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梦 > 第一三零章 粮食危机

明梦 第一三零章 粮食危机

作者:一壶清茶淡香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6:31

第一三零章 粮食危机

明梦

朱舜要的东西就是针对这一次抓捕的那些文人士子老学究准备的特殊药物,能让他们体会到女人的痛苦,简单的比如说裹脚。

中医是博大精深的,其实西医的一些手术理念,在中医中都可以找到,最早进行手术的国家,就是华夏,大家耳熟能详的,华佗给关羽的刮骨疗伤,这就是最明显的一个手术案例。

因为战乱、灾害、门户之见等各方面的原因让中医的发展近乎停滞,特别是传承断绝,后人对于前人的一些文献记载多持有怀疑态度,让中医的发展举步维艰,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中医的发展几乎已经进入了一个停滞期。

其实想想,中医实际上非常可怕的,在三国时期,曹操因为偏头痛,华佗竟然提出做一个开颅手术,就可以看出中医已经非常高明了,到了唐朝的孙思邈发明的麻沸散也是专门为手术准备的。

可是几千年过去了,中医竟然是越来越没落,到了明清时期,连一个小手术大夫们都不敢做,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倒退。

现在好了,这几年朱舜对于中医方面的大力支持,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并且他还从系统里兑换了大量的医学典籍,再加上在吴又可老先生的带领下下,现在的大夫们都摒弃门户之见,把各家的精粹都拿了出来分享研究,使中医有了很大的进步。

中医的终点没有人知道,当然除了朱舜以外,因为他有系统的支持,对于中医以后的发展方向,可是非常明确的,中医的终极目标就是炼丹师,而中药的最终目的就是丹药,现在吴又可老先生已经在学习朱舜给他的炼丹知识。

所以对于现在那几名西夷人所患的传染病,他根本不担心。

和吴又可老先生探讨了一些中医的发展方向,并且朱舜又交给他了一些从系统中兑换出来的医学书籍,吴又可老先生就开始赶人。

“王爷事务繁忙,老朽就不留王爷吃饭了。”

我草,这老头卸磨杀驴啊,眼看着中午了,还想蹭一顿药膳呢,这是没戏了?

“不是,没您老这样的啊,占完便宜处就赶我走,这也太不地道了,我可是听说,咱们医馆推出了药膳业务,味道咋样?生意好吗?”

开医馆,给人看病,卖药材并不赚钱,所以朱舜就给他们建议,让医馆兼营药膳业务,这个才是医馆的主要收入来源,毕竟它针对的就是有钱人。

“臭小子,我没时间陪你去,你还是去找小凤姑娘吧,现在药膳坊是她在管理。”

“啥时间的事了?我咋不知道?”

听见吴又可老先生的话,朱舜摸了摸脑袋,有些不明所以,他还不知道自家的王小凤竟然还把医馆的药膳行业接了过来。

“嘻嘻,小凤妹妹在医馆推出药膳业务的时候就在管理了,还是吴老先生提出的,他说大夫主要是给人看病的,不是做生意的,所以就把药膳行业交给了小凤妹妹搭理。”

看见朱舜的样子,徐青莲有些好笑,从来还没见过朱舜吃瘪的样子,她在一旁笑着解释。

已经年底了,各项事情繁多

朱舜就是开个玩笑,并没有在吴老先生这儿多留。

第二天一大早,朱舜就接到了卫生部门人员的汇报,昨天去医馆的那几个西夷人并没有接触任何人,而且那一船人员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朱舜才把心放了下来,收拾一下桌子上的东西,就向会议室走去。

今年的年终会议,参加的人员增加了很多,其中辽东的韩亮,山东的袁可立,还有刚接任北直隶主管的赵率教都来参加了这一次的年终总结会议。

看着会议室满满当当的上百人,朱舜感觉是时候成立一个中枢职能的部门了,要不然这样就会给各地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麻烦,就像韩亮刚接手辽东的工作,就要马不停蹄的带人来天津参加这一次的年终总结会议,这样会浪费很多时间以及工作人员的精力。

其实现在的情况,朱舜心里还是有数的,北直隶刚刚稳定下来,还是一片空白,赵率教需要汇报的事情并不多,主要是明年的规划以及目标,山东相比来说好一点儿,毕竟已经有一年多时间的发展,已经建好了大发展的基础,朱舜主要主要听取的是天津以及辽东地区的汇报。总体来看,两地发展的很好,就天津一地的财政收入已经能够支撑四地的发展,但是也有很大的危机,那就是随着战乱、天灾等因素的影响,现在这四个地方的人口暴增,粮食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四个地方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七千万向着八千万迈进,几乎是北方所有人口都集中在了这四个地方,但是粮食只有一亿多石,平均下来每人还不到两石粮食,这是很危险的。

“今年粮食总储量上升的不多,天气原因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人口的暴增,天津、辽东的粮食产量都支援给了山东、北直隶等地才造成这样的后果,这不怨大家,现在咱们要考虑的是,用这么少的粮食怎么坚持到明年夏收之后,这需要一个解决办法,还有山西等地明年也是需要大量支援的,这个咱们也要考虑进去。”

朱舜看着众人严峻的表情,开口说道。

“其实咱们现在不用担心明年的粮食够不够,主要考虑的是人口分布情况。”

看见大家都没有说话,跟随朱舜已经有几年的黄养正开口说道。

因为他们刚才汇报的只是粮食储存量,这个时代能储存起来的粮食都是以小麦、玉米为主。这样的看来,实际上他们的粮食储存量应该还能再往上翻一番,再加上肉类以及鱼类等供给,他们的粮食危机并不严重。

“怎么说?”

袁可立,赵率教都是看着黄养正,他们有些不明白他话里的意思,但是坐在一旁的韩亮若有所思。

“韩亮你说说,你的想法。”

看见韩亮的样子,朱舜在一旁点名道。

听见朱舜的话,几个人都向韩亮投去好奇的目光,只有黄养正含笑点头。

“其实黄大人话里的意思是说现在咱们的人口分布并不合理,就像现在,咱们这几个地方总共有七千六百多万人口,而山东一地有三千多万,北直隶与天津等地也有近四千万的人口,辽东地区只有不到200万人口,但是

辽东是咱们这几地当中可耕地面积最大的,拥有的人口数量却是最少的,这是极度不平衡的,也对将来发展极其不利。”

韩亮的话,让赵率教和袁可立若有所思,同时,他们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你的意思是把这三地的人口都向辽东迁移。可是这样一来,老百姓们会愿意吗?要知道故土难离。”

袁可立想了一会开口提出了新的问题。

“其实,山东的人口迁出,可能难办一点,北直隶地区的就很好办,因为北直隶地区的百姓大多数都是从陕西、山西、河南等地逃难过来的百姓,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有地种,有房住,有粮食吃,在哪里生活,都是无所谓的。”

赵率教虽然接手北直隶没多长时间,但是他还是下过一番功夫的,对于北直隶地区的人口构成,可是做了全面的了解与调查。

“王爷,你怎么看?”

看见朱舜坐在那,看着他们讨论,并没有插话,黄养正就有些好奇朱舜的想法。

“你们说的都对,但是考虑的有些太片面了,同时你们忽略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百姓的迁移工作是个长期工程,这期间他们是没有产出的,都需要朝廷的支持,耗费的资金你们算过吗?还有就是将来的人口会急剧增长,到时候还是迁移到其他地方吗?”

“那王爷的意思是?”

朱舜的话让他们更加的迷惑了。

“为什么不把目光看向世界?光盯着咱们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干啥?要知道耕种文明对于自然的破坏可是很严重的,自家的环境应该好好保护。”

说到这里,朱舜就想起后世的一些事情,当时全球气候极度恶化,为了遏制这种情况,华夏可是付出了许多代价,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沙漠绿化等等,这一切都让华夏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对于华夏的发展有着极大的迟滞作用。

“向海外扩张?”

袁可立曾经可是带过兵的,朱舜的话他立刻想到了海外之地。

“对,对外扩张,咱们大明现在可是有两万万四千余万的人口,将来只会更多,咱们要为将来考虑,还有一点就是现在大明境内,各地都受到了小冰河气候的影响,干旱、蝗灾、冰灾等各种天灾频发,已经不足以养活大明所有的百姓了,咱们必须把目光看向海外之地,要知道,在咱们的最南端那里可是没有这些天灾的。”

“王爷是说交趾?”

“对,不过咱们需要一步一步来。”

朱舜知道袁可立曾经在南方为官,对于那里的情况比较了解,所以加了一句,要知道明朝永乐年间可是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才收复了那里,以现在大明的状况去攻占交趾有些费劲,甚至会把大明拖垮。

ps:感谢书友人淡如菊920的关注,也谢谢大家的支持,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意见可以在书评区留言,清茶会虚心接受的,同时求一波,关注,订阅,有推荐票,的书友可以投一张支持一下清茶,清茶拜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