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梦 > 第一二九章 西夷人

明梦 第一二九章 西夷人

作者:一壶清茶淡香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6:31

第一二九章 西夷人

明梦

在询问过主管卫生的官员有关于最近各地卫生情况之后,没有出现大规模瘟疫,朱舜才松了一口气。

“走,去看看吴又可老先生。”

朱舜等到了快中午还没见到吴又可老先生,就对着在旁边办公的徐青莲说道。

“不去了,这一段时间天津的督察院积累了许多事情,我还没处理完。”

“你呀,把事情交给下面的去做就行,非得亲力亲为,要知道现在你可是督察院的总院长,每一个地方都要亲力亲为,那还不得累死?”

朱舜霸道的把徐青莲桌子上的文件收好,就拉着她向外面走去,这让徐青莲的脸色羞红一片,虽然他们结婚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几女还是有些不适应大庭广众之下,手拉手这样的情况。

“王爷,你和王妃要出去啊?”

“恩,在这里不能叫王妃,应该叫院长,好好工作,她可是督察院的老大,小心她的那些下属找你麻烦,你没看见我在上班期间出去还要带着她吗?就是怕她派人来查我。”

朱舜一脸嬉笑着,一边和其他的工作人员打趣。

“是,我保证一定好好工作,绝不迟到早退。”

那名工作人员也是有趣,站直身体大声的保证着。

“你小子,哈哈,好好干。”

朱舜笑着拍了拍那个工作人员的肩膀。

一路上,朱舜不断的和政务院的工作人员打着招呼,让一旁被他牵着手的徐青莲很是羞涩,同时内心这一刻也有些甜蜜。

天津城现在比以往空旷了许多,人也少了许多。不是因为发展得慢,而是因为老城已经限制住天津的发展了,另立的新城没有城墙,而是以老城为中心向四周发展,老城以后会成为一个开放式公园,它里面不允许建设太高的建筑,并且一些水泥混泥土结构的房屋不允许出现在老城之内,保留它的古色古香,为子孙后代留下完整的古城,为将来第三产业的发展打好基础。

“王爷,新城真的不建造城墙吗?”

在去往吴又可所在的医馆时,徐青莲有些好奇的问道,作为古人,他们非常注重城墙的建设,因为在他们的思想里没有城墙就没有安全感。

“城墙的作用是什么?在咱们的认知里,城墙的作用最主要就是保护城里的百姓。可是现在,你也看到了,咱们的武器比以往更加厉害,将来的武器威力会只会越来越厉害,城墙的防护作用就会越来越小,到那时,城墙已经保护不了城内的百姓了,该怎么办?其实你想想要是咱们的军队特别强大的话,敌人根本打不到大明境内,那时要不要城墙都无所谓,因为没有敌人能打到这里。”

看着若有所思的徐青莲,朱舜呵呵一笑,继续说道

“这几年你也看到了,咱们天津城的人口,从最初的十几万增长到了现在的一百余万,已经比京城的人口还多,建造城墙的话就要按照京城的规模甚至翻上十倍来建造,可是人口增长的这个趋势将会持续下去,

到那时还要建造城墙吗?这几年人口增长还不算太快,等个十几年,你再看看,恐怕建造城墙的速度还没没有人口增长的速度快,到那时该怎么办?老板,来两串糖葫芦,这是钱,您收好。”

朱舜的话刚说完就看见不远处有卖糖葫芦的。走上前去买了两串,同时也给徐青莲一个消化的时间。

“唔,不应该只有这一个原因吧?”

徐青莲边吃糖葫芦边说,因为她感觉朱舜不修城墙应该还有其他的原因。

“那肯定啊,如果单单是一个防护作用的话,城墙建与不建都没有多大关系。但是现在考虑到城市以后的百年发展,那就更不能建城墙了。你也看见了,咱们的火车已经开始铺设,这将是一个开始,以后城市的发展,交通就是一个关键,就像咱们当初修建的水泥路一样,三年前你们都说没有必要修建那么宽的水泥路,但是现在你在回头看看,光四轮马车已经把水泥路占满了,将来会出现新的交通工具,那个时候这样宽的马路就有些窄了。”

说到这里朱舜就想起后世的一些情况,就像他的家乡,一个排不上线的小县城,道路交通压力就非常大,双向六车道的路面,竟然还是每天堵车,更不要说像天津、京城这样的大城市了。

“就像现在的天津城一样,如果火车要进城的话,必须在城墙上开洞,并且里面的路线规划首先要考虑的是里面的房子,不仅增加修建难度,而且还多了几倍的不必要资金。”

“你说的资金是指人工费用吗?那咱们可以用死囚营的人啊,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了。”

徐青莲首先想到的是现在的人工成本。

“哪有那么简单,首先你在城内修建铁路的时候,要把那些在铁路线上的民房扒掉,这样一来,就得考虑给那些老百姓一些补偿。”

“还要给老百姓补偿?难道还要给他们盖一所新房子不成?”

“对,就是要给他们盖新房子,况且在别处给老百姓盖新房子,老百姓还不知道愿意不愿意呢?”

城市的规划,朱舜有自己的考虑,在前世他见过太多的钉子户,也处理过钉子户的问题,他知道其中的难处,按理说,修条路对于百姓们来说,是方便他们生活的好事儿,但是怎么说呢?老百姓他不是不明白修路对于大家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他们要考虑自己以后的生存问题,所以说很多人都是不愿意搬迁的,言归正传,为了减少将来的麻烦,城市规划方面,朱舜考虑的很长远,要建就建百年工程,他可不想每年都修修补补。

“你对老百姓真是太好了。”

徐青莲此时眼冒小星星,一脸迷妹样的看着朱舜。

思绪飘飞,朱舜好像看见了百年后城市车水马龙的样子。

笑谈间,他们不知不觉的就来到了吴又可老先生所在的医馆。

说是医馆,其实规模上已经和后世的医院没有什么差别了,他们差的只是没有那些西医西药以及那些繁杂的医疗器械,在这里只能看到中医中药,还没

进门儿,一股中药的香味就飘进了朱舜的鼻孔里。

来这里看病的百姓很多,大堂被一分为二,前面是抓药的地方,后面隔出了许多小房间,里面都是坐诊的大夫,是看病的地方,相比于西医,中医的优势在于不用繁琐的仪器检查,高明的大夫,只看一眼就可以知道病人的病情了,稍差一点的也是手指一搭,就基本上可以把一个人的病情说得七七八八。

穿过大堂,经过一个走廊,就到了病人住院的地方了,这里房间更多,也很嘈杂,同时,中药味儿也特别浓,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护士忙忙碌碌的,朱舜叫住一名女护士问清楚吴又可老先生所在的地方之后,就向着后面走去。

里面是一个大院子,里面有许多小火炉,此时许多小火炉上都放着药锅正在熬药,这里忙碌的人更多,不过以年轻人居多,他们基本不是药师学徒,就是医师学徒,通过熬药来锻炼他们,这里的药香味更浓,同时还有一股烟火味,让人陶醉。

再往里面走,是一所小院子,这里医馆人员办公休息的地方。

“要我说就不应该让那蛮子来这里,你看看他们给咱们带来了多大的麻烦。”

“呵呵,医者仁心,是为大夫,就应当悬壶济世,哪有见死不救的道理?”

“吴老你就是心太善了,他们可是带着传染病进来的,还不知道这一路上他们接触过多少人。”

……

还没进门,朱舜就听见屋里面的说话声,脸色不由一变。

“吴老,怎么回事?我听见你们说什么传染病?”

“王爷好。”

“王爷,没孙老说的那么严重,就是有几个夷人得了花柳病,来这里就医。”

“花柳病?!这几个人在哪儿?期间和什么人有接触吗?”

听见这个是这个病,朱舜就吃了一惊,赶紧询问。

“应该没有,根据他们所说,他们是下了船就直接来到了这里,现在我们也在排查。”

“他妈的,市舶司的检疫部门是干什么吃的?竟然把这种人放了上来,青莲,派人去把今天值班的检疫人员控制起来,我亲自审问。”

对于吴又可的话,朱舜顿时怒不可遏,当初成立天津市舶司(就相当于后世的海关朱舜就强调过,凡是乘船到达大明土地的所有人员都要进行严格检查制度,就是害怕把一些疫情、违禁品带入到大明境内,没想到还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还有派人协助医护人员,对于他们的行进路线严格检查,发现可疑人员,立即带走隔离。”

朱舜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

“王爷,你要的东西,我已经给你准备好了,我这就去给你拿来。”

因为牵涉政务,吴又可在一旁也插不上话,再加上作为传染性疾病的专家级人物,他明白花柳病的危害,所以对于朱舜的安排他是赞成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