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举考生(求首订支持)

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举考生(求首订支持)

刘伯温是真的心疼这个往日的门生,甚至有些责怪自己没有教好他。

杨宪此时倒是春风得意,也证明了无论多聪明的人,当他被**蒙蔽了心智的时候,也就不过如此了。

李善长的余光扫了一眼只比自己慢了不到半个身子的杨宪,没有说什么,打起精神对着面前英武的少年躬身行礼:“老臣参见殿下。”

一旁的杨宪也是躬身行礼:“多日不见殿下了,殿下千秋。”

朱标笑着伸手一扶说道:“二位卿家免礼吧,今日本宫是来问问科举大考的事情。”

杨宪开口接道:“太子殿下如此关心科举,想必那些士子们知道了也会感激涕零。

李善长点点头说道:“正是如此,科举是为国家广纳贤才,也是为朝廷培育新的官员,日后这些人都是要为天家效力的,有殿下关照自然是他们的幸运。”

朱标抬步向前走了起来,李善长和杨宪紧忙跟上,朱标看着远处对身后问道:“各地方的士子可都到了?”

杨宪微微低头回答道:“各地方的士子能到的都应该已经到了,毕竟开考之日已经不远了,还没来的就应该是放弃了。”

朱标点点头:“他们都在何处,籍贯什么的都统计完了么?”

这个杨宪就不知道了,李善长回道:“朝廷安排登记过了,但不确定是否有遗漏下的。”

朱标眉头一皱:“士子们是如何安置的?朝廷没有统一的安排吗?”

李善长刚说了一个“这”字就被杨宪打断了:“据臣所知,朝廷并没有安排统一的食宿给士子们,所以李相国才会不确定士子们的统计情况。”

朱标的眉头一皱:“这可不好,士子们都是远道而来,怎么朝廷连基本的食宿都没有安排,若是有些寒门子弟付不起食宿如何是好!”

李善长马上躬身说道:“这确实是老臣的疏忽了,请殿下治罪。”

朱标也不好说什么:“宰辅政务繁忙,本宫也可以理解,但此事做的确实不够细致,以后当引以为戒!”

等李善长应诺后,朱标对杨宪吩咐道:“立刻去安排士子们统一的食宿,若是一时找不到地方,那就先安顿在大些的客栈,务必保证士子们的有良好的状态参加科举大考。”

杨宪立刻应诺,这时李善长开口道:“若想尽快安排好,就需要些银子,到户部支取还需要一套中书省的手续。未免有些浪费时间,不如请太子殿下支应一下。”

朱标一愣然后点头说道:“如此亦可,杨宪那你就去东宫取些银子,然后去安排此事吧。”

杨宪应诺后看了一眼李善长,心中暗骂一声老狐狸,然后就跟着一个太监去东宫了。

他总不能说不需要太子殿下和户部支银子,这点小钱,臣自己垫上就是了。

他一年才多少俸禄,如此大气的拿出这么多钱,不易于是告诉圣上我贪赃了。

朱标看着杨宪远去的背影说道:“拿自己的银子给即将科举的士子们安排食宿可是大忌。”

李善长躬身说道:“此事若是臣或者其他皇子做了,那都免不了承受圣上的雷霆之怒,唯有殿下做了,圣上只会高兴,而不会有半点责罚。”

朱标摇摇头:“承蒙父皇恩德宠爱,那就更应尽职守矩,岂能恃宠而骄,本宫今晚会去向父皇亲请罪。”

李善长也没有说什么,圣上让太子跟着他一起负责科举的大考,为的就是给太子积赞羽翼,如今难得有机会让太子给士子们施恩,自然不可轻易放过。

李善长看着面色沉稳的朱标心中点头,就按照圣上的这个宠爱,太子少年得意飞扬跋扈也不足为奇。

但是太子做事却沉稳果决,进退有据,刚才他说出要让太子出钱,太子若是谨慎,那就应该拒绝,但是太子果断的答应了。

这也可以理解为太子知道皇帝不会责怪他,所以应下了,但是他还是直言晚上回去会亲自请罪,这就是懂得规矩,这样一来圣上只会更高兴。

实在是难得啊,就看杨宪就知道了,他才走到哪里就已经开始飘飘然了,真是妄活了四十多年,跟太子殿下比起来可是真天壤之别。

朱标领着人往李善长的官衙走去,周围都是东宫的人,忠心是不用担心的,能到他的身边那都是朱元璋亲自安排的。

朱标又些惋惜的说道:“杨宪看样子有些暴露本性了,怎么说话做事反而比不上原来了,当年在扬州时还是一名干吏能臣,而今………”

李善长开口安慰道:“殿下何必为这种人惋惜,杨宪心胸狭窄就是一名酷吏,他没有那个宰辅天下的气度。往后一届一届的科举将会为殿下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朱标点点头也懒得再纠结杨宪:“此次科举父皇定下了多少进士的名额?”

李善长开口回答道:“因为是开国第一次科举,圣上开恩扩大了招收的名额,共招收了三百名进士。”

李善长又想了想说道:“他们再经过殿试后就会定下名次,录取为我大明的新科进士,一甲三十六人,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其余人赐进士及第。二甲六十四人赐进士出身,三甲二百名赐同进士出身,而且圣上恩典了往后两年都还有会试,若有会试不过者,明年都还有机会。”

朱标点点头,三百人到不算多但也不少了,何况明年还有恩科,但大明现在莫说区区三百名进士了,就是三千名都吃得下,实在是各处都缺人手啊。

李善长看着朱标的脸色就知道他有些嫌少了:“殿下,自隋唐开科举以来,到如今也就出现过十万出头的进士罢了,而且其中十万都是宋朝的进士。”

朱标点点头宋朝重文,每科取士都在**百人,也难怪出现了如此之多的进士。

李善长说道:“我大明现在人口紧缺,人才也是如此。老臣之所以没有建议圣上多赐下名额,就是因为怕其中有滥竽充数之人啊。

朱标应道:“确实如此,就这前三百人恐怕都有能力不足者。”

俩人谈论着这届新科进士的事情,一路回到了李善长办公的官署。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