求,甚至更少。

叆河两岸,山林茂密,都是原始森林,倒是不缺树木。

黄明远一声令下,众人拼命的开始砍树。没多久的时间,一艘艘简易的木筏便轧制而成。这些木筏若是进入大海,自是不成,经不起一次风浪的冲击,可若是在叆河之中,已经足够。

一艘艘木筏下水,一批又一批的隋军乘着木筏,顺流而下,直达宽阔的鸭渌水边。

黄明远登船漂流,倒是有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欢畅。对于隋军来说,这一次过河之后,便又是一番新的天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