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四百五十二章 铸造艰难

大明第一太子 第四百五十二章 铸造艰难

作者:夜星月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3:01

第四百五十二章 铸造艰难

入宫后直奔东宫,沿途的检查却是没有丝毫懈怠,顶多是朱标不用再下马车了,但该停还得停,规矩纵然繁琐,但真正做到了杜绝万一。

试想朱标堂堂皇太子进来都如此困难,更别说其他人了,这对保证皇室安全以及维护皇室血脉是很有意义的。

折腾了许久才顺利回了东宫,也没去打扰常洛华,早已有些困倦的朱标洗了个脚抱着暖床的暖玉就睡下了。

估摸着还没睡两三个时辰就又被暖玉轻声叫醒:“爷,该去上早朝了。”

朱标被晃醒后也是困得很,倔强的闭着眼睛就是不想睁开,暖玉见此也是心疼道:“那让刘瑾去跟圣上说说吧,爷昨夜回来的晚,都没睡好呢。”

听到这朱标才睁开眼睛叹了口气,拉过暖玉在她胸前咬了一口,引的她不满的娇吟一声,朱标这才起身,围帐被大小双儿拉开,屋内的灯烛也逐渐亮起。

说实在的,朱标认为日日早朝其实有点多余,别看上朝的人不少,能说上话的就那么几个,其效果还不如开个小会来的痛快,还省的人多嘴杂了。

估计这也是自己父皇的恶趣味,那个官员都别想抱着娇妻美妾睡个舒坦,都得起早贪黑的干活儿,当然了这其中或许也有扭转官场散漫懒惰之风气的原因。

朱标草草的吃过早膳后,就去上早朝了,与平日一般无二,在班房等候一会后入朝觐见,大礼参拜之后,各抒己见参政议政,早朝分外和谐。

下朝后朱标跟着自己父皇回了谨身殿,帮着批阅了一部分奏章,这时候自己父皇也开始不断叫来中书省或者六部主事官员来开小会,其实大多政务都是如此完成的。

等老朱那边差不多完事了,朱标留下户部工部以及礼部的几位侍郎问话,几位侍郎只好向皇帝行了一礼,然后又走到一旁太子的书案规矩站好。

老朱瞧了一眼然后就又低头看起自己的奏章,不过看他迟迟不下笔的样子,就知道他把注意力挪到了儿子这边,看来是好奇朱标要问些什么。

朱标手里的笔墨,先是对工部官员询问了煤炭的安排布置工作,等其详细说明情况后才满意的点点头,工部的安排说不上多么出彩,但胜在稳妥,朝廷从不需要什么格外出彩的计划,稳妥才是重中之重。

煤炭制造也是如此,朱标也想过流水线生产,但细想之下其中的问题也不少,毕竟与传统的制造业差别过多,如今已经入秋了,寒冬迫在眉睫,还是等明年在实验吧。

而留下其他人则是想要询问关于纸币的事情,随着洪武四年也要过去了,大明经济恢复了一定的活力,朱标也准备在推动一下。

而且纸币的推行也是必然的,就算朝廷不推行,各地豪商大贾也会开设票号银庄,以便交易往来,毕竟银票的便利众所周知。

铜钱虽好但面额太小,买个包子烧饼喝碗凉茶尚可,买个牛马驴羊就得在脖子腰间缠挂好几圈,更别提买房子车驾之类的了。

金银倒也能交易,只是除非官银,否则各个成色质量不一,有的轻有的重,其价值也得互相商量着来算,并没有准确的汇率,毕竟朝廷真正认可通行的货币还是铜钱,而非金银。

而且金银交易买卖物件也没那么容易,买些小东西的话,还得用剪子把银块剪成几块,过秤之后才能达成交易。

真正过日子的可没有说拿着银锭往桌子上一拍的,你敢拍人家还觉得你这银锭是不是假的,不剪开瞧瞧里面的成色,根本就不敢收。

所以现在大宗交易都是用大商户银票的,只是银票交易也繁琐,何况银票是以商户诚信作为担保,没有人真的敢往里面存太多更没有人敢存太久。

鬼知道这商家哪天会不会得罪贵人因而抄家灭族,那个时候存里面的钱怎么算,难道还能找官府兑换出来?

怕是银子要不回来,连自己都得搭进去,所以银票基本都是自家用自家的,收了别人家的,那就赶快取出来,埋在自家地底下也比寄托在别人身上安心啊。

而且银票兑现也没那么容易,大多还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手续,也不是说一个乞丐捡了几张大面额的银票就能去兑换的,那其中说道可就多了,各家各户都不一样,说不出一二来,不但银票不兑给你,还得拉你去见官。

朱标先让几人说说前元发行的纸钞,这几位年纪都不小,大半辈子都是在元朝度过的,对于自己衣食住行所必需的纸钞自然也算了解。

何况其中留下的礼部侍郎张老夫子博学多识那是朝野公认的,就是朱元璋有什么不懂的,或是要询问历朝历代制度都会请来这位问询。

张老夫子是传统的文人,奉行中庸之道,身旁有众多同僚,所以也就没有先开口,省的让人家作陪无话可说,准备在最后补漏。

其余人也都清楚老夫子的性格,所以也就自说自的,大家都是聪明人,自然也猜到了太子问及此事的用意,所以所说的都是朱标想要了解的。

朱标虽然也是生在元末至政年间,但他那时候元朝发行的货币早就崩溃了,逐鹿群雄各自为政,并自铸货币,俨然一朝之政,但这些都只是昙花一现,铸造的货币也是显现一时。

比如元末张士诚据高邮,号大周,自至正十三年改元天佑、毁铜佛铸天佑通宝,徐寿辉铸天启,天定二钱。陈友谅杀徐寿辉后,改元大义,铸大义通宝。

朱标小时候摸到过的钱也只有韩林儿的龙凤通宝以及自家所铸造的大中通宝,元朝纸钞早就是废纸不如了,估计都被百姓引炉灶烧毁了。

所以朱标对前元纸钞并没有什么概念,而后世纸币与如今的情况又有许多不同,可以借鉴但不能套用,毕竟目前时代差距过大。

随着几人的讲述,另一旁的朱元璋也放下了手中的笔墨,其实早在洪武元年,他就想过弄纸钞,铜钱铸造艰难,真的是谁铸谁知道。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