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二百四十五章 治标治本

大明第一太子 第二百四十五章 治标治本

作者:夜星月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3:01

第二百四十五章 治标治本

朱标忍不住笑了笑,不知不觉他的决定已经可以左右朝堂局势了,从北伐开始,他的威望根基就在不断的巩固,影响力远远超过历史上的太子朱标。

朱标又拿起杨宪发来的最后一封信,其中言辞已经有些绝望了,所写的话也很露骨,完全不复当初大摆宴席时的风采。

朱标失望的摇摇头,这也是他处理完迁民之后没有立即返京的一个原因,杨宪无论怎么说都是东宫臣属,平时与他相处也算融洽,朱标还亲自去参加过他的寿宴。

若是朱标在京,杨宪上门哭着求助,朱标也不好直接拒绝,毕竟胡惟庸那边还没发起总攻,杨宪的罪证也还没被拿到台面上,于情于理朱标都应该出手照料一二。

否则让其他东宫臣属怎么想,索性趁机巡视一遍沿海地区,等巡视完估计这件事也就结束了,毕竟杨宪不死,往后的棋局就没法下了。

朱标起身走了出去,站起身就能明显的感觉到明显的晃动了,毕竟是在海上,听到声音的刘瑾苍白着脸跟了上来,整个人没精神的很。

朱标看了眼刘瑾说道:“进屋歇着吧。”

刘瑾挤出勉强的笑容说道:“外面风大,奴婢给您披上衣服。”

朱标摇摇头,刘瑾这家伙竟然晕船,这还是缓过来不少了,刚开始吐的昏天黑地,睡了好久才缓过来,不过看样子还是适应不了。

走到外面后朱标身边的人就多了起来,都是靖海侯特意安排的,这些人都是海边长大的,只身入海捕鱼都是小事,他们的存在就是以防朱标万一落水了,能快速的被救起。

走到围栏边,海水的颜色比想象中的深很多,看着莫名有些恐怖,腥咸的海风打在脸上也很不舒服,让人很没有安全感,自古没有人愿意出海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沿途舰队也经过了许多卫,都是因倭寇窜扰,朝廷为了保护沿海百姓所建的,他们靠海吃海,倒是比其他地方过的好不少。

经过灵山卫后就朝着威海卫前进了,虽然现在还不叫这个名字,但也无所谓,等他回朝后改个名字就是了。

靠近海岸后朱标才感觉黄海这个名字真不是白叫的,可能是因为黄河有七八百多年的时间注入黄海,使得河水中携带的一些少量的泥沙将黄海近岸的海水由蓝色染成了黄色。

这一道朱标是顿顿吃海鲜,吃的都有些想凤阳府那些可爱的牛了,早知道出发前带两头了,海鲜倒也不是不好吃,但这么天天吃谁受得了。

舰队在威海卫停靠,附近莱州府和登州府的官员们早早就来迎接了,朱标这次没有拒绝,下船后好好吃了一顿,虽然还是以海鲜为主,但毕竟是上了陆地,牛肉没有人敢吃,羊肉还是有的。

第二天朱标开始巡视,此处无论是卫所还是州府的情况都不太好,百姓生活也很贫困,这里毕竟不是京城周围,朝廷也没有足够的资源供给发展,加上年年倭寇都回来侵扰,一切都是破破烂烂的样子。

朱标刚开始还在想是不是地方官员不尽责甚至有贪污通倭的行为,毕竟这里无论是把物资卖给高丽还是日本都大有可为。

但是经过调查发现情况都还可以,朱标是清楚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对一些情况倒也不会过分的追究,毕竟朝廷俸禄确实很低。

往后几天靖海侯留在卫所布置军务,朱标则是下去走了不少村镇,几十年的倭寇之乱让这些百姓深受其害,家家户户基本都有女子被掳走的例子,他们对倭寇的仇恨和恐惧无以言表。

朱标第一反应就是要不要把他们内迁,起码在大明积攒出彻底剿灭倭寇力量前暂时内迁,这样倭寇在沿海劫掠不到物资,加上大明水师的震慑,应该可以让他们把精力转移到隔壁的高丽身上。

但此事又不太现实,他们不同于山西百姓,靠海吃海已经是他们千百年来的生存习惯了,他们是肯定不愿意的,朝廷早年也不是没有下过允许沿海百姓内迁的政策,只不过反响很不好,大多数百姓不愿意离开赖以生存的海边。

何况北方沿海还好说,南方沿海倭寇之乱可不仅仅是因为倭寇,其沿海百姓串通倭寇自己当海盗的也不少,毕竟南方富硕,丝绸茶铁等现如今在国内卖不出去,若是能卖到海外可就能大赚一笔了。

利益动人心,朱元璋就是担心这点才严厉禁止私人下海通商,明朝法律规定了严酷的处罚办法:“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

只可惜治标不治本,然而,由于海禁政策所实施的直接对象是臣民而不是海上反明势力,他不仅不能成为海防的有效手段,甚至在沿海地区激化了一些矛盾。

沿海地区人民依海而生,靠海而活,或从事渔业生产,或从事海上贸易。严交通外藩之禁,堵绝了沿海地区人民的正常谋生之路。

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海禁一严,无所得食,则转掠海滨。

朱标自然清楚这些,之所以没反对就是因为时机还未成熟,倭寇之事说到底杀多少都是没有用的,他们在日本本土缓口气就会卷土重来。

唯有大明高丽日本三方合力围剿,彻底断绝他们能修养生息的土地,让他们只能孤零零的漂泊在海上,不出数年就可彻底解决。

可现在大明最多能让高丽配合,日本那边战乱不休,他们连个能主事的人都没有,历史上统一日本的足利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希望肃清南朝的残余势力,打击海上盗贼,同时也想发展与明朝的贸易,获取丰厚的利益。

于是,两国恢复了关系,永乐年间,双方建立了勘合贸易关系,明朝给予足利幕府贸易凭证,即勘合,日本方面凭勘合来中国进贡,进行贸易。

明朝发展与日本的关系,主要为了消除倭寇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扰,足利幕府也积极剿捕倭寇双方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