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丞相权重

大明第一太子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丞相权重

作者:夜星月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3:01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丞相权重

到了李善长的官署衙门前,早就一帮人等候着了,看见朱标就行礼道:“臣等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秋。”

这些人都是辅佐李善长的官员,毕竟他的工作量也不比朱元璋轻松多少,甚至还要更繁琐一些。

让他们免礼平身后俩人进了屋内,只有刘瑾跟了上来,其余人都在外头等候。

刘瑾接过外面递进来的茶壶,给朱标和李善长倒上之后,就站在门口处,双臂自然下垂,眼睛看着自己的脚尖。

朱标看了眼另一旁书案上堆的满满的公文说道:“李相劳苦功高啊,大明能有今日也真是离不开李相。”

李善长乐呵呵的说道:“臣为圣上为殿下效命是应该的,不过老臣确实是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等明年就要乞骸骨回乡归养了。”

朱标摇摇头劝道:“李相年富力强,哪里就要到乞骸骨的地步了,何况父皇怎么会舍得让您走呢。”

李善长含笑说道:“老臣占据这丞相的位置有些久了,也该让位给年轻人了。”

朱标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李相何必在乎杨宪,他的结局早就已经定好了,从他欺君那天开始。”

李善长摇摇头:“满朝盯着老臣位置的人,可不仅仅是一个杨宪。”

朱标笑了一声:“胡惟庸是您的门人,没有您的支持他甚至还不如杨宪,其余人就更不必说了。”

李善长叹了口气说道:“老臣最近越看杨宪越是觉得心中恐慌啊。”

朱标好奇的问道:“为何?李相看的透彻,怎么会因为杨宪而恐慌。”

李善长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臣越看胡惟庸就越像在还刘伯温手下时的杨宪,一样的有才干,一样的善于抓住机会,一样的善于隐忍,甚至隐藏在心中骄横也有几分相似。”

朱标笑着问道:“既然李相察觉到了,何必把他压下去。”

李善长脸上露出苦涩:“胡惟庸已经入了圣上的眼睛,不是老臣能打压下午的了,何况这么多年的师生情分。”

朱标点点头,不愧是李善长啊,这么快就已经发现了他身边最大的威胁,不是杨宪而是胡惟庸。可惜已经晚了,胡惟庸已经成为了工具人,哪怕李善长把他压下去,皇帝一道旨意,不就立刻回来了。

俩人沉默了一会,李善长说道:“圣上之心越发高远,老臣实在是惶恐不安,唯恐连安享晚年都做不到了。”

朱标宽慰道:“李相之功本宫心里有数,父皇那边亦是如此。”

李善长又是沉默一会才说道:“圣上可是有意要裁撤丞相一职?”

朱标心里一惊,转头看向面色平静的李善长,这件事朱元璋可从来没有说过,哪怕是对他和马皇后也一样。

李善长又些苍老的脸上露出笑容:“老臣跟随圣上太久了,自臣当上这个丞相之后就越发感觉到圣上对臣的忌惮,哪怕臣有何要事,都先询问圣上的意思在做决断。”

朱标没有说话,静静地看着李善长。

李善长接着开口道:“可能殿下也觉得裁撤丞相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但老臣以为丞相是有必要存在的。臣明年就要退养了,这裁撤丞相也裁撤不到臣的头上,所以臣不是因为舍不得权势,而是宰相一职确实有存在的必要啊!”

朱标开口道:“丞相位高而权重,总管中书省,上承天子下管六部百官,各朝都有权臣把持朝政的例子。

李善长拱手说道:“历朝历代也不是没有皇帝想要裁撤丞相,但最终都没有这么做,期间的缘由以殿下的才智不会想不到,若是真的到了那一天,还望殿下能够规劝圣上。”

朱标缓缓说道:“既然李相依旧猜到圣上的意愿,怎么不上奏规劝一二?”

李善长叹了口气:“不只是臣想到了,刘伯温应该也是猜到了,但是我等都不敢啊。圣上没有表达出这个意思,臣等进言就是自绝于圣上,恐怕难得善终,唯有殿下身为大明国储,方有资格与圣上诉说此事。”

朱标没有再说什么,又跟李善长谈论了一会科举大考的事情,就起身告辞了,毕竟李善长的公务还在哪里堆着呢。

李善长把朱标亲自送出官衙后,就叹了口气回屋子内办公去了。

朱标坐在路上心中不断盘算着,废除丞相制的利弊都有,最起码对他们父子而言利大于弊,但是丞相这个职位哪怕是名义上没有了,但他最后依旧会存在的,内阁到了最后首辅不就是丞相了吗、甚至张居正时期那更是权压皇帝,威盖天下。

皇帝分权其实是必然的,按朱标的计算,现在自己父皇每天都要看一百多件奏章,处理军国大事二百余件,如果废除了丞相后,每日的工作量最起码要翻一倍多。

那可真是练铁人三项的都挺不住,鬼知道自己父皇在历史上是怎么做到的,而且还能忙里偷闲生好些个儿子。

皇权的无限扩大与皇帝自身的精力是极为严重的矛盾,这就导致了皇帝要管天下所有事情,但他的身体精力限制了他,他无法做到一个人处理全天下的事情,这就是丞相制度产生的原因。

对朱元璋这种对享乐没有半点追求的皇帝来说,处理政务就是他最快乐的事情,因为他是从茅草屋的风雨到皇觉寺的孤灯,从滁州的刀光剑影到鄱阳湖的烽火连天,他从千军万马中奔驰而出,自尸山血海里站立起来的。

所以朱元璋极度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权柄,但是后世子孙就不一样了,他们天潢贵胄,生来就是为了享乐的,哪里有心情一天一天的趴在桌子上处理无穷无尽的公务。

那些皇子好不容易登上皇位,不多玩玩女人修建几个宫殿,养养老虎豹子每天饮酒作乐,就非得猝死在书案吗?

自己父皇是从小吃苦耐劳,身体棒,精神头儿足,饭量大。要是在后世妥妥的铁人赛的冠军级选手,估计跑马拉松什么的也是小菜一碟。

在朱元璋看来,把丞相赶走废了,也不过是自己往后要多干点活,自己累点,为了子孙的幸福怕什么,于是历史上就留下了劳模朱元璋的光辉事迹。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