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五百二十九章 南洋事宜

大明第一太子 第五百二十九章 南洋事宜

作者:夜星月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3:01

第五百二十九章 南洋事宜

朱标硬着发麻的头皮听完他们的吹嘘,然后给一旁的礼部官员使了个眼色,礼部那个官员也是机灵,立刻也吹起了这两年大明对倭寇的战绩。

言辞间的数字远比实际高出十余倍不止,没办法,总不能说大明的战绩比占城这个小国都弱吧,反正大家心里都有数。

吹到最后,礼部官员也把倭寇入侵数量锐减的消息说了出去,很是认真,这下南洋诸国的使者们就有些吹不动了,谁都能看出东瀛只要内战不停,倭寇的数量就不会减少。

那大明这边的的倭寇少了,那他们所要面对的倭寇就多了,此消彼长不外如此,再三确定这不是吹嘘之后,南洋诸国的使臣们就有默契的开始吹捧起大明。

什么大皇帝是如何英武,大太子是如何仁慈,大明横扫蒙元兵锋是如何强悍等等,说到最后就开始希望天朝上国能庇佑他们这些属国,他们愿意年年纳贡岁岁来朝……

朱标皱起眉头道:“诸位都是我大明属国,只是我大明百废待兴,实在难以抽调兵力去南海剿匪,此事容后再议吧。

占城使者立刻趴伏在地上说道:“请大太子怜悯,我占城正处水深火热之中,希望天朝派遣天兵救助。”

其余使臣也是跟着拜了下去,虽然他们国家的面临的局势没占城这么艰难,但也知道如果南洋倭寇数量再加多,那可就是天灾了。

如果能哄得大明帮他们巡视海域,那可就太好了,省下来的资源用来享乐不好吗?反正大明离南洋如此之远,也不用担心别的,大不了朝贡的时候多带点稀罕物过来。

听着他们的诉求,朱标面露怜悯,但嘴里却是丝毫没有放松,南洋诸国都颇为富庶,盛产粮食海产品等,大明东南各州府广种的占城稻就是宋朝时南洋传过来的。

如果因为这些去攻占南洋诸国无疑是亏的,毕竟南洋离大明实在太远,纵然是打下来了其实也和贵州是一样的,只能以羁縻政策掌控,得不偿失。

但如果现在有机会,朱标自然是愿意刮一刮南洋的油水,元朝留下的烂摊子如果内部消化实在是需要时间,能有机会提速自然是抓住的。

半个时辰后南洋使臣们嗓子都快哑了,但别说,官话的进步还是挺明显的,朱标则依旧如同开始那般四平八稳,一丝一毫的利益都不愿让出去。

最后还是占城市那边先松了口,毕竟他们是面临危机,如果能缓解沿海的压力,那他们就可以专心抵抗安南的入侵了。

占城使臣声泪俱下道:“外臣请大太子开恩,派遣一支水师帮占城抵御倭寇之患,水师自开拔之日起的一应用度我占城皆愿供给。”

朱标为难道:“这不是粮饷的问题,如此劳师动众跨海作战实在有些危险,倭寇凶狠本宫何忍将士们埋骨他乡………”

能作为一国使臣的基本无庸才,虽然朱标还是拒绝的态度,但其中的些许动摇还是很明显的,使臣们见有机会自然也就开始加大投入了

你来我往又耗费了半个多时辰,南洋诸国所要付出的银粮才终于打发了他的心理预期,朱标看着还在不断哭穷的使臣们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请诸使臣传信回去,请国王再派遣使臣同我大明达成契约,契约达成之日,便是我大明水师开拔之期,诸国往后再不受倭寇侵扰。”

这种事情自然需要一份正式的国书,各使臣心思各异的拜别离去了,礼部官员也一同告辞,等人都下去了,朱标笔挺的腰杆松软了下去,有些疲惫的靠在椅背上。

大明自建立以来,沿海船厂就没有一日停歇过,船舰规模绝对是当世独一档的,只是一直以防守为主,主动出击的次数屈指可数。

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一直当个摆设也是事情,虽然扫荡南洋难免有所伤亡,但也没办法,总不能因噎废食,大明往后是要引领大航海时代的,没有一支威慑寰宇的舰队如何能巩固夺得的利益。

其实就算没有南洋诸国供应粮饷,朱标明年也是要令靖海侯率队出征的,如今找到了冤大头,再好不过。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何况大明水师纵横东南黄三大海域,必然会促进贸易发展,要知道根据礼部的记载,宋朝时候就六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元朝时候更是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了海上贸易关系,这些国家和地区涉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阔海域。

特别是宋朝时期,上到中央朝廷,下到地方官员,都特别欢迎海外商人来做生意,宋朝皇帝甚至会下诏书寄往南洋诸国招徕生意,跟他们说,大宋欢迎你,快来做生意,利益丰厚。

一艘外国商船来到后,朝廷直接收取百分之十的货物作为关税,剩下的就可以自行开展贸易了,这也是大宋财政为何如此富足的一部分原因。

别的不说,宋朝的经济政策确实比较先进,朱标研究完之后也觉得有不少是可以借鉴的,目前大明海外贸易稀少,除了老朱不喜欢海贸,更喜欢朝贡贸易之外,就是因为倭寇的存在了。

一般的商队漂泊在海上,如果被倭寇盯上,无异于在大草原遇上了饥饿的狼群,因为损失巨大,从元末起就很少有外国商队来华贸易了。

朱标站在大明权利的最顶峰,高层建瓴之下可以看见大明对外的贸易体系已经有些扭曲了,因为倭寇以及大明当前政策的原因,海外诸国能顺利到大明的船队唯有使臣船队。

基本没有私人商队,这很不好,宋朝时平等互利的贸易制度已经有向朝贡制度扭曲的态势,成了皇帝对化外之国的一种恩赐。

朱标要做的就是提前将扭曲的部分掰回正路,首先就是肃清沿海海域,让贸易商路重新开始,海禁是没有必要的,在朱标的影响下,老朱至今也没有下达片板不得下海之类的命令。

等明年在狠狠打击一波倭寇之后,朱标就会让江南士族牵头开始海外贸易,这也符合他们的自身利益,有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后面就顺理成章了。

至于倭寇其实自汤鼎入东瀛之后就已经不足为惧了,等合适的时候朱标就会下令将东瀛海域封锁,在强行让东瀛南北朝配合肃清倭寇。

其实倭寇也不受东瀛南北朝的待见,毕竟他们的本质就是强盗,本来就是因为在自家实在抢不到东西了,才会源源不断的侵扰别国。

如果朱标投入这么大资源的水师,连个区区东瀛的倭寇都解决不了,那朱标可就要生气了,虽然他还不是天子,但一怒浮尸万千还是可以做到的。

朱标叫刘瑾传膳,跟着群家伙说了这么久,肚子都饿的不行了,从座椅上起身走到内殿躺下歇了一会儿,随后就被一道道菜肴的香气勾起,好好的吃了一顿。

吃完后又到工部走了一趟,叫来那个研制出颗粒状火药的匠人,其实不能叫匠人了,人家如今已然是工部员外郎了,堂堂正正的大明五品官员。

扶起千恩万谢的员外郎,朱标当着所有人的面勉励他,希望他继续研究火器火药,只要还能有研发,一定还为他请封,封妻荫子高官厚禄甚至爵位都不吝啬。

此言一出,工部官员们面色各个都有些不好看,虽然他们不是礼部以及翰林院的那些学究,但他们到底是士人阶层,高贵的读书人,十年寒窗苦才得官位,怎么这群匠人也能当官了……

只不过工部官员不好说什么,毕竟他们也是依仗着众多工匠,知道如果现在劝阻无疑是得罪太多太多人了,至少不能现在明面上说。

而且也是因为知晓,太子殿下如此行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当初在凤阳迁民的时候就不顾官吏之别,提拨了许多干吏为官,那时候六部衙门御史台翰林院都没少在圣上面前闹,结果………

工部左侍郎摸了摸屁股摇摇头叹了口气,不提官员们纠结的脸色,工匠们各个都兴奋的红了眼睛,原来不是个例,大家都有机会啊。

等众人回到工部大堂,至于匠人们都去拼命做事去了,那股热情肉眼可见,朱标落座后看着众人的目光说道:“本宫其实对工部很不满意,平民碳也好,望远镜也罢,都耗费了多少时间?”

“尔等总领工部诸多匠人,竟然连分内之事都做不好,若非有火药颗粒化这个惊喜,本宫非要好好调整一下工部!”

这话一出工部众多官员还哪里敢站着,纷纷跪下请罪,朱标早就对工部有不满了,只不过碍于平民碳之事迫切,暂且忍下罢了。

如今煤炭制造都已经落到了地方,边军供给的量也已经完成,朱标自然是要发难了,六部之中刑部户部礼部都被朱标调教的差不多了,吏部兵部也有尚书侍郎被朱标叫到谨身殿训斥过。

唯有工部一直置身事外,隔岸观火看热闹看的太久了,这群家伙都学会糊弄了事了,朱标对工部的期望甚大,在宋濂回京之前,非要把他们的毛病给去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